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影像]“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

临床颈椎病分型、典型症状、诱发因素及治疗要点颈椎特点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
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
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
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
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
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
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颈椎病分型及症状在临床医学上,根据颈椎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受累的病灶部位,总共分了六大类:1.颈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脊髓型颈椎病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6.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7.混合型颈椎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颈椎病又统称为混合型)其中,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两者占70%以上。
颈型也是最容易治愈的颈椎病。
但它若反复发作,容易加速颈椎的蜕变,从而引起其他各类型的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最恐怖,最严重,致残率最高,一旦确诊,多选择手术治疗。
如果治疗不及时,脊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来势最凶猛,最突然的。
可出现猝倒,或者突发性眼花,失明等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最麻烦的,最复杂的,因为其症状多变,误诊率比较大,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1.颈型颈椎病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属于此种改变,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最为有利的时机。
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发僵、运动障碍、头晕、头痛等。
颈肩部疼痛是颈椎病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远端放射性刺痛、隐痛、放电样疼痛,疼痛多发生在颈部和肩背部。
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历

颈椎间盘突出症病历
病例:
患者男性,45岁,IT行业工作者,因长期伏案工作,近年来出现颈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近一个月来,患者症状加重,并伴有右上肢放射痛和麻木感。
患者在本地医院进行颈椎X光和MRI检查,结果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症。
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前来就诊。
查体:
1.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颈部生理曲度消失。
2.右上肢感觉减退,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感。
3.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1.颈椎牵引:采用颌枕带牵引,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牵引角度为头颈部前屈15-30度。
2.药物治疗: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同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恢复。
3.物理治疗:采用高频电疗、磁疗等物理治疗手段,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针灸治疗: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取颈部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5.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同时进行上肢肌肉力量训练,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6.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正确,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定时休息和做颈部运动。
随访:
经过一个疗程(10天)的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
右上肢放射痛和麻木感也有所减轻。
继续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
在随后的随访中,患者自述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表现

解剖
•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终板构成 • 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
质,髓核无神经分布 • 周围为纤维环,是分层状的纤维组织,纤维
环后部有少量窦椎神经,起源于背根神经节 • 软骨终板:位于椎体的上下缘,为薄层的透
明软骨,以防止髓核突入椎体内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 保持脊柱高度,占脊柱高度的1/5 • 连接上、下两椎体,保持一定活动度 • 平衡压力 • 弹性结构缓冲压力 • 维持侧方关节突位置 • 保持椎间孔大小 • 维持生理曲度
1/2 • 重度:突出距离>椎管前后径1/2
伴随影像表现
➢椎间盘真空征:椎间盘退变时,纤维环变性,髓核萎缩,继而纤维环出 现裂隙样改变,形成负压,周围组织产生的气体(以氮气为主,以及少 了的氧气及二氧化碳),沿着裂隙弥散到负压空腔
➢椎管狭窄: • 颈椎椎管矢状径(mm):正常>13,10-13相对狭窄,<10为狭窄 • 腰椎椎管矢状径(mm):正常>18,15-18相对狭窄,<15为狭窄
伴随影像表现
• 椎间孔狭窄:宽度<2mm为狭窄 • 侧隐窝狭窄:矢状径<2mm为狭窄 • 黄韧带增厚: >5mm • 神经根受压 • 脊髓变性 • 脊柱侧弯、终板炎、滑脱
男性,67岁,腰疼数天
男,64岁,双手麻木感2月,双下肢无力1月
男,64岁,双手麻木感2月,双下肢无力1月
男性,65岁,右侧腰腿痛10余天
分型:突出方向
➢椎间盘向后方突出: • 中央型(后正中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物位于椎管中部主要对硬
膜外脂肪间隙和硬膜囊形成压迫; • 旁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
间孔内口,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硬膜囊和神经根形成压迫 • 外侧型(椎间孔型):椎间盘位于椎管以外,主要引起椎间孔狭窄
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前方突出、椎体内突出等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征象和临床表现

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前方突出、椎体内突出等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征象和临床表现正常椎间盘结构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及外周的纤维环构成,正常腰椎间盘后缘不超过锥体骨性终版的后缘,且中部略有凹陷呈肾形。
椎间盘突出分型(按突出方向)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椎管中部;旁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间孔内口;外侧型(椎间孔型):突出物位于椎管以外(椎间孔);极外侧型(椎间孔外型):突出物位于侧前方(椎间孔外口以外);前方突出:突出物位于前方;椎体内突出:突入椎体内形成许莫氏结节。
中央型突出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中部;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和硬膜囊形成压迫。
男,47岁,反复腰痛2年此型最常见;旁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间孔内口;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硬膜囊和神经根(下一节段:L5)形成压迫。
男,47岁,反复腰痛2年椎间盘突出物位于椎管以外(椎间孔);主要引起椎间孔狭窄和一侧根神经受压。
男,47岁,右下肢后部放射性疼痛半年突出物位于椎体侧方;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主要引起局部症状;可无神经根压迫。
男,54岁,左腰痛3个月许莫氏结节(Schmorl 结节)是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裂隙突入锥体送质骨内;结节样或半圆形骨质缺损。
椎间盘病变包括以下表现:髓核含水量减少;纤维环黏液样变性;T2WI 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减低;椎间盘变薄;钙化、真空现象;继发改变:终板炎;Pfirrmann 分级:5 级。
椎间盘退变的 Pfirrmann 分级:MRI(T2WI)。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ppt课件

椎间盘突出程度的评估
轻度突出
突出程度较轻,压迫硬膜囊和神 经根程度较轻,无椎管狭窄。
中度突出
突出程度中等,压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程度较重,可能有椎管狭窄。
重度突出
突出程度较重,压迫硬膜囊和神经 根严重,椎管狭窄明显。
04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腰椎间盘突
患者年龄:45岁 CT表现:腰椎间盘向左侧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
突出间盘可位于椎间盘的 后缘或侧后缘,也可向内 或向外突出。
突出间盘的密度
突出间盘的密度与周围软 组织相似,有时可因钙化 而呈较高密度。
椎间盘突出的间接征象
硬膜囊受压
CT上可见硬膜囊受压变形, 严重时可呈线样改变。
神经根受压
CT上可见神经根受压移位, 有时可见神经根鞘袖水肿。
脊柱侧弯
由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 度不同,可引起脊柱侧弯 或生理曲度改变。
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未来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 治疗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高分辨率、低 辐射剂量和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CT检查将会更加精准、安 全和便捷。
未来,CT检查还可能会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如 MRI、X光等,形成更加全面的诊断方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CT检查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局限性
02
03
04
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对某些 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不佳。
存在辐射,不宜频繁进行。
对动态变化的观察能力有限。
03
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
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
01
02
03
突出间盘的形态
CT上可见突出的间盘呈局 限性软组织块影,可呈圆 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检查方法的选择课件

MRI
•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三维成像,能直观的显示 双侧椎动脉、脊髓、神经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
• 为无创检查,容易接受。 • 在显示椎间盘早期病变,脊髓及椎动脉继发性病
理改变优于其他检查。 • 可鉴别与颈椎病类似症状的相关疾病,如Chiari
综合征、动静脉畸形、髓外肿瘤等。 • 但对骨组织及钙化情况的显示不如平片和CT,而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和检查 方法的选择
惠州市惠城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黄恩辉
定义
•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 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 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 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 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 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 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 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 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 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 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 体征。
分类
• 1、神经根型颈椎病 • 2、脊髓型颈椎病 • 3、椎动脉型颈椎病 •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 6、颈型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 • 7、混合型颈椎病
检查方法
• 目前检查方法很多,包括颈椎普通X线平片 检查、普通X线造影检查、超声、CT、MRI 以及SPECT检查等。
且有一定的病人选择性。
SUCCESS
THANK YOU
•
一、颈椎普通X线平片检查
• 常用方位: • 1、颈椎正、侧位片 • 2、颈椎左、右斜位片(分前斜位和后斜位) • 3、颈椎动力性侧位片 • 4、环枢椎张口位片 • 5、上颈椎侧位片
正位片
• 主要观察有无先天畸形,椎间隙有无变窄, 双侧钩突有无增生,棘突是否居中,有无 侧弯或左右错位等。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疾病研究报告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脑外科病症体征:脊神经根受损,踝阵挛,腱反射亢进,颈部疼痛疾病介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有轻重不等的颈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破裂或突出,而无颈椎骨折,脱位,并存在相应临床表现者症状体征:1.头颈部外伤史,即使是轻微的颈部扭伤。
起病急,发病前无症状,起病后出现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2.本病起病急,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头颈部外伤史,有的可因轻微损伤起病,甚至伸懒腰亦可诱发。
临床表现因压迫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压迫组织不同,本病可分为三型:侧方型、中央型、旁中央型。
①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在后纵韧带外侧和钩椎关节内侧,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由该处通过的颈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压迫症状。
症状:颈痛、僵硬、活动受限,犹如落枕;颈部过伸时可产生剧烈疼痛,并可向肩胛或枕部放射;一侧上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但很少两侧同时发生。
体征:颈部处于僵直位;病变节段椎旁压痛、叩痛,下颈椎棘突间及肩胛内侧可有压痛;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和SPURING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
支配肌肉可有萎缩及肌力减退现象。
②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脊髓正前方,可压迫脊髓双侧的前面而产生脊髓双侧压迫症状。
症状:不同程度的四肢无力,下肢往往重于上肢,表现为行走不稳;病情严重者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留和排便困难。
体征: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下降;感觉异常,深浅感觉均可受累,依椎间盘突出节段不同感觉异常平面的高低而异;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阳性,病理征如HOFFMANN、OPENHEIM 征阳性。
③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部位偏于一侧而介于颈脊神经根和脊髓之间,压迫单侧神经根和脊髓。
除有侧方型症状、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单侧脊髓受压症状,表现为不典型的BROWN-SEQUARD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影像]“颈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体征、影像表现、鉴别诊
断及治疗原则(建议收藏)
颈椎间盘突出
定义
●椎间盘的局部突出不超过椎体边缘的50%
症状和体征
●与突出的节段、大小以及位置-后位、前位、外侧等有关,它决定着临床症状
●颈部疼痛是最普遍的症状
●颈椎活动范围缩小,相关肌肉痉挛也是普遍症状
●疼痛呈放射性,有时按皮区规律有时不按皮区规律
●中央型的椎间盘突出会导致颈髓受压引起脊髓型颈椎病
流行病学
●可以发生于急性创伤后
●随着年龄发病率增加,40~50岁时发病高峰期
●重复运动造成的椎间盘反复微损伤会增加发病率
●有基因遗传倾向
●男性发病稍占优势
影像学检查
●MRI是一个主要检查
●CT检查价值有限,但是可以用于椎骨钩突的骨赘等骨骼异常
●当MRI禁忌时,CT脊髓造影术就是一个选择
●X线照片价值有限,仅在选择的一部分患者需要
影像学表现
●急性“松软”的间盘突出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慢性“坚硬”的间盘突出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并且很难与骨赘区分(有时是间盘和骨赘复合物)
●轴位像可以显示硬膜囊受压,脑脊液间隙消失,脊髓受压变扁
●脊髓造影术在受压节段相邻区域明显呈高信号
●在轴位像上椎间盘物质会延伸至椎管内
●MR脊髓造影术或CT脊髓造影术显示硬膜囊受压以及神经根袖套中断
其他检查
●如果存在神经根症状就是进行肌电描记术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的指征
●椎间盘造影术激发试验有助于确定疼痛的责任椎间盘
鉴别诊断
●硬膜外脓肿
●脊椎终板骨赘
●硬膜外血肿
●肿瘤
●后纵韧带骨化综合征
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局部热敷,冷敷,镇痛药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许多病例可以改善症状
●物理治疗,包括轻柔的伸展、活度范围的锻炼、深部热疗模式、喷洒药物对于一部分选择的患者是有效的
●如果保守治疗失败或者疼痛限制了日常活动,硬膜外阻滞会使症状缓解
●整骨疗法和按摩疗法可以使一些患者症状缓解
●对于持续性疼痛或者神经根症状加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图1左侧根性症状患者的MRI。
(A)居中矢状位T2加权像显示C5~C6间盘退变伴有椎间隙狭窄。
C6~C7椎间隙狭窄程度较轻,但是也有间盘向后突出,在旁矢状面的T2加权像(B)显示更加显著。
(C)在MRI T2轴状位加权像上证实一个巨大的旁中央型间盘突出(黑色箭头),它压迫颈髓(白色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