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三个阶段1
西方绘画欣赏

西番画法异常伦,如雾如烟总未真——西方绘画欣赏第一节西方绘画发展沿革中西方绘画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在社会功能、审美习惯、材料工具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绘画体系。
西方绘画重视再现性描绘,强调造型体积感,并把光、色作为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和审美对象,进入二十世纪后,社会大变革更就为西方绘画艺术提供了形式、材料、语言等方面的新转向。
一、《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发现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是1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留下的遗迹,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之一。
画面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
绘制这些野牛用的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的;色彩为赭色略泛红,在靠近轮廓线部位用黑色擦出立体感,轮廓线用的线刻又浅又淡,很有表现力,令观者不得不惊叹于原始艺术所焕发出的这种隽永的魅力和美感。
《受伤的野牛》二、《守墓神阿努比斯》古埃及墓室壁画古埃及墓室壁画是古埃及最主要的绘画形式,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生命观。
此图表现守墓神阿努比斯守墓神阿努比斯在为法老安葬前做法事。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出现在法老的壁画中。
古埃及绘画讲究“正面律”,即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运用以上的表现手法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守墓神阿努比斯》三、《阿喀琉斯和埃阿斯掷骰子》古希腊瓶画古希腊艺术的遗存主要集中在建筑和雕刻作品上,绘画艺术保存下来的极少,只偶尔在考古中有少量发现,这些绘画多是描绘在陶制器物上的装饰性绘画,后人将其统称为“瓶画”。
《阿克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陶瓶画是古希腊“古风时期”作品,画面是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属于“黑绘”风格的画作。
此瓶画所描绘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玩骰子的情节。
西方美术鉴赏

西方美术鉴赏西方美术鉴赏是一门独特而深奥的艺术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欣赏西方文化中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带您深入探索西方美术鉴赏的重要概念、流派和技巧,以便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西方美术鉴赏的一些关键概念。
其中之一是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
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物质特性,如颜色、线条、纹理和形状等。
内容则是指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理解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索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动机。
在西方美术鉴赏中,我们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艺术流派。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艺术家们追求达芬奇和拉斐尔等大师的完美理想。
巴洛克时期则注重表现力和戏剧性,艺术家们将宗教和神话主题融入到作品中。
印象派则通过对光线、颜色和纹理的捕捉来展现瞬间的感觉和氛围。
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此外,西方美术鉴赏还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巧。
其中之一是观察力。
我们需要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颜色和构图等元素,以发现艺术家隐藏的细微之处。
通过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揭示其独特之处。
另外,了解艺术家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将其放入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评价。
在西方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批评眼光。
这需要深入研究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相关的评论和研究。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并在欣赏时提供有深度、全面且有指导性的评论。
最后,西方美术鉴赏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运用,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艺术之美的心灵旅程。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需要抛开先入之见,用开放的心态去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共鸣。
只有在这种欣赏的方式下,我们才能深入骨髓地理解和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西方美术鉴赏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理解形式与内容、熟悉各个流派、运用观察力和培养判断力。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教案标题: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学习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西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一幅西方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方美术的兴趣。
2.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西方美术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等重要阶段。
2. 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势:讲解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当代艺术等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3. 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色彩、构图、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讲解和示范。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分发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
2. 欣赏和讨论: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运用、构图结构、线条表现等要素,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思路。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分享: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对某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见解。
3. 总结要点:归纳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艺术实践,如绘画、摄影等,以加深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 资源推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艺术书籍、电影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作品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自选西方美术作品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1. 艺术史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个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撰写相关的艺术史研究报告。
2. 艺术展览策划:组织学生策划并参与学校艺术展览,展示他们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外国美术史各个阶段特点

【收集】常见的一些艺术特点文艺复兴时期1.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的原意是“再生”的意思,主要历史跨度为15-18世纪。
它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
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盛期文艺复兴(15-16世纪初)和晚期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中叶到末期),以及后来的巴罗克时期。
文艺复兴是欧洲的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就是对人性的发现,也就是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的提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孕育了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并根本改变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而重新回到对人的尊重的观念上。
2.新型的美学观念A.在人物造型的举止动作方面,追求稳健、简单和自然的动作,那些过度装饰、生硬造作和站立不稳的缺点都已经克服。
在每一件作品中,人物动作都被赋予了更强的气势和活力。
新的审美观最不能容忍的是过度紧张和不自然的动作。
B.新型人体形象的出现。
早期文艺复兴的趣味更喜欢那种未充分发育的苗条轻盈的形体,青年人清瘦优雅和富于弹性的曲线,比成年女子丰腴饱满和成年男子的肌肉发达更有魅力。
但是在文艺复兴盛期,拉长形体的方法被抛弃了。
所有的肢体都被表现的更丰满、更强壮。
美再度体现在古代理想中丰满躯干的宽大臀部中,视觉上追求的是宽大而统一的的美感。
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认为关节分明的形体是富于美感的,追求人体表现的强烈结构和表现内在形式,强调形式的水平线。
因此,绘画中人体的头部变的硕大,人们欣赏结实的下巴和丰满的面颊,甚至女人的嘴巴和鼻子也不追求小巧和别致(翘鼻子),而将他们描绘的文静匀称(高直的鼻型),表现强烈的高贵特征。
人物脸颊追求对称或者匀称,追求清晰性和可辨性,追去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这也是希腊艺术追求的目标。
C.追求艺术的重量感和节奏感,以及整体感和结构感。
比如肖像画中把头发都表现为梳得光滑服贴、有条不紊的体块。
要求有分量的衣料和潇洒飘逸的饱满形体,拒绝结构复杂的式样和琐碎的装饰,而衣裙厚重的褶子取代了有编织图案的衣料,只考虑大面积的对比关系,并要求产生一种用手牢牢握住物体的感觉,而不是用指尖轻轻触及的感觉。
第三章--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在稍晚的时候,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威尼斯画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提香和乔尔乔尼 。
三、名家作品欣赏
这里主要欣赏的是乔托、马萨 乔、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 朗基罗、拉斐尔和威尼斯画派的 提香等人的作品。
乔托
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先驱 者之一.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帕都亚 都遗留下了他的作品。主要作品有 《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兰的一个修道院食堂所作的一幅巨幅壁画。因为当 时还没有现在通常所说的油画颜料,据说这幅壁画是用鸡蛋清调和着色彩画的。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 的一幅重要作品,现藏 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 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 的肖像画之 一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不仅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且一 生非常勤奋、坚毅,对艺术创作永不满足,直到逝 世前一星期,89岁的米开朗基罗还在创作雕刻。临 终时,他感到遗憾的不是生命即将结束,而是他热 爱的艺术创作就要停止。他说:“当我刚刚对艺术 有点入门,正在打算创作我的真正艺术作品的时候, 我却要死了。”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存世作不多, 只有《创世纪》(壁画)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雕塑 作品他主如:《大卫》《圣伤》等等,他所塑造的 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他的艺术成 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犹大之吻》
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 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 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 物。处于中心的犹大身 被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 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 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 他抬手欲搂抱耶稣时, 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 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 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 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 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 两个对立着的面孔表现 了人类社会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 搏斗。
美术鉴赏与批评

1、黄金分割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2、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元代赵孟頫提出的批评观点之一是”古意”观,“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意”;之二是”书画用笔同法”论;之三是钱选提出的”士气”说。
4、基于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观点,关于美术批评的标准也就建立起来了。
模仿的观点、数学品质的形式美的观点、道德的观点,在此后的美术批评中被不断的探索5、中世纪艺术批评分为三个方式:神秘美学,图像的收集和“画像诀法”。
6、十七、十八世纪美术批评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情感注意、浪漫主义批评思潮(在反对理性主义的批评思潮中出现)。
7、亚里士多德: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8、贺加斯:“精细的蛇形曲线”是最美的线9、康德指出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区别。
10、中世纪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形式是构成美的第一特征。
11、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前卫艺术相对的是庸俗文化,艺术即媒介《走向更新的拉奥孔》12、精神分析学是当代艺术研究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心理学,其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他对艺术的研究主要基于他对人类深层心理现象的发觉。
“力比多”的升华理论是我们理解精神分析学应用于艺术分析的主要基础性本能13、弗洛伊德将主体的人格分为三类:本我(是最原始的部分,是本能冲动和欲望产生的地方)、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对本我的欲望进行监督)、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负责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意识的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
14、阿恩海姆:一生致力于“格式塔心理学”;具有倾向性的紧张力,《艺术与视知觉》,视知觉规律(简化)造成简化的条件:a、人类大脑领域所存在的向最简单结构发展的趋势;b、唤起知觉经验之刺激物的简化;c、由知觉对象所传达的意义;d、知觉对象与其传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e、个别观察者的精神状态。
西方美术作品鉴赏

一、古希腊美术(1)特点:写实美与理想美的完美结合(2)代表作品:《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约作于公元前150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这一作品因为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
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
尽管雕像的双臂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
从艺术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
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它那端庄优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
无怪乎19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这座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雕像,造型匀称和谐,体态婀娜自然.仪态万方而又庄重典雅,集中体现出女性美丽和青春永恒的魅力,由于其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谐统一而具有不朽的审美价值.《掷铁饼者》米隆历史背景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大量优秀的雕塑作品出自这个时期,《掷铁饼者》就是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也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
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虽然原作已经失传,但我们仍能从复制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发的强烈震撼,也是我们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艺术价值《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西方美术史

西方美术史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美术欣赏这门课也结束了。
虽然美术欣赏课是一门选修课,而且上课的时间较短,但经过一个学期对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让我对美术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西方美术史,下面就让我来概括一下西方美术的发展史。
西方美术史经历了较长的时代,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史概括起来可分为史前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时期至19世纪时期、20世纪时期至今等几个阶段。
这些阶段各有特色,史前时代所绘形象多为动物,也有少数人物形象;奴隶社会时代中的文明古国则谱写了人类美术史的辉煌篇章;文艺复兴时期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为宗旨,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17世纪时期至19世纪时期各国则出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出现了较多知名的艺术家;20世纪时期至今则出现了各种主义的思潮,这些思潮一反常态,较为新颖。
史前时代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即地球处在玉木冰河期。
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约在公元前1万年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而消失。
中石器时代美术的类型有所增加,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
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
中石器时代美术产生于公元前1万年以后。
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气候转暖,陆地动物和植物都经历了变化,影响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也适应新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产生了艺术表现的新形式,制作了壁画、刻凿、小雕刻。
此时动物北迁,以描绘动物为主的旧石器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的传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衰弱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美术在阿尔卑斯山以北,普遍存在一种以巨大石块构筑的建筑物,其壁面多有几何装饰,这种艺术被称为巨石文化,是人类史前创造的文化类型之一,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三个阶段
——从九个角度看名画
直观欣赏阶段-自身属性,背景分析阶段-社会属性和审美体验阶段-美学属性。
对于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游客,参观美术馆时也许已会感到无所是从,不知从何入手去欣赏那看似雷同画作。
即使面对着传世名作,也难以感受到其巨大的气场。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1. 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美 2. 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 3.陶冶情操-阳光性格--非商业化的精英美术-76%中国学生没有进过美术馆,仅有2%进过5个以上。
用画家的眼睛看绘画—三个层次,回答九个问题。
第一阶段:直观欣赏阶段——即通过直接观察作品外部特征,进而对其初步欣赏。
问题1:画了什么?
这是一个涉及到美术作品分类的问题,通常的三种分类法如下:
从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上分类:1.素描。
2. 水粉,水彩。
3. 油画。
4. 版画。
从作品的形式上分类:1. 壁画。
2. 传统平面绘画。
3. 雕塑。
4. 商业平面设计。
5. 工艺美术。
从题材上分类: 1. 肖像。
2. 风景。
3. 静物。
4. 宗教与神话传说。
5. 风俗。
对于大多数观赏者在看到一幅作品时通常第一个反应是:画了什么。
因此,我主要从题材上分析。
通过对人物的五官(眼,口),手,姿态和衣着来分析人物性格。
有些画家,像提香只要付足够多的报酬,就会美化雇主。
而有些大师,像委拉斯开兹,戈雅则不畏权贵地反映真实与本质—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
一幅画反映了四种性格类型:"多血质" , "胆汁质", "黏液质"和"抑郁质".
《四使徒》欣赏:这件作品是丢勒晚年的成功之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绘的是耶稣的四大门徒,彼得、约翰、保罗、马可。
左图中,年轻俊秀的约翰,内穿浅绿上衣,外披红色的大氅,侧立着,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圣经;一旁的年老的彼得也低着他宽大的前额,俯首阅读,彼得手中捧着巨大的金色钥匙,他们显示出温柔、善良的性格。
右图中,披着浅色大氅的保罗,一手捧着圣经,一手握着利剑,双目怒视,显示出刚毅的性格,深邃的眼神,锐利而逼人;一侧的马可,手握一卷,机警地注视着四周。
这两
组人物的形象、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作品中所描绘的虽然不多,仅仅是四个脑袋和两件硕大的袍子、两本圣经。
但是脑袋是有表情的。
表情来自头发、脸部的肌肉、还有眼睛。
思考着的眼睛有些忧郁、平静而专注,眼神往往是凝聚而内敛的,光线从里向外收拢,直达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
多血质的眼神是跳跃而单纯的,是冲动、激情的汇合,光芒四射,闪烁不定,有些张狂和直白,落在哪里都不太稳定,像上窜下跳的电脑鼠标。
粘液质的眼神就比较复杂和暧昧了,显得粘稠和沉重,还有几分失望和忧虑。
所以那个年老的彼得,干脆就把脑袋低下了,因为有眼睛和没有眼睛,这个世界都不会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而胆汁质的眼神就完全不同了,多少有点神经质,或是多疑和压抑的,那种放射式状咄咄逼人的目光,能够焚毁鲜花和垃圾。
正视这样的眼睛,需要勇气和智慧。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风景只是作为背景使用。
渐渐演进为一个独立的画派。
西方风景画中的元素:史迹和教堂。
山水。
海景。
森林。
风景画家:荷兰小画派。
特纳,康斯坦波尔,巴比松画派,俄罗斯风景画家。
印象派风景画家。
风景画分两种:着重体现自然之美和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海景画和教堂画为例)
静物画--这是—个小天地。
它往往是把—些东西拼组在一起,成为一个能够近观、也可远视的小世界;静物画给人带来了许多欢乐,能彻底使人身心爽快。
它亦象所有的图画一样,当心灵渴望探求未来时,能够给予启示。
静物画画家:莫奈、雷东、高更、塞尚.凡高、波那、马蒂斯、毕加索。
西方绘画中最主要的题材,尤其以文艺复兴时期为代表。
宗教画的题材包括:
1. 旧约故事 ( 创世纪,亚当夏娃,亚伯拉罕,诺亚,犹太先知如摩西,尤迪菲)
2. 受胎告知 --天使加百利,彩虹翅膀,百合花,圣灵
3. 圣诞与博士来拜--三博士献黄金,乳香,圣母怀抱圣婴,牛棚。
4. 圣家族--圣母,圣婴,天使,施洗约翰(抱十字架者)圣安娜。
5. 基督受洗--耶稣与约翰,天使,圣灵,约旦河。
6. 圣迹--迦纳的婚宴,医治病人,使人复活,鱼和饼。
7. 基督与门徒--狮子飞牛鹰天使分指马可马太路加约翰。
8. 基督受难 9. 复活 10. 圣母升天11. 圣徒的事迹--圣杰罗慕与狮子,圣萨巴斯第安与数箭穿身。
希腊神话中的题材包括:1. 维纳斯与丘比特 2. 宙斯与情人 3. 希腊英
雄(忒休斯,赫拉克里斯) 4. 帕瑞斯的审判 5. 伊利亚特
6. 酒神巴库斯
7. 抢婚
8. 雅典娜
问题2:怎么画的?(绘画技巧)
以中国水墨山水为例:勾,皴,擦,点,染。
层层递进。
装裱。
命纸。
油画技法:勾勒,调色,打底色,由暗至明,色彩层层叠加。
例子: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刻画立体,物体的质感,如何画日出。
观画法:掌握远近距离观画法。
(/home.jsp?lingua=en)体验最真实的色彩。
问题3:隐藏了什么?
以波提切利的【春】和凡艾克的【阿尔诺菲尼与新娘】为例
第二阶段:背景分析阶段——即通过了解更多背景材料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问题4:谁画的?(画家传略)
通过对画家的了解,进一步欣赏其画作。
(以米开朗琪罗和梵高为例)
需要了解:1)其学习绘画的过程—知道其绘画风格的形成
2)其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形成—理解其作品要表达的思想。
3)其主要作品创作经历—加深对作品自身及社会内涵的再认识。
4)完成作品之后的社会反映—风格演变史。
问题5:为谁画的?(收藏经历)
1.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画的
拉文纳的圣阿波林阿里教堂内马赛克镶嵌画:
----医治瘫痪病人
----拉萨路的复活
----最后的晚餐
----鱼和饼
2.为受过教育的人画的
在古罗马庄严的大厅里,正上演着一场人为的不幸。
强烈的冲突分左、右两组依次展开。
左组,一开始,就突出着美与丑的尖锐矛盾。
“真理”(裸体的女性)正被披着黑色架裟的“诽谤”诬蔑和陷害。
她左臂高举,宣告着自己的清白,呼喊着自己的不幸;“诽谤”用僧帽半掩着脸,权杖也隐藏在袈裟下,但仍掩盖不了本性的阴险和毒辣。
右组,“叛徒”左手持着火把,右手抓着“无辜”的头发(被拖在地的青年);穿红衣的女人“虚伪”和穿褐衣的“欺骗”为“叛徒”在头发上进行修饰和伪装;穿载褐色衣帽的“嫉妒”左手正紧紧地握着“叛徒”持着火把的手腕,直伸着左臂,向高从在审判席上的法官进行不实的控告。
法官是长着驴子耳朵的地狱判官米诺,他左方的“无知”和右方的“轻信”正拉着他的耳朵,向他嘀咕着人间的谎言。
3.为自己而画
以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和达芬奇的《蒙娜丽撒》为例说明一幅名画的收藏经历
问题6:表达什么?(找出中心)
宗教绘画的训导,常常令人感动。
古老传说的绘画,唤醒了人类对童年时代富有诗意的遐想。
那些描绘历史事什的绘画,可以激发人类的想象力,使人向往那种史诗般的过去。
风景画表达厂沉思的心境;肖像画透露了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而静物画——逼真的花卉和实在的器皿,朴素的用具,还有想象丰富而奇特的物什描写……它显示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存在、组合与分解的严肃思考。
它是人与自然对立或和谐交融的情感的富有意味的表达。
每一样物品都有相应的象征意味--如描绘面包、酒、水隐寓耶稣受难,描绘骷髅、计时用的水漏或沙漏、蜡烛等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描绘花卉、水果、蔬菜象征时令变化、四季转换等。
第三阶段:审美体验阶段——即通过对美术元素的分析,来鉴赏作品的水准。
问题7:如何运用美术手段烘托中心?
构图与透视—金字塔和大S
构图中的对称与动势
光影—看画先找光源
空间感
色彩—从古典主义到印象派
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