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而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的要点。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对于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康复措施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采用一系列的吞咽评估工具,包括临床吞咽评估、影像学吞咽评估和触诊吞咽评估等。
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1. 早期处理:在脑卒中的急性期,特别是在吞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非口服进食的方式,如经鼻胃管喂食等,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同时,采取保持舌头湿润和嘴巴清洁的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等。
2. 康复处理:根据吞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包括吞咽肌力训练、吞咽协调性训练和改善咀嚼及咽喉协调能力等。
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进食情况和进食后的反应,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脑卒中后的吞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
康复期间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以确保康复效果的达到。
另外,家庭环境的改善和饮食的调整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1. 家属参与:家庭成员应参与到患者的吞咽康复中,了解合适的饮食和喂食技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2.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调整饮食的质地和方式,如软饮食、液体饮食、小碎颗粒饮食等。
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舌面感知的训练,以提高吞咽效能。
3. 康复训练:康复期间需要坚持吞咽肌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并逐步引入实际饮食,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预防和常规措施除了吞咽障碍的处理和康复,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也十分重要。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在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经常会遇到摄食-吞咽障碍的问题,其发生率因统计数字是否包括急性期一过性吞咽障碍而高低不一。
合并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容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并且还会经常发生吸入性肺炎,气管阻塞,特别是老年患者,即使轻微的误咽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患。
而且,为使患者尽早地进行康复训练,也必须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摄取足够的营养,使之具备必要的体力。
【吞咽的发生机制】吞咽动作分为口腔、咽、食道3个时相,对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一般分为以下6个阶段。
1.l 对食物的认识是食物入口之前的阶段。
意识水平低下的患者,即使见到食物亦无任何反应;精神不能集中、对食物反应冷漠的患者,在进食时则极易发生误咽。
1.2 细食口唇及前齿协调地适应食物和餐具的形态,将食物纳入口中。
口唇闭合不良的患者不能顺利地将食物纳入口中即使将食物送入口腔,亦多又漏出。
1.3咀嚼及食块形成在口腔内,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容易吞咽的形状(食块),其形成经过因食物的形态而异。
流质饮食原本就易于吞咽;果冻、粥类等半流质食物需通过“推压咀嚼”(舌体上下活动,使晃镌谏嘤胗搽裰浔煌蒲埂⒓匪椋┬纬墒晨椋还烫迨澄镌虺巴蒲咕捉馈蓖猓剐琛澳ニ榫捉馈保ㄉ嗵遄笥一疃⑹故澄镌谧猿萆夏ニ椋┮孕纬墒晨椤>捉朗保买⒆錾舷隆⒒匦硕耸比砜缬肷喔洌谙坎浚┍账苊馐澄锝胙什俊H绻捉涝硕⑹晨榈男纬杉氨3植荒芩忱瓿桑蚴澄锘蛘弑秽襦鹜滔拢蛘咴谕萄史瓷湟鹬氨懔魅胙什俊?1.4食物入咽(口腔相)咀嚼完成以后,舌上举,食块沿硬腭从舌尖被推至舌根,抵达诱发吞咽反射的部位,随之,口唇闭锁,下颌固定不动,发生吞咽动作。
如果咀嚼后不能将食块顺利地送至舌根,可嘱患者头后仰,或仰卧,利用重力的作用促进食块抵达舌根部入咽。
l.5食块通过咽部(咽相)食块抵咽,旋即软胯和会厌分别闭锁该部与鼻腔、气管的通路,引起瞬间吞咽性呼吸停止,同时,舌报向咽后壁推压,咽壁产生蠕动,将食块送入食道。
这一过程谓之吞咽反射,正常人完成该反射历时约0.5S。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文 章 编 号 :6 4—4 4 (0 93 17 7 8 20 )C一0 3 0 8 4— 2
吞 咽 障 碍 是 神 经 内科 脑 卒 中 病 人 常 见 的 症 状 之 一 通 过 咽 部 的 时 间 仅 约 0 7 , 利 用 V S 食 . 5S 故 F 可 详 细 观 察 吞 咽 各 期 的运 动 情 况 ( 口腔 期 的 咀 嚼 、 肌 运 动 、 如 舌 内容 物 运 送 、 制等 ; 期 的 时 序 性 、 调 性 、 肉收 缩 力 、 移 控 咽 协 肌 喉
管 的协 调 作 用 完成 [ 。 正 常 吞 咽 过 程 分 为 口腔 期 、 喉 期 和 食 3 ] 咽
管期 , 们 分 别 为 随 意 运 动 、 它 反射 运 动 和 蠕 动 运 动 。 脑 卒 中吞 咽 障碍 常发 生 在 口腔 期 和 咽 喉 期 , 要 由 球 麻 痹 或 假 性 球 麻 痹 引 主
能 提 高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的 可 塑 性 或 修 复 能 力 ; 一 方 面 早 期 训 练 另
萎缩 , 反射存在 , 咽 常伴 有 感 情 失 控 和认 知 功 能 障 碍 。从 大脑 皮
层 到脑 干 核 团 的神 经 通 路 以 及 神 经 肌 肉接 头 和 吞 咽 肌 各 个 部 位 的损 害均 可 以 出现 吞 咽 障 碍 症 状 , 据 受 损 部 位 和 临 床 症 状 来 根 判断 吞 咽功 能 的预 后 , 助 于 确 定 病 人 自行 进 食 的措 施 , 有 制定 有 效 的 治疗 方 案 。 2 吞 咽 障 碍 的功 能 评 价
恢 复 , 少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高病 人 的 日常 生 活 质 量 , 减 提 因此 , 吞 对
定 的 “ 标 准 ” 观察 误 吸 不会 漏诊 , 其 是 沉 默 性 误 吸 , 文 献 金 。 尤 有 报 道 沉 默 性 误 吸 的 发 生 率 为 3 ~ 5 , 的 甚 至 更 高 L 笔 o O 有 7 ] 者 建 议 有 条 件 的 医 院 最 好 应 用 此 评 价 方 法 , 其 是 治 疗 效 果 不 尤 佳 者 , 用 此 评 价 方 法 可 进 一 步 明确 障碍 点 。 应 2 22 纤 维 内镜 吞 咽 检 查 ( E S 可 评 定 咽 期 吞 咽 障 碍 、 .. FE) 误 咽 危 险 性 , 定 最 初 摄 食 状 况 ( 口或 非 经 口)恢 复 经 口摄 食 的 确 经 ,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张敏(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其发病率约占45%,常引起呛咳、吸入性肺炎,重症患者也可因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或因假性延髓麻痹造成摄入不足,表现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即使程度较轻,也对饮食、发音、交流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吞咽困难多可迅速改善,仍有少数患者可导致持久性残疾和残障,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
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措施,进行系统的摄食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的目的吞咽困难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并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提高独立进食的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家庭。
正常吞咽运动分为3期:第1期为口腔期,主要由口轮匝肌、咬肌参与;第2期为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参与;第3期为食道期。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障碍主要出现在第2期,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的开始时间延迟及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为解决进食难题,大多采用鼻饲方法或予胃造漏管术,使得患者缺乏积极主动的吞咽功能训练。
脑急性期导致的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药物治疗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4周以后,应该把该病的治疗中心放在针灸与康复训练方法结合为主要治疗手段上,采取能量、营养、水、电解质等维持疗法,同时积极进行针灸、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促进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及侧支芽生,皮质感觉区扩大,另一方面早期训练可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使患者逐步建立吞咽意识,提高与吞咽有关神经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使参与吞咽功能的神经肌肉逐渐恢复功能。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吞咽训练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证之一,摄食-吞咽困难患者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误吸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舌和咀嚼肌按摩及运动,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具体做法如下。
发音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和咽下有关,可用语言进行康复训练。
如让病人张口发“a”,并向两侧运动发“yi”,然后再发“wu”,再发“f”音或做吹口哨动作,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每天2~3次。
舌部运动训练:①让患者将舌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最后舌向上按压硬腭,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如患者舌不能运动,可用压舌板和匙子在舌部进行按摩。
也可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的进行上下左右口外运动,同时让病人听口令随同运动。
面部、下颌及喉部运动:①让患者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然后做张口闭口鼔腮吐气的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喉部内收肌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连续反复5~10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也可让病人吞咽小冰块,以刺激咽反射;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位,吸气后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呼气发声,声门大开。
同时鼓励病人多做咳嗽和深呼吸动作。
进食训练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不能嘈杂,精神愉快轻松,注意力要集中。
进食的体位:①不能坐位者取仰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驱,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该体位误咽少,且程度轻,还可减少向鼻腔逆流的危险。
②患者取坐位,颈部少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
③身体向健侧倾45°左右,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另外颈部向偏瘫侧转9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食物的选择: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果冻),逐渐过度到糊状食物。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法,确保 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 训练的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与训练计划调整
01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 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确保训练方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 况和需求。
02
训练计划应逐步调整,根据患者 的恢复情况和进展,适时调整训 练难度和强度,以保持最佳的训 练效果。
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摄取、进 食等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 担。
03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 训练的方法
基础训练
01
02
03
04
口腔肌肉运动训练
通过张口、闭口、鼓腮、伸舌 等动作,锻炼口腔和咽部肌肉
的力量和灵活性。
冷刺激训练
使用冰块或冰棒对咽部进行冷 刺激,促进吞咽反射和肌肉收
缩,提高吞咽能力。
专业医护人员的经验分享
专业角度分析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分析吞 咽障碍的原因、评估方法 和治疗手段。
实践经验分享
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的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经验和 技巧。
培训与进修
专业医护人员参加的培训 和进修课程,提高专业水 平和实践,帮助患者建立 正确的吞咽姿势和肌肉协调性。
声带内收训练
通过发声练习,使患者学会在 吞咽时声带内收,减少误吸的
风险。
进阶训练
球囊扩张训练
使用球囊扩张咽部,增 加咽部肌肉的张力和容 积,减少食物残留和误吸。
摄食训练
通过调整食物的质地、 温度和进食速度,帮助 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摄
食能力。
脑卒中影响
脑卒中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吞咽 障碍等。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2月68例脑卒中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
结果:通过早期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结论: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资料与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8.9岁。
68例患者中2例有吸入性肺炎,暂禁食、鼻饲流质,按时每2小时翻身拍背,合理运用抗生素,直到肺部炎症逐渐好转,拔除鼻饲管,继续进行小口食量的吞咽训练。
使患者恢复经口吞咽进食,及时得到足够营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方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基础训练,包括感官刺激和面部肌肉训练[1]。
感官刺激:①触觉刺激:如用手指、棉棒、压舌板等刺激面颊部内外、唇周、整个舌部等,以增加这些器官的敏感度;②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是使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③味觉刺激:用棉棒蘸不同味道的果汁或者菜汁(酸、甜、苦、辣等),刺激舌面部味觉、增强味觉敏感性及食欲。
口、颜面功能训练:包括唇、舌、颌、渐进式肌肉训练,屏气-发声运动训练等。
摄食训练:首先选择适合患者进食的体位:常选择两种体位,①半卧位:头及躯干抬高30°,头颈前屈,患者肩部用枕垫起,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②坐位: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起时无体位性低血压反应,就可以取坐位进食,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
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细烂食物最容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体食物易误吸,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热量和温度。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在临床上可通过简单的饮水试验 和咽唾液试验进行大致判 断 。让 患者 一次咽下 3m】 0 温水 .如在 5秒钟 内不呛地 咽下则
为正常.应注意试验 中有误咽 的可 能性 。咽唾液试验是让患 者 反复咽唾液 ( 如口干 .可含 l 水) ml .如 在 3 0秒钟 内连续咽 3
次以上则为正 常,此方法 简单 、安全且 与临床症状高度 相关 。 对上述方法不能诊断无饮水发呛 的吞 咽功能障碍者 ,和高度怀 疑误咽性肺 炎 者可 进行 视频 荧光造 影 检查 。在 x线 透 视下 , 让患者吞 咽 3 0 稀薄 的钡餐 或一 口掺 有钡剂 的成 型食物 , ~1 mr 观察不同体位 ,不同侧 面 .不同形态钡 餐情况下 的吞 咽过程 , 并用 摄 像 机 记录 垒过 程。有 文 献报 道 ,在 饮食 无 呛 咳 者 中 3 %~4 %在造影 时有钡剂掉人气管 ,所以仅根据有无呛咳判 0 O 断有无误 咽并指导饮食 训练是不安全的 =
障碍 ,但易 于刺激咽反射 .误 咽少 既容易在 口腔 内移动又不 易出现误咽的是胶冻样 食物 .例 如,果冻 、软蛋 羹及均质的蛳
状食物 一般先用上述种类的食物进行训练 ,逐渐过 渡到普食
和水 :一 口进食量 以 1 / 2至 1 小汤匙为宜 。应 注意进食 速度不
对意识障碍者 先采用非经 口摄取营养的方法 ,同时预防 颈部的『展 位挛缩 .为 防止唾液误^气管可把 头转 向健侧或取 串
行喉头上抬训练。
大 不全等阻碍食物进入食管 咽反射差 .软腭上抬及喉头上抬
不 良等导致食物逆流人鼻腔及误人气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
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
(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
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
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
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
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
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
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
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
(2)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
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①体位: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者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患者健侧。
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
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
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举上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咽。
但是,适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以调整。
②食物的形态: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
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
③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 ml。
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或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 ml),然后酌情增加。
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咽下,也可饮1口适量的水且不可用吸管,以防液体误入气管,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去除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
④进食物的分配和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量,每日恰当地分配,以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
对昏睡及嗜睡患者,应边进食边
鼓励,给予一定的刺激,能保持在清醒状态下进食。
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护士要掌握其平日进食量,患者常捂着嘴不吃,要耐心地开导和启发,设法把预定量协助全部摄入。
有的患者进食时不张嘴,时要从牙缝中倒入一匙水,刺激其张口,一旦开始,就要一口接一口的给予,中间不能间断,间断了患者又不张口。
对舌肌运动麻痹致搅拌失灵,不能将食物向咽部推动,但吞咽反射仍保留,可将食团送至患者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部一下,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咽下。
对面瘫的患者食物易从患侧口角掉出来或潴留在患侧的颊部,应让患者健侧手持匙,把食团放在口腔健侧,护士或让患者自己用手托下颌,使口唇合拢,向两侧牵拉,舌稍缩回附着上腭,才能进行咽下运动。
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