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合集下载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c
不加试剂,对照
(2)实验探究 2
-
①实验原理:Cr2 (橙色)+H2O
-
2Cr (黄色)+2H
+
②实验步骤:
-

取一支试管,加入 2 mL 0.1 mol· K2Cr2O7 溶液,然后按下表步骤进行实验,观察溶液
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方向。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 D )。
A.工业上合成 M 时,一定采用高压条件,因为高压有利于 M 的生成
B.若物质 Y 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 Y 的方法,以提高 X 和 Y 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 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使用催化剂可提高 M 的日产量
2NO2(g)
ΔH>0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
是( BC )。
A.加压时(体积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许 NO2,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许 N2O4,再次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浅
D.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1)实验探究 1
3+
①实验原理:Fe +3SCN
-
Fe(SCN)3(血红色)
②实验步骤:
-1
Ⅰ.在小烧杯中加入约 10 mL 蒸馏水,再滴入 5 滴 0.05 mol·L FeCl3 溶液、5 滴 0.15
-1
mol·L KSCN 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匀的溶液平均注入 a、b、c 三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属于课标选择性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内容。

1.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学业要求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二、教材分析(1)知识类型、知识内容及其结构知识类型:化学原理内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化学平衡移动概念的建立(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及原因分析;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知识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状态会产生影响,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

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选择条件、改变条件,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生活,获取最大效益。

在方法上,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用所学理论解释问题—获得结论—应用结论(设计实验和解释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对平衡移动有初步认识,知道当一定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会引起平衡移动。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初步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能力的欠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有序性)差,实验操作阶段耗时较多;实验分析能力较差,缺乏从实验现象中发现、抽取、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难以获得实验结论;实验设计能力较差,缺乏设计有效实验检验理论预测的能力。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的学习主题为“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该主题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化学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常数K的意义。

2. 掌握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该规律分析实际化学问题。

3.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学习:首先讲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K的意义;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探究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进行一次简单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制定计划。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习目标1.通过改变反应物或产物的浓度,探究浓度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巩固浓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理论知识,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改变温度条件,探究温度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巩固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理论知识,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3.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变化观念与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

自主预习【实验目的】1. 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

【原理梳理】1.检验Fe3+常用KSCN溶液,向FeCl3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2Cr2O7溶液显色,而K2CrO4溶液呈色,K2Cr2O7与K2CrO4在溶液中存在平衡:。

3.氯化铜溶液中存在的平衡为:。

4.NO2气体呈色,而N2O4为色,二者间存在平衡:。

5.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如、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等),平衡就向着的方向移动。

【实验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微思考1】向FeCl3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若向上述溶液中滴加较浓的FeCl3溶液或KSCN溶液,溶液的红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在K Cr O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2722+Cr O+ H O2CrO+ 2H2724【微思考2】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实验探究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ΔH>0【微思考3】(1)将盛有CuCl2溶液的试管加热,溶液颜色如何变化?.(2)将(1)中试管置于冷水中,溶液颜色又会如何变化?. 2.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NO2N2O4ΔH<0【微思考4】将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气体颜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课堂练习1.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①减小NO2的浓度①增大O2浓度①升高温度①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①:Fe(s)+H2O(g)FeO(s)+H2(g),其化学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为973 K和1 173 K的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温度K1K2973K 1.47 2.381173K 2.15 1.67(1)平衡常数K1的表达式为。

2.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共14张PPT)

2.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共14张PPT)
3.完成教材第54页【实验步骤】二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和
结论填入表格中。
-7-
原理梳理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
课前篇素养初探 随堂检测
1.实验注意事项:对于离子反应,只有改变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浓
度才对平衡有影响,如FeCl3+3KSCN Fe(SCN)3+3KCl,增加KCl 固体的量平衡不移动,因KCl没有参加离子反应。
[CuCl4]2-(黄色)+4H2O ΔH>0逆向移动,溶液蓝色变深,黄色变浅。
-6-
原理梳理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
课前篇素养初探 随堂检测
2.【思考讨论2】将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 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气体颜色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浸入热水中,混合气体温度升高,平衡2NO2(棕红色) N2O4(无色) ΔH<0逆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大,气体颜色加深。 而浸入冷水中,混合气体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NO2浓度减小,气 体颜色变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A
解析:①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
②减小NO2的浓度,平衡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③增 大O2浓度,平衡向消耗O2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④升温,平衡向 吸热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⑤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9-
-10-
课前篇素养初探
原理梳理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
随堂检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平衡的建立及速率的改变对化学平衡 状态的影响等内容,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其正、逆反应速率必定 相等,A正确;在平衡状态Ⅰ的基础上增大反应物浓度,生成物浓度 瞬时不变,此时正反应速率瞬时增大,逆反应速率瞬时不变,随后又 达到新的平衡,B正确;对于平衡状态Ⅰ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 速率必然瞬时减小,显然与所给图示不符,C不正确;同一种反应物 在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Ⅰ时的浓度一定不相等,D正确。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第二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原理;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 分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请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控制反应温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或生成物的浓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请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实验中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 讨论实验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

4. 思考题:* 请举例说明实际生产中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三、作业要求:1.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作业内容;2. 分组实验时,要求各小组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实验报告需认真撰写,分析透彻,逻辑清晰;4. 思考题需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和原理;2. 评价学生分组实验的完成情况,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3. 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包括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方面的能力;4. 评价学生思考题的完成情况,是否能够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和疑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2.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3.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化学同步讲义:探究影响化学平移移动的因素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化学同步讲义:探究影响化学平移移动的因素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思维导图常见考点考点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例1】(2022·云南保山·高二期中)反应X(g)+Y(g)⇌3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恒容时充入He气,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A.该反应气态物质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不相等,减小体积平衡向左移动,故A错误;B.恒容时充入He气,各物质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产率不变,故B错误;C.增大X物质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X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选D。

【一隅三反】1.(2022·广东潮州·高二期末)无水氯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工业上由Al2O3制备无水氯化铝的反应为:2Al2O3(s)+6Cl2(g)4AlCl3(g)+3O2(g)ΔH>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增大Al2O3用量,化学平衡不移动B.电解熔融的Al2O3和AlCl3均能得到单质铝C.增大压强(即压缩气体),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答案】A【解析】A.由于氧化铝是固体,增大Al2O3用量,化学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B.AlCl3是分子晶体,熔融的AlCl3不导电,电解熔融的AlCl3不能得到单质铝,故B错误;C.正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即压缩气体),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故D错误;故选A。

2.(2022·云南·昆明一中高二期中)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为SO3:2SO2(g)+O2(g)2SO3(g)△H =-196.6kJ·mol-1。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原因
浓度
浓度
浓度
浓度
速率变化 移动方向
v正首先增大 v逆随后增大
v'正>v'逆
正反应方向
v逆首先减小 v正随后减小 v'正>v'逆
正反应方向
v逆首先增大 v正随后增大 v'逆>v'正
逆反应方向
v正首先减小 v逆随后减小 v'逆>v'正
逆反应方向
注意:
⑴改变 平衡不移动。
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2-2-3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一定条件下的 化学平衡
条件 改变
平衡状态 被破坏
一段 新条件下的 时间后 新化学平衡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中
v正≠ v逆, 反应混合物中
v'正=v'逆, 反应混合物中
各组分的含量
各组分的含量
各组分的含量
恒定
不断变化
恒定
平衡状态 Ⅰ
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趋势 减弱反应物浓度减小的趋势 减弱生应物浓度增大的趋势 减弱生成物浓度减小的趋势
吸热反应的方向 减弱温度升高的趋势 放热反应的方向 减弱温度降低的趋势
3
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压强 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非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Ⅱ
化学平衡的移动
1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3
勒夏特列原理
1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在可逆反应中,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化学 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 衡的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加热试管 溶液由蓝色变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_正__向_
为绿__色__
移动
(2)将上述试 管置于冷水中
溶液_恢__复__蓝__色_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平衡_逆__向_ 移动
2.取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编号分别为1和2),将它 们分别浸在盛有热水、冷水的大烧杯中,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
将两个烧瓶互换位置,稍等片刻,再比较两个烧瓶里气体的颜色。完成
下表(2NO2 烧瓶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N2O4 ΔH<0): 1
(1)置于热水 红棕色_加__深__ (2)置于冷水 红棕色_变__浅_
2 (1)置于冷水 红棕色_变__浅__ (2)置于热水 红棕色_加__深__
跟踪训练 1.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向2 mL 0.01 mol·L-1的FeCl3溶液 A 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少
溶液红色变深
平衡正向移动
量KCl溶液
向两支盛有少量H2O2溶液的试管
加入FeCl3溶液的试 管生成气体的速率
FeCl3对H2O2
B
中分别加入0.1 mol·L-1的FeCl3溶 液和0.01 mol·L-1的CuSO4溶液
进行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是否发生移动及移动的方向。
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试管中滴加5~10滴 6 mol·L-1NaOH溶液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生成 黄色_加__深__ 物的浓度,平衡 正向 移动
(2)向试管中继续滴加5~ 10滴6 mol·L-1H2SO4溶液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生成 橙色_加__深__ 物的浓度,平衡 逆向 移动
向试管b中加入少量铁粉
实验现象
红色变__浅__
红色变__浅__
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因为 2Fe3++ Fe===3Fe2+,c(Fe3+)减小]
2.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27-+H2O 2Cr2O27-+2H+
橙色
黄色
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0.1 mol·L-1 K2Cr2O7溶液,然后按下表中的步骤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
结论
温度,平衡 正向 移动
平衡 逆向移动
问题和讨论 1.在进行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研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只能 改变温度这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对比法的运用。
2.结合实验内容,尝试归纳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答案 浓度改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 温度改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 热反应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u(H2O)4]2++4Cl- [CuCl4]2-+4H2O ΔH>0
蓝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色
分别取2 mL 0.5 mol·L-1 CuCl2 溶液加入两支试管中,将其中的一支试管
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
比。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的反应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再滴入5滴0.05 mol·L-1 FeCl3溶液、 5滴0.15 mol·L-1 KSCN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将混合均 匀的溶液平均注入a、b、c三支试管中。
(2)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 mol·L-1 FeCl3溶液, 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 mol·L-1 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试管c进行对比。完成下表。
3.在对CuCl2溶液加热时,你是否观察到了[CuCl4]2-的黄色?你能说出原 因吗?
答案 在对CuCl2溶液加热时,不能观察到[CuCl4]2-的黄色,因为加热时, 平衡正向移动,[Cu(H2O)4]2+有部分转化为[CuCl4]2-,[Cu(H2O)4]2+显蓝色, [CuCl4]2-显黄色,而二者的混合色为绿色,所以看不到黄色。
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 的因素
实验目的 1.认识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等科学方法。
实验用品 小烧杯、大烧杯、量筒、试管、试管架、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火柴、两个封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圆底烧瓶。 铁粉、0.05 mol·L-1 FeCl3溶液、0.15 mol·L-1 KSCN溶液、0.1 mol·L-1 K2Cr2O7溶液、6 mol·L-1 NaOH溶液、6 mol·L-1 H2SO4溶液、0.5 mol·L-1 CuCl2溶液、热水、冰块、蒸馏水。
向试管a中滴入5滴0.05 mol·L-1 向试管b中滴入5滴0.15 mol·L-1
实验内容
FeCl3溶液
KSCN溶液
实验现象
红色_加__深__
红色_加__深__
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 正向 移动
(3)继续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铁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完 成下表。
实验内容 向试管a中加入少量铁粉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4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和2 mL 0.1 mol·L-1 H2C2O4溶液; 加入MnSO4固 MnSO4对该
√D 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粒黄豆大的 体的试管,褪 反应有催化
MnSO4固体。摇匀,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 色明显快些 作用 时间
12345
解析 A选项加入KCl溶液,红色变浅; B选项所用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的浓度不一致,且浓度大的FeCl3溶 液的催化效果好,所以无法比较; C选项在室温下混合后就开始反应,所以无法准确观察温度的影响。
比加入CuSO4溶液 的快
分解的催化效 果比CuSO4强
12345
向两支装有5 mL 0.1 mol·L-1 Na2S2O3溶液 放入热水中 C 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0.1 mol·L-1 H2SO4 的出现浑浊
溶液,然后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记录 所用时间少
出现浑浊时间
温度越高,反 应速率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