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及其条件

化学: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及其条件
化学: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及其条件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及其因素说明: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破坏了原平衡状态时v正= v逆的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然后在新的条件下使正、逆反应速率重新相等,从而达到新的化学平衡。也就是说,化学平衡的移动是: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浓度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

即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3、固体及纯液体的浓度是一定值,不因量的多少而改变,所以增加或减少固体及纯液体的量,不会影响平衡状态。

4、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增大或降低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当:①m+n>p+q时

②m+n

③m+n=p+q时

④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而对于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或降低压强对平衡没影响。同样,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保持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或降低压强对平衡没影响,而只能改变反应速率。

⑤增大压强无论平衡移动方向如何,新平衡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减小压强无论平衡移动方向如何,新平衡状态里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

⑥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与浓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的速率-时间图像的区别就在于改变条件时,新平衡状态的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状态相比较是否有所变化,浓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变,而压强变化则是整体发生变化。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对于不同的可逆反应,正反应或逆反应的热效应是不一样的,即若正反应是放热则逆反应一定为吸热,反之亦然。而温度变化对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温度变化,平衡必然发生移动。只要是升高温度,平衡一定移动,且新平衡状态的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速率。反之亦然。

①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

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

③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6、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从而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但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

7、由浓度变化引起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变化应具体分析:

⑴对于有多个反应物的可逆反应,如果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则该物质自身的转化率减小,其他物质的转化率增大;

⑵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反应条件和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变化有关:

①在恒温恒压下,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②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减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⑶对于只有一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有三种情况:

①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

②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③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减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8、当由于温度或压强改变使平衡正向移动,则将使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9、对于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⑴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由于体系的压强不变,导致体系的体积增大,平衡混合气体的分压减小,即反应混合气体的浓度降低,故平衡逆向移动;

⑵在恒温恒容时,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虽然体系的总压强增大,但平衡混合气体的分压没变,即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平衡不移动;

⑶如果反应前后是一个气体体积保持不变的可逆反应,当加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时,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会使平衡发生改变。

(二)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说明:

1、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只能是浓度、压强和温度。其中压强只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2、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时的可逆反应,多项条件改变时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考虑。

3、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只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但不能抵消。

【典型例题】

[例1]某温度下,N 2O4(气) 2 NO2(气);△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平衡时颜色变深

解析:本题考查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该反应属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和降低压强都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使NO2气体的浓度增大,体系的颜色加深。A中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都可以使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B中加入少许NO2,可以使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加快,只不过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不正确;C中加入少许N2O4,可以使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都加快,使单位体积内NO2的量增多,浓度增大,所以颜色加深;D中升温,平衡正向移动,使NO2的量增多,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答案:B

[例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任一生成物总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的转化

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一定使用催化剂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⑤

D. ④⑥

解析: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方法很多: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改变压强和温度等。其中,增大某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但本身的转化率反而减小,同时,由于增加的反应物有多少,它在混合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有多重,均无法确定,因此,我们只能说,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一定增加,而对于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甚至于反应速率等我们都无法判断;同时,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速率肯定是大于逆反应速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答案:C

[例3]可逆反应:3 A(气) 3 B(?)+C(?);△H>0,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 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使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则说明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但反应中气体的质量减小,即B为气体,而C为固体或液体;第二种情况是,反应中气体的分子总数增大,即B、C均为气体,两种情况都可以使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为:CD

答案:CD

[例4]在恒温恒压下,使1 L NO2气体按下式分解:2NO2 2NO+O2达平衡状态时,气体变成1.2L,这时NO2的转化率是多少?O2的体积百分数是多少?

解析: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我们可以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进行计算: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mA(g)+nB(g)pC(g)+qD(g)

起始(mol/L) a b 0 0

转化(mol/L) x (n/m)x (p/m)x (q/m)x

平衡(mol/L) a-x b-(n/m)x (p/m)x (q/m)x

平衡时:A的转化率= (x/a) ×100%

2NO+O2

则:2NO

起始(L)100

转化(L)2x 2x x

平衡(L) 1-2x 2x x

则有:1-2x+2x+x=1+x=1.2L即x=0.2L

NO2的转化率=2x/1=40%

O2的体积分数=x/(1+x)=0.2/1.2=1/6=16.7%

答案:NO2的转化率为40%;平衡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百分数为16.7%。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1、对于反应2 SO 2 + O2 2 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 平衡时,SO2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

D. 平衡时,SO2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2、已知反应A

(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3 H2 2 NH3,500℃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3、可逆反应:N

开始时加入2mol N2和2mol 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

B、0.2 mol/L

C、0.05 mol/L

D、

0.15mol/L

4、已知反应:m X

(气)+nY(气)qZ(气);(放热,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5、体积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A和B,已知A装有SO2和O2各1 g,B装有SO2和O2各2 g,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中SO2的转化率为a%,B中SO2的转化率为b%,则A、B两容器中SO2转化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

B. a%=b%

C. a%

D. 2a%=b%

+3 H2 2 NH3(放热)的平衡移动,影响该平衡移动的原因

6、图中关于N

是()

A.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 减小压强,同时降温;

C.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7、下列事实中不能应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向H2S水溶液中加入NaOH有利于S2-增多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NH3的氧化反应

C、高压对合成氨有利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8、对于可逆反应A(气)+B(气)C(气)(放热)来说,下列图象中

正确的是()

A B C D

9、反应2 X(气)+ Y(气) 2 Z (气)(放热),在不同温度(T

T2)及压强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

B. T1P2

C. T1>T2,P1>P2

D. T1>T2,P1

10、在一恒容的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 A(g) + B(g)x

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中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为0.6 mol,B为0.3 mol,C为1.4 mol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为()

A. 只能为2

B. 只能为3

C. 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 无法确定

11、在一定的条件下,xA

(气)+yB(气)zC(气)的反应达到平衡。

⑴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 间的关系为:;

⑵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平衡发生移动,则一定向:;

⑶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移动,则A是:;

⑷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正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2、反应nA

(气)+mB(气)pC(气)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增大,当减压后,混合气体中C的百分含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试推测逆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m+n p(填“>”、“<”或“=”),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其他条件不变),填入项目的变化情况:

⑴减压后,A的百分含量;加入B,A的转化率;

⑵升温后,B与C的浓度之比将;降温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⑶使用催化剂,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

13、将6 mol H2和3 mol CO充入容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气) + CO(气) CH3OH(气),6秒时体系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

2 H

始时的0.6倍。

求:(1)H2的反应速率;(2)CO的转化率。

【试题答案】

1、BC

2、B

3、BD

4、B

5、C

6、D

7、BD

8、B

9、C 10、C

11、⑴x+y>z ⑵逆反应方向⑶固体或液体⑷放热

12、放热m+n>p

⑴增加增加⑵减小减小⑶不变

13、(1)H2的反应速率:1.2mol/(Ls);(2)CO的转化率为60%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说课稿 叶承名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 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即勒夏特列原理。 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②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并应用。

③理解用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从不平衡状态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 ( )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②通过从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培养和训练抽象概括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②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速率时间图 二、说学情 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1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学习目标】 1.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果以及有关的解释; 2.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预习单】 复习回顾: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什么? 2.改变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分别有何影响? 3.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2).移动的原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3).移动的方向:由υ 正和υ 逆 的相对大小决定。 ①若υ 正=υ 逆 ,平衡移动。 ②若υ 正>υ 逆 ,平衡移动。 ③若υ 正<υ 逆 ,平衡移动。 (4)、结果:新条件下的新平衡 【研学单】 主题一: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P 53 实验) 实验原理:Cr 2O 7 2—(橙色)+H 2 O 2CrO 4 2—(黄色)+2H+ 的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增加OH-的浓度, H+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方向移动。基本规律:增大浓度或减小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减小浓度或增大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 思考:1.在硫酸工业中制取三氧化硫时,通过向反应体系中通入过量空气,目的是什么?

2.在工业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向合成塔中通入稍过量氮气来提高氢气转化率,请用所学知识解释。 例1.CuCl 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 2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 2 O) 4 ]2—(蓝色)+4Cl— [CuCl 4 ]2—(黄色)+4H 2 O 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的方向移动。但 对于有气体参与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不变的反应来说,压强改变平衡 不移动。 (1)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2)若a+b=c+d,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 (3)若a+bc+d 对于a+b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电解 2H2↑+O2↑为可逆反应( ) 点燃 (2)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2SO3(g) ΔH=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 加热 -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反应放出的热量Q kJ。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mol·L-1、mol·L-1、mol·L-1,

最新整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 (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W)·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

确,B 错;选项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 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c (CO )·c (H 2O )c (CO 2)·c (H 2)。恒容时,温度升高,H 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的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催化剂 高温CO 2+H 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 2(g)+H 2(g) 催化剂 高温CO(g)+H 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 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 2,其浓度会增大,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 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CO 2(g)CO 2(l) CO 2(g)+H 2O(l) H 2CO 3(aq) H 2CO 3(aq)H +(aq)+HCO - 3(aq)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上课讲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 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 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 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 H2O === 2CrO42- + 2H+ (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及答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3.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 >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 (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4)加入碳,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________,平衡________移动。 (2012·山东高考改编)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 ΔH >0,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 T1 T2 WI2(g) 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 (W )·c(I2) c(WI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A正确,B错;选项C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C错。 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CO)·c(H2O) c(CO2)·c(H2) 。恒容 时,温度升高,H2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的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催化剂 高温 CO2+H2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2(g)+H2(g) 催化剂 高温 CO(g)+H2O(g),D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2的浓度减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2019年文档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反思 回顾《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过程,反思其教学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教学设计反思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图像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设置难易合适的问题,尽量做到内容简单化,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化学平衡,并能利用平衡常数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的复习引入到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演示实验与图像分析把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清撤地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分例外情况加以分析,从本质上剖析和认识勒夏特列原理。其次,通过学生十分熟悉的合成氨反应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量描述反应的限度,自然地进入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教师先通过编设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练习,让学生对概念产生感性认识,再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界条件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在此基础上,教师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最后,教师通过对几个高考图像的讲解指导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效果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绘图和大量生动形象的事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认知度。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够。教师利用实验、绘图和高考图像进行讲解时,自以为是地认为讲解得清撤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在确凿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精心地筛选课上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高三化学曹艳艳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以及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回顾: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中所 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新课学习: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外界因素改变了反应速率,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通过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用下图表示: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2.3.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3-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g) +Br2(g) 2HBr(g) ΔH< 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 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a 与 b 的关系是( ) A.a> b B.a=b C.a< b D.无法确定 解析:H2与Br2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进行该反应, 体系的温度必然升高,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r2(g)的转化率 降低 答案:A 2.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 T1 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 +I 2(g) WI 2(g) T2 ΔH< 0(温度T1< 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 2(g)会分解出W, 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 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c W ·cI2 K= c WI 2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中的平衡移动、转化率及化学平衡常数。高温时,平衡左移,WI 2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充分,故 A 正 确,B错;选项 C 给出的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 错。答案:AD 3.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c c C C O O·c·c H H2O。恒 c CO2 ·cH2 容时,温度升高,H2 的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 的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催化剂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 2 高温 解析: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写出可逆反应为CO2(g)+H2(g) 催化剂 CO(g)+H2O(g),D 项错误;由于升高温度,H2的浓度减小,高温 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是吸热的,焓变为正值, A 项正确;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若通入H2,其浓度会增大, B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 C 项错误。 答案:A 4.鸡没有汗腺,在夏天只能依赖喘息调节体温。鸡过度呼出CO2,会使下列平衡向左移动,导致蛋壳变薄,使农场主和超市蒙受经济损失。

影响化学平衡的三个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三个因素 1.浓度 (1)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是浓度而不是质量、物质的量、体积。若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的改变不能使浓度改变,则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不改变。 (2)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与反应的离子的浓度,速率和平衡一般不移动,如FeCl3+3KSCN≒Fe(SCN)3+3KCl,增加c(K+)或c(Cl-),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3)浓度的变化一定会带来反应速率的变化,但不一定导致化学平衡的移动。如同等程度地增大反应各物质浓度,平衡向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减少的方向移动:同等程度地减少反应各物质浓度,平衡向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但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平衡不移动。 (4)浓度改变瞬间时的正(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

变化成同一趋势,与生成物(反应物)浓度变化无关。经常可以先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再由此判断外界条件改变瞬间,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5)温度一定时,固体、纯液体的浓度一般认为是一常数,所以,改变固体、纯液体的量,其浓度仍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无影响;但改变固体的表面积(如“块状粉末状”),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或减小。 (6)H2O作为纯液体,虽然它的浓度为一常数(液态时),但对于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改变H2O的量往往会导致其他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少,从而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移动,如Al3++3H2O ≒Al(OH)3+3H+,加水,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下降。使υ正、υ逆均下降且平衡右移;另外,H2O作溶质,其他物质作溶剂进行的化学反应,此时H2O的浓度不再是一常数,改变H2O的量,会引起H2O 的浓度改变从而影响速率和平衡;最后注意水蒸气参加的反应,它的浓度亦不是一常数;可能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压强 (1)只有压强的变化能引起反应物质的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如向存在可逆反应的定温定容容器中充入不反应气体即惰性气体,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υ正、υ逆均不变,平衡不移动;而向存在可逆反应的定温定压容器中充入不反应气体即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相当于同等程度地减少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减小,平

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已达平衡,方法很多,本文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化学平衡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即: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某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因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所以要描述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必须一个描述正反应,一个描述逆反应,且描述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 例1:对反应N 2+3H 2 2NH 3 而言,以下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的是( )。 A.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生成3 mol H 2 B.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消耗2 mol NH 3 C.1 mol氮氮三键断裂的同时,6 mol氮氢键断裂 D.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解:A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生成3 mol H 2 描述的是逆反应。(根 据方程式生成3 mol H 2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A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 衡。 B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消耗2 mol NH 3 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消耗2 mol NH 3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B可以说明该 反应达平衡 C中1 mol氮氮三键断裂描述的是正反应,6 mol氮氢键断裂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6 mol氮氢键断裂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氮氮三键),所以C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答案选D 二、根据其他条件判断 (一)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①如果全为气体: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3

第三节化学平衡 课题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平衡的移动 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移动进行分析。 3.理解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衙 门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方案】: 活动一: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及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1.观察实验一: ①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Cr2O72-+H2O2CrO42-+2H+ (K2Cr2O7为橙色,KCrO4为黄色)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01moL/L的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操作,完成实验。 ②从上表信息小结:物质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有何影响? 2.观察实验二: (1)充有NO2的大针筒(用橡皮帽塞住)内存在如下平衡: (g) 2NO2(g)N2O4(g) (红棕色)(无色) 按下列步骤完成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①快速推动针筒活塞。 ②快速拉动针筒活塞。 H2(g) + I2(g) 2HI(g)

(2)根据下列表格中所提供的信息(反应均为500℃),结合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小结:压强对什么样的可逆反应影响较大?试从上表信息讨论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观察实验三: ①②已知 2NO2(g)N2O4(g)△H<0,如图所示,将NO2(g)球浸在冰水和热 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②试从上表信息小结改变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活动二: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思考浓度、压强及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影响的理论解释 1.化学平衡状态发生变化也称平衡的移动,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往往不相同,正逆反应速率的差异导致平平衡的移动,正逆反应速率最终趋同,达到新的平衡。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N2(g)+3H2(g) 2NH3(g),△H<0,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试在图中标识出向容器中充入N2,至达到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图形 ②充入NH3呢?③充入氩气呢? ④给体系升温呢?⑤降温呢? ⑥若该容器为可自由膨胀的弹性容器,压缩容器和膨胀容器引起的加压和减压至平衡,此过程中正逆反应

2.3.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含答案及解析】

2.3.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① 反应速率的变化② 浓度的变化③ 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④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⑤ 颜色的变化⑥ 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⑦ 转化率的变化⑧ 温度的变化 A.①②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⑧ C.②④⑤⑥⑦ D.③④⑦⑧ 2. 某温度下,反应H 2 (g)+I 2 (g) 2HI(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正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增大 C.容器内I 2 (g)增多 D.容器内H 2 的质量分数增大 3. 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 (g)+3H 2 (g) 2NH 3 (g) ,达到平衡时,若温度保持不变,增加N 2 的浓度,则 A.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逆反应速率先减小 C.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D.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4.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在 t 1 时刻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示意图的反应是 A . 2SO 2 (g)+O 2 (g) 2SO 3 (g) Δ H <0 B . 4NH 3 (g)+5O 2 (g) 4NO(g)+6H 2 O(g) Δ H <0 C . H 2 (g)+I 2 (g) 2HI(g) Δ H >0

D . 2A(g)+B(g) 2C(g) Δ H >0 5. 将A与B的混合气体分别置于恒压容器甲和恒容容器乙中,发生反应: 2A(g) + 2B(g) 3C(g) Δ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速率均增大 B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在相同温度下,甲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 ,乙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 ,若甲容器中反应经30 s达到平衡状态,则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是30 s D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容器分别进行如下反应。第一次加入2 mol A 和2 mol B ;第二次加入2 mol A、2 mol B和3 mol C ;第三次加入4 mol C。分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 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分别为X、Y、Z , 则X、Y、Z的大小关系是X=Y=Z 6. X、Y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X(g)+bY(g) cZ(g) ΔH<0 ; 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 . 5 mol/L ;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 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 . 3 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平衡向右移动 B.a+b>c C.Y的转化率提高 D.Z的体积分数增加 7. 某温度下反应:ClF(g)+F 2 (g) ClF 3 (g) △ H <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 3 的产率提高 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 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 2 的转化率减小 8. 对于可逆反应N 2 (g)+ 3H 2 (g) 2NH 3 (g) △ H <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 [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经历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重视化学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密切联系实际,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二.教学重点: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勒夏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提问】化学平衡状态有什么特征?什么反应才会存在化学平衡? 【引入】我们知道: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不同。那么对于t0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的饱和溶液,当升高或降低温度至t1时: 若:溶解度增大,固体溶质继续溶解,则V(溶解)V(结晶) 溶解度减小,固体溶质析出,则V(溶解)V(结晶) 那么溶解平衡状态被打破,继而建立一种新的溶解平衡,也就是说:条件改变,溶解平衡移动。那么,化学平衡是否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当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时,平衡状态是否也会发生移动?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 2CrO42-+ 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 K2Cr2O7溶液,②按下表步骤操作,观察并记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物理化学习题第四章化学平衡

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定温式的各种形式,并会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形式和计算方法。 3.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 与r m G ?在数值上的联系,熟练用热力学方法计算r m G ?,从而获得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 4.了解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f m G ?的定义和它的应用。 5.掌握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记住van ’t Hoff 公式及其应用。 6.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把本章放在多组分系统之后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多组分系统中介绍的化学势的概念和各种表示方式,来导出化学反应定温式,从而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本章又用到了反应进度的概念,不过其值处在0 1 mol -的区间之内。因为在利用化学势的表示式来计算反应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时,是将化学势看作为一个定值,也就是在有限的反应系统中,化学进度为d ξ,如果在一个很大的系统中, 1 mol ξ=。 严格讲,标准平衡常数应该用绝对活度来定义,由于本教材没有介绍绝对活度的概念,所以利用标准态化学势来对标准平衡常数下定义,其含义是一样的。从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式可知,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化学势一样,都仅是温度的函数,因为压力已指定为标准压力。对于液相反应系统,标准平衡常数有其相应的形式。对于复相化学反应,因为纯的凝聚态物质本身就作为标准态,它的化学势就是标准态化学势,已经归入r m G ?中,所以在计算标准平衡常数时,只与气体物质的压力有关。 学习化学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判断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知道如何计算平衡常数,了解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能找到一个经济合理的反应条件,为科研和工业生产服务。而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各种浓度表示式和各种平衡常数表示式之间的换算,否则会把自己搞糊涂了,反而没抓住主要内容。 由于标准平衡常数与r m G ?在数值上有联系,r m ln p G RT K ?=-,所以有了r m G ?的值,就可以计算p K 的值。定义了标准摩尔生成Gibbs 自由能f m G ?,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热力学数据表中个物质的f m G ?值,来计算反应的r m G ?,从而可以求出标准平衡常数。 为什么说r m G ?与p K 仅是在数值上有联系呢?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状态,r m G ?处于标准态,而p K 处于平衡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根据公式: 在定温、定压不做非膨胀功时,化学反应达到平衡,r m ,()0T p G ?=,才得到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图文稿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 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 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 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 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 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AC 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