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和广东民歌
广东粤曲小调100首

广东粤曲小调100首广东粤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而闻名。
它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百首广东粤曲小调,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场音乐的盛宴。
1.《广东名笛》演唱:张清芳作曲:蔡淇骏在广东的黄土凤阳雅韵袅袅,听它优美的旋律,让我们陶醉于其中。
2.《十里红妆》演唱:刘欣作曲:张耀友十里红妆,花环环,燕子叮着唢呐声。
情念深浓,油炸红豆,把心事诉说真。
3.《水调歌头》演唱:陈文瑶作曲:黄霑水调歌头幽怨恨,独自抱琴在月边。
念念不忘那个人,浸润心的深情恋。
4.《将军令》演唱:麦聪儿作曲:麦聪儿将军令声响起,歌声回荡在大地。
战鼓擂响,战马嘶鸣,军队勇往直前。
5.《红日初升》演唱:欧文傲作曲:黄霑红日初升,幕府震动,战旗迎风飘动。
爱我中华,爱我家乡,豪情满怀一片。
6.《咏史怀古》演唱:麦苗作曲:麦苗青铜啸声,古战场上个个英勇。
铁马飞腾,百万壮士长念忠诚。
7.《春去秋来》演唱:李琼作曲:六合春去秋来万物迁,浮生苦短如昙花一现。
人在江湖,刀光剑影,坚忍不拔只为胜。
8.《情意绵绵》演唱:林怡霏作曲:林怡霏情意绵绵雨沾衣,黄昏漫天雨不停。
思念成灾,泪水干涸,爱情悠悠念念深。
9.《花间一壶酒》演唱:陈慧作曲:赵雷花间一壶酒醉人,笑看红尘人来人往。
人生如梦,人情红尘,留下回忆莫相忘。
10.《醉乡情》演唱:林宇中作曲:林宇中醉乡情满人间间,举杯畅饮忘忧愁。
酒过三巡,思念成疾,只为寻找一段爱。
11.《渔舟唱晚》演唱:李斯怡作曲:李斯怡渔舟唱晚,水波荡漾遥遥。
心似海船,归家的希望激荡。
12.《广府派》演唱:曾可嫂作曲:曾可嫂广府派声声入耳,扣人心弦永难忘记。
家乡风情,遥远而近,令人魂牵梦绕其中。
13.《鹿鸣湖》演唱:郑颖作曲:王源鹿鸣湖水潺潺,唱起悠扬曲调间。
湖心飘香,渔歌唱遍,湖光山色让人陶醉。
14.《琴韵中华》演唱:姚韬作曲:林毅琴韵中华别样韵,传承千载情意浓。
粤语最好听的十首歌曲

粤语最好听的十首歌曲(最新版)目录1.粤语歌曲的概述2.粤语歌曲的历史和发展3.粤语歌曲的独特之处4.粤语最好听的十首歌曲列表5.十首歌曲的详细介绍正文【粤语歌曲的概述】粤语歌曲,又称为广东歌,源自中国广东地区,是一种以粤语演唱的华语歌曲类型。
粤语歌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流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华语乐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粤语歌曲的历史和发展】粤语歌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广东地区的一些音乐人开始尝试用粤语创作歌曲。
随着香港电影和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粤语歌曲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达到巅峰。
许多著名的歌手,如谭咏麟、张学友、林忆莲等,都是粤语歌曲的代表人物。
【粤语歌曲的独特之处】粤语歌曲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语言和发音。
粤语是一种广东地区的方言,其音韵结构丰富,表达方式独特,给人以韵味十足的感觉。
此外,粤语歌曲的旋律和编曲也与其他地区的华语歌曲有所不同,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氛围的营造。
【粤语最好听的十首歌曲列表】1.《喜欢你》- G.E.M.邓紫棋2.《岁月神偷》- 金玟岐3.《演员》- 薛之谦4.《小幸运》- 田馥甄5.《遥远的她》- 张学友6.《匆匆那年》- 王菲7.《岁月神偷》- 金玟岐8.《单车》- 陈奕迅9.《海阔天空》- Beyond10.《光辉岁月》- Beyond【十首歌曲的详细介绍】(此处省略,因为文章篇幅限制,无法对每首歌曲进行详细介绍)总之,粤语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语言和韵律使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粤曲和广东民歌

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大学生音乐鉴赏》附录一

了表现乐曲的气势,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增加了唢呐
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 音调 为基础,加以不断衍生
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竟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
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是我国传统乐曲中较 少见的。
欣赏提示
何柳堂(1874—1933年)
广东番禺县沙湾乡人,广东音乐作
曲家和琵琶演奏家。自幼受祖父何
附录一
广东民间音乐
目录 附录一 广东民间音乐
第一节 广东民歌
第二节 广东民乐
广东民歌
一、咸水歌
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是疍家人广为传唱
的口头文化,是劳作的人们 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
娱自乐和谈恋爱时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 绘不同的情感。咸水歌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单乐段,或由 四个乐句组成复乐段,有独唱、对唱等形式,以后者为主。 对唱采用男女互答形式。咸水歌包括短句咸水歌、担伞调、
欣赏提示
严老烈
清末民初人,又名严公尚,擅长扬琴,
是早期广东音乐演奏家和作曲家。曾与
戏剧家欧阳予倩等在广州创办“广东戏 剧研究所”,并为多部粤语电影配乐。 其作品富于新时代的生活气息,反映了 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民大众要求革新
上进的思潮,令人耳目一新。
音乐鉴赏
6.《鸟投林》
作于 1931 年。乐曲以清新优美的 旋律 ,描绘了夕 阳西下、百鸟归巢的动人场面,展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 南国风光,全曲静中有动,乐曲形象而富有生气。
又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它是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
律之一。
音乐鉴赏
2.《雨打芭蕉》
乐曲开始就以流畅明快的 旋律 ,表达人们的喜悦 之情;接着一连串分裂的短句, 节奏 顿挫,犹闻雨打 芭蕉淅沥之声,如见芭蕉婆娑摇舞之态,极富南国情趣。 最早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灌制唱片,更为优美动听;最 后用高胡领奏的慢板尾句,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别有
广东民歌——粤曲

• 在粤曲鼎盛时期有一大批造诣甚高的粤乐
乐师进入曲艺界,他们不但为女伶们伴奏,
设计唱腔,而且作曲。其中最著名,成就
最大的有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吕文
成等。
红线女
• 广东开平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 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 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 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 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 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 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 “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病逝。
岭南佳果 荔枝
关于荔枝
• 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 美誉,驰名中外,“妃子笑”曾是著名的 朝廷贡品。 • 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我国能种荔枝的只有 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南部等少数地方。 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如:桂味、三月红、妃子笑、状元红等。 • 荔枝色丽质优,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有 健脾、养血的功效。古今文人墨客对荔枝 的赞美是其他水果无可比拟的。
岭南春早(之二) ——
制作:王晶晶
民歌的基本概念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 化的音乐形式,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丰 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
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广东民歌的悠久历史
广东民歌和全国其他地区民歌一样,早在远古时代,伴随 着劳动而产生。1986年,在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陶罐
残件上,有五人手拉手起舞的生动的歌舞。广东民歌流传区 域主要包括珠江流域,广西东南部,海南大部分地区等。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岭南派

中国流行音乐的岭南派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在中国的流行音乐领域,岭南地区也诞生了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中国流行音乐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被称为岭南派。
岭南派的音乐风格源自岭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其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多山多水,气候湿润,这种环境孕育了岭南派音乐的柔美和细腻。
岭南地区的文化底蕴悠久,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岭南派独特的音乐风格。
岭南派音乐的代表性曲风包括粤剧、粤曲、粤语流行音乐等。
粤剧是岭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其音乐以表现力强、旋律优美、情感丰富而著称。
粤曲是粤剧的伴奏音乐,它将粤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充分展现了岭南地区的音乐特色。
粤语流行音乐则是以粤语演唱的流行歌曲,这类音乐在岭南地区风靡了数十年,成为了岭南派音乐的一张名片。
在岭南派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音乐人和乐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电影艺术研究所的音乐人,这些音乐家将岭南地区的音乐传统与现代音乐相结合,推动了岭南派音乐的发展。
一些乐队如Beyond、五月天等也将岭南派音乐带向了更广泛的领域,使岭南派音乐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岭南派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在跨界合作、音乐创作、演出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岭南音乐传统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岭南派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音乐是岭南派音乐的根基,岭南地区的音乐传统深厚而悠久,这为岭南派音乐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
岭南派音乐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音乐创新和实践,将岭南音乐发展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
岭南派音乐不仅传承了岭南地区的音乐传统,还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加入现代乐器、引入外来音乐元素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音乐风格。
歌颂家乡的经典粤语歌曲

歌颂家乡的经典粤语歌曲广东是中国南部一个著名的省份,也是中国粤语的发源地。
广东的经典粤语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歌颂家乡的经典粤语歌曲。
1.《广东的朋友》《广东的朋友》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代表歌曲之一,由周治平作曲、陈尚品填词。
这首歌以欢快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表达了广东人民热情好客、乐观向上的精神。
歌曲中提到了广东的美食、美景以及广东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人不禁为之感到自豪和自信。
2.《一生中最爱》《一生中最爱》是广东歌坛天后邓丽君的代表作之一,由黎小田作曲、卢冠廷填词。
这首歌通过温柔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歌曲中描述了广东的美丽风光和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3.《梦里水乡》《梦里水乡》是广东著名男歌手黄家驹的代表作之一,由黄家驹作曲、黄家强填词。
这首歌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歌颂了广东特有的水乡风貌和广东人民的淳朴善良。
歌曲中描绘了广东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广东家乡的独特魅力。
4.《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是著名歌手邓丽君的代表作之一,由陈辉阳作曲、林夕填词。
这首歌以抒情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深爱意。
歌曲中描绘了广东的美丽夜景和广东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广东家乡的浪漫和温馨。
以上是几首歌颂家乡的经典粤语歌曲,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广东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这些歌曲不仅展现了广东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也传递了广东人民热情好客、乐观向上的精神。
无论是广东人还是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些歌曲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
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
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
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
“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
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
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
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
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
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
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
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
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
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
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
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
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
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
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
曲式结构为上下句。
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
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啰”、“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
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
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
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著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2、集体学唱第一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欣赏红线女演唱的《荔枝颂》录像。
引导学生留意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表现“叫卖声”的?为什么要高声喊?4、介绍粤曲的历史:起源于清朝。
演唱者有动作表演。
常用伴奏乐器有高胡、椰胡、秦胡、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竹笛、洋琴、洞箫等。
粤曲常用唱腔“梆子”和“二黄”。
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有叙述性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
三、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1、以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语言的特点等为题导入,教师用客家方言问候学生,教给学生与客家籍学生对话,调动学生积极性2,教师用客家方言示范演唱3.教师一句句用客家话教会学生演唱4,欣赏录音,体会客家山歌的风格韵味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广东民歌的分布图,了解各地主要的民歌种类。
五、学习渔歌和咸水歌。
1、欣赏渔歌哩哩美调和阿哩罗调,引导学生体会渔歌的内容和风格。
2、对比两首不同地区的渔歌及其衬词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两首渔歌的比较曲名相同不同哩哩美调 1、都是劳动谁歌2、都配有固定旋律的衬词3、衬词起“号子”的作用 1、六声音阶2、地区不同3、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啊哩啰调 1、七声音阶2、地区不同3、演唱形式:独唱4、速度稍慢六、欣赏两首根据渔歌创作的两首创作民歌。
1、通过欣赏,完成课本上“探索、寻觅”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作品既有新的时代感,又保留了地方民歌的风格和特点2,欣赏作曲家王酩为电影《海霞》的配乐《织网》。
该配乐以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并开阔视野3,通过学唱这两首创作歌曲,领导学生议论它们与前两首民歌的感觉上有何不同之处七,欣赏〈对花〉与〈画眉唱歌似弹琴〉1,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2,〈对花〉为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猜谜语,〈画眉唱歌似弹琴〉以独唱形式演唱,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教师介绍一些民间的“庙会”,“集会”的录象和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八,欣赏〈唱春牛〉〈牧童谣〉〈卖杂货〉〈月光光〉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乐表现的特点,曲式结构的特点,旋律的特点,节拍规律等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然后用议论的形式加深认识2,使用课件的伴奏伴随学生一起歌唱〈卖杂货〉,该曲曲调简单,旋律流畅,容易上口3,边唱边和着韵律模仿货郎挑担走乡串村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卖杂货〉,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动感强度4,使用民间器乐合奏和钢琴演奏的〈卖杂货〉,引导学生欣赏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进行比较讨论感受5,教师使用广东方言教导学生演唱〈月光光〉6,欣赏〈月光光〉录音带,该歌曲有独唱与合唱两种录音,学生可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此歌为乐句群结构的歌曲,前半段节奏工整,曲调流畅,后半段从衬词开始出现了较自由的切分节奏,形成一种对比7,欣赏表现牧童活泼可爱的童声合唱歌曲〈牧童谣〉九.学唱〈海娃变油娃〉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2,听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3,教师讲述客家人的来源及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用客家话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继而使用客家话演唱〈海娃变油娃〉十.欣赏〈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1,首听:教师引导学生首听时思考以下问题〈1〉音乐的主题引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用笔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