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介绍_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合集下载

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

3. 研究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机制。

4. 掌握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导致肌肉收缩。

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刺激本身及其频率有关。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任氏液、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等。

2. 实验仪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肌动器(肌槽)、铁架台、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 洗净蟾蜍,用手术剪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内脏。

b. 用手术刀剪断坐骨神经,取出腓肠肌。

c. 将腓肠肌放入任氏液中浸泡,以保持其活性。

d. 将腓肠肌固定在肌动器上,用玻璃分针和锌铜弓进行电刺激。

2.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a. 调整刺激频率,从低频到高频逐渐增加。

b. 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变化,记录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出现的频率。

c. 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 分析实验结果:a.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的关系图。

b. 分析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从单收缩逐渐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发展为完全强直收缩。

2.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证实了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机制:a. 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肌肉收缩时间短,肌肉舒张时间较长,导致肌肉收缩不完全。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第一篇:生理学实验报告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三、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四、实验器材及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

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

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

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

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生理学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生理学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生理学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目的和原理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与温血动物近似,但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且易于控制,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其离体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标本。

例如: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和研究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肌肉收缩的特点等多种生理现象,所以,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为以后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对象蛙或蟾蜍三、器材和用品蛙板、蛙针、蛙钉、剪刀(2把)、镊子(2把)、玻璃针、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棉球、尸体盘(以上用品合称蛙类解剖器械一套)及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脑脊髓选一活泼健壮的蛙或蟾蜍,用清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吻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蛙针由吻端沿正中线向尾端触划,所触到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所在部位。

将蛙针由此垂直刺入皮下,再将针尖折向前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图1-1)。

然后将蛙针退出至刺入点皮下,再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图1-12.剪除前部躯干及内脏在骶髂关节以上1厘米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并将前部躯干及所有内脏一并剪去,仅保留一段腰骶部脊柱和后肢。

在所留脊柱的腹侧两旁可看到坐骨神经丛。

剪下的部分置于尸体盘内。

3.剥皮左手捏住脊柱断端,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后肢的全部皮肤,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皮肤弃去。

洗净双手和器械,以免蛙或蟾蜍皮肤的分泌物损害神经和肌肉。

4.分离两后肢将下肢标本腹侧向上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用玻璃针沿脊柱两侧分离两条坐骨神经;在两条坐骨神经下各穿一线,于靠近脊柱处将其分别结扎,并在扎线与脊柱之间剪断神经;左手用结扎线提起坐骨神经,右手持剪刀或玻璃针向下游离,直至坐骨神经出盆腔处;将游离的两条坐骨神经分别置于两侧大腿的肌肉上。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过程,掌握基础的组织学实验技能,同时加深对神经肌肉解剖结构的理解。

材料与方法:
材料:成年大鼠标本、无水乙醇、石蜡、光学显微镜、麻醉手套、组织取样器、组织取样盒、理化试管架等。

1.准备标本
用麻醉手套将成年大鼠净化神经集中于坐骨神经下1-2厘米范围内,然后将腓肠肌标本从骨骼中取出。

2.固定标本
将取出的腓肠肌标本置于10%的无水乙醇中固定24小时;
3.去水
从10%、20%、30%、40%、50%、60%、70%到80%的无水乙醇渐次去除,每步时间为1小时;
4.透明
将固定去水的腓肠肌标本分别置于50%敌敌畏-乙醇溶液、70% 敌敌畏-乙醇溶液和100% 敌敌畏透明液溶液中,每步时间为2小时,至标本彻底透明。

5.包埋
取出已透明的腓肠肌标本,置于石蜡组织取样盒中,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包埋方向。

6.取薄片
将石蜡包埋的腓肠肌标本取出,用微型切片机切制厚度为5微米的切片,将切片拉直后在干净的水晶片上展开。

7.染色与制成玻片
用哈里斯血液染色将切片染色,脱色后洗净水片后,在水晶片上滴几滴覆盖剂,然后用平凡玻片将组织接口反过来盖住薄片,压紧即可。

实验成果:
经过制备和染色后,我们取得了成年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与检测,我们发现该标本包含完整的腓肠肌结构及肌纤维分离范围。

切片上清晰可见腓肠肌内有明显的核团和细胞质呈透明状,同时染色后肌纤维呈现出红色,血管呈现出蓝色,系统性地展示了腓肠肌肌纤维和血管位置的分布情况。

结论与意义:。

神经标本制作实验报告

神经标本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神经标本的制作方法,掌握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2. 观察神经纤维的形态、分布和神经节的特点。

3. 了解神经标本的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具有传导兴奋和产生生物电信号的功能。

神经纤维是神经细胞的长轴突,具有绝缘性和传导性。

神经节是神经纤维汇集的地方,具有调节和控制神经信号的功能。

神经标本的制作可以通过切片、染色等方法,使神经组织结构清晰可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豚鼠、酒精、甲醛、冰醋酸、苏木素、伊红、盐酸、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切片机、染色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解剖针、剪刀、酒精灯、酒精瓶、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取豚鼠一只,麻醉后固定于解剖台上。

2. 剖开豚鼠颅腔,暴露脑和脊髓,取出脑和脊髓。

3. 将脑和脊髓置于酒精中固定24小时。

4. 将固定好的脑和脊髓置于切片机中,制成5微米的切片。

5. 将切片置于染色缸中,用苏木素染色5分钟。

6. 将染色后的切片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用伊红染色1分钟。

7. 将染色后的切片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用盐酸酒精分化5秒。

8. 将分化后的切片用蒸馏水冲洗,然后用蒸馏水漂洗。

9. 将漂洗后的切片用甘油明胶封片。

10. 将封片后的神经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五、实验结果1. 观察到神经纤维呈束状排列,具有绝缘性和传导性。

2. 观察到神经节位于神经纤维汇集的地方,具有调节和控制神经信号的功能。

3. 观察到神经细胞具有细胞体和长轴突,细胞体呈椭圆形,轴突呈细长状。

六、实验讨论1. 神经标本的制作过程中,固定是关键步骤,固定不当会导致神经组织结构不清。

2. 苏木素染色可以使神经细胞核染色,伊红染色可以使神经纤维染色,盐酸酒精分化可以使神经纤维清晰可见。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神经纤维的形态、分布和神经节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豚鼠脑和脊髓神经标本,通过切片、染色等方法,使神经组织结构清晰可见。

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生理学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的制备方法。

3.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1、牛蛙作为实验动物的优势:离体实验是动物生理学主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其基本生理机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其离体组织器官维持活性所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因此它常被选为生理学实验提供离体组织或器官的实验动物。

蟾蜍或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在任氏液中可维持生理活性数小时,在其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制作神经干标本、腓肠肌标本,可用于研究肌肉收缩的特性,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传导性,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活动等生理活动及相关机制,甚至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如抗疲劳药物的模型。

其中牛蛙人工养殖成本低产出率高,相对蟾蜍要更安全。

因此,本次实验选择牛蛙作为实验对象。

2、锌铜弓刺激检测标本活性的原理: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

当用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一活组织→铜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

所以锌相当于正极,面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

锌的金属电势比铜低,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就相当于有电压),锌铜弓是把一根锌棒和一根铜棒一端焊在一起,另一段分开,则接触样本(例如神经干)时,会引起样本局部去极化,引发动作电位。

三、实验器材:牛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木质或硬泡沫塑料),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四、实验流程和步骤:1.牛蛙的双毁髓一手握住牛蛙,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牛蛙的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使头端向下低垂;另一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触划,当触及两耳中间的凹陷处(此处与两眼的连线成等边三角形)时,持针手即感觉针尖下陷,此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生理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生理神经肌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2. 研究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传导和收缩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神经肌肉兴奋性是指神经和肌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刺激强度、频率、神经和肌肉的生理状态等。

肌肉收缩是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结果,其形式和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参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仪器设备: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电子刺激器、任氏液、手术器械等3. 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氯仿等四、实验方法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置于解剖台上,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将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分离,置于任氏液中。

2. 刺激参数设置:设置不同的刺激频率(1Hz、5Hz、10Hz、20Hz)和强度(1mA、2mA、3mA、4mA)。

3. 采集数据: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的波形和收缩力量。

4.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肌肉无收缩反应。

2. 实验组:- 频率为1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单收缩。

- 频率为5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频率为10Hz,强度为1mA时,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

六、分析与讨论1.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引起单收缩,高频刺激引起强直收缩。

这是因为低频刺激使肌肉在两次收缩之间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而高频刺激使肌肉无法恢复到松弛状态,导致强直收缩。

2.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这是因为刺激强度越大,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

3. 肾上腺素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肾上腺素可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肌肉疲劳。

七、结论1. 刺激频率和强度对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二:神经--肌肉标本的制备与骨骼肌收缩[实验内容]1.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2.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3.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4.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目的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5.分析骨骼肌单收缩的3个时期。

6.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基本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

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向反应。

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再随之加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

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则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山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

当后一收缩发小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宜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先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
实验报告
班级
科学教育121
学号
12138123
姓名
王雪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4-2
序号
实验内容
成绩
总评成绩
分数
等级
1
生理学实验介绍
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2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3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和观察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4来自反射弧的分析反射时的测定
5
猪心脏解剖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实验名称:生理学实验介绍/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同组姓名:崔璐丹、丁雨巧实验日期:2014.3.10
室温:12℃气压:替换这里
成绩:教师:
一、实验结果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二、分析与讨论
替换这里
蛙类心脏起搏点分析
蟾蜍心室不应期、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
6
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
肾上腺素和促黑激素对皮肤色素细胞的影响
7
8
9
10
11
12
姓名:
王雪
学号:
12138123
实验报告
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