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练习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课时练 2.4免疫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是骨髓、脾等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可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包括B细胞、T细胞等C.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溶菌酶、抗体等D.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说明机体可能有炎症发生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C.只有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D.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中3.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B.抗原是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其本质都是蛋白质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4.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此免疫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式为细胞免疫B.该免疫过程可以直接杀死抗原C.该免疫过程实际上是通过裂解靶细胞,释放出抗原实现的D.该免疫过程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发挥作用5.下列有关免疫反应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B细胞的细胞膜上可以同时存在有识别抗原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受体B.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C.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分子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分子D.当相同抗原进行第二次侵染时,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增殖分化6.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7.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细胞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B.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8.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为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B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其增殖分化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D.甲细胞和乙细胞的起源相同,且二者细胞中的DNA也相同9.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是( )A.只有体液免疫才需要抗体的参与,只有细胞免疫才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组成人体内防止病原体入侵的第二、第三道防线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由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D.在抗病毒感染中,往往经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过程10.2017年入冬以来,乙型流感爆发,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严重时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
2020高二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练习

免疫调节第1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起源于A.骨髓B.脊髓C.胸腺D.脾2.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⑧淋巴结⑨纤维蛋白原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⑨D.①②③④⑥⑧3.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B.胃黏膜的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5.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6.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7.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目前感染该病毒主要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若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A.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B.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C.EBV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D.埃博拉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抗体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8.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9.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B.过程Ⅱ、Ⅲ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D.细胞③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②产生的淋巴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10.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0安徽高二月考)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D.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2.(2020吉林榆树一中高二期中)下列对免疫活性物质的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也可由其他细胞产生,如溶菌酶。
3.(2021湖北高三模拟)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酶。
溶菌酶还可以与带负电的病毒蛋白质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人体内的溶菌酶、细胞因子、抗原、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也可产生溶菌酶;溶菌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膜,因此二者的结合无法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4.(2020辽宁开原二中高二期中,改编)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处于外界环境中,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故人体内癌变细胞的清除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5.(2020山东滕州一中高二月考)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
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
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自稳和监视功能。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练题研究要求:基本要求: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基础训练: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A。
抗体 B。
抗原 C。
淋巴因子 D。
溶菌酶2.用概念图形式表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①免疫细胞②③④⑤脾等⑥⑦抗体⑧⑨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3.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吞噬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A。
先天具有的 B。
后天获得的 C。
针对某种抗原的 D。
通过抗体起作用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
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
体内的天花病毒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5.下列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A。
皮肤和黏膜 B。
血液和消化液 C。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D。
溶菌酶6.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
氨基酸和核糖体 B。
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
核苷酸和核糖体 D。
核苷酸和高尔基体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8.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
吞噬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
记忆细胞9.下列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B。
吞噬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C。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D。
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10.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
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B。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C。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D。
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11.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新教材2024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4章免疫调整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基础检查]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 )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答案:A2.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 )A.淋巴结、T细胞B.皮肤、黏膜C.溶菌酶、抗体D.脾、细胞因子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皮肤和黏膜不属于免疫系统。
答案:B3.T淋巴细胞起源和成熟于 ( )①骨髓②胸腺③脊髓④脾A.①④B.①②C.①③D.③②解析:各种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脾是淋巴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答案:B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只具有免疫防卫功能B.皮肤、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T细胞起源于胸腺,具有增殖、分化的实力D.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解析: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卫、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A项错误;皮肤、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项正确;T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项错误;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项错误。
答案:B5.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细胞因子B.疫苗C.血清D.抗原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疫苗通常是病原体减毒或灭活后制成的,属于抗原;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的液态部分,其中含有抗体。
答案:A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B细胞和T细胞具有相同的来源和成熟场所D.同一个体内的各种免疫细胞功能不同,根本缘由是细胞内所含基因不同解析: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项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项正确;B细胞和T细胞均来源于脊髓造血干细胞,但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项错误;同一个体内的各种免疫细胞功能不同,根本缘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错误。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辨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普遍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吞噬细胞D.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2.(2020山东菏泽高二上期中改编)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于免疫器官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D.淋巴细胞只存在于淋巴液和淋巴结中3.(2020河南安阳高三调研改编)科研发现,溶菌酶能“对战”幽门螺杆菌。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具有杀菌作用,它由129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折叠而成。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菌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溶菌酶在形成过程中脱去了128个水分子C.溶菌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4.(2020河南高三上期末改编)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5.(2020湖南郴州高三月考)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通常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有肿瘤细胞的出现B.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可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改编)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活性物质只包括溶菌酶、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7.(2020河北石家庄高二上期末)下列器官属于免疫细胞的生成或成熟场所的是()A.淋巴结B.脊髓C.扁桃体D.胸腺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仅包括辅助性T细胞B.免疫系统中的脾可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C.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和传递抗原D.免疫系统中淋巴结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人体内的微生物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开始蔓延,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会使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A.骨髓、T淋巴细胞B.脾脏、B淋巴细胞C.扁桃体、吞噬细胞D.胸腺、红细胞2.[2023·新疆巴音郭楞高二校联考模拟]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不同的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属于免疫细胞C.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免疫器官主要由脊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组成D.吞噬细胞、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4.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下列有关树突状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仅分布于免疫器官中B.树突状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5.[2023·甘肃庆阳高二统考模拟]自然杀伤细胞(NK)是一种细胞质中具有大颗粒的细胞,因其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
NK分泌的穿孔素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成管状通道,导致靶细胞被破坏。
NK和穿孔素分别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C.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D.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6.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淋巴结、脾、皮肤都是人体的免疫器官B.胸腺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等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7.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的场所B.免疫细胞均生活在内环境中C.免疫细胞指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D.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B.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C.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各种血细胞D.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垂体、扁桃体等9.根据下列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图解,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a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C.辅助性T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清除和分解体内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4。
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能力3.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1)组成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体液免疫(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①图中序号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a。
吞噬细胞;b.T细胞;c。
B细胞;d.浆细胞;e.记忆细胞。
②填出图中三个阶段发生的主要变化2.细胞免疫(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提示:A→③→a→ⅡA→②→c→ⅠB→①→b→Ⅲ五、免疫学的应用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第1课时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起源于A.骨髓B.脊髓C.胸腺D.脾答案:A解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2.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①骨髓②扁桃体③淋巴细胞④抗体⑤红细胞⑥吞噬细胞⑦抗原⑧淋巴结⑨纤维蛋白原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⑨D.①②③④⑥⑧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等)组成,⑤红细胞、⑦抗原、⑨纤维蛋白原都不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D项正确3.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C.B细胞和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D.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答案:C解析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4.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的屏障作用B.胃黏膜的保护作用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答案:C解析A、B项属于第一道防线,D项属于第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故选C。
5.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6.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C.因强烈打击体表破裂的红细胞D.为体弱者注射免疫球蛋白答案:C解析自身衰老、死亡、破损的细胞都属于抗原。
7.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之一,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非逆转录病毒),目前感染该病毒主要的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若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后A.可以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B.与特定的抗体结合可失去致病能力C.EBV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D.埃博拉康复患者体内检测到的抗体由效应T细胞分泌产生答案:B解析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A错误;病毒入侵后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该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能力,B正确;EBV是RNA病毒,所以增殖时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D错误。
8.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A、B、D项正确;浆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C项错误。
9.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细胞④和细胞⑤B.过程Ⅱ、Ⅲ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Ⅶ主要发生在靶细胞内C.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细胞⑤的增殖、分化D.细胞③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细胞②产生的淋巴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答案:D解析图中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
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是细胞②、细胞③和细胞④,A错误;过程Ⅱ、Ⅲ分别是抗原和淋巴因子的传递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Ⅶ是抗原与抗体结合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人体消灭该抗原主要依靠记忆细胞(④)的增殖、分化,C错误;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数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及抗原共同作用,D正确。
10.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C解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浆细胞并不能识别抗原和接受抗原的刺激,A项错误;每次注射疫苗后,抗原要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因此其无法在机体中积累,B项错误;接受抗原刺激的次数越多,则机体中产生的记忆细胞的数量也越多,记忆细胞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会更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C 项正确;吞噬细胞对抗原无免疫记忆能力,D项错误。
二填空题:1.请回答下列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二次免疫反应解析:第二次免疫反应由于已经存在大量记忆细胞,所以会产生更多抗体。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使之产生淋巴因子。
答案:吞噬抗原T细胞(3)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当机体两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浆细胞记忆细胞(或记忆B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解析:当病原体侵入的时候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使病原体的抗原暴露,并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使B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一种是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一种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记忆细胞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原因是V1和V2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2.如图为人体内的浆细胞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1)该细胞是由B细胞经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称为_______免疫。
(2)该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时需合成并释放一种称为____________的物质,这种物质合成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对该物质加工和修饰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多数情况下,抗原与该细胞产生的_____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___________或_________,进而被_________吞噬消化。
(4)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需经__________处理,大多数抗原经_______传递给_______,少数抗原直接刺激_______。
(5)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产生。
抗原第二次侵入机体时,该细胞产生的速度比初次侵入时____,产生量比初次侵入时____。
答案:(1)体液(2)抗体1核糖体2内质网4高尔基体(3)抗体沉淀细胞集团吞噬细胞(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B细胞(5)B细胞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快多解析:浆细胞由进入体液的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而形成,它通过产生抗体来完成体液免疫。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并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至细胞膜,最后由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
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原初次侵入机体时,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迅速产生大量浆细胞。
3.下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体液B细胞和记忆B细胞解析: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可以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进而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上述过程均属于体液免疫。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a、c、d解析:与抗原接触并受抗原刺激的细胞均能识别抗原,如B细胞、记忆细胞,此外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抗原,并使抗原失活。
(3)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与合成和分泌d 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解析: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参与其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线粒体为整个过程提供能量。
4.下图是体液免疫过程,据图回答问题:(1)①阶段Ⅰ:大多数病原体经过_________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
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②阶段Ⅱ: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产生_____,小部分形成__________。
③阶段Ⅲ:浆细胞分泌产生的_____,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效应: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
答案:(1)①吞噬细胞淋巴因子②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③抗体(2)吞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