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而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的要点。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对于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康复措施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采用一系列的吞咽评估工具,包括临床吞咽评估、影像学吞咽评估和触诊吞咽评估等。

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1. 早期处理:在脑卒中的急性期,特别是在吞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非口服进食的方式,如经鼻胃管喂食等,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同时,采取保持舌头湿润和嘴巴清洁的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等。

2. 康复处理:根据吞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包括吞咽肌力训练、吞咽协调性训练和改善咀嚼及咽喉协调能力等。

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进食情况和进食后的反应,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脑卒中后的吞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

康复期间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以确保康复效果的达到。

另外,家庭环境的改善和饮食的调整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1. 家属参与:家庭成员应参与到患者的吞咽康复中,了解合适的饮食和喂食技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2.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调整饮食的质地和方式,如软饮食、液体饮食、小碎颗粒饮食等。

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舌面感知的训练,以提高吞咽效能。

3. 康复训练:康复期间需要坚持吞咽肌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并逐步引入实际饮食,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预防和常规措施除了吞咽障碍的处理和康复,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也十分重要。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急性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研究采用对照实验设计,选取1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名患者接受联合治疗,50名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显著减轻。

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提高康复疗效。

这一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急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机制及优化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冰棒刺激、护理、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治疗方案、结果分析、讨论、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和吞咽障碍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

康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来促进患者康复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减轻吞咽障碍的症状。

而冰棒刺激护理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手段,通过在患者口腔内刺激呼吸和吞咽中枢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目前对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吞咽功能的改善和康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指导。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急性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吞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临床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且康复效果较显著。

讨论部分分析了治疗机制及可行性,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望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新思路。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冰棒刺激、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效果观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临床意义、实验设计、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发生误吸和肺炎的风险。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将康复训练与冰棒刺激护理相结合,通过冰棒刺激患者口腔黏膜以促进吞咽反射的恢复。

目前尚缺乏关于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旨在观察该联合治疗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与局限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冰棒刺激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

通过观察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吞咽障碍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和冰棒刺激护理在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法ppt课件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法ppt课件

取穴及手法:
下关、颊车、地仓、风池、风府、
廉泉、金津、玉液、天容、天窗、 通里、合谷。下关:用1.5吋毫针垂 直进针1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 有针感即可;颊车:用1吋毫针垂 直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 即可;地仓:用1吋毫针向颊车方 向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 即可;
风池、风府:用1.5吋毫针向喉结方向 针刺,进针1-1.5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 ,针感到喉部,不留针。金津、玉液 :点刺放出血即可。廉泉:用1.5-2吋 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用提插捻转中 等强度的刺激,针感到舌根部。天容 、天窗:用1.5吋毫针直刺,进针1-1.5 吋,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针 感到咽喉部。
3、 摄食训练 经过吞咽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 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摄食训练前 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3.l 体位 由于口腔期及咽喉期同时存 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 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体位。 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 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辅助者位于 患者健侧。
四、吞咽障碍的评估 (一)、洼田饮水试验:
1.饮水试验 (30ml) (1)能一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2)分两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3)能一次饮完,但有呛咳 (4)分两次饮完,但有呛咳 (5)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2.评定标准
(1)正常范围:一次饮完,在5 秒内
(2)可疑:一次饮完,在5秒以 上;分两次饮完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此体位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 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 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 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吸的一种方法。 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 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 喉头举上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吸。 但是,适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 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 以调整。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课件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课件

02
吞咽障碍评估
评估方法
01
02
03
观察法
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包 括是否出现呛咳、声音嘶 哑、流涎等情况,以及食 物的摄取方式是否正常。
问卷调查法
使用专门的吞咽障碍问卷 ,针对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等进行调查。
仪器检查法
通过喉镜、X线造影等技 术检查患者的吞咽器官结 构和功能,以进一步明确 诊断。
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合适的食物 ,遵循先稀后浓、先小后大的原则。
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 免刺激性、油腻、坚硬的食物。
控制进食速度
协助进食
指导患者控制进食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呛咳 或窒息。
对于严重吞咽障碍的患者,需要协助其进食 ,确保食物正确进入口腔。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沟通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 ,鼓励其表达感受。
关注患者心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帮 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 嗽,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
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做好 口腔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
营养不良
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需 求,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进食方
式。
补充营养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 考虑通过鼻饲或肠外营养等方
式补充营养。
吞咽功能训练
基础训练
包括唇部、舌部、咽喉部肌 肉的锻炼,以及冷热刺激等 ,以增强吞咽反射的灵敏度 。
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状况调整 饮食,选择合适的食物形态 和黏稠度。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吞咽训练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证之一,摄食-吞咽困难患者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误吸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舌和咀嚼肌按摩及运动,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具体做法如下。

发音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和咽下有关,可用语言进行康复训练。

如让病人张口发“a”,并向两侧运动发“yi”,然后再发“wu”,再发“f”音或做吹口哨动作,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每天2~3次。

舌部运动训练:①让患者将舌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最后舌向上按压硬腭,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如患者舌不能运动,可用压舌板和匙子在舌部进行按摩。

也可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的进行上下左右口外运动,同时让病人听口令随同运动。

面部、下颌及喉部运动:①让患者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然后做张口闭口鼔腮吐气的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喉部内收肌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连续反复5~10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也可让病人吞咽小冰块,以刺激咽反射;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位,吸气后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呼气发声,声门大开。

同时鼓励病人多做咳嗽和深呼吸动作。

进食训练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不能嘈杂,精神愉快轻松,注意力要集中。

进食的体位:①不能坐位者取仰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驱,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该体位误咽少,且程度轻,还可减少向鼻腔逆流的危险。

②患者取坐位,颈部少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

③身体向健侧倾45°左右,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另外颈部向偏瘫侧转9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食物的选择: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果冻),逐渐过度到糊状食物。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课件
定期评估与调整
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 果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法,确保 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4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 训练的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与训练计划调整
01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 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确保训练方案符合患者的实际情 况和需求。
02
训练计划应逐步调整,根据患者 的恢复情况和进展,适时调整训 练难度和强度,以保持最佳的训 练效果。
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摄取、进 食等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 担。
03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 训练的方法
基础训练
01
02
03
04
口腔肌肉运动训练
通过张口、闭口、鼓腮、伸舌 等动作,锻炼口腔和咽部肌肉
的力量和灵活性。
冷刺激训练
使用冰块或冰棒对咽部进行冷 刺激,促进吞咽反射和肌肉收
缩,提高吞咽能力。
专业医护人员的经验分享
专业角度分析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分析吞 咽障碍的原因、评估方法 和治疗手段。
实践经验分享
医护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的 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经验和 技巧。
培训与进修
专业医护人员参加的培训 和进修课程,提高专业水 平和实践,帮助患者建立 正确的吞咽姿势和肌肉协调性。
声带内收训练
通过发声练习,使患者学会在 吞咽时声带内收,减少误吸的
风险。
进阶训练
球囊扩张训练
使用球囊扩张咽部,增 加咽部肌肉的张力和容 积,减少食物残留和误吸。
摄食训练
通过调整食物的质地、 温度和进食速度,帮助 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摄
食能力。
脑卒中影响
脑卒中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吞咽 障碍等。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理
处理
一旦发生吸入性肺炎,应立即停止进食,保持半卧位或侧卧位,并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营养不良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支持,如使用鼻饲管 或肠外营养。
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调整饮食计划,增加营养 摄入,同时可考虑使用肠内营养剂或静脉营养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是 否能够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是否 有身体不适、心理压力等症状,以及进行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量 表测评。
评估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能够 正常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且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护理经验总结与建议
总结
通过本次个案护理,我们认识到脑卒中并发 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密切观察患者 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进行持续 的吞咽功能训练和心理支持。同时,加强与 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 理方案,以便更好地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
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个案护 理
2023-11-04
目录
• 病例介绍 • 护理干预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护理效果评估与总结 • 参考文献
01
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先生 性别:男
年龄:65岁 职业:退休
病史及症状描述
01
02
03
脑卒中病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L 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 AV I较术前降低(P <0.05)。

提示射频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可以使左心房形态型结构发生逆重构。

可能的原因为左心房不是一个对称的三维结构,且左心房扩大的形式也不是均匀的,因而L AD往往不能正确评估左心房实际的大小。

L AV I是经BSA校正的衡量左心房大小的可靠参数,较L AD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左心房实际大小。

虽然导管消融后心房颤动有复发,但左心房大小呈减小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术后心房颤动发作时间或频度减少;另一方面是消融能量对心房肌的破坏作用,形成的瘢痕收缩产生类似“夹板”效应,使心房容积减小;另外,有些研究也表明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减小可能并不是单纯转律的作用,有可能为心房颤动导管治疗后的心脏逆重构。

总之,研究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术能够减少左心房大小,部分逆转心房重构。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研究尚不能完全检出导管消融术后的一些无症状复发事件,且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②只选取一个时间点,未能观察心房重构逆转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1] Berruezo A,Tamborero D,Mont L,et al.Pre2proceduralpredi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ircumferentialpulmonary vein ablation[J].Euro Heart J,2007,28(7):8362 841.[2] Hof I,Chilukuri K,Armin2Zadeh A,et al.Does left atrialvolume and pulmonary venous anatomy predict t he outcome of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9,20(9):100521010.[3] Shin SH,Park M Y,Oh WJ,et al.Left atrial volume is apredictor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at heter ablation [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8,21(6):6972702.[4] 李康,丁燕生,杨俊娟,等.左心房容积指数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3):1392141.[5] Jayam V K,Dong J,Vasamreddy CR,et al.Atrial volumereduction following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lation to reduction in pulmonary vein size:an evaluatio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J].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2005,13(2):1072114.[6] Taso HM,Wu M H,Huang B H,et al.Morphologic remodelingof pulmonary veins and left at rium after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insight from long2term follow2up of t hree2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1):7212.[7] Beukema WP,Elvan A,Sie H T,et al.Successful radiofrequencyablation in patient s wit h previous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 s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eft atrial size[J].Circulation,2005,112(14):208922095.收稿日期:2010211215 修回日期:2011212213 编辑:李玉丁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戴晓红1,曹正祥2(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a.内科;b.康复科,江苏如东226403)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肺炎,吸入性;康复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583X(2011)0820709203 由于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可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是卒中后1个月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并造成卒中后第1年病死率20%,以后每年约10%~15%[1]。

为探讨其临床特点,降低老年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因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提高救治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对诊断为老年卒中吞咽障碍,并有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可能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卒中患者70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通过吞咽障碍评估,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者为康复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9.0±2.0)岁。

未予康复训练者为对照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0±4.0)岁。

排除意识丧失、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完全失语及连续治疗不到1个月的患者。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1.2.1 选择体位 完全不能经口进食者早期即给予鼻饲饮食。

经口进食者给予进食指导,适当的进食体位,以头部前屈,健侧在下的卧位,躯干与地面角度>45°最安全。

并以进食泥状食物为主,显著提高吞咽安全性。

1.2.2 康复训练 ①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锻炼:面部运动嘱患者进行鼓腮、吮吸、空咀嚼、空吞咽等表情动作,反复练习强力吞咽、快速吞咽、单次收缩吞咽等,舌部运动包括舌头伸展,牵拉,挤压前后侧方卷曲运动;②寒冷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前腭弓、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③Mendelsohn方法:患者取坐位,颈向前屈躯干向后,全身放松,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当患者咽喉上提时用手捏住其甲状软骨部,并保持数秒。

教会患者对着镜子,将自己的手放在甲状软骨上感觉吞咽时的喉向上运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另外,辅以定时的口腔护理,并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

1.2.3 电刺激 采用Vital Stim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1.3 疗效评定 将患者在入院24小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

①洼田饮水试验[1]让患者取坐位,饮温开水30ml,观察所需的时间和呛咳情况,分为5级。

1级,一饮而尽,无呛咳;2级,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3级,一饮而尽,有呛咳;4级,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5级,呛咳多次发生,不能顺利将水喝完。

②吞咽功能分级量表[1]:以营养摄取经口进食的能力,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

≥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 1~2分,无效。

③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有明显误吸史,发热,咳痰,肺部出现湿啰音,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具备以上2项表现,X线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经康复干预治疗,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1~3。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例(%)]组别例数吞咽功能1级2级3级4级5级康复组3614(38.9)13(36.1)4(11.1)2(5.6)3(8.3)对照组345(14.7)6(17.6)6(17.6)6(17.6)11(32.4) 注:u c=3.515,P<0.01表2 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吞咽功能恢复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总有效康复组3614(38.9)16(44.4)3(8.3)3(8.3)33(91.7)对照组345(14.7)6(17.6)12(35.2)11(32.3)23(67.7) 注:u c=3.799,P<0.01表3 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组别例数吸入性肺炎(例)发生率(%)康复组36513.8对照组341338.2 注:χ2=4.226,P<0.053 讨 论脑卒中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和核下性损害产生真性球麻痹,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假性球麻痹,舌运动受限、软腭麻痹,使第一相的口腔内压不能充分升高,食物团块由口腔内经咽部(第二相)、向食管口部的移动受到障碍,更因食管入口部的收缩肌(咽缩肌、咽提肌)不弛缓成为阻力,更妨碍了食物团块的移动。

结果,误咽入喉头、气管而出现呛咳。

吞咽功能训练是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口唇、面颊部、舌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可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残留神经系统功能重组,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吞咽功能。

冰刺激咽后壁使咽部肌肉收缩,促进口腔及咽喉壁的感觉功能恢复和腺体分泌减少[2]。

电刺激使因兴奋抑制而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觉醒,神经冲动迅速恢复,从而使症状改善。

功能强化训练,促进大脑半球功能重组[3]。

误吸的防治十分重要,正确的诊断吞咽功能障碍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应该可以降低肺炎的发生率[4]。

但目前还没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往往注重肺部感染及基础疾病治疗。

有些患者家属唯恐患者营养缺乏,强行喂水、饭、药,残余食物经喉入气管,这样含有寄生菌的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容物通过声门进入气道,进而感染而形成严重吸入性肺炎[5]。

本研究通过对康复病例的疗效评定,认为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及早接受系统化的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吞咽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从而显著提高了此类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