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c
不加试剂,对照
(2)实验探究 2
-
①实验原理:Cr2 (橙色)+H2O
-
2Cr (黄色)+2H
+
②实验步骤:
-
取一支试管,加入 2 mL 0.1 mol· K2Cr2O7 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溶液
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方向。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 D )。
A.工业上合成 M 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 M 的生成
B.若物质 Y 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 Y 的方法,以提高 X 和 Y 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 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使用催化剂可提高 M 的日产量
2NO2(g)
ΔH>0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
是( BC )。
A.加压时(体积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许 NO2,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许 N2O4,再次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浅
D.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1)实验探究 1
3+
①实验原理:Fe +3SCN
-
Fe(SCN)3(血红色)
②实验步骤:
-1
Ⅰ.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10 mL 蒸馏水,再滴入 5 滴 0.05 mol·L FeCl3 溶液、5 滴 0.15
-1
mol·L KSCN 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 a、b、c 三支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为
系式及上表数据,能推断出反应③是
,据此关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判断反应③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H2和H2O(g)的物质的量相等
(填字母)。
(CO)
答案 (1)
(CO2 )
1
(2)K3=
2
吸热 (3)CD
(4)①增大压强或使用催化剂 ②降低温度 (5)不
(CO)
解析 (1)根据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可得 K1=(CO )。
2
(CO)·(H2 )
(H2 )
(2)根据反应③可知,K3=
,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 K2=
,因此
(CO2 )·(H2 )
1.放热反应2NO(g)+O2(g)
①增大压强
2NO2(g)达到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②减小NO2的浓度
③增大O2浓度
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④升高温度
⑤加入
)
D.①②⑤
答案 A
解析 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②减小
N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③增大O2浓度,平衡
(H2 )
1
K3=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升高时,K1 增大,K2 减小,故温度升高时 K3 增大,
2
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反应③为吸热反应。
(3)反应③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过程中压强一直不变,不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挪动的观点和原理。
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包括浓度、压强和温度。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作出合理判断和预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平衡挪动原理,能够分析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验进行深入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械等。
2. 准备实验材料:相关试剂、试纸、酒精灯等。
3. 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回顾化学平衡的观点,诠释化学平衡的挪动及其影响因素。
(2)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
(3)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温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得出结论:温度是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之一,升温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挪动。
(2)实验二:浓度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挪动;减少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挪动。
得出结论:浓度也是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之一。
(3)实验三:压强对化学平衡挪动的影响在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中,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挪动;扩大容器体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挪动。
得出结论:压强也是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之一。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其他因素,如催化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性质等。
(2)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假设和实验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和评判。
4. 总结归纳(1)总结影响化学平衡挪动的因素,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合成氨工业、燃料电池等。
《第二章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理解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机制。
2.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实验课上完成一组关于化学平衡移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改变反应体系中的温度、浓度、压力等条件,观察并记录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变化。
3. 数据分析:学生需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各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并尝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解释。
4.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至两个与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分析要求:学生需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合理解释,并撰写实验报告。
4.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评价: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
3. 数据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合理,是否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合理解释。
4. 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是否深入,解释是否准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章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

(填“向左移动”或
“向右移动”),溶液颜色
将
。
解析: (1)加碱中和溶液中的 H+,平衡右移,溶液中的
-
-
c(Cr )增大;(2)加酸使平衡左移,溶液中的 c(Cr2 )增
-
大;(3)加 Ba(NO3)2 后发生的反应为 Ba2++Cr
BaCrO4(黄色)↓,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由橙色逐渐变
)
甲:10 mL 0.01 mol·L-1 的 FeCl3 溶液和 10 mL 0.01
mol·L-1 的 KSCN 溶液
乙:5 mL 水、10 mL 0.01 mol·L-1 的 FeCl3 溶液和 5
mL 0.01 mol·L-1 的 KSCN 溶液
丙:10 mL 0.1 mol·L-1 的 FeCl3 溶液和 10 mL 0.1
2.对于反应:FeCl3+3KSCN Fe(SCN)3+3KCl,加入
少量 KCl 固体(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平衡移动吗?
答案: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 的实
质是 Fe3++3SCN- Fe(SCN)3,KCl 的浓度改变对平衡无
影响,平衡不移动。
3.根据实验事实以及所学知识,请总结使下述平衡向
以颜色突然加深,但压缩容积相当于增大压强, 2NO2(g)
N2O4(g)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依据“减弱不消除”可
知,仍比原来的颜色深,A 项错误;a 在压缩中一定有部分
NO2 转化成 N2O4,故 a'中 NO2 的物质的量比 a 中 NO2 的
物质的量小,而 b 和 b'中 Br2 的物质的量相等,故 a'中的颜
《第二章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2. 实验设计:学生需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至少一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
实验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等部分。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个与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控制等,并撰写分析报告。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综合性的作业报告,总结本次作业的学习内容、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的结果及感悟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能够准确阐述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报告应包括案例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4. 作业报告要求学生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学习内容,提炼重点知识,反思学习过程及效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评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平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综合对作业报告进行评分,关注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提炼与理解。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思考:如果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 v
v正 v正 = v逆
v逆
v正
v逆
v正 = v逆
t
t0
t1
t2
t3
结论: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 总结: 升高温度 向吸热的 方向移动 趋势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向放热的 方向移动
趋势
升高温度
总的来说:化学平衡的移动能削弱温度改变给可逆反应 所带来的影响。
注意: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物质或纯液体,其浓度可看作一 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物或纯液体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 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思考:合成氨工业中重要一步是:N2+3H2 2NH3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为提高H2的转 化率,从浓度角度分析可采取什么措施? 增大N2浓度(投入量)或及时分离出NH3 (2)应用
一定时间 ′ ′ ′ 逆′ V正≠V V正=V逆≠0
不平衡
平衡2
建立新平衡
移动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V正≠V逆 移动的方向:取决于V正,V逆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改变浓度是否会影响化学平衡?如何影响?
实验2-5: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Cr2O72-(橙色)+ H2O
2 CrO42- (黄色) +2H+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升高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 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 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
1、已知NO2能形成二聚分子 2NO2 N2O4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在要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适 宜条件为( A )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导学案4-《化学反应原理》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20220926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实验目的】1. 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
【原理梳理】1.检验Fe3+常用KSCN溶液,向FeCl3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2Cr2O7溶液显色,而K2CrO4溶液呈色,K2Cr2O7与K2CrO4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3.氯化铜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
4.NO2气体呈色,而N2O4为色,二者间存在平衡:。
5.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等),平衡就向着的方向移动。
【实验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3若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较浓的FeCl3溶液或KSCN溶液,溶液的红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2.在K Cr 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 O2 + H O⇌2CrO2 + 2H+227。
【实验探究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ΔH>0【微思考3】(1)将盛有CuCl2溶液的试管加热,溶液颜色如何变化?。
(2)将(1)中试管置于冷水中,溶液颜色又会如何变化?。
2.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NO2⇌N2O4ΔH<0【微思考4】将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气体颜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课后练习1.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②减小NO2的浓度③增大O2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在水溶液中,CrO24-呈黄色,Cr2O27-呈橙红色,重铬酸钾(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r2O27-+H2O⇌2CrO24-+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后,溶液呈橙红色B.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向该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氢离子浓度比原溶液大D.向体系中加入少量水,平衡逆向移动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盛有2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作催化剂,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B.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以提高氨气产率C.SO2氧化为SO3,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D.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从瓶口逸出泡沫4.KI和I2在水中存在的平衡:I2+I-3I-(无色),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通入氯气平衡逆向移动B.增加-c(I)可以提高I2在水中的溶解度C.加入少量KI固体,溶液颜色变浅D.滴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5.室温下,向3mL0.1mol/L稀盐酸中加入1mL0.1mol/L氯化钴溶液发生反应:2+-2-2264+6H O ΔH 0[Co(H O)]+4Cl (CoCl )>粉红色蓝色,平衡时溶液呈浅紫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1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实验目的
1.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
实验用品
小烧杯、大烧杯、量筒、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
铁粉、0.05 mol·L-1 FeCl3溶液、0.15 mol·L-1 KSCN溶液、0.1 mol·L-1 K2Cr2O7溶液、6 mol·L-1 NaOH溶液、6 mol·L-1 H2SO4溶液、0.5 mol·L-1 CuCl2溶液、热水、冰块、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再滴入5滴0.05 mol·L-1 FeCl3溶液、5滴0.15 mol·L-1 KSCN 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a、b、c三支试管中。
(2)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 mol·L-1FeCl3溶液,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 mol·L-1KSCN 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试管c进行对比。
完成下表。
(3)继续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