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ne,纽约高线公园设计分析
高线公园分析文本

在近10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尽管作为城市建设技术支持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但我们的城市却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主要表现在:老城逐渐消失、新城规划失去人性尺度、交通拥堵、绿地缩减、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因此,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西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来,无论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还是低碳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重视。
而在协调和处理城市与生态环境及开放空间的关系当中,风景园林师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成功案例较多,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美国纽约市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研究,论证风景园林师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国内城市管理者和风景园林师的反思,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本认识废弃铁路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高线”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铁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
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
高线于1980年功成身退,至今已废弃近三十年。
开放景观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历史沿革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风园15-4【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项目概况: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场地周边情况: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
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场地自身情况: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
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而设计师提出的设计理念在我看来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了高线环境带来的挑战。
即“agri-tecture”设计策略。
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与场地:
改造目的相同 具有相同的场地特点与因素
我可以用的:
线性的分析和利用 场地元素的处理如铁轨、野生植被、机车等 对待历史的思想与可持续的保护的观念 调动周边居民 相关法令配合
我的想法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自然的荒野与无序
设计解读
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
2.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设计解读
解决方案(三个层次):
尊重场地特点,寻找解决方案 1.铺装系统
设计解读
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 装地面相互渗透
混凝土铺装以手指形状 伸入野草地,为野草野 花的生长留出空间
案例分析解读 案例反思
我的想法
场地位置:
场地分析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 穿过历史悠久的肉食包装 区和东切尔西周边街区
位于街道上空30英尺的半 空中
在工业时代,周边区域是 纽约著名的工业区,建筑 类型以工业厂房与仓库为 主
场地历史:
1934---1980 “交通生命线”时期 1980---1999 “拆与不拆”争议时期 1999至今 保护和再利用时期
改造前:
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场地分析
场地特色:
1.线性、元素单一 2.功能性单一 3.野生植被与铁路遗迹交织 4.周边区域急需更新
场地定位:
现代城市中的废弃的高架铁路 工业时代历史遗迹
场地分析
设计概念:
“植--筑” : 不同植物体系对应 的灵活材料组织系统
概念解读:
1.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 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 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 体验。
国外交互式景观设计案例

国外交互式景观设计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1. 基本情况。
这个高线公园啊,原本是纽约市一条废弃的铁路线。
你能想象吗?以前就是那种破破旧旧,没啥用的铁轨,横在那儿就像城市的一道伤疤。
但是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就把它变成了一个超棒的交互式景观。
2. 交互元素。
首先啊,它的步道设计很巧妙。
步道不是那种平平无奇的路,它是蜿蜒曲折的,而且有不同的高度变化。
当你走在上面的时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探险。
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你能从不同的角度看纽约这座城市,高楼大厦、街道行人,尽收眼底。
然后呢,沿线有很多有趣的休息区。
这些休息区的座椅可不是那种呆呆的一排,而是设计成各种形状。
有的像花瓣,你可以和朋友围坐在一起聊天;有的是那种可以躺着的长椅,你要是走累了,就舒舒服服地躺上去,晒晒太阳,看看天空。
还有啊,高线公园里面有很多小花园。
这些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而且它们是按照季节来布置的。
春天的时候,你能看到满是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就像走进了一个花的童话世界。
夏天呢,绿树成荫,走在里面特别凉快。
最酷的是,这里还会有一些关于植物的小标识牌,你要是对植物感兴趣,就可以停下来看看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像是一场人与植物的对话,特别有趣。
3. 对人的影响。
对于纽约人来说,高线公园就像是他们的一个大游乐场。
平时上班族们可以在午休的时候来这里放松一下,远离办公室的压抑。
家庭呢,可以带着孩子来这里散步,让孩子们在城市里也能亲近大自然。
而且啊,这里还经常会举办一些艺术展览之类的活动。
你走在公园里,说不定就会遇到一个特别酷的艺术装置,然后你就可以停下来欣赏、拍照,和这个艺术作品互动。
二、丹麦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Superkilen)1. 基本情况。
这个超级线性公园啊,那可是超级有个性。
它位于哥本哈根一个多元文化的社区里。
整个公园就像是一个大杂烩,但却是那种超有魅力的大杂烩。
2. 交互元素。
它的地面设计超级独特。
作品赏析-纽约高线公园案例分析

高架草坪
WE ARE THE ONE DIFFIERRENT
高线二期工程中强调了空间设计和种 植的独特性,其中位于23街的高架 草坪值得我们分析。
节点设计
23街入口
23街作为二期工程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历史仓库、 住宅大楼和新建建筑。尺度显得更具亲和力,更 为饱满,更加私密,给人一种脱离大城市而更专 注于社区的感觉。入口的设计拥有典型的现代感, 走上去,仿佛从繁忙都市进入了公园般的社区。
整体分为三段,全长2.4公里,总面积6英亩: 第一段: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 占总长的三分之一); 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 第三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 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 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总结评价
设计的优点与评价
AON ONE
01
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 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 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 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 出多样的空间体验。
AON ONE 02
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 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 同的表面形态,为使用者 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AON ONE 04
AON ONE 03
23街的草坪是高线公园里唯一 的一块草坪,面积为4900平方 英尺,在这里可以欣赏曼哈顿 的天际线和周围河道的美景。
草坪本身提供了独特的游憩 空间,可坐可躺,踏实和平 和,是绝佳的散心之所。
高架草坪是由一个拱形、轻型的步行桥上,材质是由 钢铁和木头制成的,草坪的最北端向上“卷起”,把 台阶座椅上的参观 者抬升到几英尺高的空中,这种 立体空间感让这个草坪变得充满灵气。
纽约高线公园
New York High Line Park
纽约高线公园TheHighLine

公园的设计注重可持续 性,采用雨水收集、节 能照明等环保措施。
02 纽约高线公园的生态和环 境
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和景观设计
植物种类
纽约高线公园内种植了多种植物,包括多年生植物、一年生 植物、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这些植物不仅为公园增添 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还为公园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景观设计
公园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将自 然与人工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富有野趣和艺术感的景观。同 时,公园还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 观特色。
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空气质量改善
公园内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 氧气,有助于改善周边地区的空
气质量。
噪音和尘土减少
公园的植被和墙体设计有效吸收和 隔绝噪音,减少周边地区的尘土污 染。
由于公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周边 地区的商业活动也得到了促进, 为当地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公园作为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场所
举办音乐会和演出
纽约高线公园经常举办各 种音乐会、演出和文化活 动,吸引了大批文化艺术 爱好者前来观赏。
艺术装置和展览
公园内经常展示各种艺术 装置和展览,为游客提供 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高线公园与周边建筑和社区紧密相连, 成为城市中的绿色通道和公共空间。
公园拥有独特的景观和视野,提供了 一个俯瞰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视角。
公园的设计和建筑风格
01
高线公园采用了简约、现 代的设计风格,与周围的 老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02
03
04
公园的步道采用了旧铁 轨改造而成,保留了历 史的痕迹。
高线公园的植被以本地 植物为主,营造出自然、 生态的氛围。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

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的变化,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以几个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经验,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案例一:纽约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的城市公园。
通过细致的规划设计和与当地社区的合作,该项目成功地将一片废弃区域转变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户外活动空间。
关键因素包括:精确的规划,注重景观与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密切合作。
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
案例二: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西安大雁塔文化景区是一座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更新项目。
通过对大雁塔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该项目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
关键因素包括:尊重历史文化,注重保护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通过与当地政府、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协作,该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案例三:新加坡滨海湾花园(Gardens by the Bay)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建设巨大的公园和温室,使城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并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关键因素包括:科学规划和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以及有效的公众教育和参与。
该项目成功地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价值,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景点之一。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精确的规划和设计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
其次,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此外,积极与当地社区、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并增加项目的可持续性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离不开科学规划、注重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融合,以及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
高线公园

二、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高线公园 项目地址:纽约市曼哈顿区西部 第一部分:甘斯沃尔特街至第20街 第二部分:第20街至第30街 第三部分:火车站西部,第30街至34街 项目面积:总计2.87h㎡,22个街区,长度2.3km 第一部分:1.13 hm2,9个街区,长度0.8km 第二部分:0.87hm2,10个街区,长度0.8km 第三部分:0.87 hm2,长度0.7km 设计单位: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事务所 与Diller Scofidio + Renfro 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费用: 第一、二部分总投资1.523亿美元 项目负责人:James Corner 首席设计师:Lisa Tziona Switkin、Nahyun Hwang 设计时间:2004~2009年 建成时间:第一部分于2009年6月7日开放 第二部分于2010年开放 第三部分预计2014年开放
高线公园从甘西沃特街到曼哈顿西侧的西 20街延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9个城市街区。
2.1 基地分析
高线由于年久失修,呈现出一幅破败的景象。 在决定将高线改造成为城市公园之前,“高线之 友”已经邀请了保护与结构专家对高线的主体钢 架结构进行了仔细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修复 之后,高线的主体钢架结构仍然可以继续利用, 并且能够满足改造公园所需的结构要求。 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高线之友”组织了4次 公众参与讨论,集合了政府、私人团体和邻近社 区居民的综合建议:一致认为高线改造是纽约市 不可替代的发展机会,既符合公众利益,又能促 进临近社区发展。同时要求改造工程必须延续高 线的历史文脉,主要包括已经废弃的铁轨和在高 线上生长的动植物。 在综合分析基地现状和考虑各方面的建议之后, 风景园林师展开了高线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美国纽约项目名称纽约高线(High Line)公园建筑性质公共设施设计单位/建筑师Diller Scofidio + Renfro建筑事务所规模 6英亩 21公里概念原型法国巴黎的Promenade plantée(绿荫步道)区位概况公园建在高架桥升高的铁轨路基上,高出街道水平面18至30英尺。
沿着10大道从Gansevoort Street开始,到30th Street结束成南北走向,高线公园全长1英里。
共有9个出入口,其中14街、16街、23街、30街有电梯。
开放时间为早7点到晚上11点。
公园有公园警察值勤,不能在花草路上行走,不能随手采撷花草,不能骑自行车、玩滑板等设计概念“植—筑”(Agri-Tecture)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背景 1847年,纽约市政府批准了通往曼哈顿西区的街边铁路工程计划。
为了安全起见,铁路部门租用了许多人(通常这些人被称为“西区牛仔”——"West Side Cowboys")骑着马在火车的前面挥舞旗子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尽管这样,铁路上行驶的货运列车还是和其他的交通工具发生了许多的事故,因而第十大道也一度被称为“死亡大道”。
对这些事故的社会大讨论持续了许多年。
在1929年,市政府,纽约州政府和纽约中央铁路局(New York CentralRailroad)通过了西区改造计划(West Side Improvement Project),其中就包括了High Line,这条13英里(21公里)长的架空铁路工程取代了原本穿越105条街的地面铁轨,并增加了32英亩(130,000平方米)的面积,直达Riverside公园。
整个工程耗资1亿5000万美元,约相当于2009年20亿美元的水平。
1934年,火车终于得以开始在High Line上行驶,原本的路线为34街开往圣约翰公园的终点站Spring街。
铁路被设计为穿越街区的中心,而不是架空在街道的上方,这样就可以避开客运铁路和地铁在路上的地段。
架空铁路直接连接了工厂和仓库,能够让火车在楼房中行驶,在不影响地面交通的情况下完成牛奶、肉类、农产品、原材料和制成品的运输和卸载。
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公路运输的兴盛,全美国的铁路运输需求每况愈下,铁路系统从此一蹶不振。
到了60年代,High Line最南端的一部分铁路已经被废弃——从Gansevoort Street直到Clarkson Street,几乎是整个High Line的一半长度。
1980年,最后一列货车从High Line驶过,三节车厢里装满了冰冻的火鸡。
80年代中期,一群High Line沿线地块的所有者到政府游说,希望拆除整个设施。
这时一位Chelsea当地的居民站了出来——他名叫Peter Obletz,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铁路狂热者。
他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反对拆除High Line,并提出重新运营火车运输的计划。
后来此事不了了之,双方都未能达成目的。
到了90年代,High Line虽然钢架结构仍然保存完好,但是其表面已经由于常年不使用而破败不堪——这里成为了一些城市探险家的乐园。
在附近居民们的眼里,High Line原本的铁路已经杂草丛生,环境恶劣。
人们普遍预计在当时的纽约市长RudyGiuliani 的任期内High Line就将被拆除。
历史进程 1847纽约的街道铁轨授权于曼哈顿的西侧。
1851 – 1929很么多事故发生在货运列车和街道的交通,此大街被称为死亡大道。
为安全起见,叫西面牛仔骑马,在火车的前面,挥舞着红旗。
1929经过多年的公共争论,这些风险,纽约中央铁路同意西边改进项目,包括高线。
整个项目是13英里长,消除105年铁路交叉口,并加上街道32亩滨河公园。
它花费超过亿美元,而在1930年预计多于20亿多亿美元。
1934高线列车开放。
它运行从34th街起, 终端在约翰的公园春天大街。
它被设计通过该中心的街区,而不是在大街上,以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1950年代州际的轨道交通、全国及高线货运下降。
1960年代最南端的部分高线拆除。
1980最后一班火车就属于高3车线。
50年代一群业主为拆除整个结构游说。
这个组织的成员拥有土地在高行价格反映了购买高线路的集大成者。
彼得Obletz,切尔西的居民,活动家,和铁路爱好者,在法庭上努力试图重建铁路服务的电话。
1999高线之友成立,倡导高线附近高线路的保护与再利用作为公共开放的空间。
2001 -2002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研究奖,助于凯西•琼斯建筑师进行研究及“回收”高线,共同规划研究产生的高线,勾画出规划框架,用于高线的保护与再利用。
2002年10月朋友们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线项目是经济上合理的。
2002年12使城市政策保护和再利用高线。
2003年1月- 7月开放观念“设计”竞赛, 建议高线对高线路的重用。
从全球36个国家进选入720个队。
数以百计的设计条目显示在宏大中央终端。
2003年7月高线之友和城市共同出庭作证支持线回收再利用。
布隆伯格市长宣布政府资助的高线。
2004年9月至年3月选定的设计团队Diller Scofidio & Renfro事务所和James CornerField Operations景观事务所,和在园艺、工程、安全,维护,公共艺术,和其他学科方面的专家。
2005年4月开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
2005年11月高线南部捐赠给纽约州的CSX运输公司。
并签订城市和CSX使用小路协议。
综合起来,这两种功能有效地保存高线30th南部的街道。
2006种植,高线解除了铁路轨道。
第一阶段的建设高线开始。
2006年4月施工于第一节(Gansevoort20th街街)。
追踪、压舱物、和碎片进行移除,而轨道映射,并储存标记(有些会装入公园景观)。
这是继喷砂的钢材,修理的混凝土和排水系统。
2008第一节的景观建设,建筑、安装路径,访问点、阀座、照明、和种植。
2008年6月最终高线转化成一个公共公园。
2009年6月9日,第一节(Gansevoort街街西20th)向公众开放。
2011年6月8日第二节(西20th街街西30th)将对公众开放。
改造过程 1999年,两位High Line附近社区的普通居民Joshua David和Robert Hammond建立了一个非营利性组织——“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他们呼吁政府对High Line加以维护,并且可以对其公共空间进行再利用,改造成空中公园或者空中绿色走廊,就像巴黎文森线停运后,其路轨平台改造的的露天植物园平台(Promenade plantée)那样。
这个提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到了2004年,纽约市政府批准了5000万美元的拨款来启动公园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urg和市政厅发言人Gifford Miller都是High Line工程重要的支持者。
2005年7月13日,美国联邦路面交通委员会(Feder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Board)颁发了了“铁路运行终止资格证”,同意了市政府将该段铁路移出国家铁路系统的请求。
2006年4月10日,市长Bloomburg主持了动工仪式,标志着High Line公园建设拉开序幕。
公园由James Corner 的建筑景观设计公司Field Corporation和Diller Scofildo+Renfro建筑公司设计;植栽设计则交给了荷兰的PietOudolf;工程设计由Buro Happold完成。
2009年6月8日,High Line最南段从Gansevoort街到20街的部分首先开放,包括位于14街和16街的楼梯、电梯入口;2011年6月7日,市长Bloomsburg亲自剪彩,宣布了公园第二期从20街到30街的部分开放;High Line 第三期位于最西北角,包括了30街到34街的部分——其拥有者CSXTransportation于2011年已基本同意将这部分捐给纽约市。
阶段施工从2006 年4 月开始,纽约政府开始对高线开展超过亿美元的改造工程,费用由个人捐献和纽约市、州及联邦政府共同负担。
项目共分三个阶段:现在开放的是一期工程,从甘瑟弗尔特大街到20街,长约英里,宽为30 到60 英尺,大部分位于肉类加工区,小部分位于西切尔西;二期工程从20 街到30 街,将于2010 年10 月建成开放;最后一部分则从第十大道的30 街到哈德逊河及34 街,计划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
一期的设计由菲尔德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 Operations)以及迪勒尔•斯科菲帝欧和仁弗洛建筑设计事务所(DillerScofidio + Renfro)共同负责,荷兰植物景观设计师皮尔特•欧多夫(Piet Oudolf)以及其他一些专项设计师也参与了设计。
特色尊重高线场地的自身特色:它的单一性和线性,它简单明了的实用性,它与草地、灌木丛、藤蔓、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土的融合性。
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3 个层面:首先是铺装系统,条状混凝土板为基本单元,它们之间留有开放式接口,接缝被特别设计成锥形,植物可以从坚硬的混凝土板之间生长出来。
铺装系统的设计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
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不同于传统的修剪式园林,呈现出一种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场地本身极端的环境特点和浅根植物的特性。
第二个策略是让一切放缓,营造出一种时空无限延展的轻松氛围。
悠长的楼梯、蜿蜒的小路、幽深的环境,使人放缓脚步流连其间。
第三个层面则是比例尺度的精心处理,尽量避免当前追求大而醒目的趋势,而采用一种更加微妙灵活的手段。
公共空间层叠交替,沿着一条简洁有致的路线呈现出不同的景观,让人沿途领略到了曼哈顿和哈德逊河的旖旎景色。
现状整个High Line公园起于Gansevoort街,向北至30街然后拐向西,止于34街的Javits会议中心。
开放时间为每天的早7点至晚10点。
整个公园设计有9个入口,其中4个入口有为残疾人士使用的电梯。
公园内的主要景观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就像过去荒废铁轨旁蔓生的那些植物一样,以及全新视觉下的城市和哈德逊河景色。
HighLine的最南端位于Gansevoort街与Washington街相交的街角处,此处也是High Line的主入口,架有为High Line标志性的“缓梯”(Slow Sta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