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21张PPT)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其真不知.马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析】A项,用马鞭驱赶。/马鞭。B项,方法。/说。C项,知道,了 解。D项,吃。/同“饲”,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六单元
自主知识导学
23 马 说
合作探究学习
提升拓展训练
1.识记并理解重点文言词语;识记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能背诵 全文。
2.理解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马说》的作者是 韩愈 ,字 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
教育 家。
退之 ,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 唐 代文学家、 思想 家、
然 龙 弗 得 云 /无 以 神 其 灵 矣
10.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其__所__凭__依__,__乃__其__所__自__为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示__例__:__施__展__个__人__才__能__的__机__会__、__条__件__并__不__是__从__天__而__降__的__,__而__是__要__靠__自__己__ _去__创__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 这样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神妙地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依 靠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部编版)《马说》ppt优质课件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
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结构梳理
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无知
千里马埋没 (叙)
“才美不外见”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情)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 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为千里马被 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 情和惋惜。
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 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 浅薄愚妄。
仔细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我们在社会上也要注意这一点!
明确:《马说》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明确: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啊!
结构梳理
伯乐不常有 食马者无知
千里马埋没 (叙)
“才美不外见”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抒情)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 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为千里马被 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 情和惋惜。
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 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 浅薄愚妄。
仔细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我们在社会上也要注意这一点!
明确:《马说》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明确: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3.《马说》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韩愈简介
• 韩愈 (768-824)字退之,出身于 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 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 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宋 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都收集在 《昌黎先生集》里。他是我国文学 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资料一:
• ①25岁中进士。
•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资料二:
注音
乐
( lè )
骈
( pián )
辱
( rŭ )
见
( xiàn )
食马者 ( sì )
石
( dàn )
祇 ( zhĭ ) 槽枥 ( lì ) 策 ( cè ) 一食 ( shí )
邪 ( yé ) 粟 ( sù )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合作探究
1、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辩一辩
当韩愈后来终于成为朝廷命官, 由千里马变成伯乐之后,韩愈发现提携的千里马:
❖ 李翊在韩愈的推荐下,考中进士。 ❖ 培养出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 ❖ 提携孟郊、张籍、李贺、贾岛…… ❖ 韩愈把孟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孔子的后面,使他成为一代儒家宗师。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不知马也。
《马说》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课件

23 马 说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新课导入
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 词名句吗?
马不停蹄 马工枚速 马角乌头 马瘦毛长
马齿徒增 马牛襟裾 马毛猬磔 马咽车阗
请你概括世界各地的文化 习俗有何特点?
五彩缤纷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独具特色 ……
体味文化差异 •情景表演 •说东道西
体味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 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处 世态度和方式。
正视交往障碍
正视交往障碍
电影《刮痧》故事简介
许大同与妻子经过八年的奋斗在美国定居,他们有一个五 岁的儿子丹尼斯。一天,丹尼斯闹肚发烧,大同的父亲用中国 传统土方刮痧为孙子治病。次日,丹尼斯在家中,不小心磕破 了头,被邻居发现。丹尼斯被送去看急诊,医生发现了他背上 留下的瘀痕,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
随堂练习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 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 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 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 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一、了解民俗风情
我们国家最隆重 的 节 日 有 哪 些?
了解民俗风情
粟,本小米, 同“饲”,喂。 也泛指粮食。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其能千里也?
它鸣叫,却
动词,用 马鞭驱赶
不按照(驱使千里 马的)正确方法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重要词语与句子意思。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所抒发的情感。
新课导入
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或是诗 词名句吗?
马不停蹄 马工枚速 马角乌头 马瘦毛长
马齿徒增 马牛襟裾 马毛猬磔 马咽车阗
请你概括世界各地的文化 习俗有何特点?
五彩缤纷 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
独具特色 ……
体味文化差异 •情景表演 •说东道西
体味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 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处 世态度和方式。
正视交往障碍
正视交往障碍
电影《刮痧》故事简介
许大同与妻子经过八年的奋斗在美国定居,他们有一个五 岁的儿子丹尼斯。一天,丹尼斯闹肚发烧,大同的父亲用中国 传统土方刮痧为孙子治病。次日,丹尼斯在家中,不小心磕破 了头,被邻居发现。丹尼斯被送去看急诊,医生发现了他背上 留下的瘀痕,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
随堂练习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 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 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 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 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一、了解民俗风情
我们国家最隆重 的 节 日 有 哪 些?
了解民俗风情
粟,本小米, 同“饲”,喂。 也泛指粮食。
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
犹,尚且。 等同,一样。
其能千里也?
它鸣叫,却
动词,用 马鞭驱赶
不按照(驱使千里 马的)正确方法
部编版《马说》课件精品实用PPT

伯乐相马: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
选拔人才。
作者名片
韩愈,字退之,河南 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散 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 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 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 者,是“唐宋八大家”之 首。世称韩昌黎。
标题解说
一天,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不由走到跟前。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伯乐牵着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难道,表反问语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勾画了愚昧无知的食马者形象,对“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
大概,表推测语气。
“见”通“现”,表现。
大声朗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勾勒了怎样的“食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研读揣摩
大声朗读第三段,说 说这段勾勒了怎样的“食 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愚昧无知的食马 者形象,对“食马者”的愚 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
研读揣摩
作者通篇不离千里马,仅仅是在写“千里马”吗?
千里马
托物寓意
伯乐
食马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
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赏识重用人才的人。 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人才难遇明君
导入新知 驾车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着马来到楚王宫, 拍拍马的脖颈说 : “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 明白伯乐的意思 , 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 , 引颈 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 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 给您带来了 , 请仔细观看。”楚王见马瘦得不成样子 , 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 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 难,能上战场吗?”
选拔人才。
作者名片
韩愈,字退之,河南 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散 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 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 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 者,是“唐宋八大家”之 首。世称韩昌黎。
标题解说
一天,伯乐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不由走到跟前。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伯乐牵着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难道,表反问语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勾画了愚昧无知的食马者形象,对“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
大概,表推测语气。
“见”通“现”,表现。
大声朗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勾勒了怎样的“食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研读揣摩
大声朗读第三段,说 说这段勾勒了怎样的“食 马者”形象?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愚昧无知的食马 者形象,对“食马者”的愚 妄无知进行辛辣的嘲讽。
研读揣摩
作者通篇不离千里马,仅仅是在写“千里马”吗?
千里马
托物寓意
伯乐
食马者
千里马不遇伯乐
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赏识重用人才的人。 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人才难遇明君
导入新知 驾车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着马来到楚王宫, 拍拍马的脖颈说 : “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 明白伯乐的意思 , 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 , 引颈 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 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 给您带来了 , 请仔细观看。”楚王见马瘦得不成样子 , 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 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 难,能上战场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课件(共18张PPT)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悲叹千里马的遭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示疑问,对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执策而临之 面对。
2.一词多义
以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之 马之千里者: 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补足音节,无实义。
安求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 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 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能文能武,有勇有谋——人才
韩愈
马
然世 后有 有伯 千乐 里, 马 。
说
一、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 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读课文——结合文体,掌握手法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 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看法,写法灵活,跟现代的 杂文大体相近。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 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千里马——怀才不遇的人
伯 乐——能够赏识人才的人
托物寓意
食马者——埋没人才的人/统治者
二、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1》PPT课件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 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 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 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 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 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 “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 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誉,作品都收录在《 昌黎先生集》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 马经常有的,但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 屈辱,在马槽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不以千 里马而著称。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 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 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 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 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 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 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 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 发展道路。
马说
马韩说 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 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 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 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 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 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马说》精品课件

文体“说”。
关于本文的文体“说”,观点、看法。
说
(2)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述
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即事即理而为
理
之说。”
思考:韩愈阐释的义理仅限于上述理解吗?请自
由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善于识别,善于管理,善于倾听——管理 者与人才;师生;医患……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说 1.文题“马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马说”,即谈马、
马
论马。文题点明了本文论述的内容。
2.文中出现了哪几种马?
死马、饿马、冤马。
3.作者是如何写这几种马的?
“骈死于槽枥之间。”——死马,显在的描写。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饿马,显在的描写。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冤 马,隐在的描写。
小结:
这些言说艺术与纯粹的就某 事或某种现象分析说理,在写法 上大不一样,比如《师说》就不 同于《马说》,而这正是韩愈 “己意”的表现所在。
总结:
韩愈利用“说”这一文体,假托三种马将 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日趋没落的社会现实全
说“说” 部揭示了出来,写尽了整个封建时代有志难伸
的文人的命运。不仅如此,《马说》甚至还蕴 含了对人与人之间如何成为知音的深邃思考。 由此,我们不得不为韩愈曲说、深说、妙说的 说理艺术所惊叹。
时
考,同桌交流,得出结论。
代
知识链接:
• 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等同
哪里,怎么
犹,尚且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 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 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 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 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 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 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 以千里马而著称。
有时
吃一次
同“饲”,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马
能够
这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才能本领 才能和美德
同“现”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
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它,却 不能让他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 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 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小结(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 它,指千里马。
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说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通 常以托物寓意的手法,陈述作 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上相近。
说这种文体具有以小见大的 特点。形式上采用叙议结合、 或先叙后议......
写 作背 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
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 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 人挡在门外。此后,他不得不 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 武宁节度使张建封,郁郁不乐。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有感情朗读下面两句,品味其情感。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反问。增强了语言气势,表达了
作者对于“食马者”的不满,暗含对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愤懑之 情。
●“马之千里者” 倒装句(定语后置句) 千里之马
古今异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古义:这,这样。 今义:表示判断的动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或许】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疑问代词,表示 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今义:平安
,安全】
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疏通文意
但是,表转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
因此 即使
受屈辱
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衹(只)只,仅 在 奴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马)一同死 。骈 著称 ,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伯乐不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
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
以千里马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
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 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 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 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够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干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 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 学会毛递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 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 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 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给千里马式的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
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积累重点 词汇,勾画注释下重点词语的 解释。
文章列举了“干里马”的哪些遭遇?作者借千 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遭遇:1、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寄托的思想感情:文章虽在说马, 实际上处处 是在说人,是在指责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作者 通过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命运,对统治阶级 埋没人才的不合理现实进行了批判。
食之不能尽其材 让......竭尽
虽 故虽有名马 连词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连词 虽然
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也……食之…… ——同“饲”,sì,喂。 才美不外见 ——同“现”,xiàn,表现。 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 ——通“衹(只)”,只,仅。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使动 。 让......竭尽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马鞭驱赶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 吃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饲”,喂
设酒杀鸡作食
食物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本领
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 能够
尽其材
千里马常有 常常,经常。 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凡庸的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完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2.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助词 的 定语后置标志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无实义,补充音节
安求其能千里也/不知其能千里
代词 ,指代千 里马。
其 其真无马邪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 它的
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加强感叹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介词,凭借
以 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
而 而伯乐不常有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连词表顺接,来
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 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他痛 感明主难遇,所以有“伯乐 不常有”之叹。在这种情况 下,韩愈写下了这篇文章,以 此表达内心的愤懑。
朗读课文,拿笔标画字音, 注意停顿与节奏,尝试跟读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cáo lì之间,不以/千里称
主旨
托物寓意,借
千里马难遇伯乐, 最终被埋没,讽刺 了封建统治者不识 人才、不重视人才、 摧残人才的愚昧和 昏庸,也表达作者 怀才不遇的愤激之 情。
文中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作者对此心中有何感慨?
策之不以其道,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
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的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愚
无马。”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交代千里马的特殊-食量很大,为下文写
食马者的无知和千里马无法施展才能做铺垫。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马者认识不到千里马的特殊性而喂养不 当,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直接指责了 食马者的无知和愚昧,抨击了统治者的愚妄浅 薄。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 力不足”,才能得不到施展。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 实。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根 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揭示了统 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 才的社会现实。
部编版-马说课件-下载1PPT-精品课件 (实用 版)
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 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代表作:《师说》《祭十二郎 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 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 安石、曾巩、欧阳修
文题解读
“马”,交代了本文议论的对象, “说”揭示了文体,意思是“说说, 谈谈”,“马说”即论马,谈马。题 目点名了本文的议论对象和文体。
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
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他竭尽才能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 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 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不 识得千里马啊!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
马鞭,这 里是动词
正确的 竭尽
,用马鞭 按照 方法
才能,才干
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拿着 马鞭
面对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 策而临之,曰:“天下
大概,或许,表推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加强诘问 语气
同“耶”,表 示疑问,相
当于“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
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有提挈全文作用,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 马对伯乐有依赖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