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强调了感性直观和人的本质的重要性,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然而,费尔巴哈的哲学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恩格斯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缺点。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他仅仅把自然界看作是一种直观的存在,而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
他不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这种直观的唯物主义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现象和发展动力。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这一观点使唯物主义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在关于宗教的论述中,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他指出,人们把自己的本质赋予了上帝,从而创造了宗教。
然而,费尔巴哈仅仅停留在对宗教的批判上,没有进一步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并指出只有消除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压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的影响。
费尔巴哈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也存在不足。
他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抽象的“类”,即一种共同的人性。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观点使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和历史地理解人的行为和思想。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还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两个方面。
这一问题的提出,为我们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论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

论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
答:1.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系统的核心。
费尔巴哈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做哲学惟一、普遍、最高的对象,人不仅是哲学的对象,也是历史的、国家的、法律的、宗教的和艺术的本质。
2.费尔巴哈人本学讨论人和人的本质,其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
(1)人是感性实体。
人不是抽象的精神实体,无论从人的对象还是从人的活动而言,都是现实存在的感性实体,这是费尔巴哈阐明人的一切内容和解决哲学问题的基石。
(2)人是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感性实体。
费尔巴哈指出,人作为感性实体,首先是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实体。
人的形体是人的肉体,精神、意志、思想、情感等是人的灵魂。
灵魂依赖于肉体,随同它存在、成长和消亡。
(3)人是有感觉能思维的感性实体。
人作为感性实体,首先具有感觉能力。
人作为有认识能力的实体,在于人具有能动性的理性、思维。
在此基础上,他探讨了思维和存在同一的问题。
(4)人是有意志,依照目的活动的感性实体。
费尔巴哈从人是感性实体出发,认为人所特有的自由意志(自然没有意志)是同人的生存愿望以及追求幸福的愿望紧密相联的。
(5)人的本质包含在以我和你的实在区别为基础的统一性中。
类即人的绝对本质,它是无限的,也是完善的。
只有两个人的存
在、交往,类的功能才可发挥,人类本质才能实现。
3.费尔巴哈通过对类、交往和社会性的强调来规定人的本质,无疑比17-18世纪思想家关于人是孤立的原子的思想深刻得多。
但“人本学”脱离了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抽象地从人的自然属性谈论人的类、人的本质,显然是不科学的。
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身体概念研究

从表述上来说 , 两种概 念是 非常接 近 的 , 这 但就 其 内在 的致 思逻辑而言 , 却是判若霄壤 的。“ 感性 的本 体论 ” 中所探讨 的 “ 感性 ” 其实质上仍然 囿于 以理 性主 义为主要 特征 、 , 以解 释 世界为主导功 能 的整 个近 代哲 学 的解 释框 架 当 中, 里 的 这
使用 的, 或者说 , 是被思 想抽象 化和形式 化 了的“ 性 ” 感 。特 别是受现代 日渐高涨 的科学精神所鼓 舞 , 现代 西方哲学 家强 调 , 是超验思辨而是 经验实 证 , 不 才是通 向哲 学殿 堂 的真正 途径 。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十分重 视感觉 、 感性经 验 的作用 。他说 : 人们若非 发狂 , “ 一切 自然 的知识 , 应 当求 都 之于感官 。 培根坚持认 为 , ” 知识必 须 以感 觉 经验为 基础 , 必须从感官 的原始 知觉 开始 。如果 说培 根 的 目标是 一切 人
“ 感性 ” 只是 一个 与“ 理性” 概念 相对应 的另一个抽象 概念 而
已。
、 一
种感性 哲 学的确 立
纵观西方近代哲 学史 , 论是 1—1 纪 的经 验主 义 无 7 8世
者还是理性主义者 , 都是把 “ 感性” 作为认识论层次 的概念 来
根据 国内著名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家李毓章先 生的说法 , 自
收稿 日期 :0 1 6 0 2 1—0 —1
类知识的整体重建 的话 , 么英 国经验 主义哲学 的真正奠 基 那
人洛克 , 则通过把感 觉置 于哲 学求知 的核 心地位 , 为构 建 而 经验主义哲学得 以做一点地基 的清理工作 , 并且 扫除一些 挡
作 者简介 : 重, , 李 男 西安交通大 学哲 学系讲 师, 哲学博士后( 西安 7 0 4 ) 10 9 。
回到“感性的人”——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本学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感性是费尔巴哈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理解他人本学的钥匙,是他感性人本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费尔巴哈把人的感性的存在和人的自然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由此阐发了人的本质的思想。
但是由于费尔巴哈哲学本身在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矛盾性,使得国内外相当多的学者对费尔巴哈哲学产生了误解。
我们对费尔巴哈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某些教科书的论述和政治哲学方面的批判,而真实的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却被遮蔽起来了。
费尔巴哈哲学是在对宗教神学以及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本学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核心。
他本人提出要回到感性,回到人,回到事情本身。
为了避免人们对费尔巴哈仍做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解释,突出他的感性人本学。
本文力图从原著出发,来阐明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的内容,揭示其理论的内在矛盾性及其现代性意义。
文章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十八世纪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人的本质哲学的批判来建立自己的感性人本学,从人是自然的产物入手凸显人的感性存在。
第二部分,论述费尔巴哈哲学中对人的本质地位的凸显。
在“我-你”关系上形成的类存在物是费尔巴哈论述人的感性存在和本质问题的前提。
第三部分,主要是就费尔巴哈在建立其人本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前后不一的论述分析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说的困惑之处。
第四部分,是从费尔巴哈感性人本学对马克思的影响入手,指出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为马克思把人当作“感性活动”来理解开辟了一条道路,它的现代价值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关键词:费尔巴哈感性实体人的本质 自然现代意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ensibil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 and also the key to understand his humanism. His sensible anthropology is starts from this and is based on this. Feuerbach so closely combine sensible existence of human and human’s nature together that h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his thoughts on human nature. But jus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his philosophy, many a scholar, in domestic or abroad, misunderstood this theory in various degrees. So what we know about Feuerbach is no more the introduction in philosophical text book and the critic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While the fact is that Feuerbach’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real sense was concealed.Feuerbach’s philosophy took its form in the critics of the religion theology and Hegel’s speculative metaphysic. Anthropology is the core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 He proposes human return to sensibility,man and the very things. In order to avoid the explanation of metaphysic materialism and highlight his sensible anthropology,I tries to explain Feuerbach’s sensible anthropology and modern value of his theory. All of this is based on original books.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article.Part I introduce Feuerbach’s sensible anthropology was founded in the critic French mechanical materialism and Hegel’s philosophy. His theory highlight human’s sensible existence from the opinion that human is the product of nature.Part II expounds the nature of human in Feuerbach’s theory, which the “category”was formed on the relation of “I—You” that is the premise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 of human’s sensible existence and nature.Part III principally considering the contradiction that appeared during Feuerbach’s anthropology and the inconsistent opinions raised in different periods,I want to analysis on the puzzling problems of Feuerbach’s sensible anthropology.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discuss of the modern meaning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 of sensibility. It points out that Feuerbach’s point on sensible human give the way to Karl Marx’s argument on human as sensible activity, there is a long way for us to explore more modern value of his theory.Key word:Feuerbach, sensible entity, human nature, human, nature, modern meaning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费尔巴哈论纲

费尔巴哈论纲摘要:1.费尔巴哈简介2.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3.费尔巴哈的贡献4.费尔巴哈的影响与评价正文:1.费尔巴哈简介费尔巴哈(Karl August Varnhagen von Ense),德国哲学家,生于1784 年,逝世于1860 年。
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康德、谢林、黑格尔等人并列。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伦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唯物主义:费尔巴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他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倾向。
(2)感性认识论:费尔巴哈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性,感性是认识的基础。
他强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认为只有通过感性认识,人才能认识世界。
(3)人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社会性。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费尔巴哈的贡献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哲学发展:费尔巴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促使哲学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伦理学贡献:费尔巴哈的伦理学思想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主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宗教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是使人屈服于现实的苦难,从而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4.费尔巴哈的影响与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在19 世纪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费尔巴哈的哲学贡献,称他为“德国哲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然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人的阶级性的忽视,以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费尔巴哈感性思想及其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费尔巴哈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在19世纪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反响。
尽管他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者,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费尔巴哈的主要贡献是对现代哲学中感性思想的阐述与批判。
他认为,人类的感性经验是生命的根本,其中包括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思维、情感以及社会联系等方面。
他认为,感性能力是人类在不断经验中发展出的一种本能,并且这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然而,费尔巴哈的感性思想并不仅仅致力于批判,他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
例如,他将宗教视为通过感性信仰来获得理性认识的方式,他认为,只有通过感性体验,我们才能获得与上帝沟通的真正途径。
此外,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五个例子证明了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1. 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并声称他最初接触到现代哲学就是从批判这种思想开始的。
他指出,客观唯心主义基于自觉和精神生活的假定,这与马克思主义将现实看作是物质的、可以感知的自然界截然不同。
这种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其更加强调历史的孕育和时代性。
2. 价值观的阐述费尔巴哈重视人类的感性需求,认为它是人类的价值观、意义与目的的基础。
这种观念促使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重视人类自我觉醒与解放过程中的价值观。
3. 超越理性主义的立场费尔巴哈认为现代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它无法涵盖生命体验中的感性部分。
他赞扬了人类感性经验和主观感知的原则,从而促进了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理性主义的立场,强调实践和经验知识的重要性。
4. 历史唯心主义的批评费尔巴哈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其委曲于西方哲学的传统,忽视了现实经验并违背了唯物主义原则。
这种批评激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审视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源,并提出了新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开展了深刻的历史研究。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于“感性活动”和“感性对象”的辨析

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于“感性活动”和“感性对象”的辨析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马克思本人的着作中,他用“感性活动”来表述其实践概念,其中的“感性”一词意味着直接性、现实性、对象性。
在他之前,费尔巴哈率先使用“感性”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思辨哲学的颠覆意图。
这是由于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仅仅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待间题,它们极为推崇理性,轻视感性的现实意义。
由此,费尔巴哈从存在论上赋予了感性以一种基础性的地位,试图将哲学带回到现实世界之中,无论其理论终局如何,他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启迪作用是无法否认的。
马克思将人的活动视为“感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这与后者将人视为“感性对象”看起来极为类似,但是仔细推敲起来,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根本差异,它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在哲学根基上的分野。
毋庸置疑,弄清“感性活动”与“感性对象”之间的区别,对于充分理解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感性活动”与“感性对象”的不同,体现出了辩证思维方式与直观思维方式的差异。
“感性对象”体现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直观性。
在马克思之前,费尔巴哈已经意识到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即抽象性。
他试图创立一种完全异于后者的新哲学,为了彻底与旧形而上学划清界限,其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完全异于黑格尔的,而采用了一种直观的思维方式。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①。
毫无疑问,这里所说的“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根据的肯定的东西”就是感性、现实,而“自称是绝对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与黑格尔不同的是,他将自己哲学的出发点置放在感性确定的事物上,以此来反对抽象的无人身的理性,这一点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

作者: 杜志清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6-51页
主题词: 费尔巴哈;感性人学;人的存在;人的本质
摘要: 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 ,把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作为哲学的中心和对象。
在自然界中 ,人区别于动物 ,是感性存在 ,具有感性本质和感性欲望 ;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认识 ,为了欲望 ,为了爱 ,理想、意志和爱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在社会领域 ,人不能孤立存在 ,要和他人相联系而生活 ,人的本质只能包含在团体之中 ,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
人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和环境的产物 ,是人们活动的产物 ,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费尔巴哈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感性哲学认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唯一的道德标准。
在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中,感性活动无处不在,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是人与万物相互作用的媒介,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能量和人格品质。
这一理论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赞同和探讨,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事例支持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1. 绘画艺术是人类感性表达的一种体现。
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直觉,将内心世界的美好和多彩绘制在画布上。
对于观众来说,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也是与艺术家互动、共同感知的过程。
正如费尔巴哈所说“感性生活就是文化再现的基础”,绘画艺术正是这样的一种再现,象征着艺术家的个人体验与文化背景的交织,反映出他们对世界的感性理解。
2.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感性活动的一种体现。
音乐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转化为声音,观众则通过听觉接触到音乐家的情感,共同进入到这段旋律所描绘出的感性情境中。
如果说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是色彩、形状、构图等的表达,那么音乐艺术则是纯粹的声音,是语言、节奏、韵律等的表达。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人的感觉、情感和知觉,都是在感性生活的
过程中形成的”,音乐艺术在这种感性认识上具有特殊的力量。
3. 爱情是感性活动的一种典型体现。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的情感和欲求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满足,充分展现了人类感性心灵深处的一面。
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对另一个人的爱是感性的,
可以超越理性和科学”,爱情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感性生命的一种方面。
4. 自然万物的生长和发展也是充满了感性因素。
自然界中的生命物质在生长、变异和繁荣中,充满了一种无限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感性聚集。
生命的茁壮成长和无尽变异的奇妙形态,正成为探寻自然哲学的代表性话题。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物质也有感性的特点,就是物质在具备客观性的同时也能具备主观性”,自然界是充满了感性元素的。
5. 摄影艺术也是感性活动的一种表现。
摄影家通过自己的视觉和意念,捕捉那些瞬间的感性体验,把它们记录在胶片或数码中:无论是风景、人物、动物还是食物,摄影家都是以自己的感性方式,将这些元素记录下来。
在观众看到照片时,也是以他们自己的感性方式,去了解,去感知照片所表达的有关对象的信息。
所有这些例子都证实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
感性活动虽然像水一样无法看得到摸得着,但它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是人类感知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类最基本和本质的生命力量和人格品质之一。
作为哲学家和艺术家,费尔巴哈那种感性的思考方式,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艺术家和哲学家。
这种思考方式将人的感知和感性生活纳入哲学讨论范畴,使得哲学相对于过去更具多样性和温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感性活动的作用,去关注那些被称为“低”、却并不“低贱”的感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