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件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精品课件

反问句表面看起来是问句的形式,但实际上 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作用:比陈述句语气更有 力,感情色彩更鲜明,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词句段运用
你知道这两种不同的句子要怎么读吗? 读反问句语气要更加强烈一些,更能
(3)上面的词语中,形容爱国的词语是___精__忠__报__国___,可 以用来形容___文__天__祥__、__岳__飞____等人物。
2.句子练习。 (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
生活。(改为反问句) __没__有__革__命__先__辈__的__流__血__牺__牲__,__怎__么__会__有__我__们__今__天__的__幸__ _福__生__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认真读一读下面的反问句,体会表达的感情。 (1)我们怎能甘心落后呢? (2)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怎能不值得我 们学习呢?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朗读视频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简介: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
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 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别董大①
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 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
②黄云:天上的乌云,
[唐]高 适 第一,故称“董大”。
在阳光下,乌云是暗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③白日曛:太阳黯淡
黄色,所以叫黄云。 北风吹雁雪纷纷。 无光。曛,昏黑。
①小明总是不随手关灯,还说:“这花不了多少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课 课件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主体课文
《梅兰芳蓄须》
语 交流平台
《延安,我把 你追寻》
家国情怀
文 词句段运用 园 地 日积月累
《别董大》
《阅读链接》
《单元习作—写信》
sài zhēng chéng
出塞 长征 惩罚
jué nìng yán
崛起 宁可 延安
出塞 长征 惩罚 崛起 宁可 延安
在
问题存折
启 智 箱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七单元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周恩来
梅兰芳
李广
项羽
Shù
戍边将士
延安精神
家国情怀
周恩来
梅兰芳
Shù
戍边将士
项羽
李广
延安精神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导读课
首学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学习写书信。
首学
1关.关注注主主要要人人物和物事和件事,件学,习学习 把把握握文文章章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
2学.学习习写写书书信信。。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语1.关文注要主素要人物和事件,学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
人物
事件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
感受
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延安,我 把你追寻》
人物
事件
感受
互学 群学
《古诗三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延安,我把你追寻》
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
1.提出问题 2.尝试组内解决问题 3. 筛选出1-2个有价值的问题存入“问题存折” 4.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四、学生独立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六、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七、拓展活动
话题一:编成短剧演一演。
话题二:开展读书心得展示活动。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
单位
单元
专题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4课时
总 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通过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解析课件

2、读好新体诗节奏,圈出韵脚,感受音律美。 3、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接着,分组讨论、交流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
寻什么?教学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出示图片,补充材料,歌曲等,懂得延 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初步讨论后明白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毫 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像这样的意思句子文中还有很多,交流后, 老师进行点拨,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理解诗句内容,归纳总结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4、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5、自学《乡愁》,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体会余光中思乡爱国情怀。体会意象表达作用。
罢
会“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从而明白立志的原因。
掉
5、找出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周恩来的“疑惑不解”,“清晰而坚定” ,分角色朗读,体会
头
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东
6、自由读读《大江歌罢掉头东》不理解的字词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结合诗句说说立志的原因。课后 收集周恩来的资料,其他伟人少年励志的故事。
13
课文字词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1. 作为中年级学生,首先要自主预习生字词。 2. 字词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可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进行识记,还需注意形近字 区分,多音字的学习。字词教学应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字形,结合字义进行巧妙地识记, 鼓励自主识字。 3. 由于量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分流学习,联系语境,分析字形,弄懂字义,如“纠缠”。 4. 检查反馈,加强巩固。古诗中的生字词可做成诗句的听写,能及时发现学生字词掌握真实情况,听写之后,学 生可以自己对照课文找出问题。重要片段可以重点词填空,即做到了写对字形,又有助了解字义,课文原文也给 学生的遣词造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精品PPT教学课件

奶奶,我多希望您能过来呀! 祝 身体健康!
您的孙子:王明瑞 2019年6月2日
总评:小作者叙述条理清楚,感情真挚。分别从介 绍桂花开了、枫叶红了、最近的学习情况等几个 方面向远方的奶奶表达思念之情。书信格式正确, 语言十分真切。
习作范例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这是女儿第一次给您写信,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以前我总是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的选择好吗?这 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 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您!
祝您 身体健康 永远年轻!
您的爱女:明明
20XX.X.X
总结
同学们,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信,又了解了信封 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寄到收信人 的手中。同时,也希望你们多运用“写信”这种联系方式很好 地与你的亲人或者朋友进行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你们能做 到吗?
3.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 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 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 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 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 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Hale Waihona Puke 6. 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 正文。
(1)填写收件人。 (2)主题。 主题填写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这个主题就大概能知 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 议。
(3)正文部分,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 等,如果是长辈就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就说“你好” 。事情说完以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日期和写邮件的 人。
四年级时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传统文化鉴赏: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人教部编版(共23张PPT)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荆轲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诵读,谈感受: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多难兴邦,灾难总能够把我们的民族精神磨砺得更有锋芒。
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总是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越发地凸现,一个个仁人志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个个不屈的英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天祥,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岳飞投军抗辽。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王铭章、张自忠等。
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从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光辉。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骁勇善战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中华经典(课内古诗)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当将士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突然不停地响起,在催促他们快点上前作战。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想象: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 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
资治通鉴·唐纪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
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读准字音
人未还(huán 回、归)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扶助) (jiàng 军衔名)
不 教 (jiào 令、使) (jiāo 传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1.关:边关,关塞。 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3.还:回家。 4.但使:只要。 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6.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胡”是古代中国 汉族人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通称。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是古代中国汉族抵御 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描写周恩来立志读书原因的句子
1.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 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 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2.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 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 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 敢怎么样呢?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20 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 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纷 纷加紧在中国攫取利益,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 的领土,还让我们赔款,导致我国国内局势非常混乱,人民生 活非常困苦。租界, 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 中国获取的租借地。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却被外国人欺侮, 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训诫和斥责。
文中指警察。
知内容
再读课文,填一填。 课文先写周恩来( 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
再写( 耳闻“中华不振” ),(中国人在租界 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最后写(真正明 了“中华不振”的分量之重 )。
查资料
周恩来,伟大的马___克__思__列___宁__主__义___者_ ,中国无产 阶级__革__命___家___、政治家、军事家、_外__交__家___,中国共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已 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志向。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 之旅!
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该诗描写边塞生活,即暗示古代战 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 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 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 韵悠长,感情激昂。
21 古诗三首
出 塞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王 昌 龄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约757),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 塞》《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等。
朗读《出塞》,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sài
出塞
诗句赏析
诗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 怎样的场面?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 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 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 写出了边关既热闹又紧张的、悲壮的氛围。
理解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写战士们战前饮酒的 情景,表达了戍边战士早已把生死 置于度外的情怀。
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请欣赏 歌曲《月满西楼》!
歌曲听完了,说一说你的感受。
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 歌词是谁写的吗?
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 宗”的宋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 士,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qín
[ 唐 ] 王 昌 龄 zhēnɡ
秦 时 明 月 汉jià时nɡ关 ,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将
jiànɡ(将士) jiānɡ(将军)
诗词解读
秦朝。秦时明月汉时关, 关塞,在边境
万里长征人未还。 险要的地方设
形容路途遥远。
回家。 置的守卫处所。
明月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的明月,边 关依旧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告别亲 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 还没能回到家乡。
凉州词就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 唱歌的歌词。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 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 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 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 情写军中生活。
整体感知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将要 战场 自古以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 词 讲
解 (1)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诗人
怀念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 项羽深深的怀念? 思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朝末 年的起义军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 秦军主力,自称“西楚霸王”,后被 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 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主旨概括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 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 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 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结构梳理
出塞
秦时还
乐
业
但使龙城飞将在
抒情
叙事
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 愿 望
凉 州 词王
翰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不要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您
传说周穆王时西 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 精制成的酒杯,有如 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西 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
诗句意思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女词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 么样的情感?
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
我会写
sài
塞
组词:塞外 边塞 造句:我的哥哥驻守在西北边塞。
qín
秦
组词:秦代 秦始皇
造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zhēnɡ
征
组词:长征 南征北战 造句:爷爷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
cí
词
组词:词典 词语 造句:《凉州词》是盛唐时期流行的曲调名。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 琶声马上传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 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 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 活着回来的。
诗句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 助兴的习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再读诗句,想象:此时你眼前出现 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 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 高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思考:“人杰”“鬼雄”你是 怎样理解的?
人杰:人中豪杰。 鬼雄:鬼魂中的英雄。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 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 有骨气、有气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朝任人唯贤, 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 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时,为什么要提到 明月和边关呢?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忙于军务,到了夜深人 静的时候,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 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明月和边关衬 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 使将士们不堪其苦,有家不得归的现实。
只要。 但使龙城飞将在, 汉朝名将
李广。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令、使。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 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应理解为“明月还是秦汉时的 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前两句 写了边塞长期征战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 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对战 争的痛恨之情,语调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