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凝剂的研究及应用

合集下载

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_王丽娟

聚合物型原油降凝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_王丽娟
由于原油中石蜡, 微晶蜡, 胶质, 沥青质等含 量及组成不同, 降凝剂与含蜡原油存在严格的“配 伍”规律[ 1] :
绝大多数原油降凝剂的高分子结构都含有较 规整的长链结构, 并以结晶状态存在。它们的熔化 或结晶温度与各自的组成及分子量等密切相关, 一般地说, 当原油中蜡的平均碳原子数与降凝剂
收稿日期: 1997 01 30;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7 08 21。
原 油的 改性。为 此, 有 人提 出以下 几种 筛选 模 式[ 18] :
模式 1: 对大多数原油存在一个特定温度, 即
倾点, 不能用化学方法降低至该温度之下, 这个结
论可提供对某种原油进行加剂改性的 可能性信
息。
模 式 2: 从 含 蜡原 油 的差 示 扫描 量热 分 析
( DSC) 曲线与降凝剂的相应曲线对比来筛选降凝
降凝剂牌号
化学组成
研制, 生产厂家
EV A GY EJ 6 ZDR Ⅰ, Ⅱ, Ⅲ EP 系列 EM S
F 21 W HO W HP AOA
PEM 12
乙烯 羧酸乙烯酯共聚物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 E VA 乙烯/ 丙烯三元共聚物
北京有机化工厂
石 油天然气 管
道科学研究院 中 科院长春 应 化所 浙江大学
3. 2 降凝效果的实验室评价
实验室模拟的现场工况过程只是定性的, 至 今没有一套可行的定量方法。要为特定的原油确
定最好的降凝剂, 必须发展标准的实验室模拟方 法, 使之用于评价原油和长输管道设计。对此, 应
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考察降凝剂改性实验室效果好坏, 需综合考
虑倾点、粘度、屈服值、蜡沉积动态稳定性等, 与此
DSC 曲线的降凝剂。若原油中蜡的成分较复杂, 或现有降凝剂中并无具有合适 DSC 曲线的产品 时, 应考虑将两种以上的降凝剂进行复配使用以 达到对原油充分改性的效果。

降凝剂的研究及应用

降凝剂的研究及应用
• 中和值(neutralization value)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 统称。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以中和一定量的油品所需之碱 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 酸度(acidity)——中和100毫升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 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100mL油表示。
6
专业术语
• 酸值(acid number)——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要 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g油表示。
7
专业术语
• 蒸馏(distillation)——液体在蒸馏设备或仪器(如蒸馏 釜、蒸馏瓶等)中被加热、汽化,接着把蒸汽导出使之冷 凝并加以收集的操作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石油按其 沸点的差别分为若干馏分。
• 再蒸馏(redistillation)——对已经蒸馏了的石油产品进 行精制处理后再次进行分馏的操作过程。
• 闪蒸(flash vaporization)——用突然降低压力的办法获 得部分或全部蒸发的过程。
• 调合(blending)——将不同组分完全混合以制备特定性 质的石油产品的操作过程。
• 聚合(polymerization)——两个或多个不饱和分子形成ation)——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不饱 和烃分子进行聚合的操作过程。
19
降凝剂发展的四个时期
• 总结70 多年的发展历程,20 世纪,国际上降凝剂发展 过程分成以下4 个时期 :
(1) 30~50 年代为探索时期 • 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互相促进,机理研究为产品开发
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又进一步推动 了机理更深入的研究。此时研制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和聚异丁烯等新型降凝剂主要适用于馏分油。 (2) 50~60 年代为扩大期 • 降凝剂组成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一方面继续开发新 型降凝剂,另一方面采用共混及共聚等手段,对已有的 降凝剂进行改性,以使其适用于原油管输,如苯乙烯马 来酸酐共聚物等,用途从馏分油扩大到石油。

采油用降凝剂的研发与应用

采油用降凝剂的研发与应用

采油用降凝剂的研发与应用摘要: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日益丰富,各类型石油的物性差别很大,已有的降凝剂在适用范围及效果上已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因此,研发通用、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新型降凝剂是目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本文对采油用降凝剂的研发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采油;原油;降凝剂;研发应用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所产原油都是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的蜡质类原油。

在低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在降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蜡晶,并逐渐扩大其所占的面积,最后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这不仅会降低原油的流动性能,还会引起管道堵塞等事故。

这不但给原油的运输、加工和储存造成巨大的压力,而且还增加了加工费用。

因此,如何降低原油的冷凝温度,提高其低温流动性能,对石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降凝剂的种类1.1表面活性剂型降凝剂目前开发得比较成熟和常用的降凝剂有石油硫酸盐型和聚氧乙烷基胺型。

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了一种具有良好降凝效果的新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WHP (乙烯-乙酸乙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美蓉等人在对 WHP降凝剂对高蜡稠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HP降凝剂可以使蜡晶的尺寸、形貌和聚集度发生变化,使蜡晶的表面特性发生变化,使蜡晶不能形成精细的三维网状结构。

1.2共聚物型降凝剂通常使用的聚合物类降凝剂是一种具有极性和无极性两种性质的聚合物。

非极性官能团(如长链烷基)可通过共晶、吸附、成核等机制发挥降凝效应,而极性官能团(如酯类、马来酸酐等)可通过影响蜡晶形态,抑制蜡晶长大而发挥降凝效应。

这两种材料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分子间的聚合,使其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

丁丽芹等采用Salen-Ni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乙酯降凝剂,其质量含量为1.5%时,可以将柴油300-340℃的冷凝温度降低5-10℃,而润滑油380-400℃的冷凝温度则可以降低2-6℃[1]。

管道输油工艺降凝剂降凝技术发展研究

管道输油工艺降凝剂降凝技术发展研究

管道输油工艺降凝剂降凝技术发展研究摘要:油气管道工艺技术中,降凝剂技术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

通过采用合理的降凝剂提升长输管道输油的安全和效率,从而为油气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保障。

本文围绕管道输油工艺降凝剂技术的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降凝剂输油技术的内容及降凝机理,论述了新型降凝剂的应用,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输油工艺、降凝剂、降凝技术1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输油管网日益密集,长输管道的管理运维成为油气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原油输送的过程中,过去传统的加热输送工艺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长输管道的实际要求,降凝剂及应用技术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

2降凝剂输油技术与降凝机理原油中含有大量的蜡,这是原油凝固点高,低温条件下流动性差的主要原因。

在原油长输管道中,因蜡的存在而导致原油流动不畅,导致输送能耗居高是原油输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采用降凝技术即通过向输送管道中加入降凝剂来缓解原油中的凝固现象,降低凝固效率,从而起到原油输送阻力减小,输送效率提高的作用,据相关数据表明,采用降凝剂后的原油降凝幅度在10℃以上,而且降粘率大多超过80%。

从作用机理看,降凝剂主要是针对原油中的蜡发挥作用的。

由于原油中的蜡在常温或低温情况下容易析出蜡晶体,这些晶体聚集会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随着原油的流动,原油总的油分、胶状物质以及沥青等物质会粘附在蜡晶体网状结构周围,久而久之就会在网状结构内部和表面形成蜡膏状物质,严重降低了原油在管道中的流动性。

通过在原油中添加降凝剂,使其与拉晶网状结构发生反应,改变拉晶网状结构的形态,使原来较稳固的拉晶结构转变为松散的结构,从而对网状结构进行破坏,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虽然降凝剂是化学试剂,但是在降凝应用的过程中并不与原油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为了避免影响原油的成分含量,也避免因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降凝剂技术是一种绿色技术,在原油管道运输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添加柴油降凝剂是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

通过添加降凝剂形成低凝柴油,可以增加原油中柴油馏分产量,节约原油能源,有很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因而,人们不断研究,尝试合成更为有效的降凝剂,并摘要柴油降凝剂能有效地提高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添加柴油降凝剂是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

通过添加降凝剂形成低凝柴油,可以增加原油中柴油馏分产量,节约原油能源,有很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因而,人们不断研究,尝试合成更为有效的降凝剂,并且通过复配、降凝剂改性等手段,获得更为高效的降凝剂。

关键词柴油降凝剂;降凝机理;降凝剂复配前言:作为一种工业用节能燃料,柴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然而,柴油低温流动性差,使其在低温下的使用受限。

能否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是增产柴油的关键之一。

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有三种,建立脱蜡装置、加二次加工柴油调合、加入低温流动改进剂。

第三种方法,由于加入量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已经成为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首选方法。

它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柴油组分来源、提高炼厂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柴油降凝剂是柴油低温改进剂的一种,它可以改变柴油中的蜡结晶的过程,分散蜡晶,降低其凝固点,改善柴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

国外对柴油降凝剂的研究比国内早,研究成果也远超国内,但是,国外的降凝剂对于国内各厂生产的油品并不一定能起到良好的降凝作用。

因而,研究合成、利用合理的复合配方,研制出适用于国内大多油品的降凝剂,是现今柴油降凝剂研究的重点方向。

1.柴油降凝剂的定义及降凝机理1.1柴油降凝剂的定义柴油降凝剂PPD(Pour point depressant)又称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它是一类能改变柴油中蜡结晶过程并分散蜡晶、改善柴油在低温下流动性的物质。

在柴油中加入少量的PPD 便能有效地降低柴油的冷滤点CFPP(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可以提高柴油的牌号、增加柴油的切收率,提高生产灵活性和经济效益[1]。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血液抗凝剂的特点及应用
首先,血液抗凝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

在机体中,凝血过程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能够防止出血。

然而,在一些疾病情况下,机体出现血栓的形成和增长,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损伤。

因此,减少或延长血液凝固过程是保持正常血液循环的关键。

血液抗凝剂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血液凝固过程,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其次,血液抗凝剂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抗凝剂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通过抑制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在中风方面,抗凝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非心源性脑梗死,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中风的风险。

在静脉血栓栓塞方面,抗凝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疾病,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发生。

血液抗凝剂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

首先,它们通常需要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药,而且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剂量。

这是因为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疾病情况需要不同的抗凝剂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其次,血液抗凝剂使用时需要注意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抗凝剂会抑制血液凝固,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防止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血液抗凝剂具有抑制血液凝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它们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风、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副作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控制剂量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章节一:引言- 介绍当前国内外管输原油降凝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阐述管输原油降凝剂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章节二:管输原油降凝剂研究方法- 综述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方法和测试工具- 介绍管输原油降凝剂的性质分析、选用和应用设计方法章节三:管输原油降凝剂种类和特性- 归纳管输原油降凝剂的常用分类及其主要特性- 着重介绍化学成分、裂解性、降凝效果、耐盐性等方面的特点章节四: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究进展- 系统回顾国外管输原油降凝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 探讨国内管输原油降凝剂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动态章节五:展望- 阐述管输原油降凝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指出管输原油降凝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一章:引言原油是石油工业最基础的一种原料。

它在加工过程中不仅可以用于燃料和化工原料的制备,还可以作为润滑剂、轮机油、冷却剂和粘合剂等多种工业用途。

然而,在整个炼油过程中,原油在输送输送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条件却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低温季节。

由于原油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和胶质物质,当温度低于其析出点时,就会引起原油的相分离,造成流动性变差,从而影响原油的输送效率和安全性,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泄漏甚至事故。

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原油的凝点、提高其低温稳定性和流动性,成为石油工业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课题。

管输原油降凝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实用技术。

它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到油品中,改变其分子结构和凝固性质,实现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的输送条件。

管输原油降凝剂是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可以减少原油的粘度、提高流动性,还能有效控制凝固点。

同时,还可以有选择地改良原油的燃烧性质、降低燃烧柴油的氮氧化物排放等环保特性,有效改善了原油的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管输原油降凝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

国外工业界较早开始使用降凝剂,美国、加拿大等原油生产国和主要消费国已经建立了降凝剂生产供应体系,并形成了一系列降凝剂标准和规范。

一种高效防蜡降凝剂的研制与应用

一种高效防蜡降凝剂的研制与应用

一种高效防蜡降凝剂的研制与应用一、引言随着石油开采和利用的不断深入,蜡油问题成为影响石油生产和加工的难题之一。

石油储罐、管道、加氢裂化、蒸馏塔等工艺设备皆有可能出现蜡沉积降凝现象,严重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研制高效的防蜡降凝剂已成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和改善石油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蜡油的形成及降凝机理石油中的蜡是指直链、分支链烷烃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晶化温度,常在石油输送过程中出现过冷现象。

当温度降至蜡的晶化点以下时,蜡以晶体的形态析出,逐渐积聚并沉入管道或储罐的底部,最终形成蜡垢。

防蜡降凝剂是一种能够减少蜡的形成和降低蜡的晶化温度的化学物质。

通过改变蜡油表界面张力、阻碍蜡晶的长大和促进蜡晶之间的微观结晶等机理,使蜡易于重分散和分散在石油中,从而减少蜡的沉积和降凝。

三、高效防蜡降凝剂的研制方法1.结构改性法通过对高岭土、钙基脱硫石膏等天然矿物和聚合物、胺、醛等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改性,提高防蜡降凝剂的分散性和吸附能力,提高其降凝效果和使用寿命。

2.配合使用法将多种防蜡降凝剂组合使用,使其相互协同,发挥出更好的防蜡降凝效果,同时减少单一防蜡降凝剂的用量,降低研制成本。

3.微观结晶法通过控制油蜡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不同晶型的蜡之间形成复合晶体,从而减少蜡晶的长大和降凝,提高了防蜡降凝剂的效果。

4.分子设计法通过分子设计,将各功能基团组合成具有良好分散性、富有亲油性、附着力强的防蜡降凝剂,从而增强其作用力并减少使用量。

四、高效防蜡降凝剂的应用高效防蜡降凝剂在石油开采和储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储罐清洗剂将高效防蜡降凝剂加入到清洗溶液中,可溶解储罐内的蜡垢和杂质,并在污染物质表面形成薄膜保护设备不被再次污染。

2.输油管道防蜡剂可通过喷涂等方式将高效防蜡降凝剂直接加入管道内部或外部,降低蜡沉积和降凝的发生,使油品按照设计管径、流量持续输出。

3.石油加氢裂化处理加氢裂化处理是一项技术非常成熟的石油加工方式,在其过程中添加高效防蜡降凝剂可有效防止蜡沉积在反应器和传热设备表面,提高催化剂使用寿命和产品装置的生产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专业术语
初馏点(initial boiling point)——从冷凝管较低的一端滴 下第一滴冷凝液的一瞬间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以℃表示。 终馏点(end point or final boiling point)——在试验过程 中得到的温度计最高读数,以℃表示。也称作终点。通常 是在蒸馏烧瓶底部全部液体都蒸发后才出现。经常采用的 同义词是术语“最高温度”。 干点(dry point)——蒸馏烧瓶中最低点的最后一滴液体 气化时一瞬间所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以℃表示。在蒸馏 烧瓶壁或温度计上的任何液滴或液膜则不予考虑。 温度计读数(thermometer reading)——在蒸馏烧瓶颈 部低于支管位置测得的饱和蒸气的温度,以℃表示。
15
什么是原油降凝剂
目前,最受瞩目的方法是加入降凝剂降低原油的凝 点,增加其流动性。原油降凝剂是原油流动改性剂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称为低温流动改进剂 PPD(Pour Point Depressant) 。它们是一类能够降 低石油及油品凝固点(SP) ,改善其低温流动性的物 质。 近年来,用原油降凝剂来改善含蜡原油流动性的化 学改性技术越来越受重视。
4
专业术语
闪点(flash point)——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 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 低温度,以℃表示。 闭口闪点(flash point(closed))——用规定的闭口闪 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开口闪点(flash point(open))——用规定的开口杯闪 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以℃表示。 中和值(neutralization value)油品的酸值或碱值的习惯 统称。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以中和一定量的油品所需之碱 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酸度(acidity)——中和100毫升油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 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100mL油表示。
8
专业术语
标准密度(standard density)——石油和石油产品在标准温 度(我国规定为20℃)下的密度(g/cm3)。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在某一恒定温度下,测定 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 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 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用mm2/s表示。在温度t时的运动粘度 用符号υt表示。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该温度下运动粘度和同 温度下液体的密度之积为该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用pas表 示。在温度t时的动力粘度用符号ηt表示。
20
我国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概况
我国对降凝剂的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外数十年, 自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开始了对降凝剂的研究,主要 是润滑油降凝剂的研制与生产,60 年代才开始柴油 降凝剂的研究,从1984 年开始才见诸文献。但科研 工作者针对我国原油的特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研制开发出多种对我国原油具有较 好改性效果的降凝剂,并已在多条管线上进行了工 业性应用,提高了管线运行的安全性和输油技术水 平。
16
原油降凝剂的发展史
原油降凝剂是在馏分降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降凝技术于20 世纪30 年代初最早启用,1929年 Davis 发现氯化石蜡和萘的缩合物是有效的降凝 剂,到1931 年便发表了专利。差不多同一时候 Harry 发现了硬脂酸铝盐对原油也有降凝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降凝剂的使用逐步扩大到了中 间馏分和柴油中。
10
专业术语
重复试验(replicate tests)——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 里,使用同一台设备在相继或较短时间内(最好在同一 天),按方法规定的步骤对同一试样所进行的两次或多次 测定。 平行试验(concurrent tests)——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 室里,使用同一台设备按方法规定的步骤同时完成同一试 样的两个或者多个测定过程。平行试验是重复试验的特殊 情况,在叙述精密度时应说清楚。
23
原油降凝剂的优点
原油降凝剂有很多优点,除主要用于原油长输管线 和集输管线的常温输送,间歇输送,降低管输运行费 用,且在管线停输后比较容易再启动外,也可用于油 田新建管线的冷投产,代替传统的、耗资较大的新 建管线输热水预热投产的办法,也可用于地理条件 恶劣的近海输油管线和沙漠无人区输油管线,延长 站距、减少基建投资;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做为防蜡 剂用于结蜡严重的油井,防止蜡在油管管壁上沉积, 提高油井产量。
24
蜡晶的形成及降凝机理
含蜡原油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由于在低温下析出蜡晶, 这些蜡晶大多呈板状或针状,并且相互结合在一起形 成三维网目构造,把低凝点的油分、胶质、沥青质、 污泥、水等吸附并包在里面,形成蜡膏状物质,而使原 油失去流动性。 降凝剂的作用是影响蜡晶形态和网目构造的发育过程, 改变原油中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 间网络结构。但是,降凝剂不能抑制蜡晶的析出,只能 改变蜡晶的形态,使蜡晶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能 力变弱,从而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21
我国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概况
管线加剂后,个别管线实现了常温输送,多数管线关 闭了部分中间加热站并降低了原油的出站温度,且提 高了管线运行的安全性和应变能力,同时管线采用超 低输量运行,解决了输量不足时管线必须正反输的矛 盾。但由于我国原油的凝点和粘度较高,且不同产地 原油的性质差别较大,给降凝剂的研究带来较大的困 难,因此我国现有的降凝剂技术仍存在不足之处,如 改性效果不理想和改性效果的稳定性不理想等,仍不 能满足我国原油开采和集输的要求。
22
我国原油降凝剂的研究概况
据相关数据表明,降凝剂对管输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 和降粘效果,降凝幅度大多在10 ℃以上,降粘率大多 在80 %以上。管线关闭加热站还可减少维修费用。 管线加剂冷投可节约大量的燃料油,同时也避免了排 放热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新管线设计时可考虑加 剂输送,减少中间站的建设,节约投资费用。
9
专业术语
采样(sampling)——按规定的方法,从一定数量的整批 物料中采集少量代表性试样的一种行为、过程或技术。 试样(test sample)——向给定试验方法提供所需要的产 品的代表性部分。 盲码(blind coding)——又称试样编号。为了不让操作 者识别试样,对每个试样给予的不同数码编号。 操作者(operator)——在叙述精密度时采用的术语,指严 格按试验方法规定的步骤经常地、正式地进行试验的人。
14
原油降凝剂的作用
由此可见,降低原油凝固点和改善其流动性能有着 很重要的意义。为改善含蜡原油的流动性,采用了 热处理、添加减阻剂、稀释、水悬浮等多种输送 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能耗大、设备投资和管 理费用高,且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等问题。 从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角度,向原油中添加合成化学降凝剂,是实现原油常 温乃至低温输送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化学添 加剂是通过降低原油凝固点、降低其粘度或减少 其流动阻力来改善原油流动性的。
5
专业术语
酸值(acid number)——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要 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g油表示。 闪蒸(flash vaporization)——用突然降低压力的办法获 得部分或全部蒸发的过程。 调合(blending)——将不同组分完全混合以制备特定性 质的石油产品的操作过程。 聚合(polymerization)——两个或多个不饱和分子形成 一个单一大分子的过程。 共聚(copolymerization)——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不饱 和烃分子进行聚合的操作过程。
19
降凝剂发展的四个时期
(3) 60~80 年代为实用期 为解决高含蜡原油的输送问题,相继研制出了适应 于不同原油性质的降凝剂,美国、英国、荷兰、法 国、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数十条长 输管道上使用了降凝剂,效果显著。 (4) 80 年代后期为复配期 应用了复配技术,降凝剂开发异常活跃。降凝剂多 为混合物,对其进行改性或复配,使之能适用于各种 成品油及各种高含蜡原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
降凝剂发展的四个时期
总结70 多年的发展历程,20 世纪,国际上降凝剂发展 过程分成以下4 个时期 : (1) 30~50 年代为探索时期 机理研究和产品开发互相促进,机理研究为产品开发 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又进一步推动 了机理更深入的研究。此时研制的聚甲基丙烯酸酯 和聚异丁烯等新型降凝剂主要适用于馏分油。 (2) 50~60 年代为扩大期 降凝剂组成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一方面继续开发新 型降凝剂,另一方面采用共混及共聚等手段,对已有的 降凝剂进行改性,以使其适用于原油管输,如苯乙烯马 来酸酐共聚物等,用途从馏分油扩大到石油。
降凝剂的研究及应用
赵佩暄
Email: ceoboss@
宜兴鲸皇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中国江苏
1
降凝剂的研究及应用
专业术语 原油降凝剂 润滑油降凝剂 稠油降凝剂 柴油降凝剂
2
专业术语
3
专业术语
石蜡(paraffin wax)——从石油馏分脱油制得的,主要成分 是正构烷烃,在常温下有明显晶体结构的固体产品。 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 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以℃表示。 冷滤点(cold filter plugging point)——在规定条件下,20 毫升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以℃(按1℃ 的整数)表示。 倾点(pour point)——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 流动的最低温度,以℃表示。试样经预热后,在规定速度下冷 却,每间隔3℃检察一次试样的流动性。记录观察到试样能 够流动的最低温度作为倾点。
12
原油降凝剂
13
我国原油的特点 及开采运输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高含蜡原油,蜡含量高达15 %~ 37 %,个别原油蜡含量高达40 %以上,且大部分集中 在润滑油馏分内。此外,原油还含有胶质和沥青质等 多种组分,给石油的开采和运输带来很多困难。如原 油中含的水分就必须脱除,否则不仅影响后加工,也会 增大运输负荷。由于原油的这种复杂组成,使得当温 度降到某一值时,原油开始析出微小的晶粒,随着温度 不断下降,蜡晶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晶而失 去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