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歌――客家之歌

合集下载

广东民歌――客家之歌

广东民歌――客家之歌

【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世界中了解客家文化、认识客家文化。

3.通过学习客家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结合美学的观点认识客家土楼的意图、特点和实用价值。

4.通过客家山歌的学习、客家语言的学习了解客家人的由来,与客家文化的由来特点。

【教学重点】:1.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2.客家文化特色的了解,乐曲力度变化的表演形式【教学难点】:客家方言的掌握,力度的表现【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一、介绍广东民歌分类山歌、水歌:a) 渔歌 b) 咸水歌舞歌/小调号子歌谣/儿歌牧歌1、什么是民歌呢?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介绍调式特点五声音阶:由1 ,2 ,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声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叫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叫做什么调式.由于方言特点,歌曲中常以“4”和“7”音作为过渡音,形成独特风格。

(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3、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我省的山歌,有的地方叫“烂席片”,也有的叫“爬山调”、“信天游”,主要流行于张家口地区张北至承德地区围场一线和靠近太行山的阜平、涞源、平山、井陉、元氏、武安、涉县及高原地带,与晋西北的“小曲”、内蒙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等姊妹山歌在词曲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八年级下册音乐《客家之歌》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客家之歌》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客家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客家文化,感受客家音乐的魅力。

2. 学会演唱《客家之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对《客家之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客家文化简介:介绍客家的起源、分布、语言、风俗等特点。

2. 歌曲《客家之歌》:《客家之歌》的歌词内容及音乐特点。

3. 音乐欣赏:欣赏客家山歌、民间舞蹈等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客家之歌》,了解客家音乐的特点。

2. 难点:掌握《客家之歌》的节奏和音准,能够流畅地演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客家文化及《客家之歌》的歌词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客家之歌》,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 欣赏法:播放客家山歌、民间舞蹈等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客家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客家文化,引发学生对客家音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客家之歌》的歌词内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客家之歌》,学生跟随学唱。

4. 练习: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5. 欣赏:播放客家山歌、民间舞蹈等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客家音乐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客家音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演唱等。

2. 演唱技巧:评估学生在学唱《客家之歌》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发音等方面的表现。

3. 音乐欣赏: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客家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客家文化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

2. 邀请客家音乐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客家音乐的魅力。

3. 安排学生参观客家村落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和传统。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客家之歌》歌曲谱例及歌词。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粤教花城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材内容分析作曲家刘湲创作的《土楼回响》,以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三拍子乐曲,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特色。

曾获2001年首界中国音乐金钟奖。

其中的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全曲由两个音乐主题不断交替变化而成,构成了一个行进在地平线上的客家人群像。

A主题为合唱,取材于客家山歌《不怕山高水远》,B主题为铜管乐器演奏,取材于劳动号子《新打梭标》。

在贯穿全曲的固定节奏型下,力度由p--fff f 变化,描绘了客家人从远古走到今天,不断发展壮大,音乐极具感染力。

曲式结构为:引子+A+B+AB+B``+A` `+尾声。

2教学目标1.学唱主题音乐,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并用简单地律动参与乐曲的欣赏活动。

2.欣赏作品,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及相关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客家民居,客家人的由来)。

3.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虽处在生长发育期,但心理仍未成熟,针对他们的这种特点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我的课堂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尽量避免对乐曲进行单一的知识性讲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提问题、讨论、参与活动等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视频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参与活动等教学手段,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重点难点1.熟唱主题音乐A并参与活动2.清晰整首乐曲结构3.创作歌曲与民歌的传承关系,理解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吸取民间音乐营养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南海渔歌》。

广东民歌之客家之歌

广东民歌之客家之歌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一.授课课题:《客家之歌》二.授课年级:八年级三.授课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几首有代表性的客家歌曲,能分析《客家之歌》的主题句并分析形象、辨别部分乐器的声音。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聆听不同的客家音乐,并主动关注我们的客家文化,热爱我国的多元文明。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客家山歌,鉴赏《客家之歌》难点:辨别《客家之歌》的主题、乐器六.教学过程:师(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广东民歌,还记得广东民歌的分类有哪些吗,各自的特点呢?我们请同学起来回顾一下。

2.我们知道,客家山歌是广东民歌中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上节课在分析广东民歌特点的时候我们聆听了客家山歌的音乐,而这节课我们要学唱客家山歌并深入了解客家山歌。

3.请问这里还有来自客家的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为”客家”吗?(客家的来历,古时候由于战乱的缘故,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

)4.你们有听说客家土楼吗?客家土楼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与高超智慧,而作曲家受到土楼的启发,写了一首十分震撼的客家交响诗,这首交响诗的基本音调源自客家山歌《海娃变油娃》,我们先熟悉主题音乐,一起学唱<海娃变有娃> 。

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有何感受?表现客家人奋发向上的精神……5.熟悉了主题音乐后,下面我们一边听《客家之歌》一边观看有关客家土楼的图片和资料,欣赏完毕请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聆听音乐时注意听出现了多少次主题音乐?感受到客家人团结,齐心建设、保卫家园的精神……出现3次主题。

6.你们知道为什么它的构造是圆的吗?A. 通风采光良好B. 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

(A.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

B.因为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圆形的构造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一、前言《土楼回响》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陈其钢先生创作,共五个乐章,描绘了福建土楼的独特风貌和客家文化。

而其中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乐曲,展示了客家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坚韧的性格。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之歌》这一乐章,进行花城版的音乐鉴赏教案。

二、乐曲分析1. 乐曲基本信息•作曲家:陈其钢•作品名称:《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原创时间:2005年•首演时间:2006年•演奏时间:约3分钟2. 乐曲风格和特点•音乐形式:交响诗篇•曲调特点:抒情、慷慨、热烈、高亢•音乐元素:旋律优美流畅、和声丰富、节奏轻松自如、乐器运用巧妙3. 乐曲情感表现•主题鲜明: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客家人民朴实、坚韧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情感表现:乐曲始终保持一种激昂的气氛,充满了促进民族团结和互助合作的力量,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三、音乐鉴赏教案1. 前置活动教师先放一遍整个乐曲,让学生感受整个音乐韵律,了解乐曲基本信息。

2. 听觉活动告诉学生乐曲的主题是客家文化,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客家文化的理解,然后教师放一遍音乐,学生在听的同时根据所听到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来推断出乐曲的情感表现。

3. 视觉活动教师放放一段客家文化相关的ppt图片,展示福建土楼、客家人、客家饮食等文化,让学生感受客家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性。

4. 乐器识别活动教师放一遍乐曲,学生根据所听的乐器声音来识别出乐曲中的各种乐器。

5. 同步演奏活动教师将乐曲分段,组织学生进行同步演奏,并邀请学生表演。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教案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之歌》这首乐曲充满着激情和力量,是一首展现客家文化魅力和人民精神风貌的杰出作品。

在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艺术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客家之歌》课件2 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客家之歌》课件2 花城版

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民居,圆形围屋,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 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梅州市大埔县。 其 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永定客家土 楼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内。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 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 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
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
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
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土楼回响》由刘湲作曲,该作品由《劳动号 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 开天》和《客家之歌》等5个乐章组成,反映古 代中原地区先民南迁之后生存发展,它还加入 了客家原生态的音乐元素,既有亲切的客家山 歌,又有深情悠扬树叶吹奏,还有铿锵有力的 民众合唱。2001年,该作品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 奖的唯一金奖。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先民大多原是中原汉人,且以望族居多, 由于战乱、饥荒、瘟疫、水灾和政府奖惩及政权更 换的原因,辗转南迁,自秦汉以来,一共经历六次 大规模南迁,历经千年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 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 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 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 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
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高中音乐优质课

《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高中音乐优质课

全曲欣赏
完整欣赏乐曲,关注音乐情绪的变 化,感受客家儿女浓浓的思乡之情。
你有心来啀有情(喏), 唔怕山高啊水又深(呐)。 山高自有人开路(喔), 水深还有(哇)造桥人(呐)。
粤北地区始兴县隘子客家围楼
粤北地区始兴县隘子客家围楼
落水天
广东韶关曲江家山歌
作业
• 请同学们课下收集粤北韶关地区的客 家音乐,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土楼回响》之客家音乐
——粤北韶关客家山歌的探究
结语
“你们从远古走来,向未来 奔去,如滚滚的黄河之水,执 拗地、坚韧地汇入大海。”
——作曲家刘湲题记
土楼,记忆着客家人扎根落
户以及求生存、奋斗发展的全过 程,是客家人智慧与民族个性的 象征。
交响音诗——《土楼回响》
刘湲曲 • 第一乐章“劳动号子” • 第二乐章“海上之舟” • 第三乐章“土楼夜语” • 第四乐章“硕斧开天” •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聆听: • 引子部分
3/4
由定音鼓、钢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演奏
聆听
两个主题旋律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 主题A “山歌”
• 由提全问体:男演声唱用形弱式?p的力力度度?演唱。
聆听
两个主题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 主题B “号子”
双主题变奏
主题A“山歌” 主题B“号子”
关注主题A“山歌”的变化
小组讨论
• 主题A“山歌”的变化:
演唱的形式
客家
• 客家,或称客家人,是岭南汉族的一 个重要分支,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 方中原,由于战乱所迫,客家人从黄 河流域的古中原地带逐渐迁徙(西晋 末年、唐朝末年、南宋末年)到南方 的汉族居民。

客家之歌

客家之歌

《客家之歌》
主题A的旋律取材于客家山歌《唔 怕山高水远》。 主题B的旋律取材于“劳动号子”
听赏指引
赏一赏
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风格。
辨一辨
分辨三次主题A,并思考,每 次主题A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唱一唱
学会唱主题A《唔怕山高水远》
一支汉族大军慢慢地从远处向我们走来。
A2
A1
迁徙的汉族大军终于在大山上安定下来《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 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 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 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 行曲。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 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 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 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更多的客家人赴海外经营垦殖业,继续
A3
发扬这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 的精
神。
歌曲风格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
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 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 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和着 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
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它构思宏大,表
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
和精神。
作曲家 格林卡: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
曲家只不过把他们变成曲子 而已。
再见
《土楼回响》简介
• 《土楼回响》是一首交响诗,以客家
山歌为音乐素材,由作曲家刘湲谱写, 获得2001年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这部交响诗为厦门爱乐乐团的首演曲
目,以弘扬客家文化为主旨。
《土楼回响》简介
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 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 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 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 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 。 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 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民歌――客家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客家山歌传统的客家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世界中了解客家文化、认识客家文化。

3.通过学习客家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结合美学的观点认识客家土楼的意图、特点和实用价值。

4.通过客家山歌的学习、客家语言的学习了解客家人的由来,与客家文化的由来特点。

【教学重点】:
1.民歌形成、作用、特点的介绍和欣赏。

分析民歌类型、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2.客家文化特色的了解,乐曲力度变化的表演形式
【教学难点】:客家方言的掌握,力度的表现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介绍广东民歌分类
山歌、水歌:a) 渔歌 b) 咸水歌舞歌/小调
号子歌谣/儿歌牧歌
1、什么是民歌呢?
人民群众的歌,民间的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达各种思想感情,而口头创作,口头传唱,并不断加工而成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介绍调式特点
五声音阶:由1 ,2 ,3,5,6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叫做五声音阶.这五个音依次称为宫,商,角,徽,羽.
五声调式:以五声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而构成的各种调式,叫做五声调式,.用什么音(非主音),就叫做什么调式.
由于方言特点,歌曲中常以“4”和“7”音作为过渡音,形成独特风格。

(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

3、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我省的山歌,有的地方叫“烂席片”,也有的叫“爬山调”、“信天游”,主要流行于张家口地区张北至承德地区围场一线和靠近太行山的阜平、涞源、平山、井陉、元氏、武安、涉县及高原地带,与晋西北的“小曲”、内蒙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等姊妹山歌在词曲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唱山歌大都是在山岭野外,环境空旷,大多为独唱,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

因此,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曲调中长音、高音、自由延长音用的较多,听来气息悠长,高亢辽阔,粗犷奔放,起伏跌宕,其歌都有便于远传的特点,这些都明显地区别于小调歌曲。

从调式上来看,我省山歌多为征、商五声调式,宫、羽调式较少。

此外,商、征调式交替的山歌也为常见。

二、学唱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海娃变油娃》
1.发声练习:呼吸练习正确的运用到歌唱状态当中。

2.组织教学:听着歌曲《唔车水来禾唔长》跟唱,以听唱的形式感受歌曲高亢、嘹亮、自由的风格。

3.导入教学:客家话是一种很典型的方言,让会讲客家话的学生领着大家用方言朗读歌词或生活用语,然后客家话唱一首《海娃变油娃》导入。

4.新课学习:
(1)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

(2)练习唱歌曲《海娃变油娃》歌谱,配上刚学会的客家方言演唱这首歌曲。

(3)听一首由客家王张振坤演唱的《情哥下南洋》,学习客家山歌的特点。

(4)观看课本的土楼照片,播放客家围楼的录像资料,谈谈土楼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及在世界建筑上的地位。

(5)学习演唱客家歌曲《唔怕山高水远》导入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的学习欣赏。

(6)首听时思考问题:
A. 音乐力度有什么变化?
B. 音乐用了什么表演形式?
C. 听完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
D. 你从这段音乐中想到什么?
(7)欣赏参与:跟随乐曲力度的变化演唱不同力度的歌曲。

(8)由学生进行课后议论、探索和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