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62%>78.57%,χ2=7.26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89±0.51)mm<(1.56±0.54)mm,t=5.846]、总胆固醇(TC)水平[(3.62±0.58)mmol/L<(4.19±0.54)mmol/L,t=2.212]、甘油三酯(TG)水平[(1.65±0.51)mmol/L<(2.51±0.57)mmol/L,t=7.287]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疾病,使用瑞舒伐他汀作为治疗药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疗效。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由于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在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出现动脉管壁增厚、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影响正常供血,进而产生缺血性病变,危害患者的心血管系统。

在相关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动脉斑块的形成风险。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期间,血脂异常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需要应用具有调脂功效的治疗药物。

该过程中,瑞舒伐他汀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能够在抗血栓、抗氧化、抗炎等方面发挥显著的功效,同时可以纠正血脂异常,有效延缓病情的进展,促进疾病的良好恢复[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瑞舒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观察其应用疗效,现报告如下。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试验所选观察对象为本地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等比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实行阿司匹林药物,研究组实行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LDL-C、TC及TG水平均更低(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SOD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要高于80.00%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3.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6.67%更低(P<0.05)。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临床效果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有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绝经期女性和超过40岁男性,且这类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疾病[1]。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内膜脂质、积聚复合糖类、形成血栓及出现脂质代谢问题,导致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出现钙质沉着及增生情况,随之出现的病变情况也会使动脉中层被累及,发生钙化和蜕变,不仅如此,还会随之改变动脉壁硬度、厚度,出现血管腔狭窄,若大中肌性动脉被累及,会堵塞动脉腔,导致供应的器官或组织发生坏死或缺血。

由此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无法保证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2]。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以药物进行治疗,阿司匹林为该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虽可获取一定疗效,但很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发不良反应。

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点在于明确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应用可获取显著疗效。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分析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分析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分析目的探讨并分析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调节作用、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在我院选取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采用不同疗法连续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斑块个数,测定斑块的厚度和大小;采用ELISA方法对测定患者细胞因子hs-CRP、IL-6、TNF-α、MMP-9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治疗后TC、TG、LDL-C、H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斑块大小、数量、厚度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MMP-9、hs-CRP显著降低(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厚度及数量,减少炎症的发生。

标签: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调节;炎症因子;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人体生命健康第一杀手,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升高有关,这已被国内外许多研究所证实[1-2]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内皮下堆积,而血管内皮下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斑块逐渐增大占位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形成不稳定斑块,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游离在血管内最终导致心梗、脑梗等危险事件。

因此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的首要措施就是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3]。

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多种危险因子有关,包括血脂调节失衡、炎症因子直接损伤颈动脉的血管内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

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

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

解析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

方法6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改善抗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药理作用;临床价值动脉粥样硬化往往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影响。

他汀类药物存在较为显著降脂作用,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斑块炎性反应发生,且对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稳定效果,能够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率[1]。

因为存在较为良好效果,使得他汀类药物得到较为广泛应用,尤其是瑞舒伐他汀在临床中具有较为明显作用。

本文选取6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析瑞舒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6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研究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4±5.2)岁。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6.2±5.4)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研究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46)进行治疗,睡前服用10 mg,1次/d;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湖南中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3021055)进行治疗,睡前服用100 mg,1次/d。

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

瑞舒伐他汀钙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
2 0 1 5年 第 6期
的降脂药 , 其通过控制血脂水平 , 进而 防治 A s生成 。为探讨强化 降脂 治疗 , 对于动脉 粥 样硬化 的疗 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 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 现具体报道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3 年 2月至 2 0 1 5年 2月期间在我 院接受治疗 的 1 2 0例 颈动 脉粥样硬化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性患者 7 2 例, 女性患者 4 8 例, 年龄 4 9 — 7 6 岁, 平 义, 具体见表 2 。
注: 与治疗前 比 , 有明显差异 P< 0 . 0 5 ; 与对 照组 比, 强化组疗效更好 , △P< 0 . 0 5 。 2 . 3 不 良反应 比较 两组 患者 治疗后 出现 转氨 酶轻 度升 高 : 强化 组 2例 、 对 照组 3 例; 出现腹胀消化不 良的 : 强化组 4例 , 对 照组 3 例 。均为 出现横纹 肌溶解 的严重 不 良
参 考 文 献
[ 1 ] 程小群. 瑞舒伐他汀联合 阿司匹林 治疗颈 动脉 粥样硬化 的疗效观察 [ J ] . 临床和 实
验医学杂志, 2 0 1 2 , 1 1 ( 3 ): 1 9 5 , 1 9 7 .
[ 2 ] 王鹏 , 修春红 , 王岚峰等. 颈 动脉 粥样硬化 与心脑血管疾病 的关 系[ J ] . 中国动脉硬 化
有 司比性。 1 . 2方 法
1 . 2 . 1给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 经颈动 脉 B超, 明确诊 断患 有颈动 脉粥 样硬 化 , 人 组 后, 在正式 治疗 前停用其他调制药物半个 月。对照组 患者予常规 降脂治疗 : 瑞舒伐 他汀 钙l O m g每晚一 次, 连服 6个月 ; 强化 组 口服瑞 舒伐 他汀 钙 2 0 m g每晚 一次 , 连服 6个 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 、 糖尿病等病 史的继 续服用 相关药 物。服药 期间 密切监测 肝功 能, 对 有肝 功能明显异常的暂停瑞舒伐他 汀钙, 并给予对症处理 。 1 2 . 1评价方法 治疗 前及疗 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进行下列检查 : ①颈动脉 B超: 采 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检测两侧颈总动 脉 、 颈 内动脉 、 颈 动脉分 叉处 等处有无 斑块形 成 , 并记录斑块数量 、 大小 、 形态等。②血脂检 测 : 所有 患者血样 本均 送至我 院检验科 有专 人检测 , 检测总胆 固醇 、 低密度脂蛋 白、 高密度脂蛋白 、 甘油 三酯等的浓 度。 1 . 3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 有数据采用 S P A S 1 5 . 0软件进行处理 , 计 量单位采用卡方检 验, 组 间差异采用 t 检验 , P< 0 . 0 5时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 2结 果 2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血脂情 况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血脂相关指标 , 结果 可见 , 两组治疗后较 治疗 前均有显著改善 , 强化 组效果较 对照组 更 明显,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具体数据见表 I 。 表1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瑞舒 伐 他汀 强 化 降脂 治疗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疗 效 观察
杨桂玲 程 正伟
( 屯留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屯留 o 6 o ) 4 10
【 要 】目的 摘
观察瑞舒伐他 汀强化 降脂治疗对 颈动脉 粥
将 8 例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 患者 随机 0
及 安全 性 。
样硬 化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制药有 限公 司)0 g 1 ,每晚 1 ; m 次 B组给予瑞舒伐他 汀 2 g 0 , m
查 明确诊断。 35 手术治 疗方 式 . 结节性 甲状腺种并存 恶性变原发灶 的手术应按甲状腺 癌的处理原则对待 。由于二者的并存以双
【 朱 国献’ 1 ] 林勇杰. 结节性 甲状腺肿与 甲状腺癌并存的诊 断与治疗 ( 附 6 例临床报告 )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0 2 1( 0 :5 7 . 8 叫. 2 0 ,2 1 )7 — 6 【 中华 医学会 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 . 2 】 《 中 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一
每 晚 1次 。治 疗 6个 月后 检 测 C MT和 颈 动 脉 斑 块 变 化 。结果 I
诊和住院患者 中经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 查存在不 同程度 的动 脉
粥样硬 化并有斑块形成患者 8 例 , O 严重肝 肾功能不全者排 除。
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 A、 , B2组 A组 4 , 2 , l , 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 52岁(o岁 ~ 0岁 )其 中原发性 高血压 l , 4 8 ; 4例 糖 尿病 9 , 例 脑梗死 1 例 , 心病 1 例 , 3 1 冠 1 有 7例合并血脂异 常。
瑞舒 伐他 汀强化 降脂治疗可显著 降低 CMT并可消退颈动脉 l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组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药理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9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78-02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本研究选取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5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均符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57.68±12.74)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5,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58.15±13.2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每天睡前口服,100mg/次,1次/天,治疗周期为6个月;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每天睡前口服,10mg/次,1次/天。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应用效果与药理分析詹静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应用效果与药理分析詹静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应用效果与药理分析詹静发布时间:2023-07-10T03:14:43.276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7期作者:詹静[导读] 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临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80【摘要】目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临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48例患者,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参照组(24例,阿司匹林治疗)和实验组(24例,瑞舒伐他汀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

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临床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当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时,具备显著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理作用血脂异常是多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 AS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血管、血液等都会进入“累积性衰老”的过程[1]。

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入手,首先会产生脂质与复合糖类的积聚,从而造成出血和血栓的产生。

随着这种状态的不断发展,就会造成纤维组织的增生、钙质沉着,与此同时,动脉中层会发生蜕变和钙化,从而造成动脉壁硬化、增厚化,最后造成了血管腔狭窄的情况。

而且,随着病变的积累,最后会引起大中肌性动脉的病变,当血管腔内的阻塞时,就会引起病变血管供应的器官或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病变给老年人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次选择本院在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其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药理作用,并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实验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48例患者,实验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参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mg,研究组每天1次,每次20mg。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imt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

讨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51-02
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人群导致病残、病死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1]。

我院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7~69岁,平均(55.3±4.7)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均为软斑块,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尚未达到70%。

同时排除以下情况:严重心肝肾脏合并者、慢性感染疾病者、结缔组织病者以及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mg,晚饭后服用,研究组每天1次,每次20mg,晚饭后服用。

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

在治疗期间每月要按时对患者的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以及肌酸激酶(ck)进行1次常规监测,与此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粥样硬化斑块与cimt。

1.3颈动脉超声检查。

患者呈仰卧位,颈稍稍后仰以充分将颈部暴露,采用美国ge logiqp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其探头频率为7.5mhz,分别对患者的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以及双侧颈总动脉行全面检测。

同时选定能最清楚显示出颈总动脉结构处对cimt进行观察,1.2mm≤cimt≥1.0mm定义为增厚,局限的血管腔且突出的cimt超过1.2mm定义为斑块。

同时采用采用crouse 方法(即在两侧颈动脉检测到的各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积分对板块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
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imt的变化比较,见表1。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可引起动脉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终可导致管腔狭窄,多见于老年人,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症的一个组成部分[2]。

瑞舒伐他汀又称瑞苏伐他汀、罗舒伐他汀、罗苏伐他汀,能增加细胞表面的肝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由此增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并抑制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从而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总数量[3];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非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非hdl-c。

瑞舒伐他汀也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于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非hdl-c、甘油三酯,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

总之,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降低cimt,促进斑块消退,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丽君,齐晓勇,王秀萍等.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
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6):4153-4156
[2]杨桂玲,程正伟.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76-1777
[3]华先平,杨勇,陈平英等.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与单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比较[j].医药导报,2011,30(6):743-746 [4]王尉,王浩,陈亭亭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对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69-7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