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合集下载

香港金融保卫战实况

香港金融保卫战实况

香港金融保卫战实况香港金融保卫战实况香港金融保卫战还是几年前听童偶然跟我提起过,不过说的不甚详细,这次看到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非常神往,想看看当年他们具体是怎么个操作法,所以搜到这篇,基本是最详尽的一篇记叙,存到这里,做个纪念。

香港金融保卫战2001年8月,一位身份特殊的人士拜访了我的助手司徒卫先生,言谈中述说了他在1998年8月震惊世界的香港恒指保卫战中跟随索罗斯香港办事处放空恒指期货,亏损3亿港币的事情,也勾起了作者对那场惨烈战役的回忆,当时香港政府英勇应战,以无比的智慧,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时过境迁,恒指保卫战已成为辉煌的历史,但在亲身参与者的记忆中,仍然惊心动魄、历历在目……在这场旷世罕见的世纪金融大战之中,全世界的投资者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不是战争,却胜似战争的残酷与惊险。

多空双方参战兵力银海金山令人咋舌,价格争夺空前惨烈。

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攻防变换,使这场世纪决战形成了崭新的立体模式。

在这场错综复杂的世纪金融大战之中,股票指数期货作为多空双方搏杀的最重要武器,在它诞生仅仅才16年的短短历史中,镌刻下了惊天动地的一笔。

在中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和统一指数即将推出的今天,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意味极为深远……一、悲壮回顾、一招的恶果香港回归之后仅仅才十几天,1997年7月18日,国际投机商利用菲律宾比索贬值的机会,开始试探性攻击港币,当日港府应战,在货币市场中买进10亿港币。

7月21日港府再次买进大量短期票据。

这个回合港府仅用上调银行利率的方法就简单地击退了国际投机商对港币的进攻。

1997年8月14~15日两天,港府在不同市场上均发现一些对冲基金在大手卖空港币,港元对美元汇率不同寻常地快速下跌,同时,港元远期汇率也跟随下跌。

国际投机商利用印尼盾宣布自由浮动的消息,又一次对港币展开了攻击。

而且国际投机商进攻的范围也从汇市扩大到股市、期市、汇市等多个战场。

在金融工具的运用方面,包括了外汇现货和远期外汇合约等多个金融品种。

“魔鬼”索罗斯1997年狙击香港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有答案了!

“魔鬼”索罗斯1997年狙击香港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有答案了!

“魔鬼”索罗斯1997年狙击香港是成功还是失败了?有答案了!索罗斯是世界公认的“金融巨鳄”,1992年因为成功狙击了20 0年来一直是世界主要货币的英镑,打垮了英国金融体制的强大支柱英格兰银行,使得这位惯于隐藏于幕后的他突然聚焦于世界公众面前,成为世界闻名的投资大师。

但是索罗斯并没有因此满足,最终把目标瞄准了东南亚。

1997年3月,由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家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导致泰铢狂跌不止,截止到7月底,泰国政府被国际投机家一下子卷走了40亿美元,许多泰国人的腰包也被掏个精光。

但是泰国只是充当了一个开幕式的角色,随后,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

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由此索罗斯被冠以了“魔鬼”的称号,曾被称为“国际金融市场纵火犯”。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的套利出击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和贸易逆差激增,破坏性极大,许多国家已经到了谈“索”色变的地步。

扫荡完东南亚,索罗斯那只看不见的手又开始悄悄地伸向刚刚回归祖国的东方明珠——香港。

要说起来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到底是哪一方胜利,很多的金融学家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在香港保卫战中索罗斯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中国及香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也有人说,索罗斯虽然在香港货币套利战役中没有捞到便宜,但是却在香港股市上收获巨大,总体来说,索罗斯并没有吃亏,反而还赚了不少。

香港港币只是保住了稳定的汇率,但因此付出的代价是股市暴跌,导致了索罗斯做的第二手准备派上用场,所以索罗斯在97年的香港战役中,不太完美的胜利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详细的还原一下当时索罗斯高明的投机手段。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在半夜12点,索罗斯在纽约卖空港币。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索罗斯【前言】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

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

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

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

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经济危机不断涌现。

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的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其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1997年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使得当地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得到疯狂炒作,随后由于美国央行加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资本开始流出,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市场风暴开始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信心丧失,导致了大量投资的撤出,使得当地的股市、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等全面崩溃,国际的信用危机随之形成。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当地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作岗位流失,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治动荡,最终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爆发,其原因在于香港地区正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当中。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香港的货币连续大跌,在海外市场上的评价不断下降,香港政府开始出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香港地区的金融稳定。

香港政府推出了包括利率上调、股市再融资、国际出口贸易保险措施等多项针对金融、贸易、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功地控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三、对比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两起事件。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性质,都是因为某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于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而突然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引发经济危机。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1.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 惕泡沫经济的发生。 2. 实行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警惕国际游资 (hot money)的袭击,参与国际一体化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3. 必须正确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 的运用。 4. 各国应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 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 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2
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

两个市场同时进行: 把拆借的港元兑换成美元 外国资金从股票市场撤出 逃离香港 港元汇率贬值 股指期货 沽空获益
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
外汇期货沽空获益 抛售股票 沽空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下跌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1.“虚”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佯攻 (1)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播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 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2)对港币进行表面的进攻
第四次,港府正面与国家炒家交锋,赢得了香 港保卫战的胜利。
1 “舆论准备”阶段 2
前期对抗
3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4 港元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10
舆论准备
1.华尔街对冲基金“战无不胜”。
2.经济制度、宏观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中国香港特区必然成为国际炒家的 “提款机”。
11
前期对抗
在前三次的交锋中,国际炒家先在拆借市场 上借入港币,兑换美元,抛售港币,迫使香港政府 拉高利率,利率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 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指数下跌,恒指期 货价格下跌加速股票市场下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 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 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85炒家抛售港币港府动用近230亿储备接盘86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点813港股跌至6660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814香港特区政府利用外汇基金高调介入当日港股劲升564点收市报722469点820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条件刺激恒指上升260点直逼7900点825港府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迫使炒家付出高额代价827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港府一天注入近2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上升88点828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港府顶住了空前的抛售压力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较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政府获胜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1997年10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黑云压城。

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袭击香港,恒生指数从16000多点狂泻至6000点,股市濒临“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都遭重创,香港整体经济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黑色星期一1997年1月,索罗斯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

泰国首当其冲。

同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7月初泰铢沦陷,金融风暴开始席卷亚洲。

三个月后,金融风暴登陆香港。

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

就在这一天,香港股市开始下跌。

10月21日、22日香港恒生指数连续两天大幅下挫,累积跌幅近1200点,大约是9%,被当地市场人士形容为小股灾;23日,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曾落至9766.7点,跌幅高达1871点,恒生指数闭市时报10426.3点,退低1211.5点,下跌了10.4%,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天的跌幅可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相提并论。

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在23日一天就损失了4335亿港元,同8月份市值高峰期的43354亿港元比较,减少了15420亿港元,减幅达35%。

与此同时,香港十大富豪估计共损失超过2100亿港元。

恒生指数持续暴泻,跌势之猛、损失之巨,震惊世界。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

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

特区政府护盘击退国际炒家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开始了捍卫行动。

一方面通过外汇基金在市场上抛售美元吸纳港元;另一方面宣布加息,最优惠利率由8.75厘提高到9.5厘。

这些措施在汇市取得明显的效果,港元汇价随即反弹到7.5∶1的高位,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SOROS
一个人倚仗自己的资金来 对付整个国家及其货币并 获得了成功。此人就是66 岁的亿万富翁乔治· 索罗斯。 这个国家是泰国,它的货 币是铢。 “That was a game. Maybe I played it better than others. ” ——索罗斯
“金融大鳄”” “一只假寐的老狼”
要客观认识国际资本在危机中的作用,如今发展中国家已成了国际游资的蓄水池,周期性 和不稳定性是其典型特征,一旦经济形势和市场信心发生变化,资本流向发生逆转,危机 就很难避免。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定要警惕过度自信,正视存在的问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谢谢大家
圈儿
中央政府成为香港坚强后盾 央行两副行长坐镇香港指挥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称:直面金融风暴巨大压力哭过两三次。“决 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 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 交代?” 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 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面对炒家们抛售的亿万港币。香港金管 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使汇率维持稳定,令炒家们大失所 望。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 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 但是经过这次打击,香港10年以后人均GDP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 平。
亚洲货币绞杀战
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出现了“四小龙”、“四 小虎”一时间东南亚“龙DP增长速度列于当时全球第一。而相对于亚洲的快 速增长,西方发达国家却陷入了迟滞、萧条之中。他们环顾四海, 瞧着蒸蒸日上的“亚洲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顺眼。 为了敲碎“亚洲发展模式”这个招牌,让亚洲货币对美元严重贬 值,将亚洲的核心资产贱价抛售给欧美公司,加快“有控制的解 体”的执行速度。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秘密谋划着一场 “亚洲货币绞杀战”。他们首先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羽翼尚未丰 满的亚洲四小虎中最为瘦弱的泰国。 “我们就像狼群站在高高的山脊之上,俯视着一群麋鹿。泰 国的经济看起来与其说是一头亚洲的小老虎,不如说更像一 只受伤的猎物。我们选择病弱的进行猎杀,是为了保持鹿群 整体上更健康。”

香港金融保卫战

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8年1月和6月有两次攻击港元。 香港政府通过提高短期利率的手法,击
退了国际炒家对港元的攻击,汇市趋于 稳定,但是故事跌幅惨重。
3
背与美元挂钩,实行1美
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汇率制。
4
背景
在联系汇率制下,汇率和利率存在以下关系:
当港元资产需求减少,港元汇率减弱至兑换保证汇率 时,香港金管局便会向发钞银行买入港元,基础货币 随之收缩,利率因而上升,吸引资金流入以维持汇率 稳定。
7
事件经过
外汇市场 借入港元,在即期市场兑换成美元。由
于港元离岸交易较少,只能从香港本地 获取港元,或者从银行同业市场拆借, 或者从金管局的流动现金调节系统借入。 银行拆借市场两种融资工具:拆借贷款 和掉期合约。区别——本金划拨问题。 在远期市场卖出港元。
8
股票市场 抛售的两种途径:抛售持仓和借券卖空。——
10
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量沽出港元, 同时在股票市场压低恒生指数,在期货 市场累积大量恒指期货的空头头寸。
6
事件经过
国际炒家攻击思路:先在期货市场建立 大量空仓,再通过攻击联系汇率制迫使 香港政府提高利率,并导致港股和恒指 期货下跌,进一步引发港元贬值,陷入 恶性循环。
香港政府8月14日入市干预。在现货和期 货市场同时与炒家搏杀,目的托升恒生 指数。
蓝筹股的较量 8月13日跌至6500点 8月20日升至7742点 8月21日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下降200多点 8月24日推高300点 8月28日7829点收盘
9
期货市场 国际炒家在高位卖空恒指期货,一方面从中牟取暴利,
另一方面为了打压指数期货,在股市造成恐慌情绪并 形成抛售压力,最终压低股市。 香港政府在股市买入股票抬高恒生指数,同时在期市 大量买进恒指期货8月合约。 8月28日恒指期货维持在7800点左右。 香港政府从8月25日开始,大量卖出恒指期货9月合约。 9月份期货合约价格7200点,由于8月份合约价差为 641点(正常情况下市100点左右的价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过程

时间:1997年10月——1998年9月
事件:港府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进行了4次交锋 手法:投机者狙击香港的手法主要是在汇市、股市以 及恒指期货三个市场同时入手,并利用媒体散播谣言, 造成市场心理恐慌,以达到冲击市场,牟取暴利的目 的。


结果:前三次,港府被动应战,香港经济陷入衰退。
市场操作的“生死争夺战”。
16
二.爆发

8月初,美国股市回落,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国家 炒家对香港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狙击。 8月5日,金融炒家联手狙击港元,去年10月以来规 模最大的港币狙击战由此爆发。以索罗斯为首的对 冲基金操控沽售港元的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见的, 他们按时序先在纽约造市,接着在悉尼、香港、伦 敦继续沽售港元,24小时不停地操作和加压。
12
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

两个市场同时进行: 把拆借的港元兑换成美元 外国资金从股票市场撤出 逃离香港 港元汇率贬值 股指期货 沽空获益
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
外汇期货沽空获益 抛售股票 沽空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下跌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1.“虚”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佯攻 (1)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播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 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2)对港币进行表面的进攻
2.“实”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主攻方向 (1)港股 (2)“恒生指数期货”源自15决战阶段一.下战书
1998年8月5日,索罗斯基金(即量子基金)和老 虎基金等对香港发动总攻。大战来临前5个小时,索 罗斯的代表在接受CNN采访时,志得意满地宣称“港 府必败”,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喜剧色彩的历史时 刻,也是金融战役史上最精彩的,也是罕见的一次纯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997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
背 景 目 标
主 要 过 程
经验
背 景
1.1997 ,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一股
狂抛泰铢风潮,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相继
陷入金融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2. 香港股票及资产市场的泡沫,已到达最后的惊人
的疯狂程度。
3.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当时称索罗斯为“潜伏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7
目 标

索罗斯攻击的目标——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是指港元与美元挂钩,实行 1 美元兑换 7.8 港 元的固定汇率制,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 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

在联系汇率制下,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如下:
当港元资产需求减少,港元汇率减弱至兑换保证汇率 时,香港金管局变会向发钞银行买入港元,基础货币随之 收缩,利率因而上升,吸引资金流入以维持汇率稳定。 当港元资产需求增加,港元汇率转强,发钞银行向香 港金管局买入港元,基础货币随之扩张,利率因而下降, 从而遏制资金继续流入。 总之,利率保持稳定,汇率有可能出现变动。
6
战役防守方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A.香港特区政府1997年7月1日开始辖管的全区产值是12295 亿港元。 B.1997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有“外汇热钱”648.5亿美元,比 2007年的1362亿美元少713.5亿美元。 C.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的各项收入总额达到2082.6亿港元
第四次,港府正面与国家炒家交锋,赢得了香 港保卫战的胜利。
1 “舆论准备”阶段 2
前期对抗
3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4 港元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10
舆论准备
1.华尔街对冲基金“战无不胜”。
2.经济制度、宏观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中国香港特区必然成为国际炒家的 “提款机”。
11
前期对抗
在前三次的交锋中,国际炒家先在拆借市场 上借入港币,兑换美元,抛售港币,迫使香港政府 拉高利率,利率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 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指数下跌,恒指期 货价格下跌加速股票市场下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 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 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1.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 惕泡沫经济的发生。 2. 实行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警惕国际游资 (hot money)的袭击,参与国际一体化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3. 必须正确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 的运用。 4. 各国应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 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 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7
三.香港政府反击
1. 香港金管局一反过去被动的做法,运用政府财政 储备吸纳港币(储备兑换为港币之后仍然回流到银 行体系,使港币资金未被抽紧,避免了利率急升的 危机。)
2.8月14日起,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 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13天内把恒生指数 逐步推至接近8000点水平,耗资达1000亿港元。 3.香港政府出台限制卖空等7项举措,巩固成果。
金融市场中的狠毒野兽”
3
量子基金 香港金融管理局 老虎基金 中央政府
华尔街媒体
4
战役发起方
1.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
2.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
3.华尔街(某些)媒体
5
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观对冲 基金之一,与索罗斯量子基金可谓 并驾齐驱。老虎基金的创办人朱利 安·罗伯逊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 1980年5月创办老虎基金,专注于 “全球性投资”。在渡过10年的蛰 伏期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虎 基金开始创下惊人业绩——朱利安 准确地预测到柏林墙倒塌后德国股 市将进入牛市,同时沽空泡沫达到 顶点的日本股市。在1992年后,他 又预见到全球债券市场的灾难,使 老虎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增大,从1980年 起家时的800万美元,迅速发展到1991年的10亿美元、1996年的70 亿美元,直到1998年中鼎盛期的200亿美元。
8.28
决战的特点
1、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对外汇市场不直接干预变动 动用外汇储备直接入市干预。 2、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由专守汇率、不干预股市变 为动用外汇基金大量买入股票为股市托盘。 3、在最后的决战中,香港金融当局不但作为市场 参与方介入股市、汇市,而且通过改变游戏规则, 主动出击打击国际炒家。
经 验
8.5 8.6 8.13 8.14 8.20 8.25 8.27
炒家抛售港币,港府动用近230亿储备接盘 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点 港股跌至6660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 香港特区政府利用外汇基金高调介入,当日港股劲升564 点,收市报7224.69点 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条件,刺激恒指上升260点,直逼 7900点 港府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迫使炒家付出高额代价 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股市面临 严峻考验,港府一天注入近2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上升 88点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港府顶住了空前的抛售压力,闭 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较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 幅达17.55%,香港政府获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