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小评史铁生《命若琴弦》

一个作家,首先他是人,一个完整的人,哪怕有身体的缺陷。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是阅读他本人。我再没见过第二个如此将自己融于作品的人。阅读他的作品,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精神洗礼;而阅读他本人,那是在接受一个人间奇迹。史铁生,让我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他的理想世界。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因为身残,他……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读完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我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是否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如此吧!

作者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老瞎子找到药方,发现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该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在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联系的唯一纽带,荒谬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人只能带着裂痕生活。但是人必须超越荒谬,在荒谬的生活中获得意义。史铁生也是这样。他意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残缺,却将它们看作获得生命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没有孤独,爱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没有欲望的痛苦,就得不到实现欲望的欢乐;如果人永远不死,那么人就像波伏娃的名著《人皆有死》中那个死不了的福斯卡那样,变得乏味透顶。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反而为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人的生存是荒谬的,没有任何理由,但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看来,必须赋予它以意义,必须有东西证明它的意义。“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康复文本断想》)对生存意义的追问,是人文精神的骨髓所在,也是人区别与动物的主要标志。人必须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意义的证明。史铁生选择的是写作。但是,写作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存在?若作为一种生存的目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功利的目标,那么人就会被写作囚禁起来,就会失去生存的意义本身。而在史铁生看来,写作无非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一种意义的证明,“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我与地坛》)

这又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这不是一种行尸走肉的混日子,而是一种生存哲学。余华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们生存的苦难,作为什么也反抗不了的最下层的劳苦大众,也许为了活着而活着是最明智的人生选择。史铁生和余华当然有很大的不同,史铁生认为人要把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毕竟,史铁生是理想主义者,而余华是理性反叛者。但两人都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因为残缺,完美才得以显现。史铁生意识到: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人生而就有缺陷,问题,不可能完美。对于很多人的精神缺陷,身体缺陷又算得了什么呢?史铁生是理想主义者,因此他要用文学去弥补人们的精神缺陷。有的评论家把史铁生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1985年之前写的是残疾的人,之后写的是人的残疾,人的缺陷和问题。史铁生用自己的心灵营造了一个巨大而无垠的精神空间,让无数的人在此遨游,得到精神的洗涤和锤炼。

在为自己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后,史铁生在为别人寻找活着的理由。史铁生当然算得上是经历过绝境了,绝境从来是这样,要么把人彻底击垮,要么使人归于宁静。史铁生属于后者。我们在史铁生的作品中,往往看到生活的激情,也时时感受到他本人的一份宁静。所谓“宁静以致远”,史铁生并不是在呐喊,而是在剖析,在阐释,为了生活。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命若琴弦》)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你也可能会是老瞎子。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老舍事迹简介及作品整理 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瘫痪而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后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已出版作品散文集《一个人的记忆》《灵魂的事》《答自己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扶轮问路》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语录】_史铁生经典语录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我与地坛》 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与地坛》 我什么都没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放。 《我与地坛》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 《记忆与印象》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我与地坛》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合欢树》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我与地坛》 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 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命若琴弦》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命若琴弦》 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我与地坛》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务虚笔记》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病隙碎笔》 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去,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心灵间的呼唤与呼应、投奔与收留、坦露与理解,那便是心灵解放的号音,是和平的盛典是爱的狂欢。那才是孤独的摆脱,是心灵享有自由的时刻。 《爱情问题》 我什么都没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我与地坛》 谁说我没有死过? 出生以前,太阳 已无数次起落 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 又以我生日的名义

《命若琴弦》教案(用)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概括故事情节 1.字音 躜动野山坳叨咕鹞鹰瑟瑟 莽苍憔悴孱弱篝火 2.请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3.老瞎子和小瞎子最初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结合原文来回答。 4.当弦断了,追求湮灭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五、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过渡语:“命若琴弦”生命是何其庄重,琴弦是何其卑微,细细琴弦如何承载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史铁生一生平简介

一生平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二.代表作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老屋小记》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病隙碎笔》获鲁迅文学奖。 三创作特点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 四.经典语录 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

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2.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巅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3.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4. 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5.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6.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幅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 1、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2、爱如果是你的心愿,爱已经使你受益,无论如何用不上大义凛然。 3、如果残疾意味着不完美,困难和阻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 4、大脑做不到心灵所能做到的一切。心灵比大脑广阔得多,深远得多,复杂得多。 5、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 6、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7、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8、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9、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 10、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1、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 12、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13、历史的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历史蔓展,都有无限的时间延伸。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互相埋没的心流,在孤单中祈祷,在破碎处眺望,或可指望在梦中团圆。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 14、"在没有你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了很久。"--这不过是有了我之后所听到的一个传说。 15、彻底的圆满只不过是彻底的无路可走。 16、见你就像见到家乡所有神情我都熟悉。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你来了白昼才看破樊篱。 17、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18、他的文章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是对自己心灵的诘问,对人性最隐秘处的探究。让我想起一个老师。看了让我心里一片平静。 19、白昼的清晰是有限的,黑夜却很漫长,尤其是那心流所遭遇的黑暗更是辽阔的无边。 20、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 21、可是不必着急的事并不证明是一件不必拖延的事呀?

《命若琴弦》阅读练习及答案-命若琴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①方圆几百上千里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一老一少 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②“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 么跟我说。” ③“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 才能去抓那付药。” ④“你信不信?” ⑤“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⑥“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⑦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 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⑧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 药方就在琴槽里。 ⑨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 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 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来,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 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 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来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 孟姜女。”满场立刻 ..鸦雀无声。 ⑩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 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 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的生平简介

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简介史铁生的生 平简介 史铁生,北京人。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史铁生简介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

的根据”。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珐浮粹簧诔毫达桐惮昆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这种对于“残疾人”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史铁生简介《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

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导读:经典语录史铁生经典语录语句 1、但“一辈子”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养的,就像一条狗,给别人养了就是别人的。 2、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3、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4、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 5、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6、语言,与其认为是在说明什么,不如说是在掩盖什么。 7、是天堂也是地狱的地方,我想是有一个简称的:人间。

8、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9、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0、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11、消灭人性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消灭欲望。 12、我想走但不能走,你想飞但不能飞。这是不是同属残疾呢? 13、不要让大脑控制灵魂,而是让灵魂操作大脑。 14、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15、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6、辉煌的历史倘不是几个英雄所为,惨痛的历史也就不由几个歹徒承办。 17、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 18、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19、用一种方式拒绝一种生活。关于自杀和死亡。 20、有些事,我并没有忘,只是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亦不能忘。 21、性实际上是爱侣之间,表示爱情的最恰当,最热烈的语言,贞节之所以必要,是为了保护这种语言不被污染,为了不让它丧失那种示爱的功能。 22、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辽阔的土地,而是一种无比辽阔的心情,不受空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你的故乡。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你会发现这个命其实是一种希望。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请慢慢欣赏吧。 史铁生命若琴弦名言1、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史铁生《命若琴弦》 2、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史铁生《命若琴弦》 3、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史铁生《命若琴弦》 4、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5、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谈不响。——史铁生《命若琴弦》 6、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象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史铁生《命若琴弦》 7、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去。——史铁生《命若琴弦》

8、天底下的好东西多啦,跟咱们有什么关系?我就没听您说过,什么跟咱们有关系。——史铁生《命若琴弦》 9、只要你注意到了人性的种种丑恶,肉身的种种限制,你就是在谛听或仰望那更为高贵的消息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10、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史铁生《命若琴弦》 11、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面前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的给每一个人以局限。——史铁生《命若琴弦》 12、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史铁生《命若琴弦》 13、看来他懂,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命若琴弦》 14、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

话题作文感悟史铁生

话题作文?感悟史铁生?写作指导及范文 一、文题展示: 史铁生,于12月30日下午16点突发脑溢血,之后经抢救无效,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去世。作家史铁生遽然离世,几乎成了2011年这个元旦最为重大的公共文化事件,众声同悲,我们恍若失去一个极亲近的人。他的离去,让我们反思,原来在喧嚣的尘世中一直有这么一个人,原来在我们心里也一直有这么一个人,原来他的离去会带来一个如此巨大的空白,无法填补。史铁生身患残疾,长期被病痛所折磨,面对病痛,他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史铁生通过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即文学创作之路,并且也为之不断地坚持。 请你阅读史铁生的相关作品并以?感悟史铁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二、写作指导: 学生作文很容易陷入到对史铁生生平的介绍,或者仅仅是对史铁生精神的赞美,如此,就可能偏离了作文的要求。因此,在学生作文之前,我发放了关于史铁生的有关资料(史铁生生平介绍、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以及有关作家对史铁生的评价),让学生先走近史铁生从而?感悟?史铁生。 史铁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已然存在于当世,他的文学成就不容臵疑。不过,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史铁生留存给我们的精神意义。因此,感悟史铁生,要重在?感悟?,或者,我们要?感悟?史铁生的?感悟?。

二十一岁那年,正是青春勃发的史铁生,突然被一场灾难所击倒,从此他陷入了痛苦绝望的深渊,几乎丧失生存的勇气。然而经过痛苦的精神探索和人生感悟,他终于从深渊中走出来,越过一道道思想障碍,直至登上精神高地,从此活得热烈而辉煌。史铁生从接受苦难到理解苦难最后超越苦难的过程以及他对生命本体的思考应该是我们作文重点所在。 三、相关资料: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扶轮问路》《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 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史铁生的经典名言_1

史铁生的经典名言 导读:1、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赏析: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2、用一种方式拒绝一种生活。关于自杀和死亡。 3、是天堂也是地狱的地方,我想是有一个简称的:人间。 4、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6、我决心做一个好孩子。我暗自祈祷,别让我走那条路别让我走上那条歧途吧,让我做个好孩子。但是我每时每刻都感到,那座庙院夜晚里的可怕消息从过去躲进了未来,出身——它不在过去而在未

来,我看不见它躲在了哪儿,我不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出来找我,但只要我不可避免地长大我知道我就非与它遭遇不可。 7、也许是女娲给人类创造了甜美彩画,怕人类不珍惜,加点神水的斑迹,希望给人类带来多姿多彩的画面,在坎坷中锻造人类的灵性吧。 8、有一个古老的谜语,他的特点:一是谜面一出谜底即现;二是如果你自己猜不到别人谁也无法告诉你;三是如果你猜到了你就肯定会认为你还没猜到。谜面:离你最近可你看不见的,是什么—眼睫毛。 9、爱情,并不在伸手可得或不可得的地方,是期盼使它诞生,是言语使它存在,是信心使它不死。 10、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11、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赏析: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已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12、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

英文介绍我喜欢的作家史铁生

My Favorite Writer Tiesheng Shi, as a writer, is my favorite star. Yeah, he is nor a singer or a actor, and even you never hear about him. But in the bottom of my heart, he is a shinning star. Born in 1951 in Beijing, he was a intellectual. For our country’s better construction, he was appointed to Yanan at the name of local development in 1969. Three years later, it was the very time that he came to the cliff of his whole life----he was diagnosed with bond cancer. To treat the disease, he had to accept blood-dialyzed every week. Finally, he survived but at the expense of legs losing. It was such a hard hit for him. You should know, he was just 21 years old and it’s the high time that everyone of us has ourselves’ colorful dreams, you were struggling to achieve your dreams, you were singing, you were happy to do everything you like. But god is so merciless. He took away a young man’s dream without permission. It was really sad and frustrated period for Tiesheng.;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hen God close the door and at the same time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 for you. Under the support of Tiesheng’s friends and families, more from himself, he picked up the hope of life. To be precise, he began to be interested in writing for living on the Earth. In 1979, his first article was published, and next he published more articles. Fame came with his opus. In 2002, he came to the literature peak----Chinese Literature Media Award Winner. Next years, he struggled to write with the weak body. On December 2010, he dead peacefully.

史铁生经典句子

史铁生经典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2、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3、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 4、世界上的人很多,每个人的世界其实又很小,一个个小世界大约只在务实之际有所相关,一旦务虚,便很可能老死难相理解。 5、如果残疾意味着不完美,困难和阻碍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残疾人。 6、既然是梦想不妨就让它完美些罢。何必连梦想也那么拘谨那么谦虚呢?我便如醉如痴并且极端自私自利地梦想下去。 7、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 8、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梦”,“人生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怎样活得有意义,便成了人们的一个永久的

话题;“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不过是一场梦。 9、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0、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11、要是一个人做梦,到死都没醒,你说,这梦还能算梦吗? 12、就像输惯了的赌徒把屡屡的败绩置于脑后,输光了裤子也还是对下一局存着饱满的好奇和必赢的冲动。这有什么不好。这有什么不好? 13、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4、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她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回降临的节日。 15、苦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史铁生《命若琴弦》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弹断了多少根?” “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摇,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准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 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费动得显著。他蹒蹒珊珊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 “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 “他说让您雨找他。” “什么时候走的?” 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墩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表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茫茫雪野,能能群山,天地之间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衷。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鵝鹰…..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完整版)史铁生经典语录摘抄

史铁生经典语录摘抄 导读:本文是关于史铁生经典语录摘抄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总之,我们既然要求的是平等,既然不谋为鬼也不想成神,事情其实就简单了:让我们的肉体不妨继续带着残疾,但要让我们的精神像健康人一样与世界相处。 2、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 3、断章取义说不定是历史的本性。 4、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 5、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6、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 7、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 8、上帝不许诺光荣和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困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9、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既是对着有限的事物而言,又是在有限的范围中有效。灵魂则指向无限的存在,既是无限的追寻,又终归于无限的神秘,还有无限的相互干涉以及无限构成的可能。思想可以

依赖理性;灵魂要超越理性,而至感悟、祈祷和信心。思想说到底只是工具,它使我们“知”和“知不知”。灵魂则是归宿,它要求着爱和信任爱。思想与灵魂有其相似之处,比如无形的干涉。 10、我走在树林里,那两个孩子已经回家。整整那个秋天,整整那个秋天的每个夜晚,我都在那片树林里踽踽独行。一盏和一盏路灯相距很远,一段段明亮与明亮之间是一段段黑暗与黑暗,我的影子时而在明亮中显现,时而在黑暗中隐没。凭空而来的风一浪一浪地掀动斑斓的落叶,如同掀动着生命给我的印象。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这空空的来风,只在脱落下和旋卷起斑斓的落叶之时,才能捕捉到自己的存在。 11、爷爷从来不提起叔叔,不说明爷爷已经把他忘记了,恰恰相反,说明他把他记得非常深。 12、柔弱是爱者的独信。 13、世界是什么?如果世界被我们认识穷尽,我们一向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世界,就重叠在我们的心灵上,虽然我们不能穷尽它,但是它就在那儿,以文学的名义无止无休地诱惑着我们,召唤着我们。 14、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5、人们所以需要戏剧,是需要一处自由的时空,需要一回心魂的酣畅表达,是要以艺术的真去反抗现实的假,以这剧场中的可能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 引导语:《命若琴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史铁生,而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史铁生命若琴弦读后感,欢迎阅读!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着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时,而那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而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下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这也是为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那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动力,而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

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给自已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也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候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跌宕起伏,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说清命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而有人把生命比作一条河,或者比作一首歌或一台戏,而作家史铁生却用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哲思的故事告诉我们:命若琴弦。 故事的开端这样写道:“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 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这里的老少两个瞎子便是故事的主人公。老瞎子是师傅,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他自己的师傅的叮嘱: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把琴槽打开,取出里面治眼瞎的药方,然后重见光明。为了这个平生夙愿,老瞎子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说不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地方就是前面的野羊坳。而作为徒弟的小瞎子就没有师傅那耐性了,他一会儿追野兔,一会儿听电匣子里的广播,特别是到了野羊坳后还被小姑娘兰秀二吸引住了,心思根本不用在说书弹琴上。终于随着最后一声琴响,老瞎子的第一千根琴弦断了。他迫不及待地拿出药方去抓药,却被告知所谓的药方竟是一张白纸。失魂落魄的老瞎子在雪地里找到了因兰秀儿出嫁而伤心欲绝的小瞎子,告诉他要弹够一千二百根弦

史铁生事迹整理.

史铁生简单介绍 一、以史铁生的方式纪念史铁生 生命确实真的像琴弦,虽百般呵护,琴弦终有断的一天。坚强的史铁生终于败给了可憎的命运,终于没有迎来2011年的第一缕阳光,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以史铁生的方式纪念史铁生。 (一)、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对抗生命中的不如意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病回北京。是年,史铁生21岁。30岁的史铁生再次遭受命运的作弄,患肾病,并引尿毒症。可以说,史铁生生命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受着命运的无情作弄,他虽也有过彷徨,有过失落,想到过死。但一旦史铁生想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后,他就真正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痛苦而享受地过活,精神高贵的过活。 作为一名健全人,我们真不敢想像史铁生似的命运作弄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是否有史铁生那样的达观、那样的坚强,是否也会迸发出顽强的生存意志来对抗生命中的不如意?是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扼住命运的咽喉”说着容易,做着却不易;我们知道的是史铁生艰难地将这份不容易演绎成了“可能”,甚至“成功”。我们知道,史铁生演绎这份“可能”“成功”时,爱作弄人的命运一定也会敬佩史铁生的毅力,健全人更是会将史铁生作为自己战胜自己战胜命运的榜样来崇拜。 (二)、以澄澈的心境戒绝生活中的浮躁 史铁生是高贵而有尊严的活着的,这源于他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理想,能够以澄澈的心境戒绝生活中的浮躁,所以史铁生写出的可以说皆是精品,不受世俗浮躁庸俗之气熏染的精品。“史铁生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仅用心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抱着用生命书写的态度,才能不辜负人民对作家的期待。”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如是说。是呀,在一个日益浮躁,日益功利化财富化的时代,又有几个作家依然在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写作品格,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高贵的写作呢?正因如此,史铁生才显得那么厚重,那么高贵,写出的东西才那么经典。“我们因为他的人品而记住了他的作品,也从他的作品看到他的人品。一部精品,是作品质量和作家品格的统一。”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真可以说是真正读懂史铁生的人。 史铁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史铁生何尝不是用别一种方式重生了呢?他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对抗生命中的不如意,以澄澈的心境戒绝生活中的浮躁。高贵而有尊严地活着,执著而不受诱惑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确实是不容易的。唯其不容易,方才显出史铁生超越写作超越生命的意义。 纪念史铁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认认真真将史铁生留下的文字用心地去反复去读,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对抗生命中的不如意,以澄澈的心境戒绝生活中的浮躁,像史铁生一样高贵而有尊严地拨动生命的琴弦并弹奏出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评论:1、史铁生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一个灵魂非常安静的人,这是今天很多健康的男作家所缺少的魅力。我从不敢和史铁生相比。——张海迪 2、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3、路遥让我知道,我们无法让自己伟大,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崇高;史铁生让我明白,命运多舛是种常态,但是生命可以平和而宏大。 3、他的文字是平和不铺张的明净,智睿的语句如太阳一缕晨曦洒照在清露上,折射着清凉的愉悦。残缺的身体表达着健全丰满的思想向内涵,超脱自我走向宏大。温醇如酒,缕缕清香,脉脉温情,这种丰满的思想意识让我们忘记他不能行走的双腿。 4、对于用思想行走的史铁生,于读者来说的我们常常因为思想的健全忽视他的残缺,而史铁生是在正视自己的残缺后走向思想健全。从自哀自怨、怨天怨地到一种正视残缺,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史铁生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怨命——认命——知命。知命是完成涅槃的大乘之境。 怨命是愤怒,认命是无奈,而知命却是一种明朗的豁达。知其因果,看淡劫难,并把劫难看作一种动力,从这里出发体验生命过程。 5、我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我尤其欣赏铁生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没有无憾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