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合集下载

外国名著故事与人物简介

外国名著故事与人物简介

小王子作者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

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

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

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

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

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

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

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人物简介叙述者小说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讲述了小王子、以及他们之间友谊的故事。

飞行员坦率地告诉读者自己是个爱幻想的人,不习惯那些太讲究实际的大人,反而喜欢和孩子们相处,孩子自然、令人愉悦。

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

飞行员写下这段故事是为了平静自己与小王子离别的悲伤。

那次与小王子的相遇,让飞行员既悲伤,然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小王子小王子,小说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

他住在被称作B-612小星球,是那个小星球唯一居民。

小王子离别自己的星球和所爱的玫瑰花开始了宇宙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

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说的叙述者飞行员,并和他成了好朋友。

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

虽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认识了不少人,但他从没停止对玫瑰的思念。

狐狸小王子在沙漠见到狐狸。

聪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虽然狐狸在两者中显得更有知识,他使小王子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本质。

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玫瑰一朵喜欢卖弄风情的花,她的自负和幼稚没能让小王子明白她对他的爱,反而令他无法忍受离家出走。

外国文学史人物

外国文学史人物

外国文学史人物外国文学史上同样涌现过许多杰出的文学人物,他们的作品对全球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外国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按时代顺序列举一些:古希腊与古罗马:1.荷马(约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传说中的作者,被认为是古希腊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索福克勒斯( 公元前496-公元前406):(古希腊悲剧的杰出剧作家, 安提戈涅》、 俄狄浦斯王》等是他的代表作。

3.维吉尔( 公元前70-公元19):(古罗马时期的史诗诗人,创作了拉丁文史诗 埃涅阿斯纳》。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1.但丁( 1265-1321):(意大利文学家,著有( 神曲》等,是中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

2.乔叟( 约1343-1400):(英国文学家,著有( 坎特伯雷故事集》等,是中英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3.莎士比亚 1564-1616):(英国文学巨匠,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戏剧作品,如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文学的黄金时代:1.莫里哀( 1622-1673):(法国文学家,喜剧与悲剧皆有杰作,代表作品有 贵妇人学校》和 西西里人》等。

2.笛福 1660-1731):(英国小说家,被誉为英国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有 鲁宾逊漂流记》。

3.歌德 1749-1832):(德国文学巨匠,是文学与诗歌的多产创作者,代表作品有 浮士德》。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雨果 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创作了 巴黎圣母院》和 悲惨世界》等经典作品。

2.狄更斯( 1812-1870):(英国小说家,代表作品有( 雾都孤儿》、 远大前程》等。

3.陀思妥耶夫斯基( 1821-1881):(俄罗斯文学巨匠,著有( 罪与罚》和 白痴》等作品。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1.托尔斯泰 1828-1910):(俄罗斯文学家,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和 安娜·卡列尼娜》等。

2.福楼拜 1821-1880):(法国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包法利夫人》和 失落的一代》。

外国文学35个重要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35个重要人物形象

35个人物形象1堂吉柯德形象:受骑士小说影响脱离现实沉于幻想,这时他是荒诞的梦想家和道德高尚的疯子,当不涉及骑士文学时,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辩才出色思路明晰为理想奋斗的战士,追求自由平等,反封建,行动上百折不挠,闪着人文主义光芒。

2哈姆雷特形象:有崇高理想,目光深刻和社会责任感,但性格内向,过于审慎。

找不到问题的答案变得精神忧郁,最由于敌人同归于尽。

3哈姆雷特:悲剧根源外在原因,黑暗势力的强大,内在原因自身的软弱,他是时代的悲剧,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4哈姆雷特:由于和延宕它一旦杀死了国王,就不单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担负起颠倒混乱的政治局势,和国民命运,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的强大,一个人文主义者不可能发动和依靠群众,只会孤军奋战后被恶势力吞没。

5阿巴贡形象6达尔丢夫形象:表里不一的虔诚教士,贪吃贪睡贪色贪财的利用教会行骗的伪君子。

7浮士德形象:积极进取生无所息毅力超人的优秀知识分子,一方面沉迷于名利地位女人等现实欲求中,另一方面又勇敢超越自我,走向新生活,有着灵与肉的冲突。

体现了人类复杂性和探求精神。

8米芾斯托米的辩证关系情欲的化身,淫荡无耻的本性,但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起到推动作用,如使富士德走出书斋生活投身到实践中,鞭笞人贪图安逸使人更努力,并且以一个虚无主义这眼光表现社会邪恶和人的软点,观点精辟嘲讽辛辣,有以毒攻毒之效果。

9堂皇形象:英俊,骄傲,胆大,热情,玩世不恭但不忧郁,没有反抗进取精神。

10埃斯米莱达:真善美的化身,爱自由富有同情心,品格坚贞。

11冉阿让:宽容仁善乐善好施。

12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受西方民族思想启蒙,具人道主义倾向,对现实不满厌倦上流社会的庸俗,但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看不到希望,所以苦闷抑郁,玩世不恭的多余人。

脱离人民有不溶于上流社会的多余人。

13达吉亚娜形象:温柔善良感情丰富,爱自然人民,受启蒙思想,追求独立个性解放,珍视爱情,但无法脱离资产阶级。

14于连形象:复杂矛盾的个人奋斗者,复辟时期小资典型,精力充沛的伪善者,它是革命与复辟的产物。

外国名著人物描写片段摘抄

外国名著人物描写片段摘抄

外国名著的人物描写片段摘抄有:
1.《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她的眼睛是深绿色的,
闪烁着机智和独立的光芒。

她的面容虽然算不上美丽,但显得聪明而有趣。

她的身形苗条,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优雅和活力。


2.《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像一朵盛开的花朵,
她的面容鲜艳而细腻,像一幅精美的油画。

她的眼神充满了激情和纯真,她的微笑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


3.《红与黑》中的朱利安·索雷尔:“他的面容苍白而英俊,他的眼
神深邃而明亮。

他的举止优雅而自信,每一个动作都显示出他的高贵和尊严。


4.《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考尔菲德:“他的眼睛是深邃的
蓝色,像一片无底的湖水。

他的面容瘦削而刚毅,每一个线条都显得清晰而有力。


5.《简·爱》中的罗切斯特:“他的眼神深邃而神秘,像一片黑暗的
海洋。

他的面容虽然沧桑而严肃,但却无法掩饰他内心的热情和善良。

”。

外国名人名篇汇编

外国名人名篇汇编

外国名人名篇简介(一)1,法国雨果: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作品有:《悲惨的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小说家。

作品有:《人间喜剧》共收录了九十一部小说,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莫泊桑: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作品有:《羊脂球》短篇三百篇。

《我的叔叔于勒》莫里哀: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作品,《伪君子》《吝啬鬼》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小仲马:《茶花女.》《私生子》《金钱问题》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名人传》卢梭:《爱弥尔》《忏悔录》司汤达:《红与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小酒店》2,英国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诗人和戏剧家,“悲剧大师”的美称作品有:《罗密欧·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利斯商人》《奥赛罗》华兹华斯:《孤独的收割人》狄更斯:有“英国小说之王”的美称,《双城记》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家【女】《墙上的斑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拜伦:浪漫主义的诗人,十大文豪之一。

《唐璜》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雅虎一词出于此。

雪莱:《致云雀》。

J 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3,美国欧·亨利: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有三百多篇。

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马克·吐温:讽刺、幽默大师,《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海明威: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

《永别了,武器》德莱塞:《嘉丽妹妹》《美国的悲剧》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世界名著人物作文素材

世界名著人物作文素材

世界名著人物作文素材12、《飘》玛格丽特·米切尔斯佳丽·艾克娜是一个并不漂亮,但却很有魅力的女人,许多年轻人都被她娇艳的魅力所迷惑。

她出生于乔治亚州特兰大的卡拉农场,父亲是爱尔兰后裔,母亲具有法国贵族的血统。

南北战争之前,她是一个受到父母宠爱的十六岁女孩。

她对文雅有礼的表兄卫希礼非常有好感,后来甚至暗恋着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向她求婚。

卫希礼虽然对斯佳丽也有好感,但是他所喜爱的是堂妹媚兰妮,他认为文静娴淑的媚兰妮才是结婚的对象。

斯佳丽因此就迁怒媚兰妮,她和媚兰妮的哥哥查理闪电结婚以作为报复、泄恨的手段。

查理不久便应召入伍,旋而死在战场上。

略为伤感的斯佳丽生下一男孩,不过她一点也不怀念死去的查理,她的心中仍然深爱着卫希礼。

甚至她还带着孩子和保姆住到卫希礼的伯母家。

此时南北战争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了。

南军节节败退,卫希礼也从军入伍。

有一年圣诞节他休假回到故乡,表妹斯佳丽鼓起勇气向他表示爱意,愿意和他结婚。

卫希礼几乎为这个热情洋溢、妩媚动人的斯佳丽所感动。

但是他还是坚定不惑,请斯佳丽代为照顾他的家人。

亚特兰大城后来就被北军所围攻,北军炮火不断的轰击,使得亚特兰大城几乎被焚为废墟,到处这都有人民逃难,斯佳丽得到暗恋她的白瑞德之助,带着产后的媚兰妮和孩子、保姆搭乘马车逃回她的故乡卡拉农庄。

卡拉农庄并没有被焚毁,不过斯佳丽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由于伤心过度也几乎成为废人。

这一群人都须要靠斯佳丽拼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

不久南军投降,南方开始战后的重建工作。

斯佳丽在卡拉农庄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她为了钱,就和妹夫法兰特·卡南迪结婚。

法兰特是一个成功的木材商人,他被斯佳丽的魅力所迷而不惜一切的和她结婚。

但是新婚不久,他就因为维护斯佳丽与人决斗而死亡,斯佳丽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和白瑞德结婚。

白瑞德自从认识斯佳丽之后就深深的爱恋着她,他也知道斯佳丽心中只有卫希礼,他无法取代卫希礼在她心中的地位。

但是他还是娶了斯佳丽,并且盼望着她的心意能够回转。

世界名著导读——人物介绍

世界名著导读——人物介绍
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老人与海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老人与海 主要人物--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 马诺林 大马林鱼
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逆境可以把它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老人与海 内容摘要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1899一1961),美 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 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古巴老 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 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 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 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 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 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逆境可以把它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老人与海 精彩语句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 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 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Every day is a new day. It is better to be lucky. But I would rather be exact. Then when luck comes you are ready.)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But, then, nothing is easy.)
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逆境可以把它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老人与海 象征意义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 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 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 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 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 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 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伤,可谓 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圣地亚哥苍老的 表现之一

英美文学人物

英美文学人物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戏剧家,诗人。

生于艾冯河畔的斯特拉福德,并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

1586年左右离开故乡,前往伦敦,在剧场做过一段时间杂活,后来开始参与演出一些不太重要的角色。

从1590年起至1613年,他一共创作了38部(一说39部)戏剧,样式包括喜剧、编年史剧、悲剧、传奇剧等,最著名的戏剧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1595 )、《亨利四世(上篇)》(Henry IV, Part I, 1597)、《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1596)、《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1600)、《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仲夏夜之梦》(The midsummer night’s dream)、《哈姆雷特》(Hamlet, 1601)、《奥赛罗》(Othello, 1604)、《李尔王》(King Lear, 1605)、《麦克白》(Macbeth, 1606)、《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 1610)、《暴风雨》(The Tempest, 1 612)等。

莎士比亚还创作有154首十四行诗和7首长诗。

1613年,莎士比亚返回故乡,三年后病逝。

莎士比亚的同代戏剧家本·琼生的“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远”的赞词,多少表达了数百年来莎士比亚在世界文明和文学中的地位。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诗人。

弥尔顿的一生和创作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他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用拉丁文和英文写诗;1638-39年间,他前往欧洲旅行,并同当时被囚禁的伽利略见过面。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一些短诗,比较优秀的有《利西达斯》(Lycidas, 1637)等。

1639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他返回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1、《奥德赛》“奥德赛”的意思是:“关于俄底修斯的故事”。

描写了希腊军英雄俄底修斯献计攻破特洛伊城后还乡的故事。

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乡后复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战争结束后,俄底修斯带领部下离开特洛伊后,在海上遇到风暴,飘到了伊斯玛洛斯,他们杀死了当地的居民,掠夺了无数的钱财女子,正在饮酒作乐时,被喀孔涅斯人包围。

俄底修斯率部突围后,又飘到了食莲国。

这个国家有一种莲花,人吃了后就不想回故乡了。

俄底修斯有部下有两人吃了这种莲花,赶紧开船摆脱这种诱惑。

可是随即又闯进独眼巨人的岛上,有两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

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里。

他想出一条计策,用烧红的树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终于逃回船上。

不料想,这巨人是海神的儿子,于是与海神结下了仇,海神兴风做浪,处处阻挠俄底修斯的航行。

俄底修斯终于到过埃俄罗斯居住的岛上,埃俄罗斯送他一只口袋,里面装了各路风,但把西风留下来助俄底修斯回乡。

航行了9天,已经可以看到故乡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为口袋里装的是财宝,私下打开后狂风大作又将他们吹回原路。

途中又遇巨人族,损失了全部船只,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条船。

后来,他们又经历了种种危险,千辛万苦到了太阳神岛上。

同伴们因为宰杀神牛,触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击沉船只,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没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条命来。

俄底修斯飘到俄古癸亚岛后,被美丽的仙女卡吕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

年来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乡。

俄底修斯在离开特洛伊10年后,才飘流到斯刻里厄岛。

这个岛上的国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后,送给他很多礼物并派快船送他回国。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离开故乡20年,国内已生意外。

许多贵族少年想夺取他的财产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并天天在宫里胡闹,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产几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国后,受女神雅典娜的指点,自己化装成乞丐,采取各种办法试探了妻子、儿子和仆人对他的忠心,惩罚了那班无赖的求婚者,夫妻最后团圆。

人物形象奥德修斯是一个热切思家,追求执著,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眷念故土,思念妻子,抱定能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思想,他知道,“温柔之乡”是他乡,所以他从内心抛斥女神的苦苦挽留,他“流泪不断”,“消磨着美好的生命”“用泪水,叹息和痛苦折磨自己的心灵”。

这些语言可见奥的修斯内心之一斑。

他机智勇敢。

当女神告知为他放行时,他机智的探听出消息的确凿;当女神饯行最后询问时,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心迹,蔑视任何困难,表现他坚定的追求。

适用话题:执著、逆境与成功、眼前与长远、创造2、《红字》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

创作于1851年。

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

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

海丝特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

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

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

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个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的诱骗海丝特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

但海丝特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

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

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

海丝特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

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

为了逃脱,海丝特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

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

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丛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怀抱中。

海丝特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

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特却一人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

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人物形象:海斯特身上洋溢着女性意识,她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和真正爱情的先驱。

她坚强、有毅力,对爱情忠贞不渝。

虽然被执掌宗教和政权的统治者判为有罪,但她以不屈不挠的抗争捍卫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和真理,捍卫着自己的清白和纯洁。

她执著追求地追求爱情,她把自己和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情看成神圣不可侵犯。

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和女性特有的坚强,她拒绝交待她的同犯,宁愿自己去面对残酷的现实。

怀着对爱人的保护,对美满爱情的挚着追求,海丝特用一个人难以言喻也难以想像的勇气独自支撑着自己,忍受着眼前一切生不如死的痛苦,始终没有吐露孩子父亲的姓名。

面对一切困难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缩,以一种安详的神态,一种天生的威仪和性格力量站在高高的绞刑台上,向围观者投以“傲然一笑”。

她身上充满独立意识和母爱的力量,受罚带着耻辱的红字A 示众以后,海丝特带着珠儿在远离市镇的小屋离群索居。

海丝特以她“天生的坚强和稀有的才能”去洗净她的灵魂,并使之产生出另一种神圣的纯洁来。

孤寂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变得消沉堕落,相反在扶养女儿的过程中,她变得更加坚强,为了做母亲的权力,甚至于有勇气同男性家长制的统治作斗争。

世俗社会也第一次向一个坚强甚至是倔强的“奸妇”投降了。

最终她也迎来了成功“许多人都不再以原有的意义去理解那鲜红的A 字了,他们说那字的意义是“能干”( Able ) ,是‘天使’Angel ) ,原来人们眼中的那个‘奸妇’已变成了闻名全镇的“天使”了”。

霍桑在《红字》中所刻画的海丝特,不屈从于男人们的摆布,独立地生活着,并设想着有一天女人们能够得到与男人们平等的地位。

她含辛茹苦地抚养珠儿,勇敢地向男人们争取自己做母亲的权力,她热情无私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去鼓励丁梅斯代尔离开这片坚硬的土地去寻找幸福的生活。

海丝特虽然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但最终在世人的侮辱、嘲弄、冷漠中死去,揭示了冷酷而伪善的清教社会里女性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命运的悲惨,也寄托了霍桑对崇尚女权主义、追求浪漫爱情妇女的深切同情。

适用话题:云与泥、人生的抉择、真、残缺与完美3、《约翰.克里斯朵夫》《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

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座小城,他们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祖父曾是王府乐队的指挥,父亲却经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败落。

小克里斯朵夫长相丑陋,但受到祖父的喜爱,常和祖父一起漫步田野,听祖父讲古代的英雄故事,使他从小就萌发了做大人物的想法。

做厨娘的母亲胆小善良,一天,他在母亲帮佣的主人家遭到少爷、小姐作弄,因反抗受到主人毒打,母亲还让他赔礼下跪。

这使他感到非常难过,更气愤人间的不公。

祖父送他一架旧钢琴,还带他到剧场欣赏歌剧,引起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常常自己爬到椅子上去按琴键。

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

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朵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他对音乐厌恶透顶的同时,内心已被音乐占据,他不由自主的爱上音乐,并要把一生都献给这个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乐的艺术。

祖父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大公爵夸这个6岁孩子是“再世莫扎特”。

从那以后,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开始有意识的弹琴作曲,这让祖父高兴得哭了起来。

他做乡村货郎的舅舅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

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

克利斯朵夫11岁时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跟管风琴师学和声,他学多种乐器,用他的收入补家庭生活的困难。

祖父这时在欣慰中死去,父亲整日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指不上,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经常应召到公爵府替讨厌的笨蛋去演奏,这使他深感屈辱和痛苦,也和仰慕金钱、权势的长辈更疏远了,他还找了几份家庭教师的兼职。

生活的重担把他压得喘不过起来。

只有舅舅带给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约翰边接受音乐教育,边参加乐队演奏,他已经升任第一小提琴手,他有一个伟大的信念:将来要写出伟大的作品。

一次赴乡间野餐,克利斯朵夫在渡船上结识了一个博学多闻的青年奥多,两人成为知交。

和奥多的友谊成为他未来爱情的先导。

参议官新寡的太太克里赫,带着女儿弥娜,从柏林搬来与他家毗邻。

太太请他做女儿的家庭教师,教女儿弹琴,弥娜和他年纪相仿,很赏识克利斯朵夫的天赋和品格,也不时修正他的举止和仪态,对他产生了好感。

克里斯朵夫一次在弹琴时很冲动的吻了弥娜的手。

很快,弥娜的母亲窥破了他们的关系,她以出身、门第和财产为由极力反对,这使克里斯朵夫认清了他和她们的距离,悲愤交加的离开了这里。

爱情的打击还未在内心平息,父亲又醉死在沟里。

两个弟弟都去外出谋生,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换到了一处更简陋、便宜的住所。

房东的外孙女洛莎迷恋他,可是他爱上了开小针线铺的年轻寡妇萨皮纳。

不料,萨皮纳突然患流行性感冒去世了,悲痛之余,又和帽店女职员阿达相爱,但很快被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抛弃。

爱情的打击使他消沉下去,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馆里。

舅舅帮助了他,教育他突破情欲之网,重新振作精神,埋头音乐创作,克里斯朵夫警醒了。

克利斯朵夫在听音乐会时,感到演奏者萎靡不振,观众也听得百无聊赖,他懊丧的发现,所谓大师的作品无不充满着虚假和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