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乃谦作品中的人性之苦
对话作家曹乃谦:晋北农民的饥饿与性煎熬

对话作家曹乃谦:晋北农民的饥饿与性煎熬2013年05月01日来源:凤凰网文化作者:吕美静核心提示:在曾经的恐怖政治斗争背景下,他书写的只是饥饿和性煎熬的苦难:这些晋北农民从不觉得生活可悲,只有要饭调千年传唱‚白天想你盼黄昏,黑夜想你盼天明‛。
凤凰网《年代访》对话作家曹乃谦。
对话人:吕美静文稿翻译核对:梁飞我写作很认真写进去哭了自己还不知道凤凰网文化:您现在日常写作规律是怎样的?曹乃谦:我现在已经不写了,我曾经写作的时候都是凌晨三点,差不多每一次都是三点一刻醒的,那是当时的,我现在已经不写了。
凤凰网文化:已经不写多久了,从您母亲生病开始吗?曹乃谦:彻底不写已经有三年多了吧,我最后的一篇文章是《北京文学》跟我约稿,他们要办一个60年的庆祝刊物,我说我有病不能写,他最后很努力的想让我写,我也不好意思谢绝,我就从我的长篇小说《母亲》里面给整理。
花了4、5个月时间,名字就叫‚初中三年‛,编辑说这个不像个中篇小说的名字,最后我就把它改成《雀跃校场》,麻雀的‚雀‛,飞跃的‚跃‛,‚校场‛就是古代训练士兵那个地点就叫校场,我们当时叫校场中学。
在我整理这个文章当中就犯过病,脚、腿、手麻,这半个身子瘫痪,舌头僵不能说话,发作过一次。
凤凰网文化:您说您写作像生孩子一样很痛苦?曹乃谦:对。
我有个毛病,我认为这是一个毛病,我一写精神就进入了故事情节,就进入到里边了,这个或许对写作来说很好。
我唱歌也好,吹乐器也好,就随便吹一个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马上就进去了,别人吹乐器是玩,我吹乐器也要进去,我就想到新疆天山底下那个地方有个好姑娘,我写作也是,一写就进去,我写作经常写着就进去了,尤其写《母亲》时想到母亲。
凤凰网文化:您说过您经常写写就哭了。
曹乃谦:现在也是,写着、写着就进去了,进去就哭了,哭了自己还不知道,就忘了。
别人把写作当成一个娱乐项目玩,我就无论如何做不到,我没有那种能力,我比较认真,很认真的。
真实比小说苦得多下雪天女孩出院上厕所没有裤子凤凰网文化:为什么喜欢用真事改编小说?曹乃谦:我觉得真事一个是好写,也用不着编什么情节;再一个我总认为虚构不好,不能打动我,关键是我也不喜欢虚构,就像我看小说,一看这个小说,这个话说的是真的,这个事写的是真的,我就看。
抒写自我,情洒雁北——读曹乃谦的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

、
殊途 同归的悲情故 事
《 佛 的孤独 》 以 自身经 历为描写对象 , 叙述 了上 世纪五十 到 七 十年代 , 作者从上学到参加工作的成长经历 和人生历程 。 然而 与一般 的自传小说不同的是 ,作者 以分散 的中篇小说形式来 建 构 自己的生命历程 。根据其 内容 , 可 以分为三类故事 : 一是描写
一
而震撼 ,对革命 的恐慌更加凸显 了个人对 历史 无力把握 的心理 体验 。 另一方面 , 从我的身上还可 以窥见古代文人才子 的身影 : 虽
部 由七个中篇小说组成 的小说集 ,其中前六篇是作者的 自传
体小说《 伤逝九章 》 的前六篇 , 后一篇 《 换梅》 是长篇小说 《 母 亲》 的开文部分。 与他的早期小说集《 到黑夜想你没 办法》 不同 , 曹乃
的形 式结 束 。 无 论 是 被 迫 嫁 给 大 自己 三十 岁 的老 头 , 最后被咬 了 下 唇 而 自尽 的穗 儿 ,还 是 对 政 治 充 满 热 情 却 沦 为 政 治 的牺 牲 品
更表现在地 域文化 的书写上 。曹乃谦 将原汁原味的生活 口语和 方言土语原 封不 动的运用到写作 中,给一部分读者造成 了陌生 化 的效果 , 并产生 了间隔感 。而雁北独有 的民歌“ 要 饭调 ” 的引
文 学 品 析
文艺生 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O 1 5 一 O 3
抒写 自我 , 情洒雁北
读曹乃谦 的中篇小说 集《 佛 的孤独》
段 虹 宇
(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
摘 要: 曹乃谦 的 中篇 小说 集《 佛 的孤独》 以作者的人 生经历为书写对象, 在殊途 同归的 悲情故事 中, 展现 了雁北地 区 的风俗 文化 和劳动人 民在特殊年代经历的苦难和 不幸 , 折射 出作者的深切 同情和思考。 关键词 : 曹乃谦 ; 中篇 小说 ; 《 佛 的孤独》
语言背后的悲悯——文本细读法解读《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 到黑夜想你没 办法 》 是 山西作家曹乃谦 的一 部长篇小说 ,该 长篇 是由 2 9个短篇 和 1 个 中篇组 成, 每篇 小说都 相对独立但整部小说又是一个相互 联 系的整体 。作品最初散见于各大文学期刊 , 深受 汪 曾祺 的赏识 .后被诺 贝尔 文学奖评 委马悦 然发 现, 对其 文学价值 给予高度评价 。 作 品以雁北地 区
个叫 “ 温 家窑”的村子 为背景 , 客观冷峻地描述 了2 0 世纪 7 O 年代生 活在那 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
展 示 了生命在极 度贫 穷的状 况下遭 受本能 欲望驱 使 的卑 微与无 奈。 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 中最 有影 响的流派之一 , 它针对传统文学批评致力 于作 家个性 、社会环境 、时代精神等外在 因素 的研究 ,
“ 老柱柱盘腿 坐在煤 油灯前 , 眼睛倒 来倒去地 紧跟 着那两个蛾 儿。那两个蛾 儿呼扇着笨翅膀 , 硬
扑 那 油灯 。 … …
老柱柱 不忍心看着它们给活活儿烧死 , 就把 那
两 个蛾 儿 轰 走 了。 … …
那两个蛾 儿又相跟 着飞回来 了。 又是你一下我
一
下要 不一 齐 上地 硬 要 扑 那 灯 。 … …
回地 扑 灯 苗 儿 。 … …
义。 现代写作 中的反讽是 指一种 带有讽 刺意味的语 气或写作技巧 , 指一个 陈述在语境 中的实际内涵与
它的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 它最显著 的特征 即 “ 言此 意反” 。例如在 《 玉茭 》一文 中,有整段语 言一直 在 强调干部老赵是个 “ 有 良心”的 “ 好人 ” ,办了
一
混、 悖论 、 反讽和张力几个方面来看看有着知识分
子 和雁北 乡民双重身 份的曹乃 谦对 书中人 物遭遇 不幸 的关 怀 与悲悯 。
论曹乃谦《佛的孤独》的叙事艺术

53第27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7 No.62018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18文章编号:1008-8717(2018)06-0053-03论曹乃谦《佛的孤独》的叙事艺术李 鹏 张淑敏 叶 穗(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为了进一步丰富晋地乡土小说的研究成果,拓宽曹乃谦小说的研究维度,从叙述视角、叙述语言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了曹乃谦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的叙事艺术,感受到了作者对那些逝去的人、事、物的留恋,也折射出了作者对底层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关键词:曹乃谦;乡土小说;《佛的孤独》;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The Narrative Art of Cao Naiqian's "The Solitude ofthe Buddha"LI Peng , ZHANG Shu-min, YE Sui(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of Literature, Kunming, Yunnan 650500)Abstract: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local novels of Shanxi province and go a further step on broadening the research dimensions of Cao Naiqian’s nov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arrative art of T he Solitude of the Buddha in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point of repetitive narration, language use and the portrayal of typical characters. It can easily be seen the author's unforgettable feeling about the past from this paper, as well as his deep sympathy and concern for the bottom class.Key words: Cao Naiqian; country novels; T he Solitude of the Buddha ; narrative art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8-03-012017年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曹乃谦乡土小说的叙事艺术——以《佛的孤独》为例”(2017026)。
曹乃谦创作论_赵海涛

曹乃谦创作论赵海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要]曹乃谦的创作扎根于生活,以细节抵达灵魂,以慈悲俯视生命,以真诚洗涤胸襟,以深情贯穿笔墨,以饶恕抚触大地,以怜悯哀惜众生。
曹乃谦不逐写作潮流,不尚文坛流派,在创作中不玩弄不图解文学理论,坚持以我之笔写我之心,这在当代文坛中是极为可贵的。
正是曹乃谦本人所素具的赤子之心,不仅使得其人矫矫不群,其文也别具特色。
[关键词]曹乃谦;曹乃谦小说;曹乃谦散文;创作论[收稿日期]2016-03-21[作者简介]赵海涛,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大概还没有哪一个作家如曹乃谦那样受到如此之大的评价落差:褒之者认为他完全有实力、有气魄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贬之者却认为其创作水平还尚未达到一流作家水准。
虽然金庸武侠小说也曾在获得极高评价的时候被王朔奚落,但那是由于王朔本人因完全不懂武侠小说而有的弥天胡言,完全不必认真。
而对曹乃谦作品进行评价的却大多是学养深厚的批评家们,虽说评价结果的差异是由评价体系和批评家们各自审美追求的不同所致,但产生这样差异的背后原因却值得深思与玩味。
曹乃谦,1949年生于山西省应县下马峪村,自1987年在《云冈》杂志发表中篇小说《我与善缘和尚》(后改名为《佛的孤独》)以来,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1]、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2]《换梅》[3]、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4]、书信散文集《温家窑风景三地书》[5]、散文集《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6]《安妮的礼物》[7]《众神的花园》[8]《曹乃谦自述人生》[9]等著作,此外还有《初中九题》[10]《高小九题》[11]《高中九题》[12]《宣传队九题》[13]《政工办九题》[14]等尚未结集。
曹乃谦曾说:“我是把我的小说和生活融于一体的。
”[5]170不仅小说如此,其散文创作也是如此。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地母形象探析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的地母形象探析作者:常文娇来源:《牡丹》2017年第08期由耕种土地的生产实践派生出了关于土地和女性、母亲相认同的神话类比,从而产生了“地母神”(Mother Earth)观念。
地母以其子宫的生育释放功能孕育万物,以其乳房的滋养给予功能哺育众生,并以其腹腔藏污纳垢的功能包容一切,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以下简称《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所塑造出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坚韧的精神品格和中和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身上充分展现出了地母神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地母形象,本文从地母神的功能角度解读曹乃谦作品中的地母形象。
曹乃谦的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早在2005年时就已经在台湾出版发行,因为深受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肯定,2006年便由其翻译成瑞典文在国外出版。
然而曹乃谦的作品在国内却受众有限,唯一引发热议的也是屡次“被诺奖”,究其原因大概是曹乃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作家,他的本职是大同市的一名人民警察,而他开始文学创作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和同事打赌。
马悦然在为《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作的序言中十分中肯地对曹乃谦进行了评价——“一个真正的乡巴佬”。
曹乃谦年轻时在山西北部的一个极贫困的山村插队,《到黑夜想你没办法》里描写的温家窑就是以他曾经生活过的农村为蓝本创作出来的,他很擅长写农民的语言,并且毫不避讳那些粗俗的脏话,曹乃谦用这些极其质朴甚至不加修饰的语言描写了雁北地区的农民在物质极度匮乏和精神极度压抑的年代是如果度过苦难生活的。
出现在小说中的人物男女老少加起来有五十个,这其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一。
温家窑村民体现出的对生的苦难和死的挣扎的坚韧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她们都默默接受了自己命运,同时又能够不对生活感到绝望,更多地,她们想的不是自己的苦,反而牺牲自己尽可能换取他人的幸福,她们身上与生俱来有一种“地母”般奉献的品质。
一、地母子宫的生育释放功能在世界各地出现过农耕文明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的土地崇拜的现象,人们把土地看成能够孕育和哺养的母亲。
另一种乡土写实——论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

另一种乡土写实——论曹乃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中雁北乡土的原生态作者:王燕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8期⊙王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 210097]摘要:曹乃谦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描绘了“文革”时期雁北农村的原生态面貌,具有很强的写实意义。
他用原汁原味的语言,通过再现人物的对白,真实、客观地再现了“文革”时期塞北村民的“食色”困顿。
这种对底层真实生活的原生态揭示,既呈现了曹乃谦小说的独特魅力和民间本色,又丰富了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的形态。
关键词:曹乃谦原生态“食色” 叙事语言■曹乃谦是山西的乡土作家,因2012年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受到了学界的关注。
他热衷于原生态地描写雁北农村的底层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和散文集《你变成了狐子我变成了狼》等作品。
其中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从内容到叙事艺术都力图呈现塞北农村的原生态面目,它由二十九个短篇和一个中篇组合而成,三十篇文章经纬相织、丝丝相扣,是曹乃谦“温家窑”系列的代表作。
小说围绕温家窑三十户人家的日常生活,描绘了“文革”时期雁北农村的原生态面貌,所谓“原生态”即“事物的原初生存形态或生活状态,是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中,乡土小说形成了三大形态:以鲁迅为代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现实批判类型,以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牧歌风乡土叙事传统,以及表现阶级对立的乡土叙事形态。
曹乃谦在汲取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独立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小说风格。
他没有以知识分子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村民贫乏的灵魂,也没有以离乡者追忆的姿态去赞美村民的善良、淳朴,而是像一个亲历者一样,客观呈现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与所感。
他以极简的朴素笔法、原汁原味的莜麦味语言,聚焦于温家窑村民日常的、最本真和最原始的需求——“食”与“色”,致力于展现雁北乡村的生存本真。
周末读书:曹乃谦《换梅》

周末读书:曹乃谦《换梅》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乃谦作品》,一套共六册,装帧设计走的是小清新的路线,颇为赏心悦目,对于小编这种外貌协会资深会员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换梅》是其中的一册中篇小说选,包括《换梅》、《雀跃校场》、《病人》、《部落一年》四篇作品,前有马悦然序一篇,不过这篇序其实是为《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一书写的。
后有祝大同跋一篇。
曹乃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推荐的作家之一,然而用曹乃谦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个“穿着警服的农民”。
他1949年农历正月十五出生于山西应县下马峪村,因此他的很多小说都是写应县的人和事,包括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换梅》。
1968年高中毕业后,曹乃谦参加工作,当过井下装煤工、文工团器乐演奏员。
1972年调入公安系统,现供职于大同市公安局。
1987年,38岁的他因与朋友打赌,开始写小说。
马悦然在一九九〇年代初读到曹乃谦的几篇短篇,便开始将其作品翻译成瑞文。
马悦然在序中讲:“我简直简不能懂为什么大陆的文学评论家没有足够地注意到曹乃谦的作品”。
“简直简”是山西北部方言的一个词语,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在曹乃谦的作品里,你会随处发现这类山西农村的土话、脏话,甚至下流话,有时粗得让文明人掩面而逃,然而曹乃谦不管,他只要一个真实的山村,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乡巴佬”。
《换梅》是长篇小说《母亲》的开头部分(不知道写完没有),它交代了这一系列小说中的“我”和“母亲”的由来。
如果不考虑篇幅,《换梅》这篇作品让我时不时想起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两者在女人、受苦、宿命论等很多地方都有共同之处。
不同在于曹乃谦的笔法更为精炼冷峻,像海明威,没有一个多余的词,一个徒手杀狼的情节,要不了五百个字,效果抵得上一个中篇。
另一个是人物与场景的和洽,换梅打算偷娃出走,屋里瓢瓢罐罐怎么打理,娃娃吃喝如何张罗,屋外草驴怎么安排,一宗一宗一气呵成,就见得换梅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在人世间不论什么场合都能“受”的人(山西北部方言,吃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论曹乃谦作品中的人性之苦——《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文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对温家窑人民困窘生活及其精神境况根源的深入追思,进而对山西温家窑原生态环境下扭曲的人性进行深入分析和透视。
凭借对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落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赤裸裸的人性进行深刻反思。
【关键词】人性之苦扭曲的人性原生态Abstract【Abstract】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kiln embarrass the people living their spiritual roots deep memorial situation, and thus the temperature of the kiln in Shanxi distort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human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and perspective. By virtue of the reasons behi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ocal culture in-depth analysis, and then to the naked human profound reflection.【Keyword】Suffering humanity Distorted humanity The original ecology目录第一部分:原生态环境下人性扭曲的根源 (5)(一)自然环境条件严酷 (5)(二)地域文化落后受限 (5)第二部分:温家窑人民生活困境的追思 (5)(二)温家窑人的精神境况 (6)第三部分:赤裸裸的人性之苦的反思 (6)(一)性的缺憾 (6)(二)人的扭曲 (7)(三)人性的悲凉 (7)第四部分:结束语 (8)绪论曹乃谦及其《黑夜想你没办法》在2006年和2007年形成了一个讨论热点,其源于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认为他和李锐、莫言都有实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曹乃谦的小说主要以山西雁北地区北的温家窑为故事背景,当地特殊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造就了一批具有特殊生存方式和理念的“特殊人民”。
他们连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无法满足,使得原本善良淳朴的人们扭曲了人格,最终走向了命运的错乱和终结。
在曹乃谦的笔下,“性”贯穿始终,通过一个个光棍对女人的种种幻想和奢望同时又不能占用的心境描写,写出了一代人非正常生活状态下的悲剧。
在他们身上,生理的极度压抑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失去理智,是作者噙着眼泪写下的真实生活。
第一部分:原生态环境下人性扭曲的根源原生态文化主要是一种逐渐被主流文化所遗忘的民俗文化,曹乃谦的小说就是对山西地区农民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的描写。
在这里贫穷的生活环境扼杀了雁北地区人们对生活的一切渴望和奢求,他们在困境中卑贱的生活,忘记了作为人应有的价值和人格,他们不敢爱、不敢恨,只能像生活的奴隶那样存在。
作者就是要唤醒人们对雁北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追问和思考,落后的经济、封闭的文化以及政治苦难紧紧束缚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命运。
(一)自然环境条件严酷曹乃谦的小说《黑夜想你没办法》主要以温家窑为生活原型,温家窑位于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从汉代开始便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纷争之地,再加上其崇山峻岭、关隘重重、地形险要、土地贫瘠等因素,使得其成为山西最贫穷地区之一。
在《黑夜想你没办法》里面随处可见“苍茫的大山”、“赤黄的土地”、“裸露的山石”等粗陋乡景,如《狗子》中,狗子在赶往公社路上所描写的:路上的干土面就像是罗子罗过的山药粉面那么干那么细要真的是山药粉面能有这么多,就不往死俄人了"我的干妹妹也就不往内蒙嫁了。
这反映了当地农民无时无刻不经受饥饿的煎熬,潜意识里都想着吃,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地多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再加上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奇迹赤贫,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在这样极度贫困封闭的(二)地域文化落后受限生活环境决定经济生产方式,山西温家窑的百姓只能依靠自然生存,深深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这就直接造成当地人迷信、无知而又软弱。
在《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一个脸上脸上的皱纹像耕过没耙过的山坡地,下巴的胡子像羊啃过没啃净的坟头草的老汉。
”就是温家窑传统封建文化的象征,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能够决定村里每个人的生死大权。
在得知光棍玉菱强奸了亲妈,便可以宣布玉菱死刑。
山西温家窑的百姓常年忍受饥饿煎熬,但严重威胁农作物的黄鼠不能吃,“这正是灌黄鼠的好节气,一年吃不上几顿肉的人们,看见它们就要往下流哈拉水。
”但温家窑的祖先留下“黄鼠越多年景越好”的秩序,祖辈留下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准则,神圣不可违。
第二部分:温家窑人民生活困境的追思作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农民始终活跃在各个作家的笔下,各个地区由于经济状况、精神状况的不同,都呈现出不同的特。
温家窑人民困苦的生活状况也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一)温家窑人的经济境况温家窑农民的最低的要求就是能够生存下去,贫穷的巨大生活压力使得他们在这里生存得异常艰难,无法满足人们生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对于温家窑的村民而言,吃饱,穿暖,有女人,这就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目的。
曹乃谦说:“问题是他们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好,他们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可悲的。
”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成为威胁,还有什么价值观可言?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的《人的动机理论》和《动机与人格》中,系统的提出“需要层次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有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越低级的需求就越强烈,越高级的需求就越弱。
其中,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主要包括吃、排泄、睡眠、性交等,在曹乃谦的小说中,满满的充斥着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
温家窑的光棍希望能够得到尊重,通过谈论见识的女人来抬高自身价值赢得别人的羡慕。
如。
狗子看到三寡妇的“天日”就到处夸耀;福牛被选去剧团搬东西,当第一次坐汽车时心想:“福牛福牛我真是个福牛,温家窑有几个人坐过汽车呢?有几个人能在汽车上这么呼的一闪呢?”以此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曹乃谦就是想要表达:我们的一些同胞就这样麻木而保守的活着,甚至没有任何生存价值。
(二)温家窑人的精神境况经济贫乏磨灭了人性的良知,使得原本善良的农民精神变得逐渐扭曲不堪。
汪曾祺曾说过:“小说作者的语言是他的人格的一部分。
语言体现小说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曹乃谦操着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唱着直白而辛酸的‘要饭调’,将雁北的乡村生活浓缩成一篇又一篇‘带着莜面味儿’的小说。
”曹乃谦的小说叙述方式十分简练,但也出现重复或近似的句子,这种重复、近似的句式造成一种重叠的音律,增加了叙述的力度。
在山西温家窑,只有朴素的民歌才能表达出当地人民对食物和性欲得不到时的渴望和追求。
曹乃谦的作品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田园气息,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相符合,没有故事结构的曲折生动,也并没有将每个人物的性格进行细致的刻画,从平实散淡的生活片段中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蕴含着对生活、人性的体味。
第三部分:赤裸裸的人性之苦的反思(一)性的缺憾伴随着生理成熟,便会产生对异性的性欲,奥古斯特·倍尔曾说过:“性欲的冲动,在正常发达的人类人人都有,到了成熟之后,满足这种冲动是生理和精神健康的根本。
”在曹乃谦的《黑夜想你没办法》中食不果腹时刻蹂躏着村民,更别说满足性欲的需求,这就造成了村里的女人纷纷嫁到外乡。
而温家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女人,温家窑的男子时常觉得,人的生活光景竟然还不如动物,“黑女家的公鸡,竟然能上遍全村所有的母鸡。
”活着比他们都强,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荒诞之处。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中,最基本的欲望便是性欲。
”曹乃谦的《黑夜想你没办法》中,温家窑的男性中盛行要饭调:“油炸糕,板鸡鸡,谁不说是好东西。
”,无形中倾吐着他们对于性的迫切渴望。
福牛由于力气大,县剧团下乡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被当免费劳动力来使用,但他却当是一种美差,因为那里有没吃过的饭菜、没坐过的汽车,关键是还能看到许多长得跟天仙似的女人。
但在一次喝醉酒之后摸了喜儿的手,被剧团的人暴打一阵后赶回村,福牛的这种行为就是禁欲造成的生理与道德的矛盾和冲突。
《黑夜想你没办法》中还展现出人们在物质及其缺乏的情境下,男性在有了女人之后,“性爱”已经成为男人动物性发泄的途径,充满盲目、放纵和野蛮。
温孩娶上女人之后,温孩压在女人身上“做那个啥”的时候只会愤恨的说:“你当爷闹你呢,爷是闹你那两千块钱儿。
”(二)人的扭曲温家窑人民的为满足个人生存下去最起码的条件都没有,更别说基本的性欲,“贫困的巨大力量,不仅造成了黄土地上的生存苦难,更在于它磨灭了人的良知,冲跨了道德的束缚。
”《蛋娃》中,村民最渴望的就是谁家有喜事,就可以吃上一顿炸糕,“老柱柱家捏了三孔新窑,每家每户叫上一个劳力来‘脖工’,其实就是为了叫人们吃顿油炸糕。
”但惟独没有叫蛋娃,蛋娃一直在自家房里等,一听到院里有说话的声音,就去看是否有人叫他吃油炸糕。
在最终失望后,就到老柱柱家的地里,把玉菱苗一根根的锄断,一边锄一边在心里骂才算解恨。
在蛋娃看到自家女人被高粱欺负时,只会偷偷地骂“丢人,丢人。
”却遭到高粱一阵暴打,这些都显示出蛋娃是个生性懦弱的男人。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和自然界其它生物没有什么差别,在“实在是太想吃一顿油炸糕了”的愿望驱使下,只能通过一种极其畸形的方式进行发泄。
马克思曾说过:“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唯一的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了。
”因此,兄弟、亲家之间朋锅等现象十分普遍,兄妹、母子的乱伦及强奸牲口等现象,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三)人性的悲凉曹乃谦小说中的女性身上都散发着伟大的母性光彩,给温家窑干涸、枯竭的生活带来了一丝亮色,小说中的女性也成为美好人性的化身。
但在这片土地上,当苦难的生活逼得人无处可逃时,带着原始奴役特权的男人,反过来欺凌弱小的女性。
这些承载苦难的女性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生存和社会环境中走向灭亡。
在温家窑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女性不仅要和男人一样承受生存的苦难,女人的身体也成为男人任意进行交换的商品,甚至成为他们为生存下去而用来交换粮食的资本。
自古以来,中国便主张“女子无主观的道德与人格”,当然她们也就丧失了拥有意志和人格的基本权利。
黑蛋让自家女人和亲家“朋锅”(共妻),来抵消娶媳妇用的一千元礼金,还自我安慰:“横竖一年才一个月次,中国人说话得算话。
”当男人无力维持生计时,只能将女人当做物件去进行交换。
老柱柱也只能靠自家女人和弟弟“朋锅”才捏得起新窑洞,生活也时常要靠她才能得到缓解,但当儿子强奸妈妈,做出了有违伦理之事的时候,老柱柱一巴掌打向自己老婆“再窝囊的男人在面对女人时,仍然有着绝对的优势”,女人只能顺命运生存,而没有任何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