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的本质

合集下载

论述艺术的本质

论述艺术的本质

论述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问题,充满了无数的讨论和争论。

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时,人们常常会涉及到艺术的定义、艺术的目的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艺术的本质。

首先,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还是文学,艺术家都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思想和体验来创造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以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方式表达自己,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艺术家通过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转化为可视、可听或可感知的形式。

其次,艺术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艺术家常常通过创作作品来探索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理解。

艺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挑战既有的观念和认知模式。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并引发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构建起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同时,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观众强烈的感情和情感共鸣。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惊讶,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和内容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宣泄。

艺术作品也具有某种力量,能够温暖、鼓舞和激励观众,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外,艺术还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的体验。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美的特征,通过形式、色彩、声音和结构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观赏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获得愉悦和满足感,并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

艺术的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和偏好是不同的。

无论是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最后,艺术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现了过去的风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

同时,艺术也具有创新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通过引入新的观念、形式和技术,开创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什么是艺术——浅谈艺术本质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什么是艺术——浅谈艺术本质及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与 生 活 的联 系及 生 活 经历 对 艺术 的启 迪 。
关键 词 : 艺术 ; 生 活 方式 ; 艺 术作 品 中图分 类号 : J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1 1 — 0 0 8 3 - 0 1


现在西方美 学很少研究美 的本 质这种所 谓形 而上学 问题 ,
主要精力集中在对 艺术 和审美 的研究上 。但 至今关 于什么是艺 术? 什么算 是艺术品 ? 对 这些 似乎最 简单 的问题的理解 , 仍然是

五花八门 , 各种各样 , 说什么 的都有 。西方有些 语言分析学家认
为、 艺术 ” 一词包 括的意义太多 , 也就 没意义 了, 主张千脆取 消.
二、 现 代 艺 术 家 的艺 术 创 作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样 一篇短短 的演讲所能讲 明白的. 从人类的艺术世界 开始 , 动物 体行为( 如性行为) 便 同时有其群体的价值 、 作用和意义 。艺术作 品本是为群体 的需要而创作而存在的 ,但它必需通过与个体情
欲有关 的方面交织积淀在一起而呈现出来 , 因为只有这样 , 才能 真正影 响个体 的身心 。
浅析艺术是什么
艺术来源于生活 , 艺术与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不 可分 割的。 因为周属于性情型的画家 , 所 以周 的每一次作 品的变化 , 都与他 的生活变化密切相关 。 1 9 9 7 年 以来 , 他突然画出了一批绿色的狗 和花 , 区别于他惯常使用 的褐 色调 。 但这种绿 色调也是一种暖绿 色, 只是 比以往 的暖褐色要温柔得多 。狗被 画成绿色 , 就成为周 的感觉 中的符号 , 即它是周 喂养 的叫黑根 的狗 , 在周的感情 中化

(精选)艺术导论论文

(精选)艺术导论论文

《艺术导论》结课论文之浅谈艺术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4年12月18日一、摘要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同时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

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问题,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

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

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对艺术的本质问题的追问的不可置否性,在现代艺术中显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显示着并不具有实体的艺术,也就是这种没有的存在,如何在人的心灵中变现为实体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很显然,面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必须首先思考艺术之为艺术的心灵特质,放在对人的艺术活动的考察上,使我们的思考直接从“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前的问题开始。

通过艺术活动的分析,进而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接受等所有的艺术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中去寻求艺术的意义。

二、艺术的概念及分类㈠、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㈡、艺术的一般分类1. 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即美术,造型艺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感官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技术。

其主要包含绘画和雕塑、建筑、书法、摄影等。

2. 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其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曲艺等。

3. 综合艺术:所谓综合艺术是指通过听觉、视觉感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的共同手段来传达和感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浅谈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摘要:舞蹈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简而言之,舞蹈是一种特殊的人体动作。

然而,这种人体动作必须是建立在提炼组织及加工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美化了的人体动作。

并且,可以划分到人体动作领域中的艺术包含了很多种,例如人体雕塑哑剧等艺术形式。

因此,将舞蹈的动作作为艺术展示的主要手段利用动作的组合表现文字及语言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是舞蹈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体动作艺术的最主要的方面。

舞蹈可以利用自身的形象性,充分表达舞蹈编导的审美思想及情感,从而将生活的审美属性形象而生动的展示出来。

关键词:舞蹈艺术;本质;特征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36-02一、前言创造者思想及情感活动的过程便是艺术创造的活动,在这一创造过程中,创造者需要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综合艺术的体现,并不是简单舞姿动作的罗列,而是在一定的角色情感内,扮演的艺术生命形象,利用音乐节奏与动作的完美契合,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思想。

所以,舞蹈演员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功底,更需要具备表演能力,唯有具备了充足组织因素,才能充分演绎出扮演角色的情感脉络,从而更好的将技术与技巧发挥到极致,使得舞蹈艺术迸发出绚烂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对于舞蹈表演的探究缺乏科学性及系统性,所以舞蹈表演理论还相对薄弱,从而使得舞蹈艺术实践发展相对滞后。

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舞蹈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同样是由众多历史因素共同促成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劳动综合论”其实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过程才是舞蹈真正的起源,属于生活实践的一种具体需求,具体来讲,舞蹈主要产生于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劳动健身及性爱等行为活动的重现。

二、舞蹈的本质人的自身生命活动的深刻体现与肯定便是艺术。

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进行诠释:艺术均是依照固定的规律及需求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为了保障人类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而创造出的精神创造物便是艺术作品。

浅谈加塞特的艺术本质观——以《艺术的去人性化》为探究的基点

浅谈加塞特的艺术本质观——以《艺术的去人性化》为探究的基点

二、 新艺术的本质
加塞特概括 了新艺术 的本质特色 ,主要有 七大点 ,分别 是, 艺术 的去人 性化 ; 在作品 中避免 表现有 生命 的形 态 ; 极力
否定中来坚持 自己的胜利 的 , 这就是新艺术 的核心力量 。
所以, 对 于新艺术 , 经 常会让观者产 生迷惑不 解的现象 ,
它注定是不可通俗 的 ,而这 也正是 由于其本质特点决定它的 受众群 。加塞特就 申明 , 新艺术把观众分 为了两个部分 , 一个 者就是非艺术家 。 这是两个对立 的圈子 , 并且后者 的力量 比前 者是要大得多 , 但 是这也不能阻止新艺术 的发展 , 它在改变关
2 0 1 3 一 O 3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国 文 艺
浅谈加塞特 的艺术本质观

以《 艺术 的去人性化 》 为探究 的基 点
肖 云
( 福建 师范大学 文学 院,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奥 尔特加 ・ 伊. 力 塞特是一位跨 学科的 学术贵族 , 他 的思想不仅 对 当时的文 学有 着不可小觑 的影 响, 而且对
1 9 2 4年 后 , 他企 图超越理想 主义 和现实 主义 , 认 为人 的生活 是个人和世界对话 的结果 ,人是需要 面向未来 ,以 自由为基
学意义上的 , 这是一种机械性反射 。 而美 的欣赏必须是有 意识 的, 即理性 的。就如马拉美所说 “ 大美不容纵情。” 新 艺术 的去
人性化风格是趋 向于纯粹化 的艺术 ,可能没有完全纯粹 的艺 术, 但是可 以无限地接近 。 新艺 术不再像 以前 的艺术一般 ,承载着沉重 的人性化与 生命形态的东 西 , 它极力地 回归到艺 术本 质 , 它变得不再那么 严肃 , 反而有些滑稽 与可笑 , 在与观者 的距离上 , 也不必 要隔

浅谈艺术的本质

浅谈艺术的本质

艺术本质是艺术的内在规 律 ,艺术特征是艺术本质 的外 奇 、 神韵 、 雅俗……等等之 中。这些美好的东西启迪 着艺 术创
是 审美 性 , 二 是 人

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其性 质和农 民耕作是一样
的, 农 民用锄头在农 田里耕作 , 艺术家用艺术本质 观在艺术 的
不是 , 什么都不是的就是艺术 , 艺术的本体在它的宾词后没有
成 立 的可 能 性 。
艺术的本质 。 这存美学或艺术学术史上是一个伟大 的发现。 艺 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具有社会审美属性 的意识形态 ,它既包有 艺术家的因素 ,又有客观社会现实的 素 ,两者是不可或缺
的。
但是这种没有 可能的可能性 , 恰恰是我们思考的起点。 对 艺术 的本质问题 的追 问的不可置否性 ,在现代艺术 中显示的
理念的驱动下 , 富有“ 美” 得 艺 术 品诞 牛 。
二、 艺 术 本 质 的特 点 和 在 艺 术创 作 中 的意 义
存表现 。 用哲学里的一句话来说是“ 内在规律决定外在表现 ” 。 对 于美 的追求则是人与生俱来 的本能 。在追求美 的过程 中 『 创造 的艺术 。所以很多人 在总结艺术 的时候 , 都会说到两点 ,
创作作 品, 构成 的要素很多 , 但最基本 的是各个 艺术要素艺术
本质观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九世纪 中叶马克思对整个 人类 社会做了唯物主义的研究 。 他发现并奠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从而揭开 了社会历 史和各种 意识形态包括艺术的新篇章。尽 管由于种种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艺术活动列为一章 进行 专门研究 ,但他们对艺术 的一些散见于其它篇章的看法 还是 为人们发掘艺术真正的本质 奠定 了正确而坚实的理论基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角度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角度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角度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我们需要明确“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概念。

这是一个古代哲学家们提出的概念,形而上指的是超越物质现实的存在,形而下则指的是物质世界的存在。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我们可以借用这一概念,来深入探讨其本质。

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的传达和情感的共鸣。

声乐表演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情感是人类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是超越物质现实的存在。

当一个歌者用他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时,他实际上是在追求情感的超越和共鸣,而这正是“形而上”的本质。

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声音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和共情的体验。

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在于声音的运用和技术的展现。

声乐表演是一种需要通过声音来进行的艺术形式,声音的运用和技术的展现至关重要。

歌者需要通过声音的表达来展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情感的把握,同时也需要运用各种声音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使得整个表演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从“形而下”的角度来说,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在于声音的运用和技术的展现,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技术活动。

通过这种对声乐表演艺术本质的双重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声乐表演艺术既是一种超越物质现实的情感表达形式,又是一种通过声音技术来进行的艺术活动。

它融合了“形而上”的情感共鸣和“形而下”的声音运用,正是因为这种双重的本质,声乐表演艺术才能成为一种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

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触动和启发。

声乐表演不仅可以直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且还可以通过歌词和旋律来传达对人生、爱情、家园等丰富而深刻的思考。

歌者通过声乐表演艺术将这些思考和情感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在聆听声乐表演时,能够得到对内心世界的启发和触动。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触动和启发,正是声乐表演艺术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上的表现,也是其本质的体现。

浅谈对艺术本质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本质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作者:张舒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7期摘要: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发展至今早已不是绘画的代名词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艺术家、哲学家都对艺术的本质做出了自己阐释。

艺术是以形象化的手段营造的让人产生非功利心态并进而实现其自我确证的虚拟世界。

我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有以下几个点:艺术是非功利性的,艺术是半成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精神产品,艺术是虚拟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绘画作品《父亲》的赏析来体现以上我对艺术的认识理解。

关键词:《父亲》;艺术;本质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88-01一、中西方关于艺术本质的常见说法在中西方,关于艺术都有自己常见的说法,中国古代的艺术本质观主要有言志说、感物说、缘情说、畅神说等。

中国古代的艺术本质观主要是从表现主观精神世界来立论。

西方的古代艺术本质观侧重于再现摹仿说。

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生活世界的摹仿。

而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

还有提倡艺术的本质在于主观精神表现的表现说观点。

还有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潜意识说等观点,这些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对艺术本质的理解1.艺术是非功利性的。

人的一生,功利充斥始终,惟有寻求心灵愉悦才具有真正的“非功利性”。

黑格尔用这段描述浅显易懂地告诉人们:“一个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喜的神色去看水中所见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件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

”心灵愉悦,美的享受,艺术创造和审美过程就在这不经意间完成。

2.艺术是半成品。

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说过,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成品。

艺术的本质的实现是通过欣赏者对它的欣赏才最终形成的。

3.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素材来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艺术家筛选,再创造,意思是如果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或原形,但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将人的生活艺术化,夸张渲染了生活,所以又高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术的本质王宏建艺术的本质问题,是艺术的哲学基础问题,也是美学上长期以来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相关的概念和所论的范围确定下来,否则架空立论,把属于这一范畴的问题放到另一范畴去说,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

当然,有些问题如创作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艺术的社会功用问题等,都与艺术的本质相关,但毕竟不是一个范畴。

我们说,所谓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内部联系;或换言之,也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内部的一种规定性,这种规定性规定着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事物。

因此,要说明艺术的本质,就必须找出艺术内部的这种规定性,以及确定艺术同其它相关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差别。

关于艺术,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本身,而首先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但它与相关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又有本质的区别。

恩格斯曾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quot;①承认不承认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是能不能正确理解艺术本质的前提。

唯心主义美学根本否认艺术是社会生活通过艺术家的头脑反映出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否认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把艺术看作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克罗齐就曾主张:艺术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心灵的活动"。

弗洛依德则认为艺术是人的"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表现。

认为"绘画艺术的本质,就是画家内心的自我表现"的提法,也是在回答什么是艺术这一艺术哲学的根本问题时,把艺术看成是艺术家主观意识的产物,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仅仅是由于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上述几各种上说法在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把艺术创作看成是纯主观意识的活动,是无关于外物也无关于艺术家对外物的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这种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它把艺术创作中的某一特点加以绝对化,代之以"艺术的本质",从而否认艺术对现实的依赖关系,从根本上颠倒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旧唯物主义美学承认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肯定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客观存在的艺术是第二性的。

如亚理斯多德就说,艺术"实际上是摹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提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②他们在艺术的哲学基础问题上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但只是从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上来考虑问题,还没有看到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艺术这种意识形态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全面而准确地阐明艺术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基础的上层建筑的学说,在美学史上作出了时代的贡献。

我们探讨艺术的本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才有获得真理的可能性。

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多种形式,它们有共性,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同时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各有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有的可以直接反映经济基础,更接近经济基础,如政治、法律、道德等等;有的则间接反映经济基础,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③如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根据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思想,更高的意识形态是通过"中国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的。

因此可以说,艺术这种更高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国环节"不同,但却是紧密相联的,特别是与政治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过去"四人帮"把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歪曲为艺术要为其反革命的具体政策服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极为荒谬和有害的。

但是,如果因此就否认艺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说什么"当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后……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就逐渐暴露出是下个不科学的危险的口号了",④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同样是荒谬和有害的。

中外艺术史上的大量事实证明,在任何阶级社会里,进步的、革命的艺术总是由上升的经济关系通过时步的、革命的政治所决定的,并反过来给其政治以至经济基础以积极的影响;而落后的、反动的艺术则是由落后的、反动艺术则是由落后的经济关系通过落后的、反动的政治所决定的,并反过来为其政治以至经济基础服务。

这是艺术与政治这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种种现象间反复出现的一种必然的、内部的联系,也是我们考察艺术本质时所要注意的一条基本原则。

同样作为更高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与哲学和宗教也有着一些必然的内部联系和本质区别,正是这些内部联系和本质区别,显示了艺术的本质之所在。

艺术与哲学、宗教总是相互影响的。

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总要对艺术创作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今天,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也有以克罗齐的直觉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就是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潜意识"说,也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或世界观,在指导着某些艺术家致力表现"一场奇怪的梦","神秘莫测的混合幻影"。

⑤不受一定世界观指导,不反映一定哲学思想的艺术大概是没有的。

宗教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影响着艺术,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如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敦煌北魏时期的佛本生图等。

黑格尔曾说:"宗教却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在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⑥这些话的确道出了艺术与宗教的某些关系。

然而,艺术毕竟与哲学和宗教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各自的内容和对象各不相同,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认识或反映现实世界。

哲学认识或反映世界的方式是高度概括的,完全抽象的,根本远离了实际世界的,其认识的内容要求真实(虽未必真实,如唯心主义哲学就是虚伪的)。

而宗教的认识或反映世界的方式虽有时是有具体形象的,诉之感性的,却是完全虚假的、毫无真实性的、根本颠倒了实际的。

所以"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⑦艺术的认识或反映世界的方式与内容同哲学的和宗教的认识或反映世界的方式与内容完全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得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哲学,不是宗教。

我们认为,艺术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形象性、典型性。

首先,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艺术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或社会生活。

在真实性或趔性这一点上,艺术与哲学或科学是一致的,却根本不同于宗教。

一切唯心主义美学都否认或反对艺术真实地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现实生活,法国天主教哲学家马利丹(Jacgues Maritain)就说:"要求艺术把描写现实作为主要目的,那就破坏了艺术……如果艺术是认识手段,它就会比几何学差得多。

"现在一些青年同志也热衷于散布这些主观唯心主义货色,把艺术的本质曲解为主观的"自我表现"的同时,又说什么艺术"不用懂","它不需要像别的东西才有价值",⑧从根本上否认艺术的认识作用以及艺术认识的真理性,否认艺术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以为艺术只有表现他们那个抽象的实际并不存在的"自我"才有所谓"价值"。

这是一种胡涂的思想,实际上是把艺术混同于宗教(主观唯心主义就是通向宗教的)。

在这个问题上,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似乎比他们看得更清楚一些:"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体性,就成为基本要素了。

"⑨至于有人要用萨特的存在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用"人的本质、存在意义、存在价值要由人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决定"⑩的理论来修正"人的本质并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的学说,就不仅仅是艺术思想的问题了。

我们承认艺术的认识作用,承认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或描写现实生活,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学说出发的。

离开了人类的实际社会生活,离开了客观世界本身,所谓艺术的本质意义就像宗教一样空幻和虚无。

我们并不否认艺术中的自我表现,艺术是人根据对现实中的美的认识,按照美的规律创作的,这就自然涉及到艺术的表现问题。

我们所说的艺术的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物质的表现工具,将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认识以及认识时的感受和感动的情绪传达出来。

这里当然也有一?quot;自我",但这个"自我"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本质有着理性认识的"自我"。

其次,艺术的认识或反映世界的方式始终是具象的,诉之感性的,个别形态的,本质上近似于实际世界的形式。

在形象性这一点上,艺术与宗教既有分歧又有同一性,情况比较复杂。

敦煌石窟中有些佛像虽有形体,却不过是抽象的宗教观念的物化,虽有历史价值,并无艺术价值;而一些菩萨像或供养人像则是相当生动的,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但并不能因此把宗教等同于艺术,恰如费尔巴哈所说?quot;对于一个把玛利亚当作自己艺术对象的人来说,玛利亚已经不是宗教的对象,而是艺术的对象。

否则,他就没有勇气、力量和自由把她从自己的宗教情绪和宗教观念的圣像中释放出来,使她与自己分离,使她离开那个十分神秘的,把任何轮廓分明、形态清晰的地方,移到世俗的、感性的直观范围之内。

"12形象性是艺术的重要本质特征,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便没有艺术。

艺术与哲学或科学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哲学或科学是以抽象的概念思维(抽象思维),以理论体系的形式认识或反映现实世界;而艺术则是以具象的概念思维(形象思维),以形象体系的形式认识或反映现实世界。

13至于科学插图、标本、模型等,虽有形象,却不是对世界的形象的认识,只不过是用形象为抽象的认识图解。

一切概念化的作品,虽也不乏形象,但本质上不是艺术,其原因也正是如此。

近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抽象美",大概是作者主观杜撰出来的,因为至今在中国美学或西方美学中还没有见过"抽象美"或"abstract beauty"一类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