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歌——粤曲
广东粤曲小调100首

广东粤曲小调100首广东粤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而闻名。
它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是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呈现一百首广东粤曲小调,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场音乐的盛宴。
1.《广东名笛》演唱:张清芳作曲:蔡淇骏在广东的黄土凤阳雅韵袅袅,听它优美的旋律,让我们陶醉于其中。
2.《十里红妆》演唱:刘欣作曲:张耀友十里红妆,花环环,燕子叮着唢呐声。
情念深浓,油炸红豆,把心事诉说真。
3.《水调歌头》演唱:陈文瑶作曲:黄霑水调歌头幽怨恨,独自抱琴在月边。
念念不忘那个人,浸润心的深情恋。
4.《将军令》演唱:麦聪儿作曲:麦聪儿将军令声响起,歌声回荡在大地。
战鼓擂响,战马嘶鸣,军队勇往直前。
5.《红日初升》演唱:欧文傲作曲:黄霑红日初升,幕府震动,战旗迎风飘动。
爱我中华,爱我家乡,豪情满怀一片。
6.《咏史怀古》演唱:麦苗作曲:麦苗青铜啸声,古战场上个个英勇。
铁马飞腾,百万壮士长念忠诚。
7.《春去秋来》演唱:李琼作曲:六合春去秋来万物迁,浮生苦短如昙花一现。
人在江湖,刀光剑影,坚忍不拔只为胜。
8.《情意绵绵》演唱:林怡霏作曲:林怡霏情意绵绵雨沾衣,黄昏漫天雨不停。
思念成灾,泪水干涸,爱情悠悠念念深。
9.《花间一壶酒》演唱:陈慧作曲:赵雷花间一壶酒醉人,笑看红尘人来人往。
人生如梦,人情红尘,留下回忆莫相忘。
10.《醉乡情》演唱:林宇中作曲:林宇中醉乡情满人间间,举杯畅饮忘忧愁。
酒过三巡,思念成疾,只为寻找一段爱。
11.《渔舟唱晚》演唱:李斯怡作曲:李斯怡渔舟唱晚,水波荡漾遥遥。
心似海船,归家的希望激荡。
12.《广府派》演唱:曾可嫂作曲:曾可嫂广府派声声入耳,扣人心弦永难忘记。
家乡风情,遥远而近,令人魂牵梦绕其中。
13.《鹿鸣湖》演唱:郑颖作曲:王源鹿鸣湖水潺潺,唱起悠扬曲调间。
湖心飘香,渔歌唱遍,湖光山色让人陶醉。
14.《琴韵中华》演唱:姚韬作曲:林毅琴韵中华别样韵,传承千载情意浓。
粤曲和广东民歌

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粤曲梅花零落尚带香简谱

粤曲梅花零落尚带香简谱
引言:
粤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一,集中体现了广东地方文化和民族精神。
梅花零落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它曾经被多位著名音乐家
改编过。
以下是粤曲梅花零落的简谱及详细解析。
一、简谱
(高音) 3 3 3 5 5 5 2 5 5 5 5 5 5
(低音)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二、曲目解析
梅花零落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曲子,由伍半仙创作。
它描述了一个
江南女子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她对亲情的眷恋和对爱情的留意。
整
个曲目以霜枫残叶作为引子,借用自然景物将离别的悲情和孤凉表现
得淋漓尽致。
在粤曲中,这首曲子更是被加入了广东地方元素,让人
听后更加沉醉其中。
三、演唱技巧
梅花零落的演唱需要掌握粤曲的相关技巧。
首先,要注意音调的把握,理清曲调的起伏,注重节奏的把握,做到旋律婉转流畅。
其次,要用
心体会曲子表达的情感,把握曲调中的感情转化为声音,让听众能更
深刻地感受到曲子中所蕴含的意境。
最后,要注意发音技巧,让粤语
咬字清晰,音质浑厚,整个演唱生动自然。
结语:
粤曲梅花零落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它将江南女子的离愁别绪和广
东地方元素结合在了一起,为听众带来了别样的音乐享受。
希望有更
多的音乐爱好者能够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的粤曲作品。
广东粤剧粤曲大全

广东粤剧粤曲大全粤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音乐特色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之花。
而粤曲,则是粤剧的音乐伴奏,是粤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广东粤剧粤曲的大全,探寻其中的魅力与精髓。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粤剧的基本特点。
粤剧以其细腻的表演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表演形式多样,既有武打戏,又有文戏。
而其音乐伴奏则是由粤曲来完成,粤曲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富有南国风情。
粤曲的音乐结构丰富多样,有高亢激昂的“大锣鼓”、婉转柔情的“小曲”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我们要介绍的是粤剧粤曲的艺术魅力。
粤剧表演以其细腻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演员们能够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
而粤曲的音乐也是粤剧艺术的灵魂所在,它既能够烘托剧情,又能够独立成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粤曲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
最后,我们要探讨的是粤剧粤曲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粤剧粤曲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粤剧粤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粤剧粤曲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粤剧粤曲的魅力与魂韵。
总而言之,广东粤剧粤曲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特色而蜚声中外。
我们应该加强对粤剧粤曲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粤剧粤曲的魅力与魂韵。
希望粤剧粤曲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继续为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与感悟。
广东粤曲渊源及其成就

广东粤曲渊源及其成就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申报的“粤曲”入选,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3。
2粤曲渊源起源粤曲源自粤剧清唱。
约于清道光年间,有以清唱粤剧为业的八音班。
发展民国以后,在茶楼歌台上逐渐出现了明目女子演唱粤曲,人们呼她们为“女伶”。
她们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改假嗓为真嗓,并划分为大喉、平喉(此为男角专用腔)、子喉(为女角专用腔)3种唱法,粤曲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女伶时期”。
辛亥革命后,又出现明眼女艺人(亦称“女伶”)演唱粤曲。
1918~1938年,是女伶演唱的全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粤曲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
1958年,集中优秀演员和乐师,成立了广东音乐曲艺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改革创新,使粤曲从基本单一的站唱,发展为有弹唱、说唱、表演唱、小组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出大批新生力量,在创作出大量新曲目的同时,还整理了不少传统曲目。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粤曲备受摧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粤曲逐步得到恢复。
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采取繁荣创作、培养接班人以及大力推动群众性粤曲演唱活动等措施,使粤曲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
3粤曲特点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互相吸收、互相融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极为密切的关系,曲调、板式基本相同,大致包括梆子、二黄、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曲等。
唱法多样,师娘时期以行当划分,有小生、花旦、武生等十大行当;女伶时期分大喉、平喉、子喉三种。
粤曲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能够兼融并蓄,不断丰富,不断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如将粤剧的“梆、簧”,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广东音乐(包括杂曲小调或器乐曲)均拿来填词演唱。
伴奏除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外,还加入了萨克管、小提琴、电子琴等等。
广东曲艺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广东曲艺是指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潮州歌、客家竹板歌、咸水歌等,实际指的是广州和岭南地区的说唱文学。
粤曲小调选段

粤曲小调选段
粤曲小调是广东音乐中的一种流派,以悠扬、柔美的旋律和深情、细腻的情感表现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粤曲小调选段及相关参考内容。
1.《黄莺儿》
《黄莺儿》是粤曲中的经典曲目,由香港著名音乐家顾嘉辉谱曲。
以古典诗词《长恨歌》中的“黄莺儿啼血”为题材,表现了女子失恋的悲痛之情。
曲调柔美悠扬,唱腔婉转动听,是广东音乐中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2.《梁祝》
《梁祝》是广东文化中的代表性故事之一,在粤曲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核心,表现了情深义重、生死与共的爱情,曲调婉转悲壮,唱腔流畅优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3.《寻梦园》
《寻梦园》是广东音乐中的新生代作品,曲调轻快欢快,充满了青春气息。
以年轻一代的梦想为主题,表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不断探寻的决心和信念。
这首歌曲的词曲兼备,既有朗朗上口的歌词,也有优美动听的曲调,是一首值得推荐的粤曲小调。
以上是几个粤曲小调选段及相关参考内容,希望能引起您的兴趣,并了解更多广东音乐的魅力。
广东粤剧粤曲100首

广东粤剧粤曲100首1. 《红楼梦》2. 《柳汉英破金钗》3. 《如皋魏忠贤》4. 《野猪林》5. 《茶花女》6. 《杨门女将之冲锋陷阵》7. 《西门记》8. 《红楼梦之智取扬州》9. 《红鱼池》10. 《小天宫》11. 《海中春望》12. 《大酒楼》13. 《牡丹亭》14. 《穆兰英挂帅》15. 《红海滩》16. 《罗成武送行》17. 《红霞贵卖绿河浔》18. 《胭脂帐》19. 《秦香莲》20. 《茶花女之刺锋》22. 《西江月》23. 《辕门射戟》24. 《小乔念奴娇》25. 《嫂子的四种境界》26. 《茱萸记》27. 《红船上》28. 《霓裳羽衣曲》29. 《茶花女之三进士》30. 《杨贵妃之创业》31. 《双凤庭》32. 《窦娥冤》33. 《鸳鸯谱》34. 《穆桂英挂帅》35. 《不负青山》36. 《桃花扇》37. 《红瑛夫人》38. 《小擂台》39. 《西施》40. 《八洞庭》41. 《叶龙青云恋》43. 《霓裳中堂》44. 《土地村》45. 《秦香莲之复仇》46. 《一剪梅》47. 《梁祝》48. 《粉蝶亭》49. 《茶花女之大内密探》50. 《刀马旦》51. 《白蛇传》52. 《牡丹亭之虎口脱险》53. 《周仁哭坟》54. 《三盟会合》55. 《越剧风云》56. 《西洲曲》57. 《辛弃疾巧立名令》58. 《江洲司马青衫泪》59. 《满庭芳》60. 《穆桂英挂帅之智擒白展堂》61. 《小城故事》62. 《红楼梦之葬花吟》64. 《紫钗记》65. 《红楼梦之湘玉悔婚》66. 《西华山》67. 《怀抱中华》68. 《紫釵记》69. 《花木兰》70. 《西园记》71. 《沉香扇》72. 《鲁提辖挂帅》73. 《折柳梦》74. 《牡丹亭之绝艳》75. 《智取留侯》76. 《柳湖垂钓》77. 《红楼梦之王熙凤裁缝》78. 《十五贯》79. 《北大有红楼》80. 《叶钦付鸿儒》81. 《穆桂英挂帅之夺券》82. 《菩萨蛮》83. 《金玉盘》84. 《十八学士》85. 《一秋碧叶情》86. 《东宫西宫》87. 《红楼枕》88. 《娇红记》89. 《水夫人的梦》90. 《粉黛粉丝扇》91. 《长干行》92. 《南柯记》93. 《笑倩倩》94. 《四喜临门》95. 《荆钗记之断红线》96. 《茶花女之朝阳刀》97. 《一伉俪》98. 《风华儿女》99. 《国士无双凤求凰》100. 《秋千索》。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荔枝颂(粤曲)-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背景介绍荔枝颂是粤曲中的经典曲目之一,被誉为“巧妙玲珑、艺术高尚的绝妙佳作”。
此首曲目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表达了广东省珠海市的一个小镇——斗门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生活的幸福之美,歌颂了荔枝的美好,以及镇上居民和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本文将针对这一经典曲目进行音乐鉴赏教案的介绍。
二、曲目结构荔枝颂是一首由三个乐章组成的曲目,乐章之间通过转调连接。
具体乐章结构如下:1. 前奏前奏部分是这首曲目的开头,它主要呈现了这首曲目的基调和气质,让人感觉到这是一首悠扬华丽、富有当地特色的乐曲。
前奏部分旋律较短,节奏缓慢,突出了主旋律的优美和韵律感。
这一乐章的主旋律在后面的演奏中还会不断发展和丰富。
2. 正奏正奏是荔枝颂的主要部分,由两个小节组成。
在这个乐章里,主旋律开始逐渐展开,情感逐步加强,让听众感到舒适和愉悦。
如此美妙的旋律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尤其是在演奏到第二个小节时,整个曲目达到了高潮,让听众感到热血沸腾,情感高涨。
3. 后奏后奏是这首曲目的结束部分,旋律较前面的两个乐章简单,但和谐清新,音响乐曲的效果十分出色。
在这个乐章里,乐曲逐渐减少了音符,情感也随之收尾,将整首曲目引向了完美的结尾。
三、乐曲特点荔枝颂的表现手法独具一格,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曲调婉转荔枝颂的曲调非常婉转,节奏较为缓慢,音符之间的跨度较小,音调和谐优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和自然的美好氛围。
2. 缺乏重复节该曲目的主旋律缺乏重复节,音符穿插着休止符和不同的速度变化。
这种非线性的旋律设计让听众不会感到疲劳和无聊。
3. 强调节奏感荔枝颂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尤其是在演奏到高潮部分时,速度明显加快,让人感到节奏的逐步加强和音符的推动感。
四、教学建议针对荔枝颂的音乐鉴赏,我们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力训练在学习荔枝颂的时候,可以通过不断反复听唱这首曲子,并且聆听不同版本的演绎,比较它们的差异,找到不同版本之间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粤曲鼎盛时期有一大批造诣甚高的粤乐
乐师进入曲艺界,他们不但为女伶们伴奏,
设计唱腔,而且作曲。其中最著名,成就
最大的有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吕文
成等。
红线女
• 广东开平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 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 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 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 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 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 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 “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病逝。
岭南佳果 荔枝
关于荔枝
• 荔枝享有“岭南果王”和“果中珍品”的 美誉,驰名中外,“妃子笑”曾是著名的 朝廷贡品。 • 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我国能种荔枝的只有 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南部等少数地方。 栽培面积居世界首位。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如:桂味、三月红、妃子笑、状元红等。 • 荔枝色丽质优,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有 健脾、养血的功效。古今文人墨客对荔枝 的赞美是其他水果无可比拟的。
岭南春早(之二) ——
制作:王晶晶
民歌的基本概念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 化的音乐形式,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丰 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
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
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广东民歌的悠久历史
广东民歌和全国其他地区民歌一样,早在远古时代,伴随 着劳动而产生。1986年,在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陶罐
残件上,有五人手拉手起舞的生动的歌舞。广东民歌流传区 域主要包括珠江流域,广西东南部,海南大部分地区等。
演唱的语言
• 广东本土的各种民歌,由于各地语言,音乐曲调,生 活风俗有别,形成了不同的民歌类型,广东民歌千姿 百态,是远古文明发展在百越先民中与生活结合的传 承,随着语言方音的发展繁衍,特别是粤语、潮语、 客语几个方言支系语音,字调的反差,衍生成音调和 结构形态相异的百十个不同的歌种,遍布岭南大地, 闻名的有《落雨天》,《哩哩美》,《卖杂货》, 《唱春牛》等。
粤曲简介
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群 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 内的各个曲艺品种,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 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 史,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 1、是182l一1861年的“八音班”时期。八音班以粤曲清 唱为主,人数由七八人至数十人不等,一般为民间喜庆、 祭神等活动演出,而且经常下乡到小城镇演出。 • 2、是1862—1917年的“师娘”时期。师娘是指失明女艺 人,俗称“盲妹”。她们自幼学艺,以自弹自唱形式或沿 街卖唱或应邀登门演唱。 • 3、即1918—1945年粤曲演唱发展到“女伶”时期。姿容 清丽的“开眼女伶”取代了残疾人的盲抹“师娘”并请粤 乐(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师伴奏、设计唱腔和创作小曲, 并引入西洋乐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