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十六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

高考地理微专题三十六 河谷夜雨、干热河谷

微专题三十六河谷夜雨、干热河谷【点拨高考】河谷夜雨、干热河谷是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差异性常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热力环流、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涉及知识面较广,历年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考题和干热河谷关联较多,解题要首先搞清干热河谷的成因。

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如2020年江苏卷考查的焚风效应对自然带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河谷夜雨1、分布:除了湟水谷地外,在四川、西藏、贵州许多河谷、盆地地形中,夜雨也都非常多,比日雨还多。

在西藏拉萨、河西走廊的敦煌、马海一带,夜雨率超过80%。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和湟水河谷上游等地夜雨率也都大于70%。

2、成因:一般情况下,谷地夜雨的形成原因:(1)河谷地形,空气中水汽含量大;(2)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形成高密度冷空气;(3)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

用语言加以描述的话可以这样去解释:河谷中的空气,水汽含量大;进入夜间,河谷边上的山坡,海拔相对高,地势较开阔,热量散失快,冷却快。

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所以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局部高密度冷气团;然后冷气团就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因冷气团性质都比较重,所以沉积在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

而暖湿空气在抬升的过程中,气温越来越低,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各地的谷地夜雨成因稍有差异,但基本上形成主要原因类似,因为谷地夜雨的形成除受大范围天气形势影响外,主要受局部地形条件影响所致。

正常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关键条件:(1)河谷地形;(2)水汽充足;(3)正常的热力状况(即少有逆温现象)(4)不受焚风效应影响3、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多: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山坡太阳辐射强,受热面积大,增温快,形成低气压区;河谷受热面积小,增温较慢,形成高气压区。

气流从谷地上升形成谷风,在天空形成一朵朵顶部凸起、底部平坦、形如馒头的积云。

但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云层中的小水滴容易吸热蒸发消散,所以云层变薄,乃至天空少云或晴空万里。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

5.同样类型的水患,还容易发生在该河的( )
A.P处以上河段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6.明显增加 B.夏汛明显 C.含沙量增大 D.结冰期

8.图中山脉是 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喜马拉雅山
9.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 A.9℃ B.5℃ C.15.8℃ D.0℃
10.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 成原因。
•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 1.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分界线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3.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祁连山的地理意义: 1、内蒙古高原和 青藏高原的分界线;2、第一、二阶梯的分 界线; 3、200mm的年等降水量线; 4、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5、干旱区和 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6、草原景观和荒 漠景观的分界线; 7、青藏地区和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我国某区域地形图”,回答图中河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流向为由东北流向西南 B.图4 中河流流向为由西南流向东北 C.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小 D.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
B 依次为: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大巴山 秦
岭 渭河平原 黄土高原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 D. ④为喜马拉雅山
3.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看成川
) B.具有广阔平原 D.远看成山,近
4.2001年3月17日,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这主要是因为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

高考地理小专题——干热河谷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

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

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试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以高大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3)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

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

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试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以高大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3)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干热河谷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温河谷地带。

云南元江积温8704.5℃,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火龙果属南亚热带水果,具有喜旱怕湿、喜高温的特性,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被人们称为“吉祥果”。

元江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种植火龙果的优质地区,在2015年种植火龙果已达2万亩,并建设了火龙果系列产品深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庄园。

材料三: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1)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成原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元江地区火龙果品质优良的条件。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简述火龙果产业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发旺盛,干旱;(2)纬度低,积(气)温高,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富集;低湿的环境,利于火龙果生长(3)种植面积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增加就业;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改善了生态环境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长江上游金沙江是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其景色雄壮秀美,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游览。

下图是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摄的照片,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试分析图中“干热河谷”植被稀少、枯黄的原因。

(3)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著称,而今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请分别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以高大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2)该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地处背风坡)降水少;且干燥的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3)金沙江流域地势起伏(山高坡陡);断裂发育,岩层破碎。

地球上的大气之干热河谷-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之干热河谷-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高考总复习专题之 干热河谷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悟
知识点回顾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 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 温河谷地带。云南元江积温8704.5℃, 年日照时数4420h,是云南三大火炉 之一,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 材料二:元江干热河谷位置图
典型例题
结合材料分析元江河谷干热的形 成原 因

典型例题
【答案】纬度低,气温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受山地阻挡,冬夏季 均位于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増温),气温高;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蒸 发旺盛,干旱。
典型例题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下图为一名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 河谷拍下的照片,显示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 为“干热河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典型例题
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山谷风显著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典型例题
金沙江河谷位于滇西北高原,呈南北走向,河谷切割较深,四周为高大的山体,植 被以干热河谷灌丛和稀树灌木草丛为主。该河谷地区人口稀少,住户多散居,主要从 事农耕活动。下图为该河谷中段地区大气碳(CO2)含量与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典型例题
24.由图可知,该河谷地区大气碳(CO2)与气温的关系是( )

微专题18 干热河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18 干热河谷-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18干热河谷干热河谷是指被四周较湿润类型所包围的河谷底部较干旱部分,它们与周边地区湿润、半湿润区景观形成显著的差异,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岷江和安宁河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垂直高度为200—1000米,总长为4105公里。

21.6℃,千燥度达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1)气候特征:干+热。

(2)土壤特征:燥红土为主,土质黏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

如云南元谋千热河谷区年降雨量为623mm ,年蒸发量3737mm ,年均温21.6℃,千燥度达2.5.旱季约7个月(11—5月份)降水量不足50mm ,年蒸发量为2290.0mm.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土壤以燥红土为主,土壤透水透气性低,膨胀性非常强,吸水膨胀45%-60%。

土壤贫有机质占93.1%。

(3)植被特征:植被稀疏多低矮、多刺的旱生型灌丛(旱生+热带植被),山地垂直地带性“倒置”。

植被群落外貌为热带常绿肉质多刺灌丛、稀树灌草丛,空间成层结构中无明显乔木层,热带种属常绿和落叶乔木呈独立单株散生;灌木层与草本层明显,灌木层是低伏灌木,草本层地面覆盖度最高;植被形态在千热生境中出现变异,适应旱生形态显著。

仙人掌等热带千性植被生长茂盛已成树。

(4)地质特征:风化作用强烈,岩层松散易发生,多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5)地貌:大风强烈,多风力地貌。

(1)地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2)气流: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焚风是气流越过高山后下沉造成的,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甚至更多。

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到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度以上。

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一轮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一轮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复习:干热河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焚风效应、热力环流原理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干热河谷形成条件,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3.灵活掌握原因分析题的分析思路及答题技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5.通过对攀枝花热带水果种植蓬勃发展的分析与评价,归纳生态脆弱地区脱贫与发展可借鉴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体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

6.通过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生存与脱贫问题的分析,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体现“富强”这一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干热河谷的成因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难点】干热河谷可持续发展利用方向。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取和运用文字材料和图表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学生间合作学习。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导学案、多媒体。

【学情分析】本堂教学内容为高三复习课,高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也基本上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在知识点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在面对复杂材料进行区域综合、要素综合的综合思维方面,仍然存在欠缺。

由于观念和思想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征,学生真正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设计本课,利用干热河谷具体案例分析,采用辩证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清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内化为自觉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与治理中的关键点
① 通过遥感技术该地区的环境地质调查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能快速全面、高性价比地获取地表信息,可 以从宏观上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形成对区域 性地质灾害分布、规模的定量认识。
②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相关流域进行治理。
③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对植被进行恢复和重建。
题型示例
西 藏 昌 都 的 干 热 河 谷
形成
关于干热河谷独特小气候形成的自然原因,据资料查 询:干热河谷的成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被归结为: “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局地环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说干热河谷的形成是乱砍滥伐的 结果,这很容易让人相信,就像有人说云南干旱是受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笃信不疑,生态 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人心。但是据可靠研究表明,干热 河谷地区几万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低纬度高原大江两 岸的横断山脉深度切割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 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
含义
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的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 它的形成是一种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局部小气候综合 作用的结果,当这些地区的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 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 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损耗,这里 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 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形成
② 山谷风环流
由于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 风从谷底谷吹向山顶,这种风称“谷风(valley breeze)”;到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底称“山风 (mountain breeze)”。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空气增温较多;而与 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 由于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的近地面 形成低压,并在山谷的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积聚, 谷地上空空气受重力影响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 成高压,下沉气流形成干热的环境。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 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盘江北岸,为典型的干 热河谷气候类型。1958年,该县引入黑葡萄等优良品 种,90年代,经过权威鉴定,证实了黑葡萄是法国最 古老的酿酒名种之一玫瑰蜜, 21世纪初,全县葡萄种 植面积达3520公顷。 从2004年始,弥勒市每年举办“中国--红河民族文化 旅游暨弥勒葡萄节”。该市目前共有7家葡萄酒加工厂, 加工能力强大。但近年来弥勒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受挫, 龙头企业牵引力偏弱,品牌影响力不高,地方政府拉 动力不足,社会对云南红酒品质议论纷纷等,引起社 会各方关注
干热河谷
专题
二中地理 伴你Βιβλιοθήκη 长干热河谷近期以来,干热河谷一度成为高考的重要考点,许多 模拟题也频频把干热河谷作为气候考查的一个重要切 口,尤其是在2019年全国Ⅱ卷的高考真题中,对这个 专题进行了相对比较细致的考查。
那么这期地理专题,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干热 河谷吧!
含义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 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 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 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 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 真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分)
解析
这就是我们刚刚所描述的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但是 在这道题中有了“地形”的切口作为限制,所以需要 把山谷风作为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作答。 而我个人认为焚风效应也是和地形息息相关的,所以 在这里答上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答案
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 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 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 水,导致干(降水少)。
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弥勒市干热河谷气候形成的原因。 (8分)
解析
这道题的切口相对更大一些,所以难度上偏低,基本 上所答的点合理即可,除了在上面提到的焚风效应和 山谷风的环流,其他自然相关因素也都可以答上去。
答案
弥勒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度较高;山高谷深,山 谷盛行下沉气流,导致谷底少雨且增温明显(或本地区 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 温度较高。);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影响,深入云 贵高原内地时,空气变得相对干燥(或本地区位于西南 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降水较 少。);光照强,谷地植被稀疏,易流增温,蒸发大。
形成
① 焚风效应 焚风效应(Burn wind effect)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 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 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 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 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 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 少。
(2018全国Ⅱ)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 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 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 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 (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 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 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