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简介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费尔巴哈(1804—1872)是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代表,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一、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黑格尔哲学不能适应资产阶级新的需要,便产生了费尔巴哈哲学。
黑格尔学派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产生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提出建立同一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口号,所以,唯心主义哲学已不能满足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要求。
要推翻封建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上闹革命,需要进行实际斗争,所以,必须用唯物主义代替唯心主义。
第二,阶级原因。
德国资产阶级内部分化出激进派和保守派,反映在哲学上分化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因而黑格尔学派产生了分裂。
第三,理论原因,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造成一派抓体系,一派抓方法。
在对宗教斗争中,青年黑格尔派又产生了分化,在这个基础上,青年黑格尔派中的激进分子费尔巴哈冲破了黑格尔学派的束缚,第一个打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并转变为唯物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从而产生了费尔巴哈哲学。
费尔巴哈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哲学上,以人本学批判宗教神学,以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为1848年的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二、对宗教地批判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完成了德国资产阶级对传统宗教地批判。
1、为什么费尔巴哈理论活动的注意中心放在宗教问题上呢?第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基督教是德国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以转变为无神论者的费尔巴哈,要反对封建统治必须对宗教进行斗争。
第二,费尔巴哈所处的时代,“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变为宗教斗争,这一斗争,特别是从1840年起,间接的也是政治斗争。
”第三,为了建立人本学,必须反对宗教神学。
2、怎样批判宗教的?第一,首先揭露了宗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完整word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简析《费尔巴哈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一
机 。怎样考察呢?主要是研究推动 历史发展的广大群众、 整个阶级、 整个 民族行动起来的思想动机 , 研究在社会发展 中长期起作用 的, 引
起重大 历史变化的原因。“ 与其说是个别任务 、 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任 务的动机, 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 、 使整个 的民族 、 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 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 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 即逝的
是客观规律, 都有客观性。 社会规律有其 自身的特 点。 自然界 的发展没有一定预期的 目的 和主观意图, 自然界规律起作用是因一些盲 目的、 无意识 的对立统~, 级关系 非常简单化、 明朗化 , 阶级斗争的根源就是纯粹的经济利益关 系。 恩格 斯以英 国和法国的历史为例, 说明是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 的客观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
L g l y t m d S cey e a se An o i S t
29( 0. ) 06
{占 I 缸会 ; J
简析 费尔巴 《 哈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的
杨 敏 琦
摘 要 ( ( 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简称( ( ( 费尔巴哈论》 第四章是全书的逻辑终点, ) 恩格斯 简明而又系 统地 叙述 了历 史唯物 主 义的基 本原 理: 会历 史发展 和 自然界一 样有客 观规 律 ; 社 隐藏在 社会现 象 背后 的规 律是 推动 历 史发 展的动力; 阶级社会的发展动力阶级斗争后面隐藏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 费尔巳哈论 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这不能改变一个事实: 历史进程受内在客观规律支配。 历史发展的 产阶级战胜中产阶级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外部表现为表面上的偶然性, 而其 内部规律 是隐藏着的必然性 。 二、 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表 明, 阶级和阶级斗争纯粹是由经济的原因引起 , 是由于社会生产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英对照.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 2,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恩格斯1888年发表的稿本)3, Karl Marx 1845 Theses On Feuerbach4, Theses On Feuerbach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年稿本)1.关于费尔巴哈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作者:卡尔•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gegenstandliche)活动。
所以,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ndliche)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现实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哩。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①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C 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 C 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思想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尔巴哈的主要观点涉及宗教、人性、唯物主义等方面,下文将详细探讨这些观点。
宗教是人类幻想的产物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存在的幻想和投射。
他批判了基督教神学中的神秘主义和超自然观念,并主张将宗教还给人类,将神圣从天堂拉回到地上。
1. 宗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在于对于绝对存在的崇拜和神圣的投射。
人们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或者自己无法满足的需求上升到超自然层面,并构建出一系列的信仰体系。
2. 宗教的来源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来源在于人的有限性和矛盾性。
人类对于自己的有限性感到不满,同时又在生活中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于是创造了宗教来弥补这些缺失。
3. 宗教的社会作用费尔巴哈指出,宗教在社会中起到了安慰人心、规范行为和维护秩序的作用。
宗教的存在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和道德准则的指引,从而使社会更加稳定。
人性决定意识费尔巴哈对人性的理解对于他的唯物主义观点至关重要。
他认为,人类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而不是相反。
1. 人是世俗的存在费尔巴哈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将人类理解为理性和超验的存在的观点,主张将人类还原为物质的有感知和感受能力的世俗存在。
2. 人的自觉和宗教信仰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自觉和宗教信仰是由于人类对自身本质的否定和逃避造成的。
通过宗教的幻想,人们试图逃离现实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3. 人性解放的途径费尔巴哈认为,人性的解放需要从宗教的幻觉中解脱出来,回归到现实世界中。
他主张通过社会的改造和现实的改变来实现人性的解放。
唯物主义和先验知识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他对先验知识的否定对于他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 唯物主义的基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真实和客观的存在,而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而非独立存在的实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给世界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唯物主义,这种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推翻了传
统的宗教信仰以及宗教和神学体系,甚至把它们定为暗黑的思想。
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尽管是唯物主义的,但它又比其他唯物主义思想更为特殊,费尔巴哈这种唯物主义主要强调人要做到自我实现,在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观自身,同时使自己奉行礼貌与善良守法、志存高远,并尊重身边他者。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进一步鼓励每个人以其个人独特的生命经历为参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实现,不限于某种宗教教义或者神学观念,而是根据个人对生活的理解,真实的反映自身的真实情况。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影响力同样广泛,它不仅在思想层面影响着人们,同时
也在生活层面影响着人们。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建立了一种基于个人价值观的友谊和关系,帮助人们从一种更为理性的角度来对待友谊关系和他人,让彼此之间充满了信任。
并且,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还提倡社会责任感,要求人们更多的去关怀他人,以便能够有效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总而言之,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另一种唯物主义思想,在生
活中它无处不在,帮助我们培养理性友谊、社会责任,以及珍惜有限的生活和机会,以更为完美的生活方式来充实和开发自我,这正是我们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