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异常之颈椎MRI篇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MRI诊断ppt课件

颈椎病的MRI诊断ppt课件

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解剖结构 ,包括椎间盘、脊髓、神经根和韧带 等。
MRI有助于发现早期颈椎病,为患者 提供及时的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MRI能够提供颈椎病变的详细信息, 如椎间盘退变、脊髓受压、神经根受 累等,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02
MRI基础知识
MRI原理
MRI设备
01
02
03
04
磁体系统
产生强磁场,通常为圆柱形或 球形。
射频系统
发射射频脉冲并接收回波信号 。
计算机系统
处理信号并重建图像。
梯度系统
产生磁场梯度,用于空间定位 。
MRI图像解读基础
解剖结构
MRI图像能够清晰显示 颈椎的解剖结构,如椎 间盘、脊髓、韧带等。
信号强度
不同组织在MRI图像上 呈现不同的信号强度, 有助于鉴别病变与正常
饮食与药物
患者应在检查前禁食某些食物和药 物,以免影响MRI图像质量。
颈椎MRI检查技术
线圈选择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 合适的表面线圈或脊柱线 圈。
扫描序列
进行T1加权像、T2加权像 以及抑脂序列等扫描,以 获取全面的颈椎影像信息 。
扫描参数
调整扫描参数,如层厚、 间距、FOV等,以确保图 像质量和分辨率。
康复方案制定
根据MRI显示的颈椎病变情况,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 案。
康复过程监测
通过MRI检查,可以监测康复治疗过程中颈椎病变的改善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方案。
预后评估
康复治疗后,MRI可以用来评估颈椎病的预后,预测患者未来的病情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组织。

磁共振(MRI)颈椎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颈椎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颈椎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包括Bra),如粘贴膏药需去除。

线圈:头颈联合线圈或脊柱相控阵线圈。

体位:仰卧位,头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心,膝部用海绵垫垫高,减轻颈椎运动。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部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力。

定位位置:下颌角水平。

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矢状位,必要时冠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如使用相控阵线圈,所有序列需进行扫描校准序列。

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行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SCIC能纠正信号均匀性,Asset可加快扫描速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矢状面:SAG T2 FSE,矢状面T2加权序列在横轴位及冠状位上定位,在冠状位上调整角度,使定位线平行于颈髓正中矢状线,在横轴位上调整层面,范围包括颈椎椎体及两侧横突,矢状位上调整FOV中心置于椎体后缘。

扫描范围上至小脑上缘下至Th2水平,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及脑脊液伪影,添加前饱和带减轻吞咽运动伪影的干扰。

使用流动补偿(FC)、无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频率编码为前后。

矢状面:SAG T1 FSE,矢状面T1加权序列复制SAG T2 FSE定位线。

去除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为了减少扫描时间不添加前饱和带。

使用无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频率编码为前后。

矢状面:SAG STIR,矢状面STIR序列复制SAG T2 FSE定位线。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血管搏动及脑脊液伪影,添加前饱和带减轻吞咽运动伪影的干扰。

使用流动补偿(FC)、无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轴位: AX T2 FSE 横轴面T2加权序列在矢状及冠状面上定位。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椎间盘膨隆CT表现
横断面上表 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 光滑对称的 软组织影
THANK YOU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Chiari畸形
Chiari畸形
正常
颈椎分节不全
脊柱侧弯
化脓性脊柱炎
累及椎体较少 有椎旁脓肿但一般较小
MRI 信号较均匀 均匀强化或中心均匀强化伴周边环状强化 椎旁软组织广泛斑片状强化而无脓肿形成
化脓性脊柱炎
与结核鉴别:发热、血像高、临床症状重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矢状T2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高信 号,椎体及 椎间盘正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1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低信 号,椎间隙 及椎间盘正 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2WI显 示椎体及其 附件呈异常 高信号,脊 髓受压椎间 隙及椎间盘 正常
椎体转移瘤
横段T2WI显 示椎体及其附 件呈异常高信 号,脊髓受压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 变的影像诊断

脊柱外科临床指南

脊柱外科临床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定义:脊柱脊髓损伤常发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

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症状体征一,脊柱骨折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或肩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

2,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后突畸形。

3,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受到损害。

1,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减弱或消失。

2,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及病理反射。

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ml,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圆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的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用手挤压腹部)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出现便秘和失禁。

4,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远侧脊髓运动或感觉仍有部分保存时称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自主运动和痛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的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和深压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的腱反射亢进。

(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Brown-Sequards Symdrome):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脊髓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张冰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Zhang Bing MD Ph.D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Drum Tower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飞利浦磁共振培训班2009.5.8-2009.5.10 郑州内容概要脊柱MRI检查前准备脊柱MRI 常规检查方案颈椎、胸椎、腰椎、全脊柱、脊柱侧弯、外周神经检查脊柱脊髓疾病基本诊断方法脊柱MRI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准备询问病史,查阅检查资料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医师操作的重要性婴幼儿及躁动患者与临床医生配合,给予镇静药患者检查前更衣,去除金属物品,去卫生间与患者良好沟通,不要移动,颈椎检查嘱咐患者不要吞咽,让患者采取最舒适体位、佩戴耳机/耳塞病重患者需医生或家属陪同如需增强,提前准备静脉通路检查前准备仰卧位、头先进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腿部放在专用垫子上(缓解腰椎不适)婴幼儿体厚薄,垫高,保持位于线圈中心脊柱后突病人,需垫高盆腔,以平稳脊柱脊柱侧弯病人,扫描层数增加,确保涵盖全部侧面颈椎病人应适当垫高头部,使病人舒适颈部后部垫软垫,以确保舒适颈椎脱位、骨折病人应带好防磁支架检查,但如果支架有金属螺钉等,则必须由管床医生去除颈椎扫描前嘱咐病人吞咽和清嗓颈部较短病人,不宜使用颈前线圈定位定位原则:定位原则:成像区越接近等中心位置,图像质量就越好。

颈椎-甲状软骨胸椎-胸骨中心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颈胸椎-甲状软骨,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上缘定在小脑天幕胸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下缘定在尾骨下缘全脊柱-甲状软骨,然后通过三段移床实现全脊柱扫描脊柱侧弯-全脊柱扫描或分段扫描,参照颈胸椎与胸腰椎定位线圈选择脊柱相位阵列专用线圈•SENSE 脊柱1.5T•SENSE 头部/ 颈部•SENSE 头部/ 脊柱线圈组合线圈选择原则涵盖成像区域,与感兴趣区最近SENSESENSE :敏感性编码( 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多线圈并行采集使用多个平行排列的协同线圈保持K 最大值不变,增加K 空间采样位置之间的距离(低密度),可保持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而成倍减少扫描的时间。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昏眼花等。

为了确诊和评估颈椎病的病情及其影响范围,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颈椎CT或MRI检查。

本文将对颈椎CT与MRI检查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颈椎CT检查解读颈椎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光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颈椎CT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呼吸指导,并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扫描仪器的旋转探测器对颈椎进行逐层扫描,从而获取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在颈椎CT图像解读中,医生会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颈椎骨结构:通过颈椎CT图像,可以清晰观察颈椎骨结构的形态和密度。

正常情况下,颈椎骨结构整齐、密度均匀。

而在颈椎病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异常现象。

2. 椎间盘状态:颈椎CT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椎间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均匀,具有适当的间隙。

而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退化等异常现象。

3. 神经根受压情况:颈椎CT图像可以显示神经根的位置和受压情况。

当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问题存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颈椎MRI检查解读颈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与颈椎CT不同,颈椎MRI 采用的是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组合,不使用X射线,并且图像分辨率更高。

在进行颈椎MRI检查时,患者同样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磁共振仪器产生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从而获取高清晰度的颈椎横断面图像。

颈椎MRI图像解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结构:颈椎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

与CT检查类似,医生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和形态,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椎间盘状态:颈椎MRI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椎间盘信息。

常见脊柱疾病的MRI表现 PPT课件

常见脊柱疾病的MRI表现 PPT课件

• ② 椎小关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
• 所有病人均出现数量不等小关节模糊及狭窄,部分呈双侧 对称,部分不对称,可见椎小关节软骨呈虫蚀样改变,椎 小关节可见增生,受累椎小关节可连续性,亦可跳跃性。
• ③椎缘炎
• 表现为椎体前缘或后缘上、下唇呈小片状不均长T1长T2 改变,边界模糊,增强后可见强化,可见部分椎体前缘 “笔直状”骨质增生。
各种影像学对比
• DR平片检查包括颈椎或颅颈部正侧位、过伸/曲侧位片 及开口位片
• C T 检查包括矢状、冠状位多排螺旋C T 扫描。 • D R 平片及C T 扫描对于各骨间距测量较MR I 准确,对于
寰枢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的评价较MR I 客观。 • MR I 可显示血管翳及有否脊髓压迫,明确齿突与脊髓、
• 通过评估颈延髓交界区( C MJ )的角度来预测神经系统 症状,C MJ 角< 1 3 5度时,就可能有神经压迫的症状及 脊髓病或C2根性痛 。
• 选取 T2WI 正中矢状面作为测量图像, 沿寰椎前弓上缘做 一水平线, 其与颈髓交面的中点定为 P0 , 沿脑桥下缘 做一 条切线, 与延髓的交面中点定为 P1 , 沿 C 2 / 3 间盘水平做一条水平线, 与颈髓交面的中点定为 P 2 , 三点连线的夹角即为颈延髓角。
• 反转恢复序列(TIRM、 STIR) 对脂肪信号的抑制缺乏特异 性,当某些液体或组织的纵向磁化向量的绝对值与脂肪相 近时,其信号也被抑制,例如粘液样组织、出血、蛋白样 液体等。相反,脂肪浸润区域或含脂肪的肿瘤组织则因与 纯脂肪组织的T1值不一样,反而得不到充分抑制,因此TI 应根据脂肪结构、解剖部位及个体间差异合理选择。 STIR不但可抑制全部脂肪组织信号,还可抑制部分水信 号,它是目前唯一对磁场非均匀性不敏感的脂肪抑制技术 。另外,在STIR序列中,T1、T2对比增加,具有长T1和 长T2的组织对比非常明显,该特性有助于对肿瘤的检测。 STIR序列常用于盆腔病变的检测及鉴别,如: 直肠瘘、脂 肪瘤、卵巢畸胎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外异常之颈椎MRI篇
在“脊柱外异常之腰椎MRI篇”我们共同学习了腰椎MRI脊柱外异常,本篇我们一起学习颈椎MRI脊柱外异常。

由于解剖部位不同,颈椎MRI脊柱外异常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脊柱外异常影像指脊柱影像学检查中扫描范围内脊柱以外区域的异常,往往非检查的初衷。

颈椎MRI脊柱外异常指颈椎MRI脊柱以外区域的异常。

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颈椎MRI脊柱外异常比较常见,且容易被忽视;此类异常绝大多数为良性,但具有临床意义者并不少见。

参照Quattrocchi等提出的C-RAD模型,笔者把脊柱外异常分为4类:
•E0:正常检查或无临床意义的正常变异;
•E1:诊断确定的良性病变或有临床意义的发育变异,无需进一步检查——建议报告以使知情;
•E2:诊断确定的良性病变或性质不确定的异常,但可能需进一步检查、评估——需要报告,以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E3:重要或可能重要的异常,需要密切咨询就诊医师,如鼻咽部肿瘤、颅内占位等——必须报告。

同其他影像异常分析一样,对于脊柱外异常的确定,可能不仅仅是根据本次检查影像资料,还可能包括能获得的前后检查、不同影像检查资料(包括CT、超声等)、以及相关的临床病史等。

脊柱外异常发现的意义:
•避免漏诊,尤其是E3类病变(例1)。

•辅助脊柱病变鉴别诊断,如单发不典型脊柱病变,原发瘤灶或类似转移灶的发现,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例2)。

例1. 鼻咽癌伴邻近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E3。

例2. 左上肺癌并颈椎转移,E3。

发现脊柱外异常有助于辅助诊断颈椎病变。

在学习颈椎MRI脊柱外异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颈椎MRI扫描序列及扫描范围。

•常规颈椎MRI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T2WI,T2脂肪抑制序部分医疗单位选择性扫描。

•对于笔者单位,T2脂肪抑制序列是常规扫描,采用STIR序列,层厚/层间距3mm/0.3mm,扫描范围头尾方向一般包全斜坡上缘至胸2椎体下缘,根据观察目的不同可能有所变化。

横断位一般采用mFFE或T2WI,层厚/层间距根据扫描观察内容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影像阅片,还有3方位的定位像图像!
尽管定位像软组织对比较差,但“明显”的病变还是可以发现、甚至明确诊断的;而且定位像FOV较大,所以观察到的范围也较其他序列大得多。

忽略定位像观察,则容易漏诊只在定位像才扫描到的病变!
颈椎MRI扫描序列
根据定位像及矢状位、横断位图像,笔者把颈椎外异常分为5个区域:
•I区:鼻窦、鼻咽、口咽、喉咽
•II区:颌下、颈前、外侧区
•III区:上胸廓区
•IV区:颈后区
•V区:颅内区
颈椎脊柱外异常分区
I区
主要是咽部、副鼻窦病变,是颈椎脊柱外最常发现病变的区域。

常见的病变包括鼻咽炎症、肿瘤及副鼻窦炎症等,其中鼻咽炎症与鼻咽癌的区分是重头戏!
虽然鼻咽癌号称南方癌,但较鼻咽炎性增生少得多!
由于获得的图像有限,且经常缺乏鼻咽临床相关资料,因此鼻咽炎症与鼻咽癌的鉴别较难。

鼻咽病变信号特征、是否邻近浸润、颈部淋巴结是否恶性肿大(球形为主,坏死),是鉴别鼻咽炎症与鼻咽癌的三个重要影像征象。

如果为腺泡样信号且囊肿形成,无邻近直接浸润,颈部无恶性淋巴结肿大,主要考虑鼻咽炎症(例3)。

而直接浸润征象,颈部恶性淋巴结肿大,是诊断鼻咽癌的重要证据(例1、4)。

例3. 鼻咽慢性炎症,E1。

鼻咽顶后壁粘膜增厚,边界清晰,内见
斑片状T2WI、STIR高信号腺体信号,无直接浸润征象,扫描范围无恶性淋巴结肿大证据。

例4. 鼻咽癌伴邻近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E3。

例5. 舌根区占位,E3。

60岁男性,颈痛1个月。

II区
此区脊柱外异常发现率亦较高,以甲状腺病变最为常见,但甲状腺病变MRI定性难。

常见病变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囊性病变、肿大淋巴结等等。

例6. 甲状腺内多发结节,E2。

T2WI、STIR呈高信号,T1WI等低信号。

例7. 颈前区、舌骨下方甲状舌管囊肿,E2。

例8. 颈前区、下颈部多发异常肿大淋巴结,E3。

III区
此区所示范围较小,定位像观察非常重要,非常容易漏诊。

主要是双上肺野、上纵隔及胸廓入口区淋巴结病变。

例9. 左上肺癌,E3。

本例在矢状位及横断位上未包含双上肺野,但定位像上可见左上肺占位性病变。

例10. 食管癌伴上纵隔淋巴结转移,E3。

54岁男性,四肢麻木伴无力1周。

例11.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E1。

食管受压,可合并其他先天性发育异常,报告中需要提及。

IV区
此区病变较少,主要为颈后部皮下软组织病变。

例12. 后颈部皮下脂肪瘤,E1。

T1WI、T2WI高信号灶,STIR信号均匀抑制。

例13. 枕部皮下脂肪瘤,E1。

定位像可见枕部皮下类椭圆形高信号灶,常规矢状位未能完全显示。

V区
此区病变种类较多,常见为鞍区、后颅窝病变,在临床工作中亦不少见,且多为E2、E3类病变。

例14. 四脑室室管膜瘤,小脑扁桃体下疝,E3。

35岁男性,颈痛7年,加重伴颈部活动受限半年。

例15. 垂体Rathke's囊肿,E1。

例16. 海绵状血管瘤,E2。

T2WI示小脑半球内类圆形异常信号,中间呈点状高信号,周围环形低信号。

例17. 小脑发育性静脉畸形,E1。

例18. 桥脑梗死灶,第四脑室正中孔区Blake囊肿可能(橙箭),E2。

例19. 左侧小脑发育不良,E2。

另外,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广义的颈椎脊柱外异常还包括枕骨大孔、寰枢关节、寰枕关节病变,该区病变常常容易漏诊。

寰枢关节、寰枕关节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关节,临床实践中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退行性骨关节炎(例22)。

例20. Arnold-Chiari 畸形,E2。

小脑扁桃体稍下移,非常容易漏诊。

例21. Arnold-Chiari 畸形,E3。

小脑扁桃体呈舌状下移,明显超过枕骨大孔水平;相应延髓延长下移,四脑室下段变窄。

例22. 寰枢、寰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E3。

总结:
•MRI检查时,可能会偶然发现扫描范围内器官或间隙轻微或重要的脊柱外病变。

•仔细观察、报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病变可能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或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

如果错漏诊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

•对于颈椎MRI脊柱外异常,鼻咽炎症与鼻咽癌的区分是重头戏!
•培养良好阅片习惯,仔细观察。

——减少漏诊率
•根据诊断需要,更仔细寻找证据。

——辅助鉴别诊断
•对于确定性异常,且有临床意义的,或可疑异常或确定性异常,且可能有临床意义的,我们是必须在诊断中有所体现!
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

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

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夏洛的网
学习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和传承!
本公众号力求为你提供详尽、清晰的影像图像,提供的资料仅仅
是作为“引子”的作用,不应是你学习该内容的终点,而是起点!
本公众号力求为你提供详尽、清晰的影像图像,提供的资料仅仅是作为“引子”的作用,不应是你学习该内容的终点,而是起点!
本公众号图像版权属“东江影像”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江影像(微信公众号:djyx_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