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作品编号
第六交响曲(悲怆)名词解释

第六交响曲(悲怆)名词解释
第六交响曲 (悲怆) 是指贝多芬所作的作品编号为 Op. 67. 2 的交响曲,也被称为“悲怆交响曲”或“命运交响曲”。
这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古典音乐史上最为知名和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这首交响曲的创作始于 1804 年至 1805 年期间,当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巅峰期。
作品的创作受到了贝多芬当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的影响,他在经历了感情挫折、身体健康问题和政治动荡等一系列事件后,以高昂的激情和深刻的思考创作了这首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的四个乐章都充满了贝多芬典型的音乐风格和情感
表达,其中第一乐章的慢板节奏和严肃的音乐氛围,表达了贝多芬在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二乐章的慢板节奏和优美的弦乐演奏,则表达了贝多芬在情感低谷时对命运的哀叹和感慨;第三乐章的谐谑曲节奏和热情洋溢的音乐风格,则表达了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交响曲时的激情和兴奋之情;第四乐章的快板节奏和强烈的音乐氛围,则表达了贝多芬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首交响曲的音乐风格和主题,与贝多芬早期的作品有所不同,也反映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刻的音乐风格。
它不仅成为了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推荐欣赏

古典音乐各时期音乐家及作品推荐欣赏一、巴洛克时期(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653~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推荐曲目: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
3.歌曲选辑。
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可任选)。
(5)库普兰(1668~1733):法国作曲家、风琴家。
推荐曲目:1.《皇家音乐会》组曲。
2.大键琴作品选辑。
(6)韦瓦第(1657~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推荐曲目:1.《四季》(春 )(夏 )(秋 )(冬 )小提琴协奏曲。
2.十二首协奏曲集《和谐的幻想》OP.3。
3.其它的各式协奏曲数量繁多,独奏乐器,包括小提琴、古中提琴、大提琴、吉他、曼陀林、鲁特琴、长笛、短笛、双簧管、低音管、小号等等,读者们可自行挑选自己喜爱的乐器来欣赏。
4.,大调光荣颂,,五八九。
5.圣母悼歌。
6.圣母赞美歌。
(7)泰雷曼(1681~1676):德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1.餐桌音乐。
2.协奏曲选辑。
3.组曲选辑。
(8)拉摩(1683~1764):法国作曲家。
推荐曲目:大键琴作品选辑。
(9)巴哈(1685~1750):德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人称《音乐之父》。
推荐曲目:1.《布蓝登堡协奏曲(共六首) 》。
2.小提琴协奏曲(,小调、,大调及,小调双小提琴)。
3.管弦乐组曲(共四首)。
4.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共六首BWV1001~1006)。
5.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六首BWV1007~1012)。
6.大提琴奏鸣曲BWV1027~1029。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名曲介绍

音乐欣赏:古典音乐名曲介绍引言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经典而纯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创作。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名曲,让您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优美世界。
1. 贝多芬 - 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该作品结合了壮观的管弦乐和合唱声部,在音乐中传达出团结、和平与希望的主题。
2. 莫扎特 - 第40号交响曲莫扎特是古典音乐中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40号交响曲是他创作的最杰出之一。
这首交响曲以其复杂而流畅的旋律和动人的情感而闻名,并成为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背景音乐之一。
3. 巴赫 - 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些协奏曲以其复杂而精巧的构成和对不同乐器独奏的运用而著称。
4. 肖邦 - 夜曲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美丽而激情四溢的钢琴作品。
其中,他的夜曲系列被广泛欣赏和演奏,以其细腻感人的旋律和优雅而充满力量的演奏风格而闻名。
5. 舒伯特 - 高山流水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艺术歌曲。
其中,他的《高山流水》以其朴素而深情的旋律和描绘大自然景观的能力而广受喜爱。
6. 藏家斯基 - 春之声藏家斯基是20世纪前半叶最显赫的作曲家之一,他以其创新和独特的作品风格而著名。
他的《春之声》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轻快活泼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而广受好评。
结论以上只是介绍了几首著名的古典音乐名曲,但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美妙动人的作品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您对古典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并能深入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给我们无尽的心灵愉悦和启发。
古典音乐介绍

中文名称: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1-4英文名称:Vladimir Ashkenazy -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s 1-4 资源类型:APE版本:分轨2CD发行时间:1995年专辑歌手: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地区:英国简介:专辑名称: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1-4专辑歌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发行日期:1995专辑语种:纯音乐专辑类型:古典音乐/协奏曲唱片公司:Decca唱片编号:444839-2 ADD 2CD压缩比率:APE专辑介绍:阿什肯纳齐的1997年出版的这套拉氏钢琴全集,被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最出色的,英国权威《企鹅唱片指南》将这套唱片评为最高的―三星带花‖名片。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极富诗意,音色明亮华丽,并且自然是充满了俄罗斯的气息。
普烈文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也被焕发出亮丽的色泽,既富气势又不喧宾夺主,与阿什肯纳齐的钢琴互为衬托。
特别是第二钢琴曲,听了几乎会让人落泪。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1873-1943),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之一。
出生于富贵家庭,曾就学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二十岁就一举成名。
在音乐史上,像他这样顺利的音乐家是少见的。
但是,拉赫玛尼诺夫在政治上并不是守旧派,同当时的很多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他对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现实是不满的。
1905年,俄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其影响深远。
此后一直到1918年―二月革命‖,这一时期成为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力最为旺盛的阶段。
他的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状阔的音乐风格。
先后作有《钢琴协奏曲》四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马里纳 勃兰登堡协奏曲

马里纳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
这部协奏曲共有六首,编号为BWV1046至BWV1051。
每一首协奏曲都由不同的乐器组成,但都是以管弦乐器和键盘乐器为主要部分。
这些协奏曲被认为是对巴赫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技巧的完美展示。
在音乐史上,勃兰登堡协奏曲被视为巴赫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们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与他的其他作品如《马太受难曲》、《B 小调弥撒》和《哥德堡变奏曲》等相提并论。
这部协奏曲以其复杂的音乐结构和精湛的演奏技巧而著名,它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音乐素养和技巧水平。
因此,能够演奏这部协奏曲的音乐家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马里纳的演奏风格被认为是温和、自然和流畅的,他非常注重音乐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他的演奏风格与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音乐风格非常契合,使得他的演奏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马里纳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古典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巴赫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展现了马里纳的精湛演奏技巧和艺术魅力。
古典音乐的调性、拍子和格式

古典音乐的调性、拍子和格式不论是古典乐,爵士乐,流行曲等, 绝大部分音乐都有其调性,拍子和格式. 古典音乐相对于其他音乐要求更严格, 所以有人又称古典音乐为严肃音乐, 但不要为严肃这两个字有所误解, 很多古典音乐都颇有趣味的。
作曲家创作很多不同类型作品,例如奏鸣曲, 协奏曲, 交响曲, 作曲家或者后来的音乐研究学者将其作品以其创作时间次序和乐曲的调性加在乐曲名称内. 例如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便会写成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编号67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便是指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中的第五首,以c小调写成(在交响曲和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调), 在贝氏乐曲以时间先后次序中排列第67 首.调性在音乐上很重要, 俄罗斯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认为每个调都有其相应颜色.如C大调为白色, D大调为金黄色, A 大调为玫瑰色, E大调为青色, F大调为绿色等等, 当然每个人对音乐的感觉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结果, 但因为不同的调令到听众有不同的感觉是肯定.例如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便是描写田园, 带有绿色的色彩. 但要知道在乐曲名称上写上的调是在乐曲开始基本确立的主调,或多乐章乐曲第一乐章的主调(但第一乐章结束一定返回原调), 随后可以转很多次调的. 例如圣桑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在第三乐章最后部分变成了关系大调--降E大调了.协奏曲Concerto是一种曲种, 古典音乐的种类真不少, 还有奏鸣曲Sonata, 交响曲Symphony, 组曲Suite,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序曲Overture等等, 要陈述每种乐曲特性相信要花不少篇幅. 其实每首音乐都会采用不同的曲式作处理. 最简单的是二段体Binary Form, 乐曲分A-B两段, 以A-B或A-A-B-B形式演奏, 另一种是三段体Trinary Form, A是主题, B 是和A在调性, 色彩和节奏有对比性的主题, 乐曲以A-B-A形式演奏. 但大部分大型作品, 都是以一种叫奏鸣曲式Sonata Form 的严谨写曲方式写作, 基本上奏鸣曲式是分呈示部, 发展部和再现部, 而亦有些在开始加上引子, 在不同部分之间有过门, 在最后有一个结尾. 视不同乐曲而定. 记着奏鸣曲式是不同奏鸣曲. 另一种是回旋曲Rondo,结构上是A-B-A-B-A, 又或者A-B-A-C-A等, 属多段体的一种.通常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以主调快板写成, 第二乐章为对比性的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 古典时期像莫扎特便使用三段体的小步舞曲和中段Minute & Trio,但贝多芬首创在这里用谐谑曲Scherzo, 第四乐章则以回旋曲作结束. 而奏鸣曲则多只有三个乐章, 和交响曲一样同样是快--慢--快的形式写成但没有了舞曲或谐谑曲部分.圆舞曲Waltz(故又译作华尔滋)是一种三拍子舞曲名称, 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在19世纪舞会中非常流行的舞曲, 现在演奏的圆舞曲都较慢, 至于速度较快而以一个小节打一拍的又会被称为维也纳圆舞曲Viennese Waltz. 圆舞曲当以小约翰史特劳斯Johann Strauss Junior的作品最著名, 而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则很多时将圆舞曲应用在他的作品内, 其中又以在芭蕾舞曲中最多古典音乐有如一个发掘不尽的宝藏, 坊间有不少的书籍介绍和解说著名的古典音乐, 亦有作曲家创作该曲的故事, 看看这些书令对你欣赏古典音乐的乐趣有所增加.。
弦乐三重奏古典曲目

弦乐三重奏古典曲目
弦乐三重奏是一种由两个小提琴、一个大提琴组成的乐器组合,用来演奏三重奏曲目。
在古典音乐中,有许多经典的弦乐三重奏作品,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古典曲目:
1. 海顿:《弦乐三重奏》(Haydn: String Trio)- 作品35-42
2. 贝多芬:《三重奏》(Beethoven: Trio)- 作品9-47
3. 莫扎特:《弦乐三重奏》(Mozart: Divertimento)- K. 136-138
4. 勃拉姆斯:《弦乐三重奏》(Brahms: Trio)- 作品8
5. 德沃夏克:《弦乐三重奏》(Dvořák: Trio)- 作品65
6. 舒伯特:《弦乐三重奏》(Schubert: Trio)- 作品99-100
7. 门德尔松:《弦乐三重奏》(Mendelssohn: Trio)- 作品49
8. 舒曼:《弦乐三重奏》(Schumann: Trio)- 作品63
9. 穆索斯基:《弦乐三重奏》(Mussorgsky: Trio)- 作品67
10.拉威尔:《弦乐三重奏》(Ravel: Trio in A minor)- 作品3。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代表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一、古典主义萌发阶段格鲁克克里斯托福·威利巴尔德·旺·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1781),德国著名歌剧改革家,作曲家。
代表作品:《阿尔西斯特》(歌剧)。
戈塞克弗兰克斯·约瑟夫·戈塞克(Francois Joseph Gossec,1734—1829),法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第一交响乐》。
二、维也纳古典主义学派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誉为“交响乐之父”。
代表作品:《伦敦交响乐》(共12部);《第94(惊愕)交响曲》。
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 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后宫诱逃》(歌剧);《魔笛》(歌剧);《G小调弦乐小夜曲》。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代表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一(黎明)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二十六(告别)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哀格蒙特序曲》。
古典主义时期三巨臣及其经典作品介绍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音乐作品编号标记解读
我们常见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名字后面跟着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号,典型者如op37、kv525、RV4、D112等。
这些标号表示什么意思、来源于哪里、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记号是op或opus,拉丁语的意思是“作品”,它大概起源于17世纪初叶,出版音乐乐谱的出版商为了区别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而标上记号,这就是op。
op记号通常是按同一作曲家出版作品的次序由小到大编号,但这又并不是绝对的。
但op标记也有问题,例如很多作曲家的作品由不同出版商出版,那时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序号;因此会出现某作品在一个出版商标号为op3,在另一出版商标号为op8,甚至有第三个出版商那里编号为op6,这样显然会造成混乱。
近两百年来,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前人的音乐作品。
这些学者为研究这些作曲家的作品,列出他们所有作品进行研究甚为重要。
由于op记号有时会造成混乱,或者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作品,或是一些作品未正式出版而没有op记号,这时对所有作品进行重新编号便成为这些学者的又一项工作。
由此就产生如BWV、D等编号,这些编号往往是提出新作品编号的学者名字的代表字母。
下面是一些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记号:
作品记号/适用的作曲家
AV——Richard Strauss 理查-斯特劳斯
B——Dvorak 德沃扎克
BB——Bartok 巴托克
BWV——J.S. Bach 巴赫
D——Schubert 舒伯特
F——Vivaldi 韦瓦尔第
H——Holst 侯斯特
HWV——Handel 亨德尔
K——Mozart 莫扎特
KV——Mozart 莫扎特
L——Debussy 德彪西
M——Vivaldi 韦瓦尔第
Op——大多作曲家
P——Vivaldi 韦瓦尔第
R——Vivaldi 韦瓦尔第
RV——Vivaldi 韦瓦尔第
S——J.S. Bach 巴赫(与BWV相同)
S——Liszt 李斯特
Sz——Bartok 巴托克
WWV——Wagner 瓦格纳
Z——Purcell 帕萧
音乐作品编号是标记作曲家作品顺序的号数。
用op.(opus的缩写)标记。
如第一部作品标作op.1(作品第一号)。
如果一部作品中包含数首乐曲,则用分号no.(number的缩写)。
如op.1,no.2或op.1b,表示第一号作品中的第二首。
作曲家逝世后出版的作品称作“遗作”(op. posthumous),以op. post.或op. posth标记。
音乐作品编号大体出自三类人之手:1、作曲家本人;2、出版商;3、音乐学家。
一般认
...为.
最早为自己作品编号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班基耶里。
......................
欧洲18世纪初期,作曲家一般不为自己的作品编号,这时多由出版商从方便的角度为作品编号。
这种编号不能如实反映作曲完成的先后顺序。
贝多芬是最早有系统地为自己作品编号的作曲家,今日所见其重要作品的编号皆出自其本人之手,但仍有遗漏。
近代一些音乐学家从利于后人对作曲家作品研究出发,对重要作曲家尚无编号作品进行有系统的编号;对无系统编号者亦加以重新编号,并标注特定的标记。
J.S.巴赫的作品编号由德国音乐学家W.施米德(Wolfgang Schmieder,1901-1973)编成,以BWV(德文Bach-Werke-Verzeichnis 的缩写,意即“巴赫作品编号”)为标记,1950年起使用。
许茨的作品编号由施皮塔等人编成,以SWV(德文Schutz-Werke-Verzeichnis的缩写,意即“许茨作品编号”)为标记。
斯卡拉蒂的作品分别由意大利钢琴家朗戈(Alessandro Longo,1864-1945)、美国古钢琴演奏家柯克帕特里克(Ralph Kirkpatrick,1911- )和意大利音乐家佩斯特利(Giorggio Pestelli,1938- )编成,分别用三人姓氏第一个字母L.K.P.为标记。
莫扎特的作品编号由克歇尔编成,以K.或K.V.(Kochel-Verzeichnis的缩写,意即“克歇尔编号”)的标记,1862
年起使用,后又以A.爱因斯坦于1937年修订,以K3为标记,再以瑞士音乐家基格林(Franz Giegling,1921- )1964年修订,以K6为标记。
贝多芬的作品编号有遗漏者,由后人补编,主要用WoO(Werk ohne Opuszahl的缩写,意即“未编号作品”)为标记。
舒柏特的作品编号由奥地利音乐学家多依奇(Otto Erich Deutsch,1883-1967)重编,以D为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