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doc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初步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方法(3)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掌握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混合物分离方法2、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三、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观看视频、图片,讨论水资播放一段关于淡水资源匮乏的视频及水资源分源的现状。

布图,引出地球淡水资源缺乏这一现实。

情境创设:学生讨论水中含有的哪些鲁滨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杂质,如何把这些杂质除去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以饮用吗?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他怎样从泥水中提取纯净的水?小结:杂质的种类小组讨论如何除去这几种1、不溶性杂质(如泥沙)杂质,并试着设计方案2、可溶性杂质(如食盐)3、微生物一、净化天然水(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学生根据要求分组完成这1、沉降法一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取100ml天然水样品。

记录静置,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粉后搅拌再静置。

2、过滤法思考如何除去烧杯底部的演示:(1)过滤器的制作;(2)过滤操作不溶性杂质总结:过滤操作的要点观察演示实验,并总结过滤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

二低:滤纸边缘低操作的要点。

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靠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在烧杯内壁上。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讨论:过滤后如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总结浑浊的原因演示实验:在滴有品红的水中加入活性炭包,观察现象分组实验:向上述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包,静置,观观察实验现象察分组实验情境创设:鲁滨逊用自制的过滤装置制得了澄清的水,加思考并解释热煮沸后,这种水饮用是否绝对安全?为什么(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蒸馏分组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1、取吸附后的清液于玻璃片上,用酒精灯缓慢现象加热,至水分消失。

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

3.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节水、护水和净水的意识。

2.在集体讨论、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如何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情景导入)教师出示PPT(课本第26页图),让同学们想象一下,地球上总的水资源当中,有多少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又有多少是能够利用的。

教师: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资源。

但是,地面上的淡水往往掺杂很多的杂质,为了满足实际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根据天然水水质的不同实行相对应的净化处理。

【新课导入】二:(故事导入PPT)展示一幅鲁滨孙漂流记的动漫图片教师:鲁滨孙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获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新课导入】三:(图片导入见PPT)幻灯片展示:湖水、雨水、海水等相关图片教师: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的储量很小,水的天然循环给我们带来了淡水,但是往往含有杂质,为满足需要,人们还需要对水实行净化处理。

【提出问题实行探究】探究点一: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认真观察课本“实验探究21”净化天然水,完成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的杂质有泥沙、可溶性的矿物质和细菌等。

(2)净化天然水的步骤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3)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泥沙的沉降。

(4)用什么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通常用什么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①用肥皂水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②通常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过滤的作用是什么?操作要领有哪些?答案:(1)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课题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初步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3.学会转化和区分硬水和软水。

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掌握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混合物分离方法2.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教学过程:2.和学生一起分析湖水(天然水)中的杂质。

3.一边和学生分析一边板书。

4.化学就是这样一门神奇的学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学会如何把这杯浑浊的天然水变成可以直接喝的饮用水了。

和大家一起学习《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让我们一起踏上愉快的探究旅程吧!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25页。

5.板书课题: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二、实验探究:如何除去天然水中的杂质?1.除去泥沙。

补充:可用明矾吸附小的颗粒加速沉降。

对于不能沉降下来的固体颗粒用什么方法除去呢?2.分析过滤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根据需要:小的走,大的留;大的走,小的留。

3.明确实验过程:按照制作过滤器、安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的步骤过滤一杯天然水。

4.制作过滤器:师生同时进行。

准备两种型号的滤纸,大型号滤纸边缘能超过滤纸边缘,让学生讨论分析:湖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观察:大的颗粒已经沉降下来了。

学生回答:过滤。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也是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制作过滤器:选择不同型号的滤纸。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学情分析本课题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因此要利用好这一有利因素,通过观看实物、图片、演示实验以及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净化水的方法,进而了解自来水的具体生产流程。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观看微视频,完成视频后测。

二、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引入《中国诗词大会》让诗词大放异彩,中国古诗词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文化基因。

今天我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这是一道识别诗句题,请从以下12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唐诗。

我们家里的自来水就是由这滚滚的黄河水变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华丽变身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完成识别诗句题:黄河之水天上来。

感受母亲河的伟大。

惊讶于黄河水和饮用水的差别明确学习目标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以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聆听学习目标。

分析黄河水与饮用水的不同展示一杯黄河水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杯黄河水与饮用水有什么不同呢?找出黄河水与饮用水的不同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微视频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大家对照教材26、27页,完成这张表,把答案填在学案上吧,时间两分钟。

在这四种净化方法中,过滤操作是最为复杂的,我们重点说一下。

首先,过滤得目的是分离混合物中的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2,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对照教材26、27页,完成表格,并把答案填在学案上找学生回答,并举出生活中例子让学生表述“一帖”“二低”“三靠”的具体内容操作的要点:我们常把它简称为“一帖”“二低”“三靠”沉降、吸附、过滤、灭菌这四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从混合物中拿出杂质。

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思路,拿出水?拿出水的方法叫:蒸馏,这是一位同学自己在家通过蒸馏的方法获得纯水的图片。

为了得到更多的蒸馏水,他在锅盖上放了一个凉水瓶,你知道为什么吗?理解蒸馏的含义确定净化水的方法我们一起学习完了净水的方法,大家下面看看这些杂质用哪种方法除去吧?确定出杂质的方法净化水操作大家理论上已经学会了如何将黄河水净化成天然水,大家想不想亲自操作一下啊?有人比大家更着急,她用沉降、过滤得方法除去了难溶性杂质,我们一起看看她是如何做的?播放视频观看视频,找出过滤操作的失误,加深对过滤操作的理解。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教材和实验探究了解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通过分组实验初步掌握过滤的基本实验操作,提高对化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提升化学实验素质。

3.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通过对水的净化,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4.通过水的净化实验探究,初步建立一个正确的对待他人、社会、环境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难点:过滤的基本实验操作教学方法:科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好,请坐曾经九曲浪淘沙,骏马奔驰向天涯,敢问路向何处走,甘泉送入万千家。

这是老师写给黄河的一首小诗。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都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切】那么从涛涛河水到最后的“甘泉”,中间经过了怎样的步骤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水的人工净化【板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二、承上启下在净化水之前,我们先通过一段科技小品文回顾一下水是如何循环的【切PPT】大家一起来看(1min)好,这篇小品文再现了水的天然循环,通过循环,水实现了自身净化,但有时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老师这里就有一瓶取自某个池塘的水,像这样的自然界的水,我们把它叫做天然水【板书:天然水】,结合这篇小品文,同学想一想,这瓶水里可能有哪些杂质呢?(泥沙、细菌、可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天然水中,可能有以下杂质【切PPT】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些杂质除去呢?请大家自学教材31-33页,尝试找出除去杂质的方法,我们进行一个实验探究。

(巡视,单独问一问)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的方法(沉降、过滤、吸附、蒸馏)三、实验探究好,大家已经将方法找到,下面我们按照同学们找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首先来做第一步——沉降【同时板书】沉降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把水放在这里静置一下,大块的泥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到水的底部去了【切PPT】大家请看主要的步骤,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烧杯B中加入明矾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尝试在课本中找出答案(等待1min)这位同学说一下(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或者加速泥沙的沉降)好现在我们开始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已经做完了,明矾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因为沉降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我们先做下面的实验。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主备人: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的学习,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学会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认识,提高保护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1、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三、难点:掌握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学生观察烧杯内的黄泥水。

小结: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方法:颗粒较大的泥沙, 颗粒较小的悬浮杂质.继续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小结:1.用到的仪器及用品有哪些?2.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3.玻璃棒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如何除去水中的颜色和气味?。

总结:活性炭具有的结构,所以具有作用,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实验探究三:如何证明水中有可溶性杂质?蒸发:实验探究四:如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体会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回顾总结归纳: (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实验室中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操作步骤及作用在上述净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净化程度最好的又是哪一步?(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分类法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实物展示天然水和蒸馏水,思考: 这两杯水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初步学习的物质的简单分类,多识一点:天然水一定属于混合物,它又可分为硬水和软水,二者的组成有何不同?组成上的差异会导致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质呢?怎样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怎样将硬水转变为软水?(三)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验室中我们能把天然水净化为蒸馏水,生活中,天然水又是怎样转变为自来水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四)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都有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收获?课堂检测作业: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将学案补充完整课本:挑战自我P34 选作 2 必做 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原理;2.理解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3.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2.不同净化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2.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案例研究;2.创设实践场景,进行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饮用的水是怎么获得的?”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天然水中可能存在什么污染物?”3.引出新课题:“人工净化天然水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进行人工净化。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如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2.介绍不同的水质标准,比如饮用水标准和工业用水标准。

第三步:探究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种净化方法,如过滤、沉淀、蒸馏等。

2.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研究自己所负责净化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净化天然水的具体操作方法,并进行讨论。

第四步:实验探究(40分钟)1.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进行一个净化实验。

2.实验内容可以包括:过滤、沉淀、蒸馏等净化方式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讨论其优缺点。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2.整理出净化天然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并分析其适用场景。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1.讲解目前国内外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净化技术的最新进展。

2.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水资源净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然水的主要污染物,掌握了几种常见的人工净化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水资源净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案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科学探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濮阳市第六中学:王美洲第二节:黄泥水的人工净化课型:实验课执笔:王美洲审核:吴秀娟【学习目标】1、知道吸附、过滤、杀菌、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步骤及原理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掌握过滤操作步骤及实验要点【学习重点】规范过滤的操作。

【实验用品】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纱布活性炭酒精灯蒸发皿浑浊的黄泥水【课堂活动】探究实验一:沉降实验步骤:1、烧杯1和烧杯2分别加入100ml黄泥水样品。

2、向烧杯2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

3、与烧杯1对比现象。

观察浑浊的程度。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过滤(1)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溶解泥沙②过滤(2)注意事项: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三:除颜色和异味实验步骤:1、将装有活性炭的干燥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下面放一个干净的烧杯2、将装有稀释过的红墨水从干燥管的上部倒入3、观察烧杯中得到的液体的颜色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学习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初步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方法
(3)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的人工净化系列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体会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混合物分离方法
2、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达标检测:】
1、见课本p34“在线测试”和“挑战自我”
2、《基础训练》p51—52第1-7小题。

【课下作业:】
见《基础训练》p51“教材自主预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