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枢机制与管理
吞咽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吞咽障碍患者管理制度吞咽障碍患者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有效帮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该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患者评估患者评估是吞咽障碍患者管理的基础,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症状严重程度等信息,为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口腔和咽喉功能、营养状况、口服进食能力等。
二、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治疗方案可以包括口腔康复训练、吞咽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等,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三、膳食管理患者的膳食管理是吞咽障碍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膳食管理可以帮助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建立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监控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四、康复训练吞咽障碍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吞咽功能,包括口腔肌肉锻炼、吞咽姿势调整、食物质地适应性训练等。
康复训练需要有专业的康复师指导,定期跟踪患者的训练进度。
五、心理支持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
建立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六、定期随访对吞咽障碍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效果评估。
在随访过程中,可以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七、多学科团队合作吞咽障碍患者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等。
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确保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患者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的膳食管理和康复训练,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定期进行随访,同时多学科团队合作,以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细致的管理,才能帮助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表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由于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食物或液体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咀嚼力减弱、口腔内食物残留等症状。
吞咽障碍不仅会导致患者饮食困难,还可能造成误吸性肺炎等严重后果。
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刺激治疗的原理电刺激治疗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电刺激,来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和重塑。
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电刺激治疗的原理是通过刺激患者的咽喉肌肉和神经,增强其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电刺激治疗可以分为经皮颈部电刺激和经食管电刺激两种方式。
经皮颈部电刺激是通过在颈部表面贴上电极片,对颈部进行电刺激,刺激颈部周围的肌肉和神经,促进咽喉肌肉活动,改善吞咽功能。
而经食管电刺激是通过在食管内放置电极,对食管周围组织进行刺激,同时配合吞咽训练,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目前,电刺激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经皮颈部电刺激和经食管电刺激都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研究发现,经皮颈部电刺激能够促进咽喉肌肉的活动,提高咽喉肌肉的收缩力和协调性,从而改善吞咽困难。
而经食管电刺激则可以提高食管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敏度,促进食管内食物的顺利通过,减少食管残余,改善吞咽功能。
除了临床疗效的证实外,电刺激治疗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依赖性等优点。
患者只需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电刺激治疗,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的疗效。
电刺激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尽管电刺激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治疗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正在开展电刺激治疗的相关研究,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电刺激治疗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电刺激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电刺激治疗存在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和选择。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吞咽障碍会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康复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集束化护理的原理及具体实施方法、效果评价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阐明了其在提高康复效果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未来研究应更深入探讨集束化护理的优化方向,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导政策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康复、集束化护理、影响、原理、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应用前景、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约有50%~75%出现吞咽障碍症状,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风险,还会导致营养不良、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对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吞咽障碍问题上的独特优势和潜在效果,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的吞咽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吞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误吸性肺炎等。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种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协作效率,优化吞咽康复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希望通过对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带来更大的利益。
中风后球麻痹的综合治疗

、
3% , 0 碳水 化合 物 占 5 % ~ 0 , 5 6 % 可选择 的食物有米饭 、 、 粥 鸡蛋 、 猪肝 、 青菜 、 萝 胡 卜 , 等 食物宜加工成 糊状 , 不宜太稀 , 以防 喂食后反流 , 导致病 人窒息及肺部感染 的 发生 。每次喂食量 不超过 I0 l再加 上 3m , 喂食前后 冲 洗 胃管水 约 2 m , 0 l共计 不 超
《 医林改错》 加减 : ) 桃仁 1g 红花 1g 桔 5, 5, 梗 1g 生地 1 g 当归 1g 柴胡 5 , 参 0, 2, 0, g玄
5 , 壳 1g 赤 芍 1g 甘 草 1g g枳 0, 0, 0 。② 针
调, 可导致食 物误 咽入气 管而 发生 呛咳 、 窒息甚至死 亡。吞 咽动 作 由皮 层 及皮层
常同时受 累, 出现构 音障碍及 吞咽困难 等
软腭 、 咽喉肌麻痹的症状 , 称为延髓麻痹 。
经) 。由于吞咽 动作分 为 口腔 预备相 、 口 腔相 、 咽相 和食管相 , 以吞 咽障碍 也分 所 为 口腔预备相和 口腔相障碍 , 咽相 障碍 和 食管相障碍 。
口腔预备相 和 口腔 相 障碍 , 由于唇 、 舌、 颊肌 等运 动 障碍 , 碎 、 切 咀嚼 食 物 困
临 床 论
著
C b { E C 0 M M UN IY D 0 C T S lN SE T 0
中风 后 球 麻痹 的综合 治 疗
呼吸 困难 、 发绀 、 心动 过速 等。若喉 部及
王炳强 王 万 军
前先吸气 , 继之 屏气 , 咽下食物后再 呼气 。
并在喂下一 口前检查 病人 的 口腔 是否排
后让病人取坐 姿 1 0~1 5分钟 , 床边 备 吸
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定1

六分钟步行试验
心肺运动负荷评价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呼吸困难评定
生活质量评价
康复心理评定
肺功能评价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指气道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 典型肺功能特征为 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 (一秒率)↓ MVV(最大通气量)明显↓,RV/TLC(残气量/肺总量)↑ 而VC/FVC(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可以正常,病情严重时↓ FEV1 是诊断中重度气流受限的良好指标,其变异性小易于操作, 是COPD肺功能检查的基本项目 肺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估计
时相型/紧张 型驱动
BötC:包氏复合体 pre-BötC:前包氏复合体 rVRG:喙侧腹侧呼吸组 cVRG:尾段腹侧呼吸组
延髓
时相型/紧张型 驱动
外周 感觉 传入
腹侧呼吸组 节律起源通路 节律调节通路
脊髓
吸气运动
延髓-脊髓吸 气性前运动 延髓・ 脊髓 吸气性前运动
呼气运动
时相型/紧张 型驱动
斜方体核/面神 经核旁呼吸组
康复心理评定
在肺康复中的作用
呼吸是少数几个有意识施加影响的生理过程之一,一旦呼吸系统功能 出现问题,必然引起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产生心理障碍,而心理障碍 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和治疗,就会影响疾病的康复 科学客观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可以为临床康复工作提供依据 主要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心理测验法 •评定量表 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 SAS焦虑;SDS抑郁
相对禁忌证
静息心率120次/分以上;收缩压超过 180mmHg和(或)舒张压超过100mmHg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现状

【 e od 】t k ;y hg ; hbl t n us g K yw r s soe d ai r aiti r n r p e i on i a
脑卒 中患者吞 咽 障碍是指 由于 与吞 咽有 关 的中枢部 位或 神经损伤使吞咽 的一个或 多 个阶段损伤 而导 致各种 症状 出现 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 J 。研究 表明 , 咽功 能与大脑 中动脉供m 吞 区缺血灶的大小和 范 围有关 。吞咽障 碍是脑卒 中常见症 状
3 % ~ 8 l。 7 7 % j 国内报道发 生率 为 6 . 0 。吞 咽 障碍影 响 25 % 患者水及营养摄 取 , 而影 响患者 的早 期康 复 ; 进 由此 引起 的误 咽如果处理 不当, 还会 出现 生命危 险 , 以对 吞 咽障碍 的研究 所 也是脑卒 中康复 治疗 的重要 课题 之一 。近 2 O年来 , 着研究 随 的深入 , 对吞咽障碍 的神经机 制 的评 价 、 治疗 和护 理方 法 的研 究 不断深入 。现将其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脑 卒 中患 者吞 咽 障碍 临床 评 估 方 法
适用 于意识清 醒 , 病情稳定 , 能产生吞 咽反射 , 少昔误 咽能通过 随意咳嗽咳出的患者 。包括 : ①患者环境和情 绪的准备。患
1 ( 1 :1 . 0 1 ) 8 0
C mmu i e l evc ne f inSc n a t e,h n h i 0 0 0, ia o nt H at S rieCetro j eo dRodSr tS a g a 02 Chn y h Ru i e 2
【 bt c】h rn sutnor ai ao u i r aetwhdshg u d y tk ds el ne t d g aottpt gns A s atT e u etiao fe bitn rn f tn i y aic s r e n m e udra i s bui a oees r c r t i h l i n s g op i s t p a a e b so a o Fw t sn n s h i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

壶鱼控堡盘圭呈Q!Q生筮!鱼鲞箜曼翅研究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监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VAP发生。
参考文献:【1]黄逢敏,张青,邓永春.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73.[2]谢婉花,何通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8.[3]刘凌,同少峰.儿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86—1100.[4]CookDJ,WalterSD,CookRJ,eta1.Incidenceofandriskfactorsforvenilator—associatedpneomoniaincriticallyillpatientls[J].AnnIntemmed,1998,129(6):433~440.[5]孙树梅,李琼,王茵茵,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882.[6]SehurinkK,BontenM。
VDGraafE,eta1.Albumin一以mieroglobnlinratioinbronchoalveolarlavagefeuid(blaf)asatooltodiagnoseventilatorasocialedpneummia(yap)43rdiaeeaabstracts[J].Chigaco,2003,343:126.[7]HumeEB,BaveiaJ,MuirB,eta1.Theeontoralofstaphy-lococeusepidermidis——biofibmformationandinVivoinfec--tionratesbycovalentlybouadfuranones[J].Biomaterials,2004,25(20):5023.[8]彭剑芳,李旭茹,刘素贞,等.人工气道管理中的护理问题分析及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161—162.[9]郑彬彬,蔡彩琴,金熙熙.机械通气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严重肺挫伤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8.[10]任秀芬,划雅峰,陈一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4(9):4.[11]刘加芳,刘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15):59.[12]张亚莉,耿穗娜,汪能平,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华医院学杂志,2006,16(4):455.[13]骆雪萍,孔晋亮,陈一强.呼吸机相关肺炎病菌流行物征及病原菌产ESBLS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3):433-434.[14]GaricaRodriguezJA,JonesRN.Antimierobialresistamceingralnr--negativeisolatesfromEwropeanintensivecareu.nits:datafromtheMeropenemrearbySusceptibilityTestInformationColleetion(mrstic)programme[J].Joumalofehemother,2002,14(1):25—32.[15]连一新,施敏骅,胡华,等.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2):240—243.[16]BcrmamsDC,BontenMJ,GailardLA.eta1.Prevention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byoraldecontamination:Aprospective,randomiced,double—blind。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摄食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摄食训练方法
首先,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摄食训练的第一步是评估吞咽功能。
这可以通过专业的吞咽评估来完成,以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
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一种常见的摄食训练方法是口腔肌肉训练。
这包括口腔肌肉的
锻炼和加强,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这可以通过口腔肌肉的运动
和按摩来实现,有助于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另一种常见的摄食训练方法是姿势调整。
这意味着在进食时调
整患者的姿势,以便更容易地进行吞咽。
例如,将头部稍微向前倾,可以减少食物进入气管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吞咽的协调性。
除了口腔肌肉训练和姿势调整,还有一些其他的摄食训练方法,如食物的改变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通过改变食物的质地和形状,可
以使患者更容易地进行吞咽。
同时,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如吸管或
特殊的餐具,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摄食。
最后,摄食训练还需要结合专业的指导和监督。
专业的医疗团
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摄食训练计划,并进行定
期的评估和调整。
这将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摄食训练效果。
总之,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吞咽障碍的摄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口腔肌肉训练、姿势调整、食物的改变和辅助器具的使用,以及专业的指导和监督,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提高饮食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频电刺激 营养师
突触增强或重建[1]
潜伏通路的使用[2]
[1] 方丽波, 王拥军.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的康复及 治疗[ J] . 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 5) : 40 4- 405. [2] F r e ed M I , F r ee d L , Cha t bur n RI , et al. E lec tr ica1 st imula t io n for sw 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stro ke [ J ] . Respir Care ,2001, 46( 5) : 466- 474.
损伤表现
皮质损伤引起的吞 咽障碍主要表现吞 咽反射启动延迟[1]
脑干损伤导致的吞 咽障碍主要是咽阶 段延长[2]
[1] Gordon C, Hewer RL, Wade DT. Dysphagia in acute stoke[J].J Bri Med, 1987, 295: 411—414. [2] Hamdy S, Rothwell JC, Brookes D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the cerebral loci processing human swalloing with H215O PETactiviation[J]. Neuro,1999, 81:1917—1926.
中枢恢复机制
康复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激活脑区图
魏新华,戴建平,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 31:812-816.
中枢恢复机制
早期-病灶对侧半球、 皮层下结构
A
后期-病灶周边神经网络的代 偿形成[1]
B
C
感觉运动区功能恢复[2]
指导临床康复策略制定-康复重 点由外周向中枢转变
Gorden 等[2]对 “岛盖综合征” 患者的研究表明 单侧中央前回下 部和额下回后部 损伤可导致皮质 型假性延髓麻痹
秦海强等[3]报道右 侧大脑半球损伤导 致吞咽障碍的 1 例 典型患者, 行电视 透视吞咽功能检查 提示存在吞咽延迟、 对稀液体出现持续 穿透并发生间断误 吸
[1] Hamdy S, Rothwell JC, Aziz Q, et al. Organ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human swallowing motor cortex: implications forrecovery after stroke[J]. Clinical Science,2000, 99: 151—157. [2] Gordon C, Hewer RL, Wade DT. Dysphagia in acute stoke[J].J Bri Med, 1987, 295: 411—414. [3] 秦海强, 张婧. 单侧大脑半球损伤导致吞咽困难一例[J]. 中国卒中杂志, 2007, 3: 236—238.
r-INS - 岛叶(吞咽相关的感觉运动过程) ACG - 扣带回前部(吞咽的调节) Cer - 小脑(协调性)
Li s, Luo C, Yu B,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n dysphagia after unilateral hemispheric stroke: a preliminary stud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9 ,80:1320-1329.
损伤机制
可能存在吞咽中枢的单侧化[1]
吞咽功能需要双侧通路维持[2]
[1] Hamdy S, Aziz Q, Rothwell JC, et al. Explaining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after unilateral hemispheric stroke [J]. Lancet,1997, 350: 686—692. [2] 张婧. 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困难的关系[J]. 中国卒中杂志,2007,3:214—219.
半球前部
致严重吞咽障碍,但没有口、舌的失用、 言语损伤[1]
辅助运 动区
容易导致误吸
运动前区
吞咽运动计划受损, 而肌力减弱则不明显[2]
[1] 张婧. 卒中损伤部位与吞咽困难的关系 [J]. 中国卒中杂志,2007,3:214—219. [2] Hamdy S,Aziz Q,Thompson DG, et a1.Physiology and pathophysology of the swallowing area of human motor cortex[J].Neural Plast, 2001, 8: 91—97.
经颅磁刺激
促进轴突发芽[1]
影响神经递质的传递[2]
促进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2]
调节局部血流[3]
[1] ]KoleMH,FuehsE,ZiemannU,etal.Changes in 5-HTIA andNMDA binding sites by a single raPid transeranial magnetie stimulation Proeedure in rats[J].BrainRes,1999Mayl,826(2):309一312. [2] MiehaelN,GoslingM,ReutemannM,etal.Metabolic changes after repetitive transeranial magnetic estimulation (rTMS)of the left Prefrontaleortex:asham一eontrolled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IHMRS)study of healthy brain[J:.Eur J Neurosei,2003Jun,17(11):2462一2468. [3] RollnikJD,Dusterhoft A,Dauper J,et al. Decreaseof middlecerebral arterybloodflowvelocityafter low- frequency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of the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J]. ClinNeurophysiol,2002,113:951-955.
脑可塑性
系统间功能重组
神经轴突发芽
学习和记忆 药物
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突触的调制
功能训练
其他
治疗措施
认知训练
经颅磁刺激
促进中枢恢复
电针 生物反馈
低频电刺激疗法
改善血液循环[1]
电针
保护组织器官
减轻损伤[2]
促进神经轴突再生 反射弧的重建[3]
[1] 左芳,石现,田嘉禾.电针对脑梗塞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 742-743. [2] 王家有,宿宝贵,潘三强,等.电针对脑梗塞大鼠缺血半影区微血管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解剖学研 究,2005,27(4):274-278. [3] 贾宝辉,刘志顺,聂彬彬,等.不同穴位电针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J].北京中医药, 2010,29(1):18-20.
病例
患者李某某,男性,48岁 急起右侧肢体无力、饮水呛咳、言语不能1月余 头颅MRI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塞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 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右,软腭上抬可 ,咽反射 迟钝 30ml饮水试验4级 口腔期:唇舌灵活性差,食物咀嚼、后送慢,分 次吞咽 咽期:咽部感觉减退、吞咽延迟
内容
吞咽正常生理过程
吞咽障 3
4
吞咽障碍管理
中枢恢复机制
正 常 组 激 活 脑 区 图
练吞 前咽 激障 活碍 脑组 区康 图复 训
魏新华,戴建平,等.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 812-816.
M1 – 中央前回(脑内神经信息处理与传递过程) Inf OFG –额叶眶部皮质 IFG Oper –额下回 S1 – 中央后回(感觉刺激的整合) MTG – 颞中回(味觉感知)
Humbert IA, McLarln DG, Kosmatka K,et al. Early deficits in cortical control of swallow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10,19:1185-1197.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中枢 机制与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康复医学科 刘莉
内容
吞咽正常生理过程
吞咽障碍中枢机制 吞咽障碍中枢恢复机制
1 2 3
4
吞咽障碍管理
内容
吞咽正常生理过程
吞咽障碍中枢机制 吞咽障碍中枢恢复机制
1 2 3
4
吞咽障碍管理
吞咽生理
正常吞咽是一个感觉、运动事件顺序发生的过程
吞咽动作虽可随意开始,但此动作的完成过 程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正常吞咽:协调、流畅
概念
咽反射
吞咽反射
反射性吞咽
自主吞咽
流行病学
37% ~78%[1]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 碍,国内报道发生率62.5%[2]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国外文献报道
[1]Martino R, Foley N, Bhogal S, 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 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J]. Stroke, 2005,36:2756—2763. [2]孙伟平.115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J]. 中国 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4: 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