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实验报告(3)

合集下载

3.脉冲编码调制PCM_标准实验报告

3.脉冲编码调制PCM_标准实验报告

3.脉冲编码调制PCM_标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脉冲编码调制(PCM)的原理及其应用。

2. 熟悉DSP开发平台。

3. 完成PCM的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编程。

二、实验原理:1. PCM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是一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模拟信号按照一定的规律离散化,转化为数字信号,再传输或存储。

PCM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采样、量化和编码。

缺点:1. PCM方法对采样率和量化位数较为敏感。

2. 处理量大,处理速度慢。

3. 每次采样都独立进行,与前一次的采样结果没有关联。

1. 采样值易于处理,可以方便地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2. 可以通过更改量化位数和采样率等参数,以兼顾信号的数据量和品质。

2. 实验步骤:a. 编程:使用CCS软件并在TI DSP C 5428 Starter Kit开发板上完成。

b. 硬件设计:ADC和DAC芯片接口实现PCM。

三、实验过程:1. 编译代码:在CCS软件中设置项目属性,并编译好主程序、看门狗模块程序、初始化模块程序及中断模块程序。

2. 设置采样率:根据需要,设置采样率及准备除采样及量化外的程序代码。

3. 硬件电路设计:将ADC芯片、DAC芯片及DSP开发板连接起来,实现PCM功能。

Four、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及测试,能够成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进行输出或存储。

同时,PCM系统在处理语音、图像及信号传输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五、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PC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加深了对总线接口及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概念和认知。

同时,也学习到了如何使用DSP开发平台及CCS软件进行程序开发、编译及测试等工作。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PCM技术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处理工具,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验报告模版 (3)

实验报告模版 (3)

实验名称: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用干涉法(驻波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

实验原理:(一)为什么选择超声波进行测量。

在弹性介质中,频率从20Hz到20kHz的振动所激起的机械波称为声波,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在2×104Hz-5×108Hz之间。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声波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比较方便。

实验装置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

本实验通过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

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1)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λπx ft A y 2cos 1⎪⎭⎫ ⎝⎛+=λπx ft Acod y 22叠加后合成波为:()()y = 2Acos 2X/cos 2ft πλπ当X =n /2 λ±时y = 2Acos2X / =1πλ±称为波腹 当()X =2n+1/4 λ±时()cos 2X/0πλ=,称为波节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 、Xn-1即可得波长。

2)相位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 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 2,所以在同一时刻S 1与S 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 2x/其中是波长,x 为S 1和S 2之间距离。

因为x 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

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2调节超声发生器,使发射平面与游标垂直3调节超声接收器,使接收面与发射面平行4连接函数发生器与超声发射器,连接超声接收器与示波器5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使示波器上的简谐波产生最大振幅,即发生谐振。

标准制定_实验报告(3篇)

标准制定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化工、化学、医药、催化等行业和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纯铂及其电子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铂中杂质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材料、产品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和使用寿命。

因此,催化、医药、材料研究和生产经营都需要更快、更准确的掌握其杂质元素含量的信息,这就对铂中杂质元素分析提出了快速、准确的要求。

目前国内在铂纯度检测的标准方法均为直流电弧发射光谱法。

该方法主要分析对象为粉末试样,对海绵状样品的处理相对简单,但对金属块屑状样品的处理就相对复杂繁琐了。

全过程至少需要3个工作日。

此外,该方法粉末标准样品的配制,不但要消耗大量昂贵的高纯贵金属作为基体,而且还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为了提高铂中杂质元素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本实验旨在制定一套国家标准《铂化学分析方法杂质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二、实验目的1. 制定一套快速、准确、简便的铂中杂质元素分析方法;2. 提高铂中杂质元素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3. 为我国铂材料的生产、科研和进出口贸易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高效、灵敏、多元素同时检测的仪器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高能等离子体将样品中的元素原子激发,产生电离状态,然后通过质谱仪对电离后的离子进行检测。

2. 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铂样品用酸溶解,制成溶液。

(2)仪器准备: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调至最佳工作状态。

(3)标准溶液配制:根据需要检测的杂质元素,配制相应的标准溶液。

(4)样品分析: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检测。

(5)数据处理:将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铂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定了一套国家标准《铂化学分析方法杂质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样品分析时间缩短至数小时,相比传统方法大大提高。

标准实验报告三 数字上下变频

标准实验报告三 数字上下变频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一、实验室名称: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数字上下变频三、实验原理:1、数字上/下变频的理论基础通常的无线通信都是通过载波调制信号来实现。

这意味着产生了数字基带信号后,需要将信号通过数模(DA)转换,由射频端调制到某个载波频段进行发送。

这个将基带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频段的过程就称为上变频。

反之,在接收机端将模数(AD)转换后的高速率高频带数字信号转换为低速率的基带信号,即将中频或者高频信号搬移到基带或者低频波段的过程就称为下变频。

因此,上变频和下变频的概念分别是指把信号搬移到更高或更低的频率上。

这可以通过信号()t c与一个复旋转向量相乘得到,结果为:()()t f j c=t sπ2t cef代表搬移的频率,通常称为载波频率。

其中,c复数信号的实部和虚部也可以分别称做同相分量或正交分量。

数字上变频和下变频就是对上式进行数字化。

这就意味着信号和复向量都要用量化的样本来表示。

引入满足采样定理的采样周期T,这样,数字上变频和下变频可以写为:()()kT f j c e kT c kT s π2=。

进行上变频还是下变频是由频率c f 的符号决定。

因此只要对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我们假设对接收到的信号在模拟前端对整个接收带宽进行下变频,然后进行滤波。

假设信道可位于带宽为Band 的频带(波段)内的任何位置,频带内包含所需信道加上干扰邻道。

如图1所示。

对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得到图2。

邻道干扰可以通过信道化滤波器来滤除。

图1 下变频前信号信道示意图图2 下变频后信号信道示意图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设中频信号为单频形式,暂不考虑邻道及其他干扰。

1)数字下变频的时域分析:数字下变频的目的是把所需的分量从载波频率加搬移至基带。

模拟中频信号为单频形式:()()0cos c c t t ωϕ=+其中c ω表示信号频率,0ϕ表示信号初始相位。

同时假设用于正交解调的两路数字本振的初始相位为0,那么模拟中频信号c c c c经过A/D 后得到的信号形式为()()()()()[]∑+∞-∞=-⨯=⨯=k T kT t kT c t P t c kT C δ。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3)

霍尔效应实验报告 (3)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2)实验名称:霍尔效应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座位号:实验时间: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霍尔效应法测磁感应强度S I 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通电螺线管轴向磁场分布的基本方法;二、 实验仪器:霍尔元件测螺线管轴向磁场装置、多量程电流表2只、电势差计、滑动变阻器、双路直流稳压电源、双刀双掷开关、连接导线15根。

三、 实验原理:1、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本质上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磁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

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加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电子,则为n 型试样;如果H E >0,则说明载流子为空穴,即为p 型试样。

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e H E 与洛仑磁力B v e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有:e H E =-B v e其中E H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速度。

若试样的宽度为b ,厚度为d ,载流子浓度为n ,则 bd v ne I =由上面两式可得:dB I R d BI ne b E V S H S H H ===1 (3)即霍尔电压H V (上下两端之间的电压)与B I S 乘积成正比与试样厚度d 成反比。

比列系数neR H 1=称为霍尔系数,它是反应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量。

只要测出H V 以及知道S I 、B 和d 可按下式计算H R :410⨯=BI dV R S H H 2、霍尔系数H R 与其他参量间的关系根据H R 可进一步确定以下参量:(1)由H R 的符号(或霍尔电压的正负)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判别方法是电压为负,H R 为负,样品属于n 型;反之则为p 型。

(2)由H R 求载流子浓度n.即eR n H 1= 这个关系式是假定所有载流子都具有相同的漂移速度得到的。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3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3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第1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科学实验。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学习和观察等实践环节对我们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此,从我们开始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不断有生物实验课程,锻炼我们各式各样的能力。

但是,也的确是上过各式各样的生物实验课,我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次做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老师在第一次课上,对我们详尽的讲解了我们此学期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实验。

其中全是环环相扣,嵌合紧密,有点一招即失,满盘皆输的压力,不过我们更多的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恨不得立马动手,靠着自己学来的知识,认真的完成这套实验,并且还能看到最终那令人欣喜的结果。

就这么妄想着妄想着,我们从第二周开始的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漫长旅程。

由于,老师没有硬性的要求实验时间,我们便是一有空闲就往实验室里钻,也就少了以前实验课上出现的,因为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缺少,同学们每次做实验都是你推我嚷的,造成了实验兴趣的流失。

以至于做实验的态度越来越涣散,甚至只是简单的走下过场而已,几次实验课下来,热情全无。

但按照金老师的提议来,大家来实验的时间不同,使得对仪器使用的时间错开,减少了为争抢仪器或是药品而嘈杂不堪的场面,实验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金老师会很体谅一些先开始忙活的同学,在黑板上写清他们实验大概会做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后面实验的准备物品和要求,然后开始在忙于实验而奔走中的同学之间晃悠。

观察我们的实验操作,或是时不时提点解释一下我们实验步骤的缘由;实验药品的作用;如何做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实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或是做的失败了的原因。

可是,随着实验的发展,后来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看过书本上要求的实验步骤后,去缠着金老师,围在他周围,问他关于实验的各种问题,就算同样的问题被问过许多次,金老师依然是和蔼的笑着一一解答我们的疑问,他的平易近人,他的悉心教导,他的不骄不躁,他的耐性与笑容都深深的打动了实验中的每位同学。

标准实验报告(3)

标准实验报告(3)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三)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通信干扰实验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原理:对通信信号的干扰有噪声干扰、转发干扰等方式。

噪声干扰主要把噪声调制到发射通信信号频带内,通过降低正常通信信号的接收质量从而达到干扰的目的,噪声干扰包括单音干扰、多音干扰、窄带干扰、宽带干扰等。

转发干扰则把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复制后直接转发,让合作通信的接收方无法识别正确传输的信息。

对数字通信信号的干扰影响可通过观察解调误码率来评估干扰效果。

五、实验目的:该实验以数字通信干扰为例,让学生了解通信干扰的产生方式以及评估干扰效果的准则,通过从干扰信号的产生、通信信号解调以及评估干扰效果的完整编程实现,使得学生对整个电子信息对抗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六、实验内容:1、产生干信比分别为0,-10,-20的单音干扰信号,干扰频率位于调制后信号带宽内,即fc+((1+R)*fd)*K,fc为信号载频,R为滚降因子,fd为码率,K 为0-1之间的小数(注意要保证过采样率必须为整数,即如果fs=1,fs/fd是大于1的整数),参数fc,R,fd,fs,K可自行设置。

2、仿真单音干扰信号对BPSK、QPSK的干扰效果,画出不同干信比下的解调误码率。

改变干扰频率的位置(对准载频)观察误码率的改变情况。

3、产生干信比分别为0,-10,-20的多音干扰信号(2个音频或3个音频干扰信号),并仿真多音干扰信号对BPSK、QPSK信号的干扰效果。

过程与内容1和2类似。

注意多个音频干扰信号的总功率应与单音干扰的总功率一致。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根据干扰总功率要求,在PSK调制信号带宽内产生单音干扰和多音干扰信号,并叠加到产生的信号源上。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3)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3)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实验仪器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电源•电阻箱•连线电缆•实验电路板实验原理•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学中的重要定律,分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在电路中,流入某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总电流。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在闭合回路中,电路中各个元件两端的电动势和电势之和等于零。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实验预设的电路图,搭建相应的电路,其中包括电源、电阻和电流表、电压表等。

2.测量电流在搭建好的电路中测量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电压在搭建好的电路中测量各个电阻之间的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4.验证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检查实验中测量得到的各个电流值,判断是否满足节点电流相等的条件。

5.验证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将实验测量得到的各个电压值代入公式中,判断是否满足闭合回路电动势和电势之和等于零的条件。

6.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总结实验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偏差原因。

实验数据记录电流测量数据电阻(Ω)电流(A)R1 I1R2 I2R3 I3电压测量数据电压源(V)电压(V)V1 U1V2 U2V3 U3实验结果与分析1.验证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知,流入某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总电流,即:I1 + I2 + I3 = 0对比实验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2.验证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将各个电压代入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公式中:V1 + V2 + V3 = 0对比实验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在本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3.分析可能的偏差原因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电路接线不良、仪器误差等原因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对抗实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实验报告(一)学生姓名:王超楠学号:2013020904011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实验地点:科研二号楼B453 实验时间:周二晚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数字通信调制信号生成实验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原理:MATLAB软件具有编程实现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并且提供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生成函数的使用帮助文件。

因此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可实现各种通信信号产生及分析仿真,从而加深对常规数字、模拟通信信号的理解。

五、实验目的: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的产生。

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并加深对通信信号的理解。

六、实验内容:(1)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200Hz 的复B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

要求画出B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2)产生符号率为100symbol/s,载频为200Hz的复Q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

要求画出Q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3)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调制指数为0.6,载频为400Hz的复2FSK信号,采样频率为1200Hz,时间长度为2s。

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

要求画出信号源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

改变调制指数大小,观察频谱变化情况。

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300Hz 的2A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

要求画出2A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并学习其通信信号帮助工具箱;2利用MATLAB语言编写各种数字信号源,并画图分析各种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等特性。

实验Matlab程序: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实验程序得到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如下:2.数字信号源(1)BPSK信号时域和频域图:根升余弦滤波器波形图:成型滤波前星座图:成型滤波后星座图: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程序:clear all;close all;fc=200;%载波频率fs=2000;%采样频率fb=200;%Tb比特周期fd=200;%符号速度T=2;%时间长2SM=2;%二元%% 产生产生0,1序列或符号序列m=randi([0,1],1,fs);%% 相位映射为复基带信号a=pskmod(m,M);%% 基带消息t=0:length(a)-1;x=cos(2*pi*fc*t+angle(a));%生成 BPSK%% 根升余弦成型滤波器NT=60;r=0.3;rate=fs/fb;%过采样率=fs/码速率delay=NT/(2*rate);xBPSK=rcosflt(x,fd,fs,'sqrt',r,delay);%波形成型h=rcosfir(r,NT/20,rate,fs,'sqrt');%% 画图figure(1)subplot(211)plot(xBPSK);axis([0 2000 -1 1]);grid on;title('BPSK时域波形图');subplot(212)plot(fftshift(abs(fft(xBPSK.^2))));grid on;title('BPSK频域波形图');figure(2)stem(h,'fill');title('根升余弦成型滤波器时域波形');grid onfigure(3)scatterplot(x);title('成型滤波前星座图');figure(4)scatterplot(conv(h,x));title('成型滤波后星座图');figure(5)scatterplot(xBPSK);title('调制载波后星座图');(2)QPSK信号时域和频域图: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程序:%% QPSK信号的产生clear all;close all;fc=200;%载波频率fs=2000;%采样频率fb=100;%Tb比特周期fd=200;%符号速度T=2;%时间长2SM=4;%四元N=T*fs;r=fs/fd;filtorder = 60; %滤波器阶数为60a=0.3; %滚降因子为0.3delay = filtorder/(r*2);%% 根升余弦滤波器h=rcosfir(a, delay, r,1,'sqrt'); h=sqrt(r)*h/norm(h);s=randsrc(N,1,[0:M-1]);%随机产生4000个0-3 之间的随机数p=pskmod(s,M); %相位映射和为基带信号x_base=zeros(r,N);x_base(1,:)=p.';x_base=x_base(:); %基带信号生成ss=conv(h.',x_base); %滤波成型X_QPSK=x_base.*exp(j*(2*pi*fc/fs*[0:length(x_base)-1].'+rand*2*pi));%加调制载频的QPSK信号figure(1)subplot(211)plot(real(X_QPSK));axis([0 500 -1 1]);title('QPSK时域波形图');grid on;subplot(212)plot(fftshift(abs(fft(X_QPSK))));title('QPSK频域波形图');grid on;figure(2)scatterplot(x_base);title('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figure(3)scatterplot(ss);title('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figure(4)scatterplot(X_QPSK);title('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3)FSK信号时域和频域图: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程序:clear all;close all;%% 因为调频指数为0.6 中心频率为400Hz,可以计算出f1 f2; fc=(f1+f2)/2 h=(f2-f1)/fbfc=400; %载波频率fs=1200; %采样频率fb=200; %Tb比特周期fd=200;f2=460;f1=340;T=2;%% 生成an bn 随机序列a=randi([0,1],1,T*fs); %产生二进制码元N=length(a);b=zeros(1,N);for i=1:Nb(i)=1-a(i);end%% 根升余弦成型滤波器NT=60;r=0.3;rate=fs/fb;%过采样率=fs/码速率delay=NT/(2*rate);t=0:1/fs:T-1/fs;c=a.*cos(2*pi*f1*t)+b.*cos(2*pi*f2*t);fsk=rcosflt(c,fd,fs,'sqrt',r,delay);%波形成型figure(1)subplot(211)plot(fsk);axis([0 2000 -1 1]);grid on;title('FSK时域波形');subplot(212)plot(fftshift(abs(fft(fsk))));grid on;title('FSK的频域波形');figure(2)scatterplot(a);title('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figure(3)scatterplot(fsk);title('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figure(4)scatterplot(c);title('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4)ASK信号时域和频域图: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程序:clear all;close all;fc=300; %载波频率fs=2000; %采样频率fb=200; %Tb比特周期符号速度fd=1/2*fbfd=200;T=2;a=randi([0,1],1,T*fs); %产生二进制码元%% 根升余弦成型滤波器NT=60;r=0.3;rate=fs/fb;%过采样率=fs/码速率delay=NT/(2*rate);t=0:1/fs:T-1/fs;x=cos(2*pi*fc*t).*a;ask=rcosflt(x,fd,fs,'sqrt',r,delay);%波形成型figure(1)subplot(211)plot(ask);axis([0 1000 -1 1]);grid on;title('ASK时域波形');subplot(212)plot(fftshift(abs(fft(ask))));grid on;title('ASK的频域波形');figure(2)scatterplot(a);title('成型滤波前的星座图');figure(3)scatterplot(x);title('成型滤波后的星座图');figure(4)scatterplot(ask);title('调制载波后的星座图');十、实验结论通过对数字信号的理论推导,可以通过编程产生数字ASK、FSK、PSK等数字信号,可以更方便研究其特征。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的产生。

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 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不仅锻炼了编程能力,更加深了数字信号宏观的理解,便于知识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