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讲稿及教案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音乐流派、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
2. 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瓦格纳、德沃夏克等。
3. 音乐形式与体裁:交响乐、室内乐、独奏、合唱等。
4. 音乐理论与技巧:调式、和声、节奏、曲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音乐形式与体裁。
2. 教学难点:音乐理论与技巧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作曲家及其作品。
2. 欣赏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3. 分析法: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西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教材或相关教程。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音乐播放软件等。
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在线音乐数据库、学术文章等。
4. 图像资源:作曲家照片、音乐乐谱、音乐厅图片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古典音乐时期。
2. 第二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分析。
3. 第三周:浪漫音乐时期的概述及代表性作曲家肖邦、李斯特等。
4. 第四周:浪漫音乐时期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5. 第五周:现代音乐时期的介绍,德沃夏克、瓦格纳等的作品分析。
西方音乐史教案

西方音乐史教案
西方音乐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掌握主要时期和音乐类型。
2.分析西方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历史和发展的理解。
2.分析西方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一段名曲,引起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兴趣。
2.讲解(20分钟):
a.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简要介绍西方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文化,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等。
b.主要时期和音乐类型:
教师详细介绍西方音乐的主要时期和音乐类型,包括巴洛克音乐的复杂和华丽、古典音乐的对称和优雅、浪漫音乐的激情和感觉、现代音乐的创作实验等。
3.分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和音乐类型来进行深入研究和发表报告。
4.报告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展示,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讨论。
5.欣赏活动(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一段西方古典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并分享个人感受和理解。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
1.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发言质量和深度。
2.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小组报告和个人欣赏活动的表现。
西方音乐史古典讲稿

(一)概述:定位——;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两大时段——“前古典”和“维也纳古典时期”(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有如下这样一些新的特征:一、器乐继续发展和走向成熟,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具体表现在:1、大小调体系成熟;2、对比、对称、平衡和简洁的音乐语言结构,主调音乐处于主导;3、交响曲、古典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的形成;4、维也纳古典乐派产生;二、受启蒙运动影响,歌剧领域出现革新潮流:1、喜歌剧的产生。
2、歌剧改革。
早期古典主义音乐(前古典主义音乐)第一节前古典主义的概念:大约1730~1780属于这一时期;歌剧和器乐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歌剧的变化▪一、喜歌剧(opera buffa)的兴起:▪1、意大利的喜歌剧。
喜~产生于意大利,从正歌剧的幕间剧(intermezzo)中脱胎而出。
第一部喜歌剧《女仆作夫人》—作者:乔瓦尼.巴蒂斯图塔.佩格莱茜(G.B.Pergolesi,1710~1736)▪喜歌剧的特点:(1)、大众化,生活化。
(2)、表现形式比较简单(3)、音乐比较通俗。
(4)、娱乐性,常常具有讽刺性。
▪2、法国的喜歌剧(opera comique)。
“喜歌剧之争”是法国音乐中的重要事件。
卢梭的《乡村卜者》▪3、英国的《乞丐的歌剧》盖伊曲、佩普什脚本。
▪4、德国的歌唱剧(singspiel)。
二、歌剧改革▪1、歌剧改革的背景;▪2、格鲁克的改革;(G.G.Gluck,1714~1787)德国作曲家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3、改革的要点:《阿尔采斯特》(1)、歌剧中的一切服从于戏剧表现的需要;(2)、清晰和质朴,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和炫技;(3)、加强乐队和合唱的表现作用。
第三节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发展一、交响奏鸣套曲的概念;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区别;二、古典钢琴奏鸣曲的先驱:1、D.斯大林拉蒂(scarlatti,1685~1757)古钢琴(羽管键琴)作曲家;贡献:(1)对奏鸣曲式的贡献。
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教案

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教案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声音和旋律传递情感和思想。
西方音乐史是对西方音乐发展过程的研究与总结,它涵盖了从古代古希腊与罗马时期到现代音乐的演化。
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培养音乐才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西方音乐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份针对中学音乐课程的教案。
二、音乐背景介绍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罗马时期,其发展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等多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方音乐的演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作品;2. 学习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3. 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音乐- 介绍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希腊的抒情诗和古罗马的战斗进行曲等。
2. 中世纪音乐- 介绍中世纪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教会音乐和吟游诗人的民间音乐等。
3. 文艺复兴音乐- 介绍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宗教合唱、器乐舞曲和歌剧等。
4. 巴洛克音乐- 介绍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赋格、巴洛克协奏曲和歌剧等。
5. 古典音乐- 介绍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交响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
6. 浪漫音乐- 介绍浪漫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浪漫交响曲、钢琴独奏曲和歌剧等。
7. 现代音乐- 介绍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现代音乐剧、摇滚乐和爵士乐等。
五、教学方法与过程1. 音乐欣赏与分析- 让学生听取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配合课堂讲解,进行音乐欣赏与分析。
2. 学生报告- 让学生选择一个时期或一个作曲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向班级展示他们的发现。
3. 集体合奏- 安排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集体合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西方音乐史教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23全案】

2莫扎特的音乐创作
莫扎特创作了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器乐小品等等各类体裁,几乎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他的音乐的特征与最突出的贡献,可以通过歌剧、协奏曲和交响曲来说明。
爱情的失意、耳聋的折磨、精神的痛苦,使贝多芬恐惧、悲愤,绝望渐渐袭上他的心头。在一个悲凉的秋日,他悄悄来到维也纳近郊的一个小村庄,写下了一份遗嘱:终于,贝多芬步履坚定地从那个被选为人生最后一站的小村庄坚定地走了出来,对生命价值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成为他在以后的25年中辉煌创造的巨大动力。
重新迸发的激情与活力使贝多芬又投入到创作之中,他把自己的创作理解为巨大的行动力量,而他创作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人类的精神迸出火花!”一部又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问世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热情”奏鸣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提出的改革主张,矛头直接针对意大利正歌剧。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欣赏他创作的《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3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
海顿
a生平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1732年出生在奥地利的一个造车轮的贫穷农民家里。但他的命运特别好,仿佛总是有幸运之星牵引着似的,使他总与好机遇有缘。
学习本节应掌握莫扎特的生平及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
及难点
重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附记
三、组织教学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

《西方音乐史与赏析》授课教案第一章:西方音乐概述1.1 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定义音乐的分类1.2 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1.3 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五线谱的基本知识音符、休止符、连音线等符号的意义第二章:中世纪音乐2.1 概述中世纪音乐的特点中世纪音乐的时期划分2.2 宗教音乐弥撒曲圣咏经文歌2.3 世俗音乐世俗歌曲的形式与特点游吟诗人的音乐贡献第三章:文艺复兴音乐3.1 文艺复兴音乐的特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声与对位的进展3.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翰·奥克冈约斯坎·德普雷皮尔卢易吉3.3 音乐形式的发展弥撒曲的新形式牧歌与尚松经文歌的发展第四章:巴洛克音乐4.1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旋律的装饰性和声的复杂性对位的运用4.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4.3 巴洛克音乐的体裁歌剧康塔塔奏鸣曲协奏曲第五章:古典音乐5.1 古典音乐的特点形式的规范化旋律与和声的发展5.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5.3 古典音乐的体裁交响曲室内乐钢琴曲歌剧第六章:浪漫主义音乐6.1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情感表达的自由化音乐形式的个性化音乐的兴起6.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弗朗茨·舒伯特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6.3 浪漫主义音乐的体裁钢琴曲交响乐歌剧艺术歌曲第七章:现代音乐7.1 现代音乐的特点音乐材料的拓展音乐形式的实验性音乐观念的革新7.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克劳德·德彪西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保罗·勋伯格7.3 现代音乐的流派表现主义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第八章:二十世纪音乐8.1 二十世纪音乐的特点多元文化的融合音乐技术的创新音乐形式的多样性8.2 主要作曲家与作品贝尔格欣德米特潘德列茨基8.3 二十世纪音乐的流派十二音音乐爵士乐摇滚乐世界音乐第九章:音乐欣赏与分析9.1 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关注音乐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的背景与文化内涵感受音乐的形式与结构9.2 音乐分析的方法曲式分析和声分析旋律分析9.3 音乐作品的深度欣赏解读乐谱聆听演奏分析乐曲的情感与风格第十章: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关系10.1 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音乐形式的借鉴音乐教育的传播音乐文化的交流10.2 中国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音乐元素的融合音乐创作的启发音乐观念的碰撞与融合10.3 东西方音乐的相互借鉴与创新跨国合作的作曲家与作品音乐节的交流活动音乐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第十一章:当代音乐与跨文化音乐11.1 当代音乐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与新媒体的运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实验性与前卫性11.2 跨文化音乐的交流与发展世界各地音乐的融合跨国合作与交流全球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11.3 当代音乐的体裁与流派电子音乐嘻哈与说唱世界音乐与民族音乐实验音乐与噪音音乐第十二章:音乐与视觉艺术的结合12.1 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色彩与和声的关系构图与旋律的关系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关系12.2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的节奏关系音乐与舞蹈的情感表达音乐与舞蹈的编舞与表演12.3 音乐与戏剧的融合歌剧与音乐戏剧电影音乐与音效音乐剧场与跨媒体艺术第十三章: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13.1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培养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音乐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13.2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音乐与认知的过程音乐与记忆的关联13.3 音乐教育的方法与实践传统音乐教育与当代音乐教育的结合个性化与差异化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技术的运用第十四章:音乐产业与音乐市场14.1 音乐产业的基本构成音乐制作与录制音乐出版与发行音乐表演与演出14.2 音乐市场的运作音乐版权的管理与保护音乐市场营销与推广数字音乐与流媒体的发展14.3 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的关系独立音乐的制作与发行主流音乐的产业模式独立音乐与主流音乐的互动与影响第十五章:未来音乐的发展趋势15.1 科技对音乐的影响与音乐创作虚拟现实与音乐体验音乐制作技术的未来15.2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音乐与社会运动的结合音乐与环境保护的关联音乐与性别平等的议题15.3 音乐未来的展望音乐形式的创新与演变音乐跨领域的合作与融合音乐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教案中涵盖了西方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记谱法以及各个时期音乐的特点、主要作曲家与作品、音乐形式和体裁等内容。
西方音乐史教案1

西方音乐史教案1大利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作品赏析。
讲授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掌握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
以讲授为主,配合音响、课件演示。
讲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掌握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了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作品赏析。
作业要求与数量阅读有关书刊,了解中世纪的文化背景,完成书面作业一题: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的不同之处。
无无无无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作品赏析等教学方法,以及阅读有关书刊、听音乐会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存在的问题包括:格式混乱,有些段落没有内容,有些段落内容不完整,有些段落表述不清晰。
以下是修改后的文章: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以及相关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和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
教学内容和方法: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包括托卡塔、组曲、大协奏曲等。
课堂讲授和音响配合。
2.清唱剧的特点和作曲家___在该领域的代表作。
以讲授为主,结合作品赏析。
3.作曲家___的生平、创作风格和贡献,不同体裁的代表作。
以讲授为主,辅助以课件和作品赏析。
4.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概况、___的歌剧改革、喜歌剧的兴起。
掌握___歌剧改革的特点、喜歌剧的风格。
课堂讲授和课件演示。
5.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包括奏鸣曲、奏鸣曲式的形式特点,以及交响曲的形成和___乐派的风格。
以讲授为主,辅助以课件。
6.作曲家___在交响曲领域的突出成就。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和作品赏析。
西方音乐史教案

西方音乐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掌握西方音乐史中的代表性作品和作曲家;3.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音乐2.中世纪音乐3.文艺复兴音乐4.巴洛克音乐5.古典音乐6.浪漫音乐7.现代音乐2. 西方音乐史的主要流派1.歌剧2.交响乐3.室内乐4.管弦乐5.神圣音乐6.民间音乐7.爵士乐8.流行音乐3. 西方音乐史中的代表性作品和作曲家1.古希腊音乐:荷马史诗2.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歌3.文艺复兴音乐:巴赫《赋格的艺术》4.巴洛克音乐:巴赫《马太受难曲》5.古典音乐:莫扎特《魔笛》6.浪漫音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7.现代音乐: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4. 西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1.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色彩、形式等;2.音乐的表现手法:主题变奏、对位法、赋格、模仿、对比等;3.音乐的情感表达: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爱情等;4.音乐的文化背景: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艺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分析等方式,介绍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性作品和作曲家等内容;2.听音法:通过听取西方音乐史中的代表性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流派、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变化;4.互动法:通过讨论、演唱、合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古希腊音乐1.讲解古希腊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听取古希腊音乐的代表作品,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3.分析古希腊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4.讨论古希腊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2. 巴洛克音乐1.讲解巴洛克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2.听取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巴赫的《赋格的艺术》;3.分析巴洛克音乐的主题变奏、对位法、赋格等表现手法;4.比较巴洛克音乐与其他流派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的莫扎特和浪漫音乐的贝多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教案及讲稿主讲教师:胡亮西方音乐史教案及讲稿周次:第二周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教师胡亮授课班级:音乐学本1、2班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概况1、时间范围界定2、社会文化特质3、音乐风格特点第一节歌剧改革与喜歌剧的发展1、格鲁克对歌剧艺术的改革2、喜歌剧的发展3、宗教音乐的衰退授课要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三种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和协奏曲;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及三个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本章的重点,是学生不能忽略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和格鲁克对歌剧艺术的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多媒体的方式授课,使学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现象和动态,逐步培养他们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幻灯、投影、动画和Power Point等多媒体手段,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主要教学内容:第五章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绪论一、简述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划分及文化特质1、时间范围界定:(1)时间:将1750—1820年这70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
(2)概念的区分:在理解古典音乐的含义上要注意两种概念,一是泛指19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典范作品;二是特指1750—1820年古典主义时期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成果。
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主要指后者。
2、社会文化特质: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
它反映了该时期“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实质:“自由、平等、博爱”,关注人的本性和情感。
二、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
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
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
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
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也是歌剧作曲家;只有法国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
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 H.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 Ted Jesu,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
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自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第一节古典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一、简述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7),德国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成功改革确立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阿尔西斯特‣(Alceste,1767)、•伊菲姬尼在奥利德‣(Iphigénie en Aulide, 1774)、•奥菲欧与优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1762)等。
18世纪中期,佩格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的作品•女仆做夫人‣(La Serva padrona)在巴黎上演,引起了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即意大利音乐与法国音乐到底孰优孰劣的争论。
由此,对意大利正歌剧进行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
歌剧应该怎样改革?是继续走正歌剧的路,不放弃返始咏叹调,还是来一次革命?当时有很多理论家对此进行了阐述,而既能从理论上提出批评观,又能在歌剧创作中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的人,当属德国的格鲁克。
他改变了意大利正歌剧发展的状况,对歌剧发展,尤其对德国后世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格鲁克的改革强调,戏剧内容与音乐表达之间要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状态,他的观点适应了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其改革主张主要体现在•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两部歌剧中,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戏剧内容的阐释是第一要素。
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咏叹调与宣叙调差别不大。
3、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5、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断。
(DVD6-1•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二、简述喜歌剧的产生与发展18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正歌剧处于衰退状态时,出现了另一种歌剧形式——喜歌剧(opera buffa)。
喜歌剧的最初形式是“幕间剧”(inter-mezzo),它是在正歌剧两幕之间穿插演出,内容上与正歌剧没有联系,常以风趣、幽默的恶作剧形式进行表演的一种短小剧目,以取悦观众为目的,使观众在欣赏严肃的正歌剧的间隙中,情绪得到片刻放松。
幕间剧通常演10-15分钟,有两个角色和一个小乐队,后来这种幕间剧脱离正歌剧,成为一种与正歌剧相对应的喜歌剧形式。
在歌剧历史中,对喜歌剧的产生与发展的考察,通常涉及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四个国家的情况,从这四个国家在喜歌剧方面各自特征的表现,我们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喜歌剧最初发展的状况。
1、在意大利:喜歌剧以带有民歌因素的歌曲或分节歌形式的歌曲充当咏叹调,并采用干念宣叙调形式,它的突出贡献在于:使男低音走上舞台,并创造了“终曲合唱”形式。
代表作品是佩格莱西于1733年创作的•女仆做夫人‣,它是佩格莱西的正歌剧•高傲的囚徒‣的幕间剧,1733年8月首演于那不勒斯。
当时这部正歌剧反映平平,而其中的幕间剧却引起轰动,甚至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意大利喜歌剧也由此诞生。
全剧共两幕8个段落,音乐包括1首意大利式序曲,5首相连的宣叙调、咏叹调及二重唱,其中乌贝托的音乐唱段成为喜歌剧男低音(basso buffs)的经典唱段。
18世纪中叶之后,喜歌剧在形式上得到扩展,加入了严肃、伤感的情节,与正歌剧的风格比较相近。
2、在法国:喜歌剧被称为诙谐剧(opera comique),以巴黎喜歌剧院(Opera—Comique,Paris)的名字命名,它源于17世纪末法国集市上出现的一种以喜剧性的对话、流行的歌舞为主,掺杂着杂技、哑剧的表演形式。
喜歌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需在此提及: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团访问巴黎,演出的•女仆做夫人‣引起了西方音乐史上有名的“喜歌剧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提倡平民文化还是弘扬贵族文化,这场争论最后导致法国喜歌剧的诞生。
法国喜歌剧以对话代替宣叙调,以副歌歌曲代替剧中的大合唱,用法语表演。
代表作品是格雷特里(A-F-M. Gretry )于1784年创作的•狮心王理查‣(Richard Coeur de Lion)。
3、在英国:喜歌剧被称为民谣剧(ballad opera),是当时英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它源于1728年在伦敦上演的由盖伊(John Gay)撰写脚本,佩普什(Johann Pepusch,1667-1752)作曲的•乞丐歌剧‣(The Beggar's Opera),该剧内容涉及当时伦敦街头罪犯猖獗的状况,带有政治讽刺的意味。
英国民谣剧的表现手法不仅在形式上正面嘲讽了意大利歌剧,沉重打击了英国传统歌剧的创作,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亨德尔不得不放弃传统歌剧的写作,转而从事清唱剧的写作。
它以民歌、城市小调、流行舞曲为主,吸收了少量人们熟知的其他歌剧的咏叹调旋律,以对话代替宣叙调,用英语表演。
代表作品即前面提到的•乞丐歌剧‣。
(DVD1•乞丐歌剧‣)4、在德国:喜歌剧大约产生于18世纪中叶,它被称为歌唱剧(Singspiel )。
Singspiel原指正歌剧,后指有对话的喜歌剧,它更多地模仿法国喜歌剧或英国民谣剧,以大段德语对白作为发展剧情的手段,咏叹调常用德国歌曲(lied)的旋律,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剧本多从英国的民谣剧移植过来。
代表作品是希勒(J. A. Hiller,1728-1804)于1766年用德国歌曲的曲调为当时流行的英国民谣剧剧本重新配曲而成的•魔鬼出笼‣(Der Teufel ist los),这使他成为德国歌唱剧的先行者。
喜歌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正歌剧的反叛,它倡导启蒙主义思想,追求“自然”的艺术表现。
歌剧内容不再着眼于神话、历史、英雄等题材,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普通人的小事情为主,演员不穿古装,穿时装,大多使用本国语言,音乐强调本民族的音调。
各国的喜歌剧均形成了各自的名称和形式。
启发提问1、简述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划分及文化特质2、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3、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4、谈谈格鲁克和他歌剧改革的要点5、简述喜歌剧的产生与发展教材与参考书(1)•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2)•西方音乐史卷‣,杨九华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1月(3)•西方音乐史‣,…美‟唐纳德〃杰〃格劳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4)•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陶辛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欧洲中世纪音乐‣,[美]杰里米?尤德金著,余志刚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2月(6)•简明牛津音乐史‣,…美‟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7)•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研究‣,杨九华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8月(8)Ludwig Finscher,Die Musik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MGG),Bürenreiter-Verlag、Karl V?tterle、Carl Ernst Poesche Verlag,1994.(9)New Grove,2000.实施情况及分析通过实施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1、简述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时间划分、文化特质和整体音乐风格特征2、简述格鲁克歌剧改革的要点3、简述喜歌剧的产生与发展4、宗教音乐衰败的缘由周次:第三周授课学时:2学时授课教师胡亮授课班级:音乐学本1、2班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器乐的发展1、室内乐2、协奏曲3、交响曲第三节、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1、曼海姆乐派2、柏林乐派3、维也纳古典乐派授课要求:古典主义时期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三种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和协奏曲;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以及三个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本章的重点,是学生不能忽略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