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其协调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

国际贸易政策的措施1.贸易自由化:这是指国家降低或取消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和壁垒,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减少出口补贴、放松外汇管制等。

通过贸易自由化,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技术,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2.贸易保护主义:这是指国家通过加强对外贸易的限制和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际竞争的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包括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贸易补贴、实施配额限制等。

贸易保护主义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但它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贸易战。

3.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指国家之间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议,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协定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等。

常见的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和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等。

4.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这是指国家采取的防止其他国家以低价倾销和补贴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措施。

反倾销措施包括对倾销产品加征关税、设立最低进口价等;反补贴措施包括对补贴产品加征关税、设立反补贴税等。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冲击。

5.争端解决机制:这是指国际贸易领域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为成员国在贸易纠纷中提供争端解决的平台。

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维护国际贸易规则的公正和可预测性。

6.主动开展国际贸易促进活动:这是指国家主动开展贸易推广、投资促进和贸易便利化的活动。

例如,国家可以组织参加国际贸易展览会、举办贸易洽谈会、招商引资等,以吸引外国投资和拓展贸易伙伴。

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简化贸易手续、优化贸易环境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总之,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手段。

这些措施既包括贸易自由化和开放,也包括贸易保护和反倾销等措施。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发展目标,可能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的政策与措施
中国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式,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2.外贸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中国多次进行外贸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包括降低进口关税、简化贸易手续、鼓励企业“走出去”等举措,促进贸易增长和结构优化。

3.打造国际贸易合作平台: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多便利和资源支持。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国际贸易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环境。

5.推动多边和区域贸易合作:中国积极推进多边和区域贸易合作,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合作。

6.开展国际投资合作:中国加大对外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互动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和合作机遇。

O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O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教程(第三版)导论1、国际贸易的特点是什么?(1)困难大。

由于各国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法律和贸易法规不同,世界市场上贸易障碍多,交易技术困难多,交易接洽不方便,贸易对手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不易,所以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

(2)复杂。

国际贸易在内容、程序等方面均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多,货币与度量衡制度、商业习惯、海关制度,以及国际汇兑、货物运输与保险等也均比国内贸易复杂。

(3)风险多。

经营国际贸易可能发生的风险多,包括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及政治风险等。

2、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哪些?(一)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运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出口。

(二)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叫做贸易差额。

(三)贸易额与贸易量:贸易额又叫贸易值,是一个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各国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

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应贸易规模的指标。

(四)贸易条件: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五)贸易的地理方向:从一国对外贸易的角度来说,地理方向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六)贸易的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理论篇第一章国际分工(上)1、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占什么地位?(1)生产力因素:生产力的变化对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推动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也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2)生产关系因素:主要指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六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政策:是从世界范围考察的贸易政策,它是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措施的总和,体现了世界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系统。

自由贸易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取消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货物自由进出口,服务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货物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货物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给予优待和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通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立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

进口税:是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即在倾销商品进口时除征收进口关税外,再征收反倾销税。

反补贴税:是指为了抵消进口商品在制造、生产或输出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受的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特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区域或国家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关税待遇。

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商品价格为标准计征一定比率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有效保护率:是关税等保护措施对某工业单位产品“增值”部分增多给予的影响,即一国整个的贸易壁垒体系使某产业单位产出的增值提高的百分比。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任何可以对国际贸易形成阻碍的措施的总和,包括一国的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所有政策。

非关税措施和关税措施一起充当政府干预贸易的政策工具。

进口配额:是一国(或地位)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年、一季度)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时间内,超过配额的商品不许进口,或者被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6章_国际贸易政策

6章_国际贸易政策

区域性贸易集团非关税壁垒消弱
发达国家放宽外汇管制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得到优惠待遇
a.在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 度地降低关税。 b.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 c.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发达国 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 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优惠、非歧 视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
宁波大红鹰学院—李书彦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又称重金主义 早期 重商 主义
主张绝对禁止贵重金属(黄金)外 流,由国家严加防范,并进行垄断占有, 外国与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销售货物 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反 对一切进口交易。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又称贸易差额论 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 易,贸易增加货币,但必须 是遵循每年进出口要保持顺 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因 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 真正的重商主义。晚期重商 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限入奖出的政策
(1)受限最多的国家 和地区是那些成本最 低的国家和地区
(2)进口商品价格的 提高成为进口国同类 产品生产厂商的 “价 格保护伞”
关税对一些美国产品的福利影响(百万美元)
产品 橡 胶 鞋 女 鞋 瓷 砖 箱 包 皮 手 套 瓷 器 陶 器 坤 包
人造珠宝 玻璃器皿 自 行 车 关税(%) 消费者成本 关税收入 生产者收益 净成本
第三节 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 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 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给予优待 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保 护 贸 易 政 策
重商主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自由竞争) 超保护贸易政策(大危机后) 新贸易保护主义(1970后)
一、资本主义准备时期(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综合论述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综合论述

征收出口关税的目的
(1)对本国资源丰富、出口量大的商品 征收出口税,增加财政收入。
(2)保护国内生产。 (3)限制跨国公司在国内的低价收购。 (4)控制和调节某些商品的出口量,防
止盲目出口,影响商品的国际价格。 (5)转移开发费用。
关税分类三: 关税的征收标准不同
▪ 1.从量税(Specific Duties):以进口货物 的计量单位(重量、数量、长度、容积、面 积等)为课税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 关税金额作为税率的关税为标准计征。
从价税(%)
货品名称 鲜荔枝
香水及花露水 剃须刀
真空吸பைடு நூலகம்器 山地自行车 高速摄像机 整只冻鸡
啤酒 石油原油 未曝光的窄长彩色胶卷
广播集录像机
最惠国税率
普通税率
36
80
22.5
150
30
100
22.5
130
17.8
130
14
40
1.6元/千克
5.6元/千克
3元/升
7.5元/升
0
85元/吨
16元/平方米
➢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商品进出口活动不加干预,即对商品 进口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商品出口也不给予 特权和优惠,任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地竞争 与发展。
➢ 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国内 市场和国内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而对本国 商品的出口则给予优惠和补贴,鼓励扩大出口。
第二节 关税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工具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非关税壁垒 ➢出口促进与出口管制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 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 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进行有组织 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它是一国经济政 策的组成部分,是为该国经济基础和对 外政策服务的。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需要在国际层面上进行协调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全球贸易的稳定与繁荣。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旨在解决各国在贸易领域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这种协调机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措施、贸易争端解决等。

关税政策的协调是贸易政策国际协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国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回合谈判,致力于降低关税水平,扩大市场准入。

例如,通过多轮谈判,许多国家逐步降低了对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关税,使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更加顺畅,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消费者的福利。

非关税措施的协调也是关键所在。

非关税措施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进口配额、许可证制度等。

这些措施如果缺乏协调和规范,可能会对国际贸易造成严重的阻碍。

国际协调机制致力于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确保非关税措施的实施是基于科学依据和公平原则,而非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

例如,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各国在制定本国标准时应参考和遵循这些国际标准,以减少因标准差异而导致的贸易障碍。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贸易政策国际协调机制的重要保障。

当贸易伙伴之间发生争端时,需要有一个公正、透明和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

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贸易争端的平台。

争端解决机构根据相关的贸易规则和协议,对争端进行裁决,并监督裁决的执行。

这种机制有助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增强贸易政策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然而,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往往更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自由化等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更侧重于农产品市场准入、特殊和差别待遇等问题。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国际贸易: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考点及强化练习)第一节对外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与目的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

它体现了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达到外部均衡;稳定经济,增强适应能力。

(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

(3)改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1.自由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直接干预,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内外市场进行自由竞争。

(2)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散自由贸易政策在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成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自由贸易政策被英国放弃。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

3.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从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史来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和经济贸易大国竞争力的变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因素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和经济安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与他国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领导人信奉的经济和贸易理论;政治和社会因素;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集体行动和游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 −V 3万元 − 2万元 ERP = × 100% = × 100% = 50% V 2万元
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例证分析(2) 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例证分析
上例中,如果对进口投入品钢材等征收 的名义关税 的名义关税, 上例中,如果对进口投入品钢材等征收5%的名义关税, 而汽车仍为10%的名义关税,则钢材等的国内价格上涨到 的名义关税, 而汽车仍为 的名义关税 则钢材等的国内价格上涨到8.4 万元,汽车的附加价值V减少为 减少为11- 万元, 万元,汽车的附加价值 减少为 -8.4=2.6万元,此时,有效 万元 此时, 保护率为: 保护率为:
§6.1 关税措施
1、关税的含义、性质与作用 、关税的含义 含义、 2、关税的种类 、关税的种类 3、征收关税的依据 、征收关税的依据 4、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的经济效应 5、关税的保护程度 、
5.1 关税水平(即一国平均进口关税率 即一国平均进口关税率) 即一国平均进口关税率 5.2 名义关税率和名义保护率 5.3 有效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
两部分。 两部分。 主要是根据进出口货物的构成情况, 海关税则中的商品分类:主要是根据进出口货物的构成情况,对不同 商品使用不同税率以及便于进出口货物统计需要而进行系统的分类。 商品使用不同税率以及便于进出口货物统计需要而进行系统的分类。1983 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协调制度委员会主持制订的《协调商品名称及编码制度》 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协调制度委员会主持制订的《协调商品名称及编码制度》 简称协调制度, 大类、 章 个项目号和5019 (简称协调制度,H.S,将商品分为 大类、96章、1241个项目号和 ,将商品分为21大类 个项目号和 个子目, 日正式实施),现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个子目,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现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年 月 日正式实施),现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海关税则的种类 按同一税目下税率的数目多少: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 按同一税目下税率的数目多少:单式税则和 按制订税则的权限:国定税则和 按制订税则的权限:国定税则和协定税则
关税
关税的经济效应
关税的经济效应:关税对进出口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 关税的经济效应:关税对进出口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 即征收关税会引起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的 变动,从而影响到出口国和进口国在生产、贸易和消 费等方面的调整。 。
件的影响
4.3 消费效应(consumer effect of tariff):征收关税对消费者利益的影响 : 4.4 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tariff):征收关税对国内生产的影响 : 4.5 财政效应(revenue effect of tariff) :征收关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4.6 收入再分配效应(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 of tariff):征收关税以后 :
发生的国内消费者的收入转移给国内生产者的再分配现象
关税
贸 易 小 国
PY A
税前消费者剩余△ 税后为△ 税前消费者剩余△AFPW,税后为△AGPt 消费者剩余损失: ③消费者剩余损失:a+b+c+d 税前生产者剩余△ 税前生产者剩余△PWCB,税后为△PtHB ,税后为△ 生产者剩余增加: ④生产者剩余增加:a 进口量为Q 单位关税为P 进口量为 3Q4,单位关税为 WPt 政府关税(财政)收入: ⑤政府关税(财政)收入:c S 损失: 损失:a+b+c+d(消费者) (消费者) 获益:a(生产者)+c(政府) 获益:a(生产者)+c(政府) )(损失 ⑥净福利:-( 净福利:-(b+d)(损失) :-( )(损失)
§6.2 非关税措施
1、非关税措施的含义与特征 、
又称非关税壁垒 又称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除了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除了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与关税壁垒相比较, 与关税壁垒相比较,非关税壁垒具有更大 灵活性和针对性, 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 ),同时也更具 口的目的(有效性),同时也更具隐蔽性 口的目的(有效性),同时也更具隐蔽性 歧视性。 和歧视性。
国内加工增值 − 国外加工增值 × 100% 国外加工增值 V ' −V × 100% 或ERP = V 有效保护率 =
例证分析 关税
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例证分析(1) 关税有效保护率的例证分析
假定在自由贸易情况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 万元 其中8万元 万元, 假定在自由贸易情况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10万元,其中 万元 是自由进口的钢材、橡胶、仪表等中间投入品的价格,那另外2万元就是 是自由进口的钢材、橡胶、仪表等中间投入品的价格,那另外 万元就是 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价值。再假定对每辆汽车的进口征收10%的名义关税, 国内生产汽车的附加价值。再假定对每辆汽车的进口征收 的名义关税, 的名义关税 而对钢材等仍免税进口,同时假定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名义税率, 而对钢材等仍免税进口,同时假定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的幅度等于名义税率, 即10%。这样,国内汽车的价格上涨到11万元(10+10×10%)。 。这样,国内汽车的价格上涨到 万元( + × )。 万元 保护关税使国内制造的汽车附加价值的增加率即有效保护率为: 保护关税使国内制造的汽车附加价值的增加率即有效保护率为
V ' −V 2.6万元 − 2万元 ERP = × 100% = × 100% = 30% V 2万元
如果对汽车和钢材等同时征收10%的名义关税,则成本和汽车价格将按同 的名义关税, 如果对汽车和钢材等同时征收 的名义关税 一比例上升,实际保护率也是10%。 一比例上升,实际保护率也是 。 由此可见,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 由此可见,当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大于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时, 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对它征收的名义税率。 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大于对它征收的名义税率。只有当最终产品和中间产 品的名义税率相同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和名义税率相同。 品的名义税率相同时,最终产品的有效保护率和名义税率相同。
2、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2.1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 进口配额制 2.2有秩序的销售协定 有秩序的销售协定(OMA)与“自动”出口配额制 有秩序的销售协定 与 自动”出口配额制(VEQ) 2.3进口许可证制度(Import License System) 进口许可证制度 2.4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外汇管制 2.5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Procurement Police) 2.6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 2.7繁琐的海关手续及海关估价制(Customs Valuation) 繁琐的海关手续及海关估价制 2.8其他非关税措施 其他非关税措施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 理论与政策部分)
The Theory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6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其协调
§6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及其协调
§6.1 关税措施 §6.2 非关税措施 §6.3 出口鼓励措施 §6.4 其他对外贸易政策措施 §6.5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
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差价税、 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差价税、特惠税和普惠制税
关税
征收关税的依据
关税税则: 关税税则:一国或地区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 出口的应税商品、 出口的应税商品、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加以系统 分类的一览表。 分类的一览表。它包括海关课征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和关税税率表
Pt a Pw B O e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H b c
G d F D ②税后进口量减少 ①税后国内价格提高
Q1
Q3
Q4
Q2
QY
进口商品税后国内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
税前进口量
贸 易 大 国
Pt1:税后国内价格相应降低
PY
A
S
由于征收关税, 由于征收关税,国内消费者和 生产者无法获得国际市场价格 下降带来的利益, 下降带来的利益,因而其福利 变化只能与相对自由贸易时的 价格P 相比。此时, 价格 W相比。此时,消费者 剩余损失a+b+c+d,生产者剩 剩余损失 , 余增加a 余增加 。
非关税措施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 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个季度、半年或 一年) 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一年)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不 准进口或在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准予进口。 准进口或在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准予进口。
t
Pt Pt1 Pw PW1 O a b c f
B1 C1
d
B C
该国福利损失为 b+d,此时需要将 , 其与f 对比, 其与 对比,才能 判断净福利变化
D
Q1
Q3
Q4
Q2
QY
PW1:大国进口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大国进口减少,
该国按照新的国 际市场价格进口 商品, 商品,政府关税 收入为c+f 收入为
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小国与大国有差异。 关税经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小国与大国有差异。 小国 有差异 4.1 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of tariff):征收关税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征收关税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4.2 贸易条件效应(trade-terms effect of tariff):征收关税对进口国贸易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