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权力话语论对后殖民主义文本理论的启示

合集下载

话语权利——后殖民主义理论关照下的张爱玲自译

话语权利——后殖民主义理论关照下的张爱玲自译

究译 者 的翻 译 目的 ,能 够 从 不 同 的角 度 ,关 注 译 者 主体 性 。 【 关键调】 话语 权 利 ;后 殖 民主 义 理论 ;译 者 主 体 性 ;张 爱玲 ;文 化 对 等 【 中圈 分 类 号 l H 0 5 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0 2 . 0 0 0 6 . 0 2
福柯 所涉及 的 “ 权利” ,并非我们 现实生 活 中所 理 解的 “ 政权 ” ,而是一 种支配 力和控制 力 ,是一种无 形 的 意识 力 ,存 在 于社 会 的每一 个 角落 。权 利掌 控 了知
识 ,滋 生 了知 识 ;知识 为 权利 服 务 ,又 驾驭 于 权利 之
条: ( 一 )说人家要 说的;( 二 )说人 家所要听的 ” , “ 读者 要 什么 ,就给他们 什么 ” 。种 种客 观和主观 的原 因 ,在
理等方 面:个人权力 话语制约 主要表现在译 者的翻译理 念 、性格特 点、成长过程 、感性控 制等方面 。在这样 的 权力话语制 约下,译者主体性表 现为与原文作者意 识形
态和道德情 操统一 、反抗 以及妥 协三种形式 ,具体体 现 在确定翻 译过程中的 目的、翻译 资料的选材 、对 原作的 理解和 消化,翻译方法选择 以及翻 译结果导 向等方 面。 张 爱玲 ,出身 名 门 ,其一 生创作 了大量 的 文学 作 品,包 括散 文、小说 、剧本 以及 文学评论和书信 。很多 人都知 道张爱玲的文学作 品,但 是她的翻译作 品却鲜为
后 殖 民理论 的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 。后殖 民主义理论属于 文化理论 的多元化 ,它主要研 究旧殖 民秩序瓦解之后全 球 化背景下各 国在 文化上依然存在 的殖民与被殖 民的关

《达洛卫夫人》的权力话语解读

《达洛卫夫人》的权力话语解读

《达洛卫夫人》的权力话语解读摘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印度这个殖民地国家反复地出现,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与话语关系的理论来看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关键词:权力;话语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07-021.引言《达洛卫夫人》是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虽然在伍尔芙一生的创作过程中,她并没有刻意去描写英国作为一个殖民国家与它在海外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但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殖民扩张的事实却无意识地成为了后人对伍尔芙作品的一个研究视角。

印度之前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才获得民族独立。

在伍尔芙生活的时期,印度既是英国重要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的重要场地,也是英国通往远东的门户。

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也是伴随着印度的独立发展、成熟的。

后殖民主义理论也是权力话语理论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主要以小说的男主人公彼得·沃尔什的印度之旅为线索,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来分析英国与其殖民地印度之间的关系。

2.彼得·沃尔什启程去印度2.1 彼得的殖民世家。

彼得在感情受挫的时候,选择印度作为他的逃避伤心之地并不是一个偶然,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

”他出生于一个体面的盎格鲁-印度家庭,他的家族至少有三代之久都管辖一个次大陆。

”(伍尔芙, 2011)当然,这里的次大陆指的是印度这个国家。

他的祖辈们作为英国殖民统治者,在早期的时候已经搬去印度殖民地,彼得对印度的生活已经相当熟悉。

要是从印度人的角度出发,他们绝不会认为大英帝国对他们国家的殖民统治是一种文明的行为。

然而,正因为他们是被统治、被压迫的阶级,他们就没有权利来与殖民者们议论何为文明。

所以在《达洛卫夫人》中,我们听不到印度人的声音,从始至终只有殖民者在为自己说话。

即使偶尔有被殖民者站出来为自己的民族辩解,他们的声音也会被英国人给压下去。

2.2 彼得离开英国去印度。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福柯对“话语与权力”的思考本身体现一套不同于西方传统主体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福柯思考的是西方社会的局部理性化过程,这不同于马克斯·韦伯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社会宏大理性化过程的反思。

在福柯那里,社会现实是被建构出来的,认识主体不是传统主体哲学中的超验主体,而是形式主体,因社会实践位置的差异而拥有不同的主体性。

科学话语也不是先验的,而是实践的结果:与传统哲学的认识生产路径“意识-认识-科学”相比,福柯的考古学遵循的是“话语实践-知识-科学(话语)”,系谱学的介入进一步展示这种科学话语的产生过程。

在系谱学意义上,福柯是一个历史学家,不过福柯感兴趣的不是事物的历史,也不是理论的历史、意识形态的历史以及思想的历史,而是问题的历史,即事物成为问题的方法的历史:为何在某个既定时期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是某种类型的问题,为何是某种问题化方式。

(58)借助这种“问题化”,通过话语实践和非话语实践解释了不同“知识领域”中主体性和社会现实建构的过程。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思想使我们看到,在考虑人类社会乃至自身的建构时,不能把话语与权力分开。

在考古学-系谱学层面上,社会现实以及主体性的建构在微观权力层面上表现为对知识(或历史先验)的把握和对作为权力战术的程序的掌控。

要理解这种“建构”就要从了解社会实践入手,具体地了解实践领域中知识和话语形成的规则,同时思考权力技术(更多体现为非话语实践的设置、安排以及程序)的配置,不能依赖超验的主体想象,脱离现实社会实践。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福柯话语与权力思想的分析,我们看到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对于“传播是建构”的传播学命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理论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和既定时期,话语的生产不是随意的,是有条件的,受一定数量的程序和规则控制,其中话语的生成条件就构成了某个时代“象征秩序及其表达”的“阅读格栅”,而且话语不仅仅是一套功能符号和语言表征,更重要的是在话语的背后存在着一套权力关系。

关于福柯知识和权力思想

关于福柯知识和权力思想

关于福柯知识和权力思想的一些浅见摘要: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强调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并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考古学和谱系学两大方法,以其为代表的研究对象就是知识和权力。

福柯的权力思想十分独特,他批判性的分析了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提出知识、真理是权力的形式,权力若离开了知识和真理,也就不成其为权力。

关键词:知识型;考古学;知识;谱系学;权力话语;正文:福柯(Michel Foucault)是法国是法国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过渡的哲学家,他研究西方文化中一些边缘性现象,通过对西方世界微观的统治机制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其中一些具体现象提出了批判。

包括其对西方现代性的批评,具有对其时代的反叛性与颠覆性。

福柯历史类的著作包括《古典时代疯狂史》、《规训与惩罚》,哲学类的包括《知识考古学》、《词与物》。

福柯在其后期著作中运用了谱系学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中资料的挖掘整理来探讨权力机制其本源和作用。

福柯思想理解的两个重点方面在于“知识型”和“权力理论”。

一、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在福柯的早期研究中(1970年以前),从福柯的博士论文《疯癫与文明——古典时期的疯狂史》(1961)到《临床医学的诞生——医学视角考古学》(1963),从《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1966)到《知识考古学》(1969),虽然论述的问题不同,却无不贯串着考古学的方法,可见考古学在福柯前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福柯用“知识型”这一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的产生,运动及表达的深层框架。

通过对知识起源及历史的探究深入挖掘出一套产生知识,衡量知识,支配知识的控制规律和内在规则。

福柯认为知识是一种在不同时期控制人,统治人的力量。

他区分出了四种知识型:包括以文艺复兴时期(以相似性来判断事物,形成知识);古典时期(把表象,外在经验当作知识);现代时期(以自我表现,即“人”的观念就是一个知识的产物,“人”的意义在此时期形成);当代时期(以无意识力量,如通过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等的发展诠释,文化层面的“人之死”,人被解构化,消解,提出了人的“不在场”)。

post-coloni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post-colonialism translation theory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东方主义与文化帝国 主义理论
文本研究与文化政治 批判策略
两种声音
“归化”与“异化” 问题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
1、定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一种多元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殖 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 权力关系,以及有关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国 家民族文化、文化权力身份等问题。
殖民主义
霸权,实现了第三世界批评从边缘向中心的运动,导 致了文化多样性的真正实现。
代表作: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1994)
代表理论
34
2、失语症话语 西方:话语的主动权与文化输出权 东方:失语症候(尼玛斯人与“星期五”) English/english
第一世界的西方操持着第一世界的“英语”(English),而第 三世界的批评家或者后殖民地批评家使用的则是带有当地语音 和语法特征的第三世界“英语”(english),因此第三世界失 去了话语的主动权,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无言的状态或
38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
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建立在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描写主义、 目的论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的新视角。该理论“从后殖民主 义理论视角审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翻译行为,关注隐藏在译文背后的两 种文化间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认为不同文化间存在着权力差异,不同文 化间从未有过真正平等的对话”。由于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政治经济的 不平等,便产生了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翻译难以实现 人们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信息转换。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1
结构
后殖民主义理论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 权”理论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在当代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中,福柯的话语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概述福柯话语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以期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福柯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价值。

福柯话语理论主要的是话语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话语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一种社会实践,它能够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社会现实。

在他的看来,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也是权力的基础。

权力通过话语渗透到社会中,同时,话语也通过权力对社会进行规制和形塑。

福柯对话语与权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话语是权力的工具,也是权力的产物。

权力通过话语赋予某些人以特权,同时限制其他人的发言权。

这种权力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它由一系列的话语实践构成。

在这些话语实践中,权力关系不断地被生产、再生产和改变。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话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够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社会现实。

其次,福柯的话语理论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权力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权力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话语来行使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话语实践来生产和再生产的。

最后,福柯的话语理论启示我们社会中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福柯看来,权力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它涉及到一系列的话语实践,而这些话语实践又是不断地被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的。

总之,福柯的话语理论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理论。

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话语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启示我们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今天的社会研究中,福柯的话语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话语和权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构建更加公正、平等和开放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引言德语话语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深受不同理论和思想的影响。

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

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

第17卷第4期 安康师专学报 Vol117№4 2005年8月 Journal of Ankang Teachers College Aug12005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杨春芳(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摘 要:由于话语的巨大力量及权威性,在福柯的理论中,“话语”被他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和地位。

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盖有“话语”这个术语的印章。

不容质疑,“话语”是福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词语。

因而对福柯话语理论的解读就是打开福柯思想世界的钥匙。

关键词:福柯;话语;文本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5)04-0047-03Foucaultπs D iscourse Theory and I n terpret a ti on s of L iterary TextsY ANG Chunfang(Three Gorges U niversity,Y ichang443002,S ichuan,China)Abstract:D iscou rse,w h ich is used frequen tly in h is w o rks,has a sp ec ia l m ean ing and p lays an i m p o rtan t ro le in Foucau ltπs theo ries because of its p ow e r and au tho rity1It is beyond doub t tha t d iscou rse is a key w o rd to unde rs tand Foucau ltπs theo ries1Th is p ap e r exp lo res Foucau ltπs D iscou rse Theo ry and its i m p lica tions on lite ra ry read ing1Key words:Foucau lt;D iscou rse;Tex t话语是福柯话语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

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传播学当下是一个“建构话语体系”的时代,逢“话语”必谈福柯。

在以《话语与社会变迁》而闻名的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看来,福柯对话语概念及其分析方法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他“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话语'概念的流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方法的流行,可以部分地归因于这种影响。

”①不过,由于福柯的研究存在着阶段性一一前期的考古学更多强调话语形成的规则性与条件一一后期的系谱学更关注话语历史性中权力的作用,致使诸多对福柯话语理论的引用只关注话语的“话语实践”特征, 把话语看成一个生产主体和社会现实的机器,而无视“权力”对主体性和社会现实的微观建构。

本文将采用历史实证主义的方法,通过对福柯的“话语与权力”思想的文献分析,强调福柯的话语和权力是不可分离的,“话语和权力”的互动是理解现实秩序建构的关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是福柯的思维理路;第二是福柯话语的界定与分析;第三是福柯权力的界定与特征;第四是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关系;最后是福柯“话语与权力”思想的传播学意义。

一、福柯的思维理路(一)哲学的作用康德的《什么是启蒙?》是福柯“当下哲学”的重要依据。

在康德看来,启蒙就是人类用自己的理智摆脱自己所加之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福柯认为,“康德的作品是第一次一个哲学家从内部紧密地把自己作品的认识意义、对历史的反思与特殊时刻的特殊分析联系在一起。

对作为历史差异的‘今天’的反思以及把'今天'作为一种特殊哲学任务主旋律的思考是‘什么是启蒙’的新颖之处J②早在1967 年,福柯在尼采的影响下就指出,“哲学的作用是分析作用。

实际上,哲学已经不是去喜欢说永久存在的东西。

[现在],哲学拥有更艰难和难以捕获的任务:去说发生的事情。

”③于是在福柯处,哲学的任务不但是要分析过去被我们合理化的现实,而且还要超越这种合理化过程所带的限制,生产新的主体。

福柯所做的批判“不是去寻找具有普世价值的形式结构,而是对一些事件的历史研究,这些事件使我们成为我们自己、成为我们的所做、所思与所说东西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 在后殖民主义者赛义德等看来, 文本不是一个简单 平面的载体, 每一个文本都有其“语境”, 它规范着不同的解释 者和他的解释活动。“表面上看, 文字只是写作的文字, 好像看 不到社会政治控制, 其实, 它与欲望和权力有着很深的联系。 词语绝不仅仅是把冲突和统治体系词语化, 而且是人与人之 间斗一争冲突的对象。”[3](51) 作者表面的文字其实隐藏着深层 的文化意识, 这种意识与权力欲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殖 民者要挖掘的就是隐藏在文学文本中的殖民意识和殖民关 系, 找出里面的殖民霸权; 揭示出里面的不平等的文化关系。
这种局面把处于宗主国的少数民族后裔带入一种尴尬的 境地,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 他们感到自卑渺小, 经常处于一种 失语和无根的的状态; 而面对第三世界的人又感到优越, 因此 这 些 人 被 称 为 “香 蕉 人 ”或 是 “夹 缝 人 ”。
宗主国作家们所写出的本文就使得人们产生误读, 制造一 种看东方或是东方被看的话语权力操作者。在这种不对等的关 系中, 东方人作为夹缝中的生存者, 颇感尴尬。他们在面对西方 人的时候, 经常处于一种失语、失声的状态。东方人是西方人的
一 、福 柯 对 权 力 话 语 的 解 读 米歇尔·福 柯 认 为 的 权 力 , 不 是 狭 义 的 “政 权 ”, 而 是 广 义 的支配力和控制力。它是一种网络, 可以蔓延到社会各个角 落。权力的策略产生了知识, 权力与知识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 关系, 因此, 知识分子总是努力划定一条不可超越的界限, 把 象征着真理和自由的知识领域与权力运作的领域分割开来。 话语是知识的载体和工具, 在福柯看来, 权力和知识携手共 进。这个共生体的表象是知识, 但其实质是权力。所谓说话, 归 根到底就是说话的权力, 谁在说话, 代表谁说话。话语是一种 压迫和排斥的权力形式, 它代表的一方即意味着他必定有对 立的一方, 而对立的一方必定受到压制和限定。“所有的知识 都是权力意志的体现,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敢讲出实在的真理 和客观的 知 识 。 ”[1] (98) 正 如 他 在 《疯 癫 与 文 明 》中 所 阐 释 的 , 话 语被谁掌握, 谁就有了说话的权利。疯子之所以被理性驱逐在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福柯又表现出对后殖民主义问 题的极大关注。他的这些理论著作也就成为当代后殖民主义 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福柯在这方面的重要论域有 : 权力的压 迫 、知 识 和 权 力 之 间 的 关 系 、中 央 监 视 点 及 其 权 力 空 间 化 的 问 题、权力的凝视和被看等, 这些都成为了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 主义文化分析的重要思想依据。
参考文献: [ 1] Selden, Raman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 Sussex: The Harvester Press Limited, 1985. [ 2] 福柯.刘北成, 杨远婴译.疯狂与文明[ M] .北京: 三联书店出
外, 也是因为疯癫权利的不在场和失声。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 为疯癫说话, 就是为了使被权力统治排除在外的, 处于边缘的 东西说话, 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米歇尔·福柯眼里话语是权力争夺的对象, 是一个特殊 的对象。如果权力争夺不到话语, 它就不叫权力。因此权力也 是福柯研究的核心问题, 于是围绕权力, 福科研究了性, 知识, 文明, 监狱等等问题。权力是一种网络, 它无时不在, 已经侵入 在日常人们的行为与语言中。
收稿日期: 2007- 10- 20 作者简介: 王冬梅( 1979 ̄ ) , 女, 荆楚理工学院教师, 硕士, 研究方向: 现当代英美文学及西方文论。
·46·
殖民文本。他们研究发现文本是话语权力的直接体现, 文本的叙 事方法和角度隐含着来自权利中心的暗示, 文本体现着一种文 化侵略和扭曲处于边缘地位的他者形象。他们认为文本就是一 种霸权, 透过文本的表面文字可以揭示出潜在的殖民霸权, 揭露 出西方对非西方的文化侵略和科技侵略, 因此后殖民主义者通 常是从文本的角度来解构西方对落后国家权力控制着手的。它 深入到文本内部, 解析人物之间的不对等的关系, 挖掘出隐含着 文化霸权和种族优越感, 消解西方对东方的贬低和诋毁, 企图制 造一种“看”东方或使东方“被看”的话语权力操作者。
版, 1999. [ 3] 王 岳 川.后 殖 民 主 义 与 新 历 史 主 义 [ M] .济 南 : 山 东 教 育 出
版社, 1999. [ 4] 朱 力 元.当 代 西 方 文 艺 理 论 [ M] .上 海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1997. [ 5] 王 岳 川.二 十 世 纪 西 方 诗 性 哲 学 [ M]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Wang Dongmei (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1)
Abstr act: French philosopher Michel Foucault’s power and discourse are the core in his thory, which are entwined with each other. His contention was that knowledge legalizes the structure of domination, which is always characterized with oppression, imprison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power. His discourse theory inspired post- colonists and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post- colonialism. They studies texts and points out the implied power relationship and the cultural domination of West over East using Foucault’s discourse theory.
同时福柯借用了一个著名的比喻: 圆形监狱的“中央监视 点”作为权力 实 施 的 核 心 , 指 明 了 一 个 系 统 原 则 , 即 解 决 了 监 禁问 题 的 权 力 监 视 方 面 的 技 术 。[2] (21) 当 这 种 中 心 权 力 话 语 通 过一种凝视的方式去监视每个个体的时候, 就可以贯彻到个 体 的 身 体 、姿 态 与 日 常 行 为 之 中 。 在 这 种 权 力 技 术 的 监 视 下 , 每个人都成了被监视的对象, 同时又成了监视者。现代权力形 式主要由“看”与 “被 看 ”构 成 , 每 个 人 都 逃 脱 不 了 凝 视 与 被 凝 视的命运。凝视成了一种权力象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2862( 2008) 01- 0046- 02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充满挑战性的, 在他看来话语是一 种实践, 而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和静止的结构。起实践作用的话语 关 系 体 系 就 是 在 经 济 、社 会 机 制 、过 程 、行 为 方 式 、规 范 体 系 、技 巧、分类类型和特征化方式之间确立起来的, 它并不出现在对象 中, 却限定对象相互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因此他的主要理论可以 概 括 地 表 现 为 “知 识 型 ”、“人 之 死 ”、“话 语 权 力 ”、“谱 系 学 ”等 重 要事件。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始终坚持权力与话语的诉求方式与 机制的融合, 进而围绕权力和知识这一核心问题, 展开权力与真 理、权力与知识分子、权力与政治、权力与性、权力与后现代后殖 民问题的当代分析, 因此被称为权力思想家而闻名世界。在他的 一生中, 不遗余力的置身于为被排除边缘的他者说话, 努力去发 现被知识、权力压抑的异端和边缘化的东西, 竭力让这些异端发 出自己的声音, 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共鸣。米歇尔·福柯的这 种思想被后殖民主义者, 第三世界的人们所利用, 于是上世纪 70 ̄80年代产生了风靡全球的后殖民主义理论, 也造就了大批重 量级思想家, 如赛义德, 斯皮尔瓦克等等。
社, 2000. [ 6] Said, Edward.Orientalism[ M] .NewYork: VintageBooks, 1979.
The Re ve la tion of Fouca ult’s Dis cours e a nd P owe r on P os t- colonia l Te xt Thory
二 、后 殖 民 主 义 对 文 本 理 论 的 揭 示 毫无疑问, 米歇尔·福柯对后殖民主义的理解可以从两方 面阐释: 一方面, 从现实状况的描述上来看, 它可指在殖民逻 辑指导下的文化霸权; 另一方面, 从理论方面来看, 它是指西 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实施文化控制的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揭 示 、批 判 和 反 思 。它 广 泛 涉 及 到 历 史 、文 化 、政 治 、种 族 、性 别 等 多个方面 , 是当今理论多元化、综合化的体现。 因此, 后殖民主义者在福柯的话语权力的启发下, 重新审视
第 21 卷 第 1 期 2008 年 1 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Vol. 21, No.1 Jan. 2008
福柯权力话语论对后殖民主义文本理论的启示
王冬梅 ( 荆楚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1)
摘 要: 在福柯的所有理论集大成中, 权力话语成为其理论核心和关键。他认为知识使统治的结构获得某种合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研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析和政治 权力批判倾向”。[4](417)在赛义德等人看来, 西方和东方人在本文 中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东方人是西方人被观看的对象, 他们成了 西方人凝视的对象和客体。“凝视本身就是不对等关系的表现, 体现的是一种权力话语, 一种意识形态压抑, 一种权力摄控的象 征。”[5](89)在这个“权利- 话语”结构中, 宗主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 观念等体现着一种优越的高高在上地位。他们通过文化传媒把 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编码在整个文化机器中, 有形、无形地 灌输给了落后国家。在这种对立的权力话语中, 边缘国往往是作 为宗主国的一个陪衬来显示宗主国的优越地位。“东方”褪去了 古老的光辉变成了“灰姑娘”, 她没有了言说的权利, 只能在西方 人的想象中说话, 东方成了神秘、野蛮、落后的代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