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议论文课堂实录

议论文课堂实录议论文是写作的一种文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议论文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学习(板书学习)师:当你看到这两个字,第一个想法是什么生:人生需要学习生:知识改变命运生:要好好学习师:那么,学习最需要什么呢作为九年级学生,大家已经是资深学习者,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方法态度技巧思维方式习惯勤奋坚持师:那么到底哪一个是最需要的呢需要你说点理由来说服大家,请写下来生:学习需要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充分证明思考的重要性,我我们身边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大有人在,这样是不能提高学习效果的。
生:学习需要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真正从内心里热爱学习的人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都能引用恰当的道理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点很好。
对于议论文来说,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哪一个更有说服力生:事实论据师:那么请大家一起为一个观点写一个事实论据我们选择哪一个论点呢请大家为勤奋提供一个事实论据,请按照最基本的叙事方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结构写下来。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查看师:在大家这个环节的时候,我发现大家的速度明显没有刚才快,这说明大家写议论文的最难的一个而环节环节出现了,那就是没有论据,我对大家不够了解,但我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了解,属于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积累比较少的,这就出现大家的文章不够有说服力。
在离中招仅有三十天的时候,我有一个方法改善一下这个状况,大家想不想知道想那就把你写的读给我听。
生:匡衡凿壁偷光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生:宋濂小时候抄书来读生:王羲之练字将门前的一池水都写黑了。
师:我发现古人比现代人勤奋多了,对不对那么你知道哪一个现代名人明星电视上也算生:莫言,生:刘伟,生:林书豪师:一个成功的人成功原因往往不是单方面,他可以适应你多方面写作要求。
师: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至少应该有三个好事例。
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

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关于议论文论据写作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驳倒呢?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信服吧。
师:有道理。
如果我们把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议论文,论点就是“孙刘联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可以吗?生:(笑)好像可以。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议论文在体现议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认为。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据,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
选什么话题好呢?有了。
诸葛亮当年面对群儒是当仁不让获得胜利。
而我们今天做事恐怕更多需要倡导理解和宽容吧。
那就以“学会宽容”为话题来谈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二)提问推进师:好,首先谁能说说什么是论据?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
生:我认为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
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师:对。
那么什么是宽容呢?生一:胸怀宽阔,气量宏大。
生二:宽容意味理解,不斤斤计较。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生一:因为我们现在自私心理太重,又是多么渴望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生二:我们总是会怀有偏见,总难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生三:因为我们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作法。
生四:我们人类总是不够宽容,于人、于己、于自然都是这样。
然而,……学会宽容,救赎的不仅仅是他人,还能善待自己。
生五: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师:哇,不得了,你们对宽容的理解这么深刻透彻呀,而且还很有哲理诗的味道啊,相信这篇议论文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
好,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些论据,看看能不能作为“学会宽容”这个话题的论据。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96·
大语文论坛·课 堂 实 录
③海啸与火山的爆发要蓄积多少能量 ④种子的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要不断吸收养料 ⑤弹簧受压后的反弹 ⑥蹲下来跳得更高 ⑦拉弓射箭 ⑧企鹅沉潜 ⑨跑步的助跑 ⑩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事 实 论 据 正面:古今中外懂得沉潜的成功人士,如勾践、司 马迁、李时珍、诸葛亮、邓小平、刘翔、达芬奇 反面:项羽、“大跃进”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蓄势、积累力量的 意思,不好。 生:“大器晚成”强调成功时间更晚,与“少年得志” 相对,不合要求。 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虽然也强调为达到目的的 策略,好象少了一点积累蓄势的意思,强调的是“不顾 生死,拼死一搏”。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重忍受屈辱, 企鹅上岸是有压力,但没什么屈辱意思,所以这类材料 不合要求。 师: 很好。 同学们能从众多的方向广泛地占有材 料;对材料的要求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要典型,准确, 紧扣观点。 观点有了,论据有了,文章该怎么展开呢? 按 什么思路来写呢? (学生沉默无言。 ) 师:刚才同学找了很多事例,古今中外都有,找这 些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要沉潜”的观点,请同学 们想想,这些人可以作话题“沉潜”这个词的什么成份? 生:主语。 师: 也就是说这些事例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什 么样的人沉潜,成功了”。 请同学们给这些因沉潜而成 功的人分一下类。 生: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运动员、画家、书法家 师:由此扩展开去,要成功需要“沉潜”的人还有哪些? 生:学生、教师、医生、商人、农民、官员、律师、公安 …… 师:很好。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选取其中几种不同 身份的人沉潜蓄势而成功就可以证明观点, 这种证明 方法叫什么方法? 生:不完全归纳法。 师:不错。 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定为“谁沉潜”式,或 者称之为“沉潜是什么”式,由此格式,你们还能想到什 么格式吗?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二单元议论性文章大单元教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第二课时教读——找出问题及观点(论点)【再回首】自读四篇议论性文章,扒出梁启超、雨果、利哈乔夫与毕淑敏四位大家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教师导语】再回首,大家是否按老师的布置自读了课文呢?课堂实景:学生稀稀拉拉表示读了一两篇,没有读完。
我理解他们的“不完成”,这毕竟是平行班的常态,我已很习惯,我对布置的作业从来不抱什么希望,我也不生气,我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一落实,对此,我要求学生全力以赴。
“没读,对吧?课堂上读也是一样的。
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梁帅哥!”课堂反应:语至亲切,让人难以相信,学生游疑老师要放大招惩戒之时,突然听得认识梁帅哥,简直有点小雀跃。
【认识“帅哥”】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著述宏富,《饮冰室合集》148卷。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梁启超九个子女皆俊才,长子梁思成,我国著名建筑学家。
林徵因,即长媳。
课堂实景:学生齐读梁帅哥履历后,我提示:是不是要把标红的部分要记一下笔记呢?一想到上次周周清考范仲淹的字与谥号,他们都居然填错,我真是深有余悸。
课堂还是需要强调一下。
为了强化记忆,我提示式抽背。
并表示,但凡提到梁任公时,不知道是梁启超本尊,一律是没有文化表现。
记住:提升文化逼格的方式之一,就是背名人字号与此同时,我不怀好意地问学生:你对梁任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答:九个子女。
师生开始时对眼神。
哈哈大笑!尽在不言中。
那是第一节课,学生精神状态也不太好,为了拉升一下兴趣,进入学习状态,我拉长了课前导入,故作玄虚道:梁任公最喜欢的是老来得女的小闺女,他甚至会撒娇!为了表达对异地求学女儿的思念之情,他在信的开头和结尾会写上什么内容呢?请你猜一猜。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然后议论纷纷,有说“亲爱的女儿”,有说“囡囡”,有说“丫头”,有说“宝贝”的,当我公布答案的时候,他们一下子轰然,居然是“亲爱的小宝贝”。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实录

议论文教学实录及评课报告师:同学们,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从体裁上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生:议论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议论文,注意,不是欣赏,是创作。
师:你写过议论文吗?你呢?师:没关系。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写好议论文。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PPT: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有哪些特点?PPT:记叙文是以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PPT: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PPT:2.什么是议论文?PPT: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则是以事感人的文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欣赏下面两个文段,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看完举手示意。
PPT: [文段一]记叙文体不久,小秦便大学毕业了。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祖国献一份力,小秦再三犹豫还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出国深造。
“儿子,你真的决定了吗?出国,你将会面对无数歧视的眼光,还不如留在国内,那样日子也好过一点。
”母亲虽然知道儿子的去意已定,再怎么说也没有什么用,但还是忍不住劝他。
“妈,你也知道的,国外的教育不是国内的学校能够比的。
”小秦一边说,一边用布小心翼翼地将党章和党员证包起来,叠成方方正正的一个小包裹,然后装进行李箱,“学校我已经联系好了,你们就放心吧”飞机场,父母紧紧地拥抱了小秦,目送着他进了候机大厅。
“儿子,你要好好地为国家学习啊!”(为信仰出国深造的事迹,记叙详细,语言具体生动,读起来感人肺腑)[文段二]议论文体拥有信仰,便如同点燃生命之火,活力不枯,勇气无竭。
如何写好简单的议论文课堂实录

如何写好简单的议论文908 潘玉莹老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生:议论文的三要素:论据、论点、论证。
师:三个要素,是什么关系?师:论点是灵魂,论据是支柱,论证是纽带。
生:要怎么读议论文。
师:语言要准确严密,在此基础上要形象、生动。
师:还有更多可以说,论证方法。
师:学好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怎样拟题。
生:要紧扣题目,用论点当题目。
师:叶子表达一下,就是要把观点和看法当题目。
行不行?师:比如说第五课什么题目?生:敬业与乐业。
师:用论题当题目。
师:这位帅哥很好,一边在听,一边在记笔记。
师:我们看一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什么当题目?师:用其中的论据当题目。
师:请生概括,议论文的题目有那三种基本的方法,请班长来出说说看。
生:用论点,论题,论据。
师:中学生能玩手机吗?请用三个方法来拟拟看。
小组讨论。
生: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吗?是用论题。
生:学生课堂上不能玩有机。
论点。
生:学生上课玩手机会耽误学习。
论据。
师:但是有点不美。
生:太长了。
师:一般三到七个。
生:学生课玩手机的弊端多。
师:这是论点。
师:刚才说的是对的,但是太长了。
我们改一下。
师:使人低分的手机。
行不行?师:这是手机的危害之一。
师:908班很厉害。
师:议论文的开头有哪些方法?生: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式。
师:嗯,有同学笔记记好了。
生:先抛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
师:这是设问式。
师:先讲出一个现象,他在干嘛?他在悄悄的玩手机。
我认为这样上课玩手机是不行的。
师:直述式。
生:先讲出一个分论点,再讲出一个中心论点。
师:我没试过,不知道行不行。
师:先引用一句名句,诗歌。
师:这叫什么开头?生:引用式开头。
师:陈燕老师说过,上课是可以玩手机的,叶子老师说是不可以的。
师:反驳式。
师:比喻式。
那些社会上无所事事的人就是蛀虫,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师:对比式开头。
师:上课玩手机成绩下降了,上课不玩手机的成绩上升了。
师:不管哪种开头,怎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生:能吸引读者的。
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

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议论文教学课堂实录主要内容:如何写议论文师:有些同学说议论文不会写,接下来我想对议论文多说一些。
所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发表看法。
要写好议沦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思考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
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
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二)注意材料1,占有材料2.库存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对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我们也要以信息化来促进教学质量。
信息是仓库,有的同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就因为摄入的信息量少,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库存材料。
3.运用材料在写作时,要对储存的材料库进行筛选,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三)语言表达分析提炼出了观点,又筛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语言表达了。
语言不在华丽,关键是准确、简洁,历来大作家们的作晶看起来都不是很华丽,但却读起来琅琅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就像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一样能感到语言很优美。
其实,大部分同学语言表达不成问题,主要的问题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
师:根据我刚才讲的,请大家对下面这件亭发表自己的看法:分饼之争两个小男孩为了一块饼在争吵。
他们争辩谁应该吃大的一半。
两个跑去找父亲解决纷争。
父亲说:“你们为什么不把饼切成两块一样大的呢?”“没有办法。
”“那么你们抛硬币决定,输的人切饼,赢的人选饼。
”两个男孩同意这个办法,结果切出了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半。
(摘自1月31日《上海家庭报》)生:这则故事其实谈的是公平问题,他的父亲给予俩儿子一个公平的权利,一个是切饼,一个是选饼,父亲的聪明在于:分饼的权利与选饼的权利分开,使权利不至于太集中。
《韩愈教你写时评类议论文》课堂实录

《韩愈教你写时评类议论文》课堂实录导入(3分钟)常常有同学看完“风雅颂”材料的时候问我,“老师,什么是时评,我们应该怎么写?”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渣男弗比斯向前女友小百合求婚的时候,指着巴黎圣母院发誓:“圣母院坚固完好,就像我对你的爱一样!”现在,他再也不能这么说了。
4月15日18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起火,大火烧掉了几乎全部的木质结构,屋顶变成一个焚化坑。
(PPT前后照片对比)巴黎圣母院被烧引发了国人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巴黎圣母院被烧是活该,因为中国的圆明园就是被英法联军烧了三天三夜,无数珍宝毁于一旦;也有人认为巴黎圣母院不单是法兰西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属于世界遗产。
请问你的观点是什么?其实,“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或者时政评论,是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或者重要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观点,是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那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大咖,他就是——韩愈,我们通过《师说》这篇文章学习一些时评核心段落的写作方法。
引入材料(3分钟)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对韩愈的生平经历以及主要功绩有了初步认识(PPT),也从历史记载和书信评论中知道了唐代的社会风气。
那么我们就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大家出一道作文材料。
(PPT)假设现在你就和韩愈一起坐在考场,我们要怎么写作一篇时评类作文是最靠谱最有力的。
材料解析:①所有的文章关注的都是人,以人为本。
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是我们重点要抓的关键词。
②讥笑的原因:不是师徒关系,而是上下级的社会关系。
得出中心论点:师道之不复、大家耻学于师。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韩愈是如何针对这个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当你抓耳挠腮的时候,韩愈同学已经奋笔疾书了。
解析文本第一段(8分钟)我们先请两位同学复习一下第一段的文言知识点,高銮莹、黄涛好,我们扫清了横亘1000多年的文字障碍,接下来进入文本解读的层面。
标题:有同学问,“为什么开篇写这么一句话”“我感觉他写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议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起因: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思路不清,说话不明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出议论文写作基本的思维方式
教学模式:点评习作,分析病因,讨论办法,范文展示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阅读了企鹅通过沉潜而跃上岸的材料,写了一篇以“沉潜”为话题的作文,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的观点和题目,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哪些较好,哪些不好。
【出示幻灯片】
1.有压力就有动力
2.勇于挑战、战胜困难、战胜挫折、战胜逆境
3.善假于物
4.成功要奋斗、要拼搏、要有耐心
5.沉潜的爱
6.《沉潜,成功之道》《沉潜与成功》
7.《蓄势铸就成功》
8.《人生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9.《沉潜,为成功蓄势》
10.《为人生蓄势》《沉潜是为了腾空》
11.《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生:6-11更好,1-5不好。
因为话题材料中,用企鹅的故事说明了“沉潜”的涵义是为了上岸而潜入水中,积蓄力量。
1-5没有扣紧沉潜、蓄势、积累这方面的内涵,而6-11则扣紧了要成功,先准备、先积累、先蓄势、先沉潜的特点。
师:为什幺你会这样判断?
生:因为材料中说了,“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材料中明显是在肯定企鹅的“沉潜和蓄势”,脱离了这类意思的立意,都有点偏。
师:很好。
根据材料,同学们能够抓住“要成功,先沉潜蓄势准备积累力量”这一主要关系来确定观点,明显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立意方向确立了,如何找论证观点的论据呢?有没有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向?
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上找,比如荀子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
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是在说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产生质的飞跃。
师:很好,能从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找依据,学以致用。
生:可以从历史书上找,比如,秦孝公面对秦献公留下的烂摊子,他为了让秦国强大,颁布了“求贤令”,重用商鞅,取消世袭的
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迁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
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师:很好,从史书中找依据,读史让人明理,果然不错。
生: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的名人方向找材料,比如大家熟悉的司
马迁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实地考查历史遗迹,深入民间寻找民间传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匠写《红楼梦》,张海迪学会针灸,贝尔发明火药,爱迪生发明电灯等,都有为成功而沉潜、蓄势、作准备的特点。
师:相当不错,太丰富了。
我们可以从熟悉的语文、历史、政
治教材上找依据,可以从从古今中外的名人里找依据,其实,大家
平时看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议论文中的论据。
下面请同
学们交流一下,幻灯片中的材料,你觉得哪些让你明显不满意。
[出示幻灯片]
1.名言与成语
正面:
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④韬光养晦、蓄势待发?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⑤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⑦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⑧置之死地而后生、以退为进
⑨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反面:欲速则不达?摇急于求成?摇不学无术
心浮气躁?摇望洋兴叹?摇心灰意冷?摇自暴自弃?摇拔苗助长
2.类比推理
①蝉用4年换来一个夏天的放声高歌,作茧自缚是为了成蝶
②贝壳孕珍珠要花很长时间?摇煤的形成
③海啸与火山的爆发要蓄积多少能量
④种子的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要不断吸收养料
⑤弹簧受压后的反弹
⑥蹲下来跳得更高
⑦拉弓射箭
⑧企鹅沉潜
⑨跑步的助跑
⑩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3.事实论据
正面:古今中外懂得沉潜的成功人士,如勾践、司马迁、李时珍、诸葛亮、邓小平、刘翔、达芬奇
反面:项羽、“大跃进”
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没有蓄势、积累力量的意思,不好。
生:“大器晚成”强调成功时间更晚,与“少年得志”相对,不合
要求。
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也强调为达到目的的策略,好象少
了一点积累蓄势的意思,强调的是“不顾生死,拼死一搏”。
生:“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重忍受屈辱,企鹅上岸是
有压力,但没什幺屈辱意思,所以这类材料不合要求。
师:很好。
同学们能从众多的方向广泛地占有材料;对材料的
要求已经比较明确,那就是要典型,准确,紧扣观点。
观点有了,
论据有了,文章该怎幺展开呢?按什幺思路来写呢?
(学生沉默无言。
)
师:刚才同学找了很多事例,古今中外都有,找这些材料的目
的就是为了证明“要沉潜”的观点,请同学们想想,这些人可以作话
题“沉潜”这个词的什幺成份?
生:主语。
师:也就是说这些事例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什幺样的人沉潜,成功了”。
请同学们给这些因沉潜而成功的人分一下类。
生: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运动员、画家、书法家
师:由此扩展开去,要成功需要“沉潜”的人还有哪些?
生:学生、教师、医生、商人、农民、官员、律师、公安……
师:很好。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选取其中几种不同身份的人沉
潜蓄势而成功就可以证明观点,这种证明方法叫什幺方法?
生:不完全归纳法。
师:不错。
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定为“谁沉潜”式,或者称之为“沉潜是什幺”式,由此格式,你们还能想到什幺格式吗?
生:“为什幺要沉潜”式,“怎样沉潜”式。
师:不错,同学们的反应很快。
这样,围绕“沉潜”话题,我就
有了三个设置分论点的思路: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
从这三个方向分别设置分论点,分论点间是什幺关系?写成文章是
什幺结构?
生:并列关系,主体段落间是并列结构。
师:如果文章“按谁沉潜、为什幺要沉潜、怎样沉潜”构思,行吗?
生:行,是递进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来设置文章的分论点。
一到四组分别对应四种设
置思路,小组内部交流,讨论,修改。
统一意见后派一个中心发言
人参加全班交流。
(学生讨论,修改,教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
请第一组的同学发言。
师:很好,确实是从不同的对象来设分论点,这些人群的“沉潜”能否让他们获得相应的成功?
生:能。
师:好。
请第二组的代表发言。
生:我们从“为什幺要沉潜”的角度来设置分论点。
一、沉潜能
让人们积累成功的经验;二、沉潜能让人们积蓄更多的助力;三、
沉潜能提升个人极大的斗志、坚忍的毅力等品质;四、沉潜本身就
是逐步开发自身潜能积蓄力量的过程;五、沉潜可以示敌以弱,在
最少的消耗中壮大自己;六、沉潜是一种收敛、内向、自省的生存
智慧。
师:好,原来沉潜的蓄势过程有这幺多作用,难怪能让人像企
鹅一样腾空而起。
好,第三组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