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读俞玉萍《完美教室》有感(赵德科)

合集下载

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范文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篇一: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读了俞玉萍老师写的《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只有2个字:震撼。

震撼之余是感动。

感谢学校为我们班主任提供了这么好的书,让我们班主任在休息之余能够读到这么好的书,洗涤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用深邃的思想思考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

从教17年,当班主任已经整整16年,在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没有闪亮的轨迹,没有丰功伟绩,一直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因为我爱我平凡而神圣的职业。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我愿做红烛,我甘为人梯,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感到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容易,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疼爱别人孩子的心。

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是圣洁纯真的爱。

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需要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而俞玉萍老师正是这样的班主任。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我们页页翻、行行看;每一个孩子又都是一朵美丽的小花,俞玉萍老师正是用智慧发现并培育每一朵小花的美丽。

智慧的老师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总结反思,随时记录学生点滴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时,靠的不再是严厉的面容,犀利的言语,而是心平气和,选准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明辨是非,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书育人是艰辛而恒久的事业,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教育的美丽和意义。

我正在这条路上艰辛地前行。

【篇二: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读后感】《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是新教育榜样教师、海门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领衔人俞玉萍老师的工作手记,这是一个曾经把班歌唱到中央电视台的班级,一个令无数家庭向往的班级。

完美教室心得体会.doc

完美教室心得体会.doc

完美教室心得体会篇一:完美教室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夹山小学又到了第四次新教师培训,上午听了塔山中心小学的樊群涛校长的“完美的生活教育从这里启航”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完美教室是什么?“完美教室”是让师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完整二丰富的整体,是一个既有美丽外部表现力又具备丰富内涵的整体。

在这里老师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记录每个生命的成长故事。

缔造完美教室,要具有完美的班级“价值体系”,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健全班级价值系统。

有富有寓意的班级名称、班级精神、班徽、班诗、班风、班级歌曲、班级名片、班级愿景、班训、班规、班级活动计划??个性班级名称:清泉班、凌云班、风信班??有促进发展的班级公约。

有特色新明的文化符号,如“班歌”、“班诗”、“班徽”、“班名”、“班级节日”、“班级出行服”等,种种班级文化符号要反映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期待与祝愿,是有文化的。

缔造完美教室,要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

有共建共管的班级博客。

有定期自编的班级文集。

如:班级文集的内容有班级人物介绍、新闻广角、阅读故事、班级生活叙事等,还要创建班级图书角。

樊校长说了缔造完美教室,要激活家长教育热情,建立家校联系的多种方式,搭建家校联系平台。

如每天给孩子写便条、寄语、给家长发短信、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等。

将班级的各种活动和工作计划进行通报,听取他们的意见,勤交流、多沟通,搭建家校联系平台,把教育资源扩大至家庭。

下午给是由远道而来的灌云县实小校长侍作兵给我们培训的,培训内容主题是“理解教育、阅读、成长”。

他的讲座风趣、富有深意,就像他说的,“怀才就像怀孕”,侍校长开始用了简单的几句歌词给我们阐述人生的大道理,“五彩缤纷”——成功需要从单调的事情做起。

朱永新先生说过:“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也就是说教师身上应该多些书卷气、文气,少些酒气、油气、老气、俗气,这正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

《完美教室》读后感 王永红

《完美教室》读后感  王永红

做一个“爱与智慧”的幸福老师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王永红俞玉萍老师用全部的爱与智慧写《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这本书,为百合班的孩子写这本书,为所有的孩子写这本书,为所有的老师写这本书,为所有的家长写这本书。

书中的一封又一封给孩子的信,是一盏又一盏点亮心灵世界的明灯。

愿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开出一朵花!转眼间,做老师已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回首往事,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正是这些难忘的味道,才使我体会到了做教师是多么精彩,在我的理解中,老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让他们在打开智慧大门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那老师该如何做一个“爱与智慧”的幸福老师呢?下面就我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导。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幸福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鲁迅也认为:教育植根于爱。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人类潜意识当中都有的“爱”。

你只有捧着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把你的“爱”撒向学生,学生才会给你以“爱”的回报,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

爱,是一种靠近。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比较被动的,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主动接近学生,在了解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

在这点上,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有个学生主动提出要与我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但是给我拒绝了。

有时候,看到他们对你想亲近但又畏惧的眼神~~~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我主动找他们聊天,会更好!通过聊天沟通,我可以知道每一位同学的情绪、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适时地给予关心和帮助,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他们也会对我知无不谈,言无不尽,我可以发现班里不良的苗头,不好的现象,及时地加以处理和解决。

而在谈心时给予他们的建议或者批评,他们也比较容易接受。

百合班读后感

百合班读后感

心似百合,爱如空气——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有感陈静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像一朵百合,远看像一朵花,近看像一团火,芬芳自己,温暖别人。

——题记冷冷的冬日,我拿起《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一书,在静静的阅读中,走进了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海门市“完美教室”领衔人俞玉萍的“百合班”,感受俞老师和百合班的魅力。

在书中,和俞老师相遇是幸福的,听俞老师娓娓讲述“百合班”的故事更是幸运的。

选准方向,让班级焕发人文色彩首先吸引我的,就是“百合班”这个特殊的班名。

对于这个班级名字,俞老师是这样诠释的:一粒百合的种子,被无情地甩到了一个偏僻遥远的断崖上,野草诅咒她,蜂蝶讥讽她。

可是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于是,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终于,她开出了洁白的花,终于,她的种子飘满了整个山谷。

我们就是“百合谷地”清晨里含苞欲放的花蕾,纯洁没有瑕疵,带点淡淡的、幽幽的清香;我们是一朵朵娇艳欲滴的小百合,在风雨中相亲相爱、自信顽强、茁壮成长。

读到这里,我的想象中,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俞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反复朗诵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为了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新生百合的美好含义以及美好的心愿——每个人都渴望在崭新的地方成长为一株美丽的百合。

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听到这样诗意的语言,置身于这样富有生机的班级,又怎能不会衍生出蓬勃向上的力量呢?热爱阅读,用文字的力量引领成长可以说,百合班的孩子作为新生走进校园的时候,和其他班级的孩子没有任何差别,是阅读改变了他们,是生活中的小事启迪了他们,是俞老师的行动感动了他们。

正如朱永新教授说:“如果我们的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 《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

小学语文老师读书笔记《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暑假重拾《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一书,是想着新的学期,我该怎样去写班级的故事。

没想到,再一读,我发现了俞玉萍老师的作文教学之法,作为对作文教学感兴趣的我,怎能不记之为快?首先,老师发挥出了榜样作用。

读着读着,发现百合班的孩子,写起作文来,跟俞老师的手法,颇有相似之处。

我概括起来,有这样的三点:充满激情,读后能让读者心涌澎湃,也就是很善于传递正能量;非常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很注重细节再现。

比如有个百合班的孩子就这样表达同学对自己的关心,“那一刻,我从你明亮的眸子里看到了智慧的光芒,那闪烁的光芒,像池塘里的水波一圈圈地荡漾开来。

你的声音很柔,似一支婉转动人的琵琶曲,撩动我的心弦;又像是三月里的樱花,淡雅的花瓣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

”这种表达魅力,在学生的初期的“三张名片”里是少有的。

俞老师在形容女生的花样长绳时,这样说着:她们微笑着,跳着,数着,“21”“22”“23”……像一群上下翩飞的蝴蝶,又像是一群冲浪的运动员。

我知道,俞老师在习作方面,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这些。

但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是不是也该在文字表达上,敢于下水,敢于引领。

再者,写得好,是因为做得好,想得好。

俞老师在《爱的表达》这一内容里,详细描述了自己这一做法。

“我从不上作文技巧辅导课,常说的话是:写得好,是因为做得好,想得好。

写作的素质教育是做人的素质,思考的素质。

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习作教学的理解:写得好,是因为做得好”。

难怪相同内容,学生有着多样表达。

特别写着写着,后来,百合班的学生论说文写得也文采飞扬,思想深刻。

做人做事做文,这样完好的统一,有了这样完美的呈现。

储藏素材方法多。

在清风中早读;在车厢里的PK,或朗诵或唱歌;打饭的时候,在等待的时分看书;指导选取合适的阅读书目;读书介绍会……这些活动,既让学生积累了米,储存了语言材料,也成为学生的习作内容,真是一举两得。

值得一提的是,俞老师对于积累有着这样的建议:我一向反对你们摘抄或背诵任何优美的段落,因为老师认为机械的背诵对你们的思维发展与运用知识其实没有丝毫的用处。

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读俞玉萍完美教室有感(赵德科)

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读俞玉萍完美教室有感(赵德科)

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读俞玉萍《完美教室》有感"和孩子们一起,唤醒、激励、鼓舞,是最大的幸福。

相信是最好的开始,从相信出发,你就能让孩子逐渐享受关爱,享受“当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长,享受学习,你就能享受孩子们人性的丰盈与完美,你就能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

"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话。

喜欢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没有炫耀的字眼,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与说理,一个个教育故事娓娓道来,像一条条小溪慢慢流入心田,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爱的功课部分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端汤。

俞玉萍在每天餐前15分钟来回20次给学生端40碗汤,30天不间断,并由此引发问题:“当有人向你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时,你是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快乐呢,还是无能为力快乐呢?”俞玉萍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学生也因此想到:“我们先打饭的人帮同桌把汤端好,这样后打饭的要嘱饭时会感到温暖,而端汤的同学也会很自豪。

”一个题为:“给他人一份温暖,留自己一份幸福”的主题活动由此拉开。

我相信,俞玉萍的目标不会仅仅是想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更不会只是每天帮学省下几分钟的学习时间,也不会仅仅是关爱、呵护学生这么简单。

雏鹰要练就搏击风雨的本领,就要先把自己稚嫩的翅膀练硬。

我们给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关爱与呵护,而应该教给他们生活的习惯与生存的本领。

俞玉萍用行动教会了学生尊重别人、享受人生,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愈玉萍对教育的三个渴望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方向:“我满心渴望,无论孩子们将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前途坎坷,还是一派光明,都能想起自己曾经的蜕变,曾经的喜悦。

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因为曾经的蜕变与曾经的喜悦而对每一个日子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期待。

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无限相信爱的力量,书籍的力量、学习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读《完美教室》有感

读《完美教室》有感

读《完美教室》有感作者:吴红香嵇晶晶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18年第06期教室,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舞台,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地方,为师生熟悉,却又常常被忽略。

当我们慕名读了俞玉萍老师《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我们深深体会到完美教室竟然可以演绎出如此幸福的教育生活。

作为班主任,教室就是我心中最幸福的舞台。

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你有多用心,就会有多幸福。

究竟如何打造幸福舞台?俞老师从相信学生、爱的功课和经典浸染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对幸福舞台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今后创建幸福舞台指明了方向。

一、相信学生是幸福舞台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更不会有幸福。

”《完美教室》中的俞老师在开学一个月设计了三张神奇的名片。

第一张是俞老师根据孩子们名字内涵写的寄语;第二张同样是俞老师自己制作,告诉孩子们每个人在老师心目中都很重要;第三张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这不是一张简单的名片,而是一座架起师生之间信任的桥。

这座桥放飞了学生心灵,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期待的快乐和幸福。

这样的能量远超一堂班会课,诚如俞老师所说,信任是最好的开始。

细细品读具体做法,我们逐渐明白,让孩子体验信任、诠释信任,便是照亮师生幸福日子最重要的基础。

我們想,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相信孩子的向上向善之心,用相信收获相信,用相信收获希望,于是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就能看到孩子的变化发展。

上学年,我们班里转来一名学生,内向的她不愿与人交流,也不参与班内各项活动。

下课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学习也不见有起色。

课余,我们时不时找她聊天,希望能帮助她,恢复她的自信心。

“小静,你知道吗?老师很喜欢你的独立,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主动学习,还能帮助爷爷做事,你真孝顺。

”听了我的话,小静惊讶地看着我,我接着趁热打铁,“只要你调整心态,活泼开朗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比现在优秀。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感悟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感悟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感悟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我惊叹不已,既佩服创造中国教室奇迹的俞玉萍老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佩服她敢于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独立创新的精神,同时我也感叹主编赵国忠老师文笔的娴熟和优美。

俞玉萍老师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做教育工作,她把教育教学的细节做得很诗意、很有情味,很有艺术氛围,她的名片使用,她的期末颁奖词,她照相机的剪影运用,都一一告诉我,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如此单一,生活中的点滴形式都能成为教育的资源,这使我想到了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而对照俞玉萍老师的做法我想说:生活不是缺少教育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与教育相联系的眼睛。

无论是名片或是颁奖词,我都毫不陌生,可我却没想到事物间的联系,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中去。

俞老师点醒了我,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伸延到生活中去,借助生活这样的大材料库去搭建沟通的桥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把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好好分析,而不仅仅以分析为主,口头教育为辅,更重要的是能把形式运用好来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使其得以进步。

俞玉萍老师为我们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我看完全书非常感动。

我觉得俞玉萍老师不只是一位语文教师,更是学生可亲可敬的语文导师;她拥有的不只是语文学科,而是博大邈远的语文世界;她不只是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沐浴经典的光辉,穿透文化的时空隧道,畅游大语文的浪漫星空。

她的语文教育丰盈着孩子们的灵性,她的学生无须做题,而是每天快乐地穿行在经典的长廊,与大师对话。

她仿佛是为教育而生,确实是为教育而活,在自由奔放的教育天地里,她和她的孩子们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纵观她整个教育活动是以尊重孩子、关爱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为主旨,以名片、书签、班会、寄语、爱心、阅读、倾听、理解、守望、责任、观察、信任等等为载体和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细腻周全,温暖了学生心灵、开启了学生智慧、重塑了学生性格、鞭策了学生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读俞玉萍《完美教室》有

"和孩子们一起,唤醒、激励、鼓舞,是最大的幸福。

相信是最好的开始,从相信出发,你就能让孩子逐渐享受关爱,享受“当下”,享受生命,享受成长,享受学习,你就能享受孩子们人性的丰盈与完美,你就能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育生活。

"这是俞玉萍在她的新著《完美教室》自序中的一段话。

喜欢俞玉萍的《完美教室》,没有炫耀的字眼,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与说理,一个个教育故事娓娓道来,像一条条小溪慢慢流入心田,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爱的功课部分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端汤。

俞玉萍在每天餐前15分钟来回20次给学生端40碗汤,30天不间断,并由此引发问题:“当有人向你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时,你是帮助他解决了问题快乐呢,还是无能为力快乐呢?”
俞玉萍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学生也因此想到:“我们先打饭的人帮同桌把汤端好,这样后打饭的要嘱饭时会感到温暖,而端汤的同学也会很自豪。

”一个题为:“给他人一份温暖,留自己一份幸福”的主题活动由此拉开。

我相信,俞玉萍的目标不会仅仅是想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更不会只是每天帮学省下几分钟的学习时间,也不会仅仅是关爱、呵护学生这么简单。

雏鹰要练就搏击风雨的本领,就要先把自己稚嫩的翅膀练硬。

我们给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关爱与呵护,而应该教给他们生活的习惯与生存的本领。

俞玉萍用行动教会了学生尊重别人、享受人生,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愈玉萍对教育的三个渴望给我们指出了教育的方向:“我满心渴望,无论孩子们将来在哪里,在做什么;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无论是前途坎坷,还是一派光明,都能想起自己曾经的蜕变,曾经的喜悦。

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因为曾经的蜕变与曾经的喜悦而对每一个日子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期待。

我满心渴望,所有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无限相信爱的力量,书籍的力量、学习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俞玉萍老师借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寓意她所带的百合班。

读着读着,泪水几次从我脸上滑落,静静地,静静地,只因为感动于竟有这样一位老师,只因为为百合班的孩子们感到庆幸,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

读着读着,我似乎也成了俞老师的学生,心田上也盛开了一朵百合。

从这本书中,我体悟到了:
一、用心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

这句话是俞老师对百合班的孩子说的,我觉得更像是对我们老师说的。

开学前一天,为每一个未见面的孩子写上一段开启新生活的寄语,直到凌晨两点。

那工整而洒脱的字体,那充满期冀的话语,那一张张百合名片……如果不用心,怎会诞生如此有魔力的名片?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曾想给孩子在开学第一天就能收到一份来自老师的神圣礼物。

可是,每到开学的时候,除了将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排整齐,就再也没有别的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需要我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就计划好。

二、智慧
在我们的周围不缺少像俞老师一样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老师,但我们往往会把学生推到另一个极端。

我们用爱为孩子编织了一张网,却束缚住了孩子。

在百合班,俞老师一直在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探索。

今年带了一年级,我和孩子们约定,每天下午,只要是我的课,前10分钟,为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

于是,下午我的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当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们,
看到的是眼睛发光的孩子们。

显然,我已用故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三、底蕴
读着俞老师的文字,我觉得我是在学习语言。

俞老师的文笔优美,文字具有力量。

她写给学生的一封封信,无一不是孩子们的范文,孩子们在读信的同时也在学习语言。

我们该用什么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练就一技之长非常重要。

我想每一个老师都应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有底气,有智慧。

春雨润物细无声,从身边的最小事入手,化教育于无声,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海洋中,感受教育的熏陶,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