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安全标准
行业标准
煤矿>>正文
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标准号: MT/T 98-2006 替代情况:替代 MT 98-1984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发布日期: 2006-08-19实施日期: 2006-12-01
点击数:
更新日期: 2016年08月30日
内容摘要
本标准规定了液压支架用软管及软管总成的术语和定义、试验系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液压支架用软管总成的检验,也适用于煤矿中输送石油基、水基流体的软管及软管总成的检验。

本标准不适用于蓖麻油基和酯基液体的软管及软管总成的检验。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软管及其外盖等的检查。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各种软管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外观:软管外观应光滑、完整,无缺口、闭口,不能有明显线纹及粗糙感,无合缝线凹坑、疤痕,表面无气泡及脱胶现象,软管周正,管壁厚度及上光应均匀;管头与管身嵌合处不能有明显凹疤。

印刷: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要求清晰、规范、洁净、笔墨深浅均匀、不得有毛边、无缺字、错别字、无污点、版面无偏移、歪斜、重影、整个印刷效果应光滑均匀、统一。

(销售品图案离中心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mm,赠送品不得超过)色泽: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配以各色套印,套印准确,无明显色差。

(特殊产品色差必须规定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洁净度:管、盖内外洁净、无灰尘、油污、黑点及墨渍等异物污染、无发丝等、表面不得影响我司喷码效果。

(效果:清晰不胶落)。

表面塑化(上光油软管):要求均匀、平整、光洁、光亮,封尾处没光油部分不得超过4mm。

管口螺纹:螺纹饱满圆整无中断、缺口和严重毛边等现象。

配合:与封样相比允许有的公差。

软管与盖子配合后打开时用力不得大于5kg,不得有扎手现象;合拢时用力不得大于5kg;翻盖时蝴蝶结连接处不得有断裂现象,未配合前盖子不得有打不开现象;(180、200g系列尤为重要)外包装: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容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数量、检验者代号等信息,同时包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保护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对于易擦伤的软管或盖子须用塑料袋、卫生的纸等相隔,出厂前产品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注头:颜色与软管颜色相符且均匀,接头要牢固且与管身要完全吻合,口子要圆,肩平,不能有脱落、开裂、针孔、歪斜、凹凸和变色现象,不能有注迹。

外观检验方法:以目测为主(部分数据用精确到的直尺或卷尺测量),光线充足环境下,以正常视力,距眼正前方30cm-40cm处进行检查。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软管及其外盖等的检查。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各种软管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外观:软管外观应光滑、完整,无缺口、闭口,不能有明显线纹及粗糙感,无合缝线凹坑、疤痕,表面无气泡及脱胶现象,软管周正,管壁厚度及上光应均匀;管头与管身嵌合处不能有明显凹疤。

印刷: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要求清晰、规范、洁净、笔墨深浅均匀、不得有毛边、无缺字、错别字、无污点、版面无偏移、歪斜、重影、整个印刷效果应光滑均匀、统一。

(销售品图案离中心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mm,赠送品不得超过)色泽: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配以各色套印,套印准确,无明显色差。

(特殊产品色差必须规定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洁净度:管、盖内外洁净、无灰尘、油污、黑点及墨渍等异物污染、无发丝等、表面不得影响我司喷码效果。

(效果:清晰不胶落)。

表面塑化(上光油软管):要求均匀、平整、光洁、光亮,封尾处没光油部分不得超过4mm。

管口螺纹:螺纹饱满圆整无中断、缺口和严重毛边等现象。

配合:与封样相比允许有的公差。

软管与盖子配合后打开时用力不得大于5kg,不得有扎手现象;合拢时用力不得大于5kg;翻盖时蝴蝶结连接处不得有断裂现象,未配合前盖子不得有打不开现象;(180、200g系列尤为重要)外包装: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容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数量、检验者代号等信息,同时包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保护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对于易擦伤的软管或盖子须用塑料袋、卫生的纸等相隔,出厂前产品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注头:颜色与软管颜色相符且均匀,接头要牢固且与管身要完全吻合,口子要圆,肩平,不能有脱落、开裂、针孔、歪斜、凹凸和变色现象,不能有注迹。

外观检验方法:以目测为主(部分数据用精确到的直尺或卷尺测量),光线充足环境下,以正常视力,距眼正前方30cm-40cm处进行检查。

软管验收标准(化妆品企业产品包材文书资料)

软管验收标准(化妆品企业产品包材文书资料)

软管验收标准1.0目的:确保公司采购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种软管、外盖、内塞等的检验。

3.0质量标准:3.1外观检验项目3.1.1外观:管身应光滑、整洁、厚薄均匀,透明管应透明清晰,复合膜应无浮起现象;无明显划痕、粗糙感、凹凸、疤痕,污点、气泡;色泽应均匀一致,管口无缺口、闭口、断头,螺纹饱满圆整不得有中断、缺口和毛边现象;管头与管身接合处不得有明显的凹痕;合缝线无开裂,无变形;外盖应端正、光滑、无破碎、裂纹、毛刺(毛口)。

3.1.2颜色:符合上下限要求,套印准确,无白斑、色斑、明显色差,与封样吻合。

3.1.3印刷及烫金(银):图文印刷正确、清晰,笔墨深浅均匀,无缺字、错别字,版面无偏移、歪斜、重影;烫金(银)应均匀,无漏烫、错位、叠烫及锯齿状。

3.1.4洁净度:内外洁净,无灰尘、油污、墨渍、污丝等。

3.2功能性检测项目3.2.1尺寸:符合标样。

3.2.2容量:符合要求。

3.2.3密封性:软管与外盖、内塞配合应严密,外盖拧紧于软管上与管肩的缝隙不得大于0.5mm,无滑扣、漏气、漏水、漏料等现象。

3.2.4印刷及烫金(银)牢固性:印制、烫金(银)应均匀、牢固,牢固性测试印刷及烫金(银)不得有大于0.5mm2模块脱落。

3.2.5封尾牢固度:软管封尾周正且牢固、平整光滑无毛刺,封尾纹粗细均匀,封尾宽3-5mm。

牢固性试验后,不得有开裂现象。

3.2.6跌落试验:试验后管身不得有破裂、变形、封尾开裂等现象,外盖不得出现顶针断裂、开口、与管身发生脱落等现象。

3.2.7掀盖试验(仅适用于蝴蝶结外盖):试验后蝴蝶结不得断裂,扣合后严密性与试验前一致。

3.2.8耐热耐寒试验:试验后无变形、漏料、漏水、开裂、印刷脱膜等现象。

3.2.9配套试验:软管与外盖配套应顺畅,不空转、脱牙、滑牙,缝隙不得大于0.5mm。

外盖无开口现象(如有配套内塞、底托等,须与管盖配套,松紧合适)。

3.2.10条码可读性:条形码清晰、准确可读。

金属软管检测管理规范

金属软管检测管理规范

金属软管检测管理制度为加强设备设施管理,认真做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金属软管在购买与使用中能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金属软管的购买由设备科按照码头等部位具体情况,负责申报、购买。

购买时应根据实际使测检查外,还应该按照1、2、3、1、软管在使用后、检测前、或者长时间保存前都要进行清洗,清洗方法应根据环境和软管的使用情况而定。

2、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净水、热水、洗洁精、常温普通溶解液进行冲洗。

3、软管在清洗前若被用于传输强酸性介质,在清洗之前一定要将残余的介质排干净,防止清洗时因为摩擦产生发热现象。

传输完胶性介质后,管内不应有残留,防止软管下次使用时发生反应。

另外也可以采用蒸汽或者压缩空气清洗软管,但温度不能过高,且软管的端头务必开启,免得损坏管内的织物和薄膜,在清洗过程中,软管一定要接地。

四、金属软管的检测1、由设备科下属机修班负责检测,机修班长为负责人,检测场所应选取非防爆区域,检测工作必须在安全的前题下进行,检测后负责人应做好台帐记录。

2、至少一年做一次检测。

345、能够移动。

6789的检测标准,软管在使用中应至少半年要做一次导电性能检验。

1.将软管平放在地面上。

2.用欧姆表检测软管两端是否能保持通路。

六、金属软管技术要求1、金属软管主要零件的材料及其适应的温度范围见如下表金属软管长度的极限偏差(mm)3. 金属软管应能承受1.5倍的公称压力。

4. 金属软管在公称压力下不允许泄漏。

5. 金属软管的耐弯曲性能和爆破压力应符合规定。

七、台帐记录式样江苏省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大新油库2008年11月,]。

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

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

GB/T 7939—2008(2008-01-14发布 2008-05-01实施)代替GB/T 7939—1987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6605:2002《液压传动软管和软管总成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6605:2002重新起草。

为了方便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和国际标准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在附录B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与ISO 6605: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3.1~3.5的术语及定义。

——在5.2中明确规定耐压试验压力为2倍的软管总成最高工作压力,试验时间为60s。

——5.3.3试验标记长度不同,ISO 6605规定500mm;本标准规定从中间向左右各125mm。

——在5.4.2.1中明确规定爆破试验压力为4倍的软管总成最高工作压力。

——在5.6中明确规定脉冲试验压力、温度、频率和升压速率。

——删除ISO 6605中“5.8抗磨损试验”。

——删除ISO 6605中“5.9黏着力试验”。

本标准代替GB/T 7939—1987((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与其相比变化如下:——增加对GB/T 17446的引用。

——增加3.1~3.5的术语及定义。

——5.2中原试验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改为2倍的最高工作压力。

——脉冲试验频率由0.5Hz~1.25Hz改为0.5Hz~1.3Hz。

——脉冲试验油温由93℃±3℃改为100℃±3℃。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伊顿(宁波)流体连接件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冶建实业开发公司液压附件厂、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徐州液压附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国勋、周舜华、刘小平、浩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7939—1987。

波纹金属软管检验规程

波纹金属软管检验规程

波纹金属软管检验规程一.依据标准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GB/T 14525-93。

金属软管管理制度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2003年6月1日实施)二.定义、分级和分类1.波纹金属软管:以下简称金属软管,为波纹管、网套和接头的组合或波纹管和接头的组合。

本规程所述金属软管为装置在用工业管道所属金属软管、装车用金属软管以及其它非固定式金属软管。

为补偿位移、安装偏差和基础沉降,吸收振动及降低噪声等,宜选用环形波纹管金属软管;对压力较高但不频繁发生位移及振动的场合,宜选用螺旋波纹管金属软管。

2.金属软管公称压力:指在常温时可使用的最大工作压力。

金属软管的公称压力应不低于主管道的设计压力。

对于使用温度≥100℃的金属软管,其工作压力按公式(1)进行计算:P0= K •• PN (1)式中: P0----工作压力,Mpa;PN----公称压力,Mpa;K-----温度修正系数。

软管的温度修正系数K应按波纹管、网套、及接头的温度修正系数分别确定后取其较小值。

其中:接头的温度修正系数按相应接头标准规定;波纹管、网套的温度修正系数见表1。

表1 温度修正系数K(其它材料牌号参照表1)液化气体罐车装卸用金属软管的额定工作压力不低于装卸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4 倍。

3.金属软管实施分级管理,即A、B、C 类。

其中A 类:《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规定的在用工业管道附属金属软管;B 类:A 类中在充装汽车罐车(适用于《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时与之连接的半固定式金属软管;C 类:除A、B 类外的其它非固定式金属软管。

4.金属软管分类:①按管坯分类:无缝管坯制软管、纵焊缝管坯软管②按波纹管分类:螺旋波纹管、环形波纹管③按网套分类:钢丝网套、钢带网套④按软管接头:球面型、管螺纹型、法兰型、焊接型及平型活接头等多种型式。

三.定期检验1.在用金属软管的定期检验分为在线检验和全面检验。

2. A 类金属软管的定期检验随所属工业管道检验一并进行。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

软管检验标准1、目得: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得包装材料符合规定得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软管及其外盖等得检查。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3、1各种软管应符合我司得样品(包括双方确认得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3、2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3、2、1外观:软管外观应光滑、完整,无缺口、闭口,不能有明显线纹及粗糙感,无合缝线凹坑、疤痕,表面无气泡及脱胶现象,软管周正,管壁厚度及上光应均匀;管头与管身嵌合处不能有明显凹疤。

3、2、2印刷: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要求清晰、规范、洁净、笔墨深浅均匀、不得有毛边、无缺字、错别字、无污点、版面无偏移、歪斜、重影、整个印刷效果应光滑均匀、统一。

(销售品图案离中心左右偏差不得超过1mm,赠送品不得超过1、5mm)3、2、3色泽:符合确认得标准样品,配以各色套印,套印准确,无明显色差。

(特殊产品色差必须规定在封样得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3、2、4洁净度:管、盖内外洁净、无灰尘、油污、黑点及墨渍等异物污染、无发丝等、表面不得影响我司喷码效果。

(效果:清晰不胶落)。

3、2、5表面塑化(上光油软管):要求均匀、平整、光洁、光亮,封尾处没光油部分不得超过4mm。

3、2、6管口螺纹:螺纹饱满圆整无中断、缺口与严重毛边等现象。

3、2、7配合:与封样相比允许有0、5mm得公差。

软管与盖子配合后打开时用力不得大于5kg,不得有扎手现象;合拢时用力不得大于5kg;翻盖时蝴蝶结连接处不得有断裂现象,未配合前盖子不得有打不开现象;(180、200g系列尤为重要)3、2、8外包装: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容量、生产厂名、生产日期、数量、检验者代号等信息,同时包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保护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对于易擦伤得软管或盖子须用塑料袋、卫生得纸等相隔,出厂前产品必须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3、2、9注头:颜色与软管颜色相符且均匀,接头要牢固且与管身要完全吻合,口子要圆,肩平,不能有脱落、开裂、针孔、歪斜、凹凸与变色现象,不能有注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管于接头处应平整,无编织物外漏现象,不允许有气泡、裂口、脱层裸露钢丝的现象。
爆破实验
试验压力为额定工作压力的4倍即 Mpa,保压1min,不得有任何破裂迹象。
长度角度检查
复查总成的长度,接头的角度。
检验结论
备注
2.4 对1.7条可以用专用塞规或专用游标卡尺进行检验。
2.5 对1.8、1.10条用目测进行检验。
2.6 对1.9条在静压试验台上进行试验。
2.7 总成检验完成后两端接头应用塑料闷头盖住或用塑料袋捆扎,以免接头碰伤及灰尘杂物进入。
2.8 软管总成试压抽样检查和全检的规定。
2.8.1 下列情形应进行100﹪静压试验:
软管总成检验规范
1 技术要求
1.1软管下料后,应检查软管的规格、型号、下料长度是否与要求符合,软管切口是否平整。切口端面与软管中心线垂直。
表1 软管切口垂直度
软管通径
切口端面与软管轴线的垂直度
通径≤25≥
1
25<通径≤40
2
通径>40
3
1.2需剥外胶的软管其剥胶长度应符合表2的要求,剥胶后钢丝不能有损伤,无钢丝散开现 象,软管内壁无损伤。
1.10总成压力试验时,不得夹、碰伤接头。
2 检验
2.1 总成应由质检科的总成检验员进行检验,以保证每根出产的软管总成符合规定要求。
2.2 对1.1、1.2、1.4、1.5条可以用卷尺、角尺、游标卡尺以及目测进行检验;对1.3条
可以用干净的手触摸软管内壁,目测手上是否有脏物。
2.3 对1.6条用角度测量工装进行检验。
1.7当软管总成扣压接头为三件套时的芯子内孔变形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芯子内孔变形量表
分体式软管总成套筒扣压前后外径应符合表6
表6套筒扣压尺寸表
1.8软管总成扣压后的外套镀锌层应无脱膜现象。
1.9进行静压试验,按爆破压力的1/2倍作为静压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为45s-60s,不得有渗漏等异常现象。
30-0.1
6.3
3.20-0.12
3.20-0.12
8
5.20-0.12
50-0.12
10
6.80-0.15
6.80-0.15
12.5
90-0.15
8.80-0.15
16
12
11.5*
11.80-0.18
11.2*
19
140-0.18
13.80-0.18
22
170-0.18
16.80-0.18
25
附录
最小 通 过 量检验方法:用规定的芯棒或钢球插人经扣压后的软管总成接头内孔,芯棒或钢球应能顺利通过芯棒或钢球尺寸按附录A的规定
JB/T 8727-200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芯棒或钢球尺寸
附表1 芯棒或钢球尺寸
软管公称内径
芯棒或钢球尺寸
钢丝编织液压软管总成
钢丝缠绕液压软管总成
5
30-0.1
GB/T 10544-2003《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的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GB/T 8727-2004《液压软管总成》
序号
项目名称
标准值
检验结果评价
备注
清洁度检测
无杂物
内径最小通过量
用规定的芯棒进行检查,芯棒能顺利通过
耐压试验
试验压力不得低于额定工作压力的2倍,即 Mpa。
泄露试验
无泄漏
外观检查
2.8.5 对第一次使用的软管加工的软管总成,应抽查一根按GB/T5563进行泄漏试验、爆破 试验。
2.8.6 由质检部挑选质量问题较多的总成不定期的进行泄漏试验、爆破试验。
2.9 所有总成的外观均应作100﹪的检查,除2.8外的项目按表7进行抽样检查。
2.10 软管内径小于4的软管总成,需进行100﹪的通孔检查,以免扣压后芯子的非正常变形造 成管路堵塞。
表2剥胶长度表
1.3软管内壁应清洁,用手触摸无脏物灰尘粘着、无杂物。
1.4软管总成所安装的接头、附件以及两端弯曲管接头之间的装配角、自然弯曲方向和总成长应符合要求。
1.5软管总成长度的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总成长度公差表
1.6软管总成两端弯曲接头之间装配角的角度偏差按表4的规定。
表4装配角度公差表
a. 软管内径≤13的总成。 b. 软管质量问题较多时的总成。
2.8.2 棉线管等低压软管,100﹪外观检验,不作压力试验。
2.8.3 对16—25通径的软管总成,按表7进行静压抽样检查。每批抽样检查应100﹪合格,
如有一根不合格,应作全检。
表7
2.8.4 对32通径以上的大规格总成或在试验压力机上难以测试的总成如:法兰系列总成等, 必须对直芯进行100﹪的内孔变形量检测。
19.50-0.21
18.50-0.21
32
250-0.21
240-0.21
38
300-0.25
29.50-0.25
51
40.50-0.25
400-0.25
附表2液压胶管出场检验报告
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批组数量
检验数量
生产日期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GB/T 3683-2011《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