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对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全文)

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成果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包括现代平面设计在内的很多方面,现代平面设计已经进展了一段时期,每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内容都会给平面设计带来一次全新的创作灵感,尤其是在媒体信息行业进展迅猛的今天,现代平面设计带来的变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因此,用一句话概括它们三者的关系,就是工艺美术影响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引领着生活走向未来。
一、关于工艺美术运动的探讨1.工艺美术运动的起源于进展工艺美术运动最早开始于19世纪后期的英国。
当时工业革命运动已经完成,工业大批量化的生产和遗留下来的繁琐的艺术装饰给当时的设计之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当时最大的矛盾就是工业生产的产品过于追求产量和销量,忽视了设计带来的附加价值,而艺术家们却不屑于将艺术设计融入到工业产品当中去,这种矛盾就使得技术与艺术形成了对立的局势,工业产品外形丑陋粗糙不说,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只是仅仅以手工业的形式为上流社会服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
这场艺术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局势,追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工艺美术运动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就是威廉.莫里斯了。
作为“工艺美术”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很多突破性的设计思想,他认为,设计的变革可以引领一个新的时代潮流。
之后的工艺美术的进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最早的世界博览会就是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举行的,水晶宫的设计无疑使最具有工艺美术运动特点的标志性建筑了,造型打破以往规则的外形和繁琐华丽的装饰,新材料的应用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时世博会的展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业产品。
虽然产品的外形包装依旧过于丑陋和呆板,但是相比较之前还是有一定的改变。
随着艺术运动影响的加大,工艺美术运动遍及整个欧洲。
随之诞生的是新艺术运动。
这时的工艺美术运动就逐渐以新艺术的身份继续进展了。
2.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和特点概括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很多的设计思想。
不同的艺术家其设计思想也不完全相同,以威廉.莫里斯的主要设计思想为例,首先,他认为艺术的创作最终要服务于人,因此,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有用性,反对繁琐奢华的维多利利亚装饰风格,追求简约有用主义的设计。
新艺术运动之平面设计

组长:颜洋 组员:张月 李维维
艺术系2010级06班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 新艺术 19世纪末 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具体的时间大约是从1890年体的时间大约是从1890年到1910 1890年到 年前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从它的发展范围来看,这个运动涉及10个国家以上, 年前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发展。从它的发展范围来看,这个运动涉及10个国家以上, 20年左右的发展 10个国家以上 特别是西欧各个国家,基本都有这个设计运动的探索和试验,从具体设计的范围来看, 特别是西欧各个国家,基本都有这个设计运动的探索和试验,从具体设计的范围来看, “新艺术”运动波及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 新艺术”运动波及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 设 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绘画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20多年,是设计史上一次 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绘画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20多年, 20多年 非常重要、强调手工艺传统的,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非常重要、强调手工艺传统的,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新艺术”运动同“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 新艺术”运动同“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利亚 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它们都是对工业化的强烈反映, 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它们都是对工业化的强烈反映,它们都旨在重新掀 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 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而转向采用自然 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世界平面设计史第七章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毕加索吉他
1912开始 综合立体主义 打破传统艺术的媒介局限,绘画不仅是色彩,也可以加入其他材料,创 作的重心转向对于不同媒介的组合的综合考虑和设计,通过组合和搭配, 达到视觉和谐的目的。
世界平面设计史__第七章现代艺 术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有两次巨大的艺术革命,世纪之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现代艺术运动是一次,另一次是20 世纪60年代以“波普”运动开始的当代艺术运动。现代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初开始于欧洲的,核心是对以 往艺术内容的改革和对传统艺术的表现方法、传统媒介的改革。
立体主义包含了对于具体对象的分析,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的特征,并在一些国家得到更加理性的进一 步发展,如荷兰的“风格派”和俄国的“构成主义”等。这种发展造成对平面结构的分析和组合,并且把这 种组合规律化、体系化,强调纵横的结合规律,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
可以说,立体主义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基础。
德比罗是真正把未来主义的精神和部分设计思想带到实际的、日常运用的平面设计中的 关键人物。
商业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视觉传达规律,兼具未来主义的风格和大众喜闻乐见的设计特 征。
三.达达主义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时间:1915-19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产生于瑞士的苏黎世 代表人物:杜尚、哈特菲尔德等 强调自我、非理性、荒谬、怪诞、杂乱无章和混乱是这个运动的特点,对于传统的大胆挑战,强调偶然性、 机会性,拓宽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让现成品艺术、拼贴艺术也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而存在。 在平面设计上最大的影响在于以拼贴方法设计版面,以照片的摄影拼贴的方法来创作插图,以及版面编排 上的无规律、自由化。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后人纷纷模仿达利的做法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达利《德国铁路》1969年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马格利特《虚假的镜子》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得伦《壳牌》1924年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影响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 1. 揭示了人类的潜在意识。
马利涅蒂1915年的诗歌,左边 是关于法国,右边是关于他访 问立体主义画家列日。
马利涅蒂1919年的《语言 的自由》。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德罗比1929年设计的广告, 采用黑白和正负形象。
阿波里涅1918年的诗歌《书法》的版面设计,利用版面设 计把文字形成具体的形象。
特点:版面的无政府主义式、反正规的编排。 意义:在平面设计上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编排借鉴。
列日1919年的《城市》利用简单的几何 形式组合,色彩单纯、平涂,体现现代 城市的活力。
胡安· 格里斯1912年的油画《毕加索肖像》, 是立体主义的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立体主义运动对平面设计发展的影响
1. 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影响各 个欧美国家的国际运动。
基本思想:赞美都市化、工业化和高速度。 核心部分:体现对象的移动感、震动感,趋向表达速度和运动。
巴拉的《拴着皮 带的狗的力学》 和杜尚的《走下 楼梯的裸体》。
现代艺术对平面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未来主义运动的平面设计
马利涅蒂的《椅子》,这是一 首爱情诗歌,采用数学符号和 词汇混合组成版面,数目字表 现情感。
2. 强调理性规律在表现“真实”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现代平面设 计的形式基础。
分析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分析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作者:赵治文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新艺术”运动在艺术设计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虽然对于时代发展规律而言主张复兴传统手工艺是复旧式的运动,但这一时期各国的设计风格却为全面思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不仅在建筑、家具、产品、服装设计等领域开拓了新的局面,对现代平面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更是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风格;平面设计;影响;哥特式一、“新艺术”运动简介“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次影响广泛的装饰艺术运动。
1895年从法国发展起来,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中欧各国乃至美国,成为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运动,一直持续到 1910年左右,逐步被“现代主义”动(Modem Art)和“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取代。
从意识形态上讲,虽然这是一场由少数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为反对工业化带来的做工粗鄙的工业产品和矫揉造作的、过分装饰的维多利亚风格而发起的一场复兴传统手工艺的复旧式的运动,但却诞生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考究的艺术品和设计品,为 20世纪开始的现代艺术埋下的伏笔,在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大量的设计风格与元素对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点“新艺术”运动不同于早期的“象征主义”、“洛可可”、“巴洛克”或者东方的“浮世绘”,其本身不是某种艺术风格的代名词,仅仅作为一次影响广泛的运动载入艺术设计的历史,所涉及的艺术领域也比较广泛,包括建筑、家具、产品、雕塑、平面设计等,因此在不同国家,“新艺术”运动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和形式也各有不同,在一些西欧国家则尤为突出。
1.法国、比利时法国和比利时是“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发源地,两国的风格也非常接近,都是主张复兴传统手工艺,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设计内容以植物为主,多采用蜿蜒的曲线,受到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
浅析“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浅析“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作者:赵雪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11期摘要:“新艺术”运动被称为一次重要的“大众化的艺术实践运动”,他对欧美各国平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新艺术”运动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而证明了“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史上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艺术;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维多利亚风格;新哥德风格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66-001“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内容涉及所有的艺术范围,包括建筑、家具、服装、珠宝、平面设计、书籍插图、陶瓷、广告以及雕塑、绘画和印刷等等各个方面。
这一运动带有浓厚的感性和浪漫的色彩以及人们在一个世纪结束时对过去的怀恋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的矛盾产物。
“新艺术”运动历时20余年,被称为一次重要的“大众化的艺术实践运动”,它引起了各国艺术家的争相参与并涌现出大量设计作品,是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
“新艺术”运动发展时期正是欧洲其他文学艺术突破传统,探索尝试的时期,如法国文学的象征主义对现实主义风格的否定,以及所采用的各种象征性的隐喻手法,都可以从“新艺术”运动中看到痕迹。
法国哲学界部分人当时对科学的理性主义的怀疑,并产生了传统宗教思想的复兴,这也可以从“新艺术”运动的一些作品中看到。
19世纪精神文明的颓废,对道德的沦丧,对美学价值的衰败感到恐惧,从而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与当时的文学上的精神和思想同出一辙。
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这个运动中有很明显的反映。
如维也纳“分离派”重要画家古斯塔夫的玻璃、器皿设计都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还体现在“新艺术”风格的曲线的运用上。
1889年,设计家沃尔特就反复强调曲线、曲线表现的重要。
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完全同意的风格流派。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1

图示文明——西方艺术欣赏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摘要:新艺术运动特有的设计观念对设计领域发展影响深远,新艺术设计取材于自然与新材料元素的大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建筑、家具、产品和服装设计,以及图案和字体设计等,并且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但其本质源于回归自然的艺术设计风格。
设计发展应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得设计与人完美结合,服务于人类的理念,同时在设计的基础之上努力创新。
正文社会转型期的新旧更替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
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是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
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新艺术的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
使得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
通过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挑选和“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
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相应地,其开始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摘要:新艺术运动特有的设计观念对设计领域发展影响深远,新艺术设计取材于自然与新材料元素的大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并且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但其本质源于回归自然的艺术设计风格。
设计发展应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得设计与人完美结合,服务于人类的理念,同时在设计的基础之上努力创新。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是当时在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
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社会转型期的新旧更替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
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新艺术的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
使得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新艺术运动在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折衷的历史主义。
通过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挑选和“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
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相应地,其开始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
木刻画以其曲线、图案外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和平坦的画面,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
自此以后,从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都能发现其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成为绘画中的惯用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艺术”运动对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反对过度装饰和工业产品的粗制烂造,提倡传统手工艺。
在思想上深受自然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强调抽象的线条和有机的形态,其中蜿蜒的曲线、简洁的直线和优雅的女人形象成为了此次运动重要的装饰元素。
而究其本质而言,“新艺术”运动并不单纯是一种风格,或一种时尚,它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
二、影响上海近代平面设计的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
1.阿尔丰斯·穆卡(Alphose Mucha,1860~1939)
阿尔丰斯·穆卡是法国“新艺术”运动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穆卡的绘画作品集中夸张地运用了曲线植物纹样和典雅性感的女性形象作为主要的装饰元素,画面中避免采用任何的直线,色彩绚丽、色调温和,主要用单线平涂的方法绘制。
穆卡的设计风格辐射范围之大,蔓延至欧美各个国家,也传入了上海这座沿海城市。
一些本土设计师灵活巧妙地将这个风格融入到月份牌的设计之中,呈现出了极具特色的中西文化交融后的装饰样式。
2.奥伯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
奥伯利·比亚兹莱是“新艺术”运动中影响巨大的艺术家和插画家之一,他擅长运用曲线及黑白构图,对性方面的主题描写更是十分大胆,其为《莎乐美》绘制的插画出版后甚至遭到了英国政府的禁止。
尽管如此,比亚兹莱仍然名声大振,在20 世纪初期随着“新艺术”地扩展也一道传入了上海。
他的装饰插画有着曲折流动的线条、明快的黑白色块、蜿蜒缠绕的植物纹样,极富浪漫和神秘的气息。
这种风格受到了20 世纪初上海一些艺术家、文学家、设计师的膜拜和模仿,并运用到了许多杂志和电影的广告以及插画设计中。
三、上海近代平面设计中的“新艺术”痕迹
(一)月份牌
自上海开埠以来,西方文明的拥入,商业活动的增加,促使了当时的广告招贴艺术的板式设计的发展,欧洲的“新艺术”思潮也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逐渐传入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城市。
洋商为了宣传商品,外国厂商聘请中国画师设计的“月份牌”画。
其中阿尔丰斯·穆卡风格对上海月份牌的影响较为显著。
两者的内在基因里有着相似的表达形式——优雅妩媚的女子形象占据画面的中心,周围装饰上配有丰富多彩的花卉元素。
这一共同点,也使得上海的设计师更为主动地借鉴其风格进行月份牌的创作。
例如张获寒为中国华成烟公司所绘制的画作,左右对称的装饰形式,椭圆形的结构框架包裹画面中心的摩登女子,上方配有两只对称的鹤作为装饰元素,采用了线描平涂的方式,其造型上强调了曲线的动态,夸张的处理手法,加强了观赏性,也充满“新艺术”运动的装饰特点。
四周围绕的纹样则采用了蜿蜒的植物图案,流动灵活的枝条缠绕交叠,这种抽象的线条和几何的形态正是对阿尔丰斯·穆卡风格的借鉴。
(二)包装设计
自上海开埠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升,人们对于产品包装的设计需求也日益增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一个古典主义以及折中主义向现代过渡的转折期,“新艺术”运动作对我国的包装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在上海茶叶公司的产品包装中就能看到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影子,在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植物图案与流畅的曲线。
植物装饰采用左右对称的构图形式,在造型处理上仍具有写实性。
其中的装饰纹样来自于对自然的提炼。
卷曲的曲线与明快的直线处理在画面中的到了体现。
对于标志两旁的孔雀图案,设计师采用卷草纹代替了其原本的尾部造型,呈现自然下垂的样子,这使得孔雀的形象更为抽象、神秘、极富动态。
除此之外,月份牌招贴画也经常被运用到包装设计中。
例如“华菲牌”女士香烟,从中可以看到设计师对穆卡风格的借鉴与参考。
由珍珠与贝壳镶嵌的圆形装饰边框将一位摩登女郎包裹其中,女郎的呈现出较为放松的姿态,但装扮和眼神中又透露出一丝魅惑。
在装饰边框
的外围还缠绕着许多流动的线条,这些线条是对植物的一种抽象化处理,也体现出了“新艺术”运动中的装饰特征。
(三)装帧设计
说到装帧设计,不得不提的就是被称为“东方比亚兹莱”的叶灵凤,他早期的作品明显受到亚兹莱的影响。
作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和装帧艺术家,他曾在上海美专中学习西方绘画技术,并通过《黄书》和《莎乐美》了解了那位红极一时的英国插画艺术家比亚兹莱。
通过对比亚兹莱风格的模仿和借鉴,叶灵凤的绘画也充满了“新艺术”运动的装饰味道。
《灵凤小说集》是上海现代书局于193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的封面就是由叶灵凤本人亲自设计绘制。
在左图的画面中心是赤身裸体的夏娃,她的姿势性感,表现出了强烈的肉欲感。
丛生的植物与树上的果实,将夏娃的身体遮掩了一部分,妖娆的女体呈现忽隐忽现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富有神秘的气息,整体的绘画风格采用了线描平涂的方式,灵动自然的线条透漏着相比亚兹莱的插画风格,在配色上主要采用明度较高的红、黄、绿等颜色,这也是叶灵凤最常运用的色彩搭配,充分体现了他的个人特色。
1925年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梦里的微笑》短篇小说集的封面也是叶灵凤亲自提笔设计,图画中体现了他对黑白绘画的熟练运用,无论是对女子轮廓线条的处理,还是对纹样的抽象化表现,在悠扬缠绕的曲线中都能看出他对比亚兹莱风格的提炼和吸收。
四、结语
随着上海的开埠,万国来沪的局面促使了近代工商业的飞速发展,这种开放的局面,使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碰撞融合,并渗透到了上海近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促使了近代上海平面设计的大发展。
这场设计运动没有在中国引起进一步深度的探讨,而只是作为一种装饰风格被引进,但是它的创新思想对当时中国近代平面設计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