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 蒹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约在公元前6世纪。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课⽂原⽂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个青年男⼦对⼀个窈窕淑⼥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公对远⽅的意中⼈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见钟情-辗转反侧-钟⿎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宛在⽔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宛在⽔中沚 【⽂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鸟。
题⽬“蒹葭”中的“蒹”指芦苇⼀类的植物;“霞”指初⽣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同唱着欢悦的情歌⼀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
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
注释①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高。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己]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涘(sì)]水边。
⑯[右]向右迂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心上人儿,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蒹葭》拼音版(含译文)

诗经蒹葭拼音jiānjiā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jiācān gcāngbáilùwéishūang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sǔowèiyīrénzàishuǐyīfān g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huícóngzhīdàozǔqǐecháng溯洄从之,道阻且长;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 gyāng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jiānjiāqīqībáilùwèixī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sǔowèiyīrénzàishuǐzhīméi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sùhúicóngzhīdàozǔqǐe jī溯洄从之,道阻且跻;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 gch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iānjiācǎi cǎibáilùwèiyǐ蒹葭采采,白露未已,sǔowèiyīrénzàishuǐzhīsì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sùhúicóngzhīdàozǔqǐe yòu溯洄从之,道阻且右;sùyóucóngzhīwǎnzàishuǐzhōn gzh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诗经·蒹葭》原文+注释+翻译+艺术特色+句式特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2(3(4(5(6(7(8(9(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si):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冲刺。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
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
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
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
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
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二、意象的空灵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
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国风·秦风·蒹葭》现在一般认为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仅供大家阅读,希望帮助到大家。
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意境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岛上。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溯溯所蒹 游洄谓葭 从从伊采 之之人采
,,,, 宛道在白 在阻水露 水且之未
中右涘已 沚。。。 。
溯溯所蒹
溯溯所蒹
游洄谓葭
游洄谓葭
从从伊萋 之之人萋
从从伊苍 之之人苍
蒹
,,,, 宛道在白 在阻水露
,,,, 哎!宛 道 在 白
在阻水露
葭
水且之未
水且一为
中跻湄晞
中长方霜
坻。。。
央。。。
。
。
啊!
叁
悟蒹葭
.
诗 经
秦风蒹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古时也称其为“诗三百”。其内容为 “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 “赋、比、兴”三种,《毛诗序》把它 们合起来称为“六义”。
壹
初读蒹葭
溯在蒹 游水葭 从之采 之涘采 ,。, 宛溯白 在洄露 水从未 中之已 沚,。 。道所
萋≠凄
蒹葭
sùhu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méi
ang 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jī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sì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 —— ——
……
意主 境题
含 的 的
朦朦
胧胧 蓄 美
河芦
畔苇
道,
路白 ,露
意
秋秋 水霜
境
美
音节重 韵奏章 和鲜叠 谐明唱
音 韵 四 一
乐 脚 字 唱
变句三
诗经蒹葭的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的原文及赏析诗经蒹葭的原文及赏析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葭初生的芦苇。
诗经蒹葭的原文及赏析,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介绍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的“凄凄”“凄”是“萋”的假借字“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
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溯洄:逆流而上。
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这里指逆行。
洄:曲折盘旋的水道。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
之:代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溯游顺流而下。
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宛然,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的样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已:完毕,消失。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我们都知道《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蒹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两首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情是神圣的、纯洁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
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
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是许茹芸的《在水一方》中的歌词,它就出自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蒹葭》
2、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
1、生字识记
蒹(jiān):荻,像芦苇。
葭(jiā):芦苇。
溯(sù):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如:溯流而上。
本文取此义。
2.
往上推求或回想。
如:回溯。
曦(xī):1.干,干燥。
如:晨露未曦。
本文取此义。
2.破晓,天亮。
如:东方未曦。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涘(sì):水边。
沚(zhǐ):水中小块陆地。
2、词语识记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所谓:所说的。
伊人:指意中人。
溯徊从之: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从:追,追求。
溯洄:逆流而上。
阻:险阻,难走。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仿佛。
曦(xī):晒干湄(méi):水边
凄凄:茂盛的样子。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意思是“干,变干。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水中小块陆地。
3、疏通诗中的文言词法知识
1.通假字。
例如:“蒹葭凄凄”中“凄”通“萋”,意为“茂盛的样子”。
2.古今异义。
例如:“道阻且右”中的“右”,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今译为“表示方位”。
参考译文:河畔芦苇密苍苍,清早露水结成霜。
我想念的那个人,她在河水那一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河水弯曲道路长。
顺着河流向下走,(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儿未干清滴滴。
我想念的那个人,她在河流那一岸。
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升高难向前。
顺着河流向下走,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
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流那一岸。
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又弯曲。
顺着河水向下走,仿佛她在河沙滩。
4、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
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
要读出
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
纯洁与执着。
(二)自主学习(三)自学检测
三、合作探究
1、分析诗歌格式的特点:
前两句写景(赏析):点明季节的景物描写,运用起兴手法,既烘托萧瑟、冷落、凄迷、意境朦胧的环境气氛,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三四句:指出心上人在水的一方,离自己很远,可望而不可即,其惆怅之情可知。
为后文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的艰难之情作铺垫。
后四句:叙写道路的险阻中抒情。
“溯洄”:表现出主人公的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相交织的心情。
“溯游”: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上人欢会倾诉衷情的怅惘情怀。
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一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白露“为霜”、“未曦”、“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
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
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确: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
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
层层递进,回旋跌宕,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5、写作特点小结:
《蒹葭》,用起兴的手法,反复咏唱,适宜流传。
语句朴实,易于理解,适宜口耳相传。
如“道阻且长”、“道阻且右”。
6、主旨:《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
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和可望而不及的惆怅失望之情。
四、拓展提升
我们学过的爱情诗有《关雎》《蒹葭》和李商隐的《无题》,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不同:《关雎》对心上人的追求大胆热烈;《蒹葭》中对心上人的追求执着含蓄;《无题》则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四、堂清检测练习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