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

合集下载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第一章语言学导论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

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

(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

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

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

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

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

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的语境中。

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

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

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

《语言学教程》Chapter-2-ics

《语言学教程》Chapter-2-ics

语法
语法
语法是语言中词和句子的结构规律和 规则,是语言的组织原则。语法包括 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内 部结构和变化规律;句法研究短语和 句子的结构规律和规则。
语法的特点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和 系统性等特点。抽象性是指语法规则 是对语言中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生 成性是指语法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合乎 语法的句子;层次性是指语法结构分 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存在递归 关系;系统性是指语法规则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 现,丰富和发展语言的表达和沟通功能。
05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 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 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 史、传统、信仰、价值观等。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语言使用中的 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都受到文化 的影响,同时语言也影响了人们对世 界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的生理属性包括发音机制和听觉机制。发音机制包括呼吸系统、声源系统、调制系统 和共鸣系统;听觉机制包括听觉接收器和大脑处理声音信息的过程。
词汇
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和,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由词和固定词组构成,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事物 、概念、动作等具体内容;虚词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等抽象内容。
语法的作用
语法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法保证语言的正确性和规范 性,使人们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传 递信息。其次,语法使语言具有生成 性,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合乎语法的句 子。最后,语法使语言具有开放性, 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和方言的影响,不 断丰富言演变的原因

新编语言学教程课件

新编语言学教程课件
语言融合
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 致语言借用、语言替代等 现象,如汉语中的外来词 。
STEP 03
语言消亡与保护
一些弱势语言可能会逐渐 消亡,因此语言的保护和 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不同语言的混合使用可能 导致新的语言或方言的形 成,如普通话的形成。
Part
04
语言与社会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
语法的演变
语法的发展变化与语言的发展变 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和 语言的演变,语法也在不断地演 变。
语义
语义的分类
语义可以分为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语境意义等,词汇意义是词汇的基本意义,语法意 义是句子结构所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意义,语境意义则是特定语境中产生的附加意义。
语义的演变
语义的发展变化与语言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语言的演变,语义也在 不断地演变。
机器翻译
探讨机器翻译的原理、算法和应用,以及如何提高翻 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人机交互
分析人机交互中语言的作用,如语音助手、智能客服 等,以及如何设计更自然的人机对话界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Part
05
语言学应用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方法
探讨不同语言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如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听说法等。
语言教材编写
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编写有针 对性的语言教材。
语言技能培养
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 技能,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语言规划与政策
语言政策制定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语境意义,概念意义是 词汇的基本意义,而语境意义则是在特定语境中产 生的附加意义。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是一门涉及语言的科学研究。

它研究语言的结构、用途和演化。

在语言学教程中,我们将学习各种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这些概念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通过学习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语音学。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它研究语音的音素、音节和音素组合。

在语音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描述和分类语音,以及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接下来,是语法学。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它研究词汇、句法和句子结构。

在语法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分析句子的结构,并理解不同语言中的语法规则。

然后,是语义学。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符号。

它研究单词和句子的意义以及语言中的逻辑和推理。

在语义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分析和解释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中的含义和推理。

最后,是语用学。

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特定上下文中的使用和交流。

它研究言语行为、会话结构和语言交际。

在语用学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特定情境和目的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意图和信息。

通过学习这些语言学的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无论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还是研究语言的结
构和演化,语言学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框架。

让我们一起探索语言学的世界吧!。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语言学教程》重难点学习提示第一章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

第七章句法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则。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探究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起源与演化、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的变化,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融合了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向您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观念和情感的系统,它通过声音、文字等符号来表达。

2. 语言的特征:语言具有符号性、任意性、双向性、组合性、结构性和文化性等特征。

3. 语言的层次:语言可以分为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语言学的重要理论1. 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强调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则,通过对语言的各个层次进行分析,揭示其规律和模式。

2. 生成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关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通过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来解释言语的表达和理解。

3. 语用学理论:语用学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探讨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效果,关注言语的意义和语境的影响。

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语言调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关于语言使用和语言知识的数据,以了解语言的变化和语言规律。

2. 语料库研究:语料库是大规模收集和记录的语言材料,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语言数据,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观察和确定语言的规律和模式,验证语言学理论。

四、语言学的研究领域1.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问题。

2. 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构词法和词义等问题。

3.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等问题。

4. 语义学:研究语言单位和语言联结的意义和表达等问题。

五、语言学的应用领域1. 语言教学:语言学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能力。

2. 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音技术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领域的应用,提高了人机交互的效率和体验。

3. 机器翻译: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机器翻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帮助人们解决跨语言交流的障碍。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关注的是语言的结构、使用和演变。

在本教程中,我们将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帮助读者了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探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使用。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它通过声音、符号和规则来构建意义。

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等。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它涉及到语音的音素(语言中的基本音单位)和音位(音素在特定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语音学家使用声谱图、语音学家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语音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它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词法和句法规则。

语法学家分析和描述语言中的句子成分和句法关系,并研究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和规律。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意义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家研究词汇的意义和词义关系,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

通过语义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中的意义和信息传递。

五、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家研究语言中的说话人意图、语体、修辞和隐喻等现象,研究语言在社交交流中的作用和效果。

六、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演变和语系关系的学科。

它比较不同语言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揭示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七、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教学、语言规划、翻译和语言治疗等领域,为语言相关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结语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学习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以上就是本教程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领域的介绍。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英文版 读书笔记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英文版 读书笔记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英文版读书笔记《语言学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语言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英文教材,涵盖了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变化等领域的内容。

本书采用了丰富的实例和分析方法,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语言学的细节和精髓。

本次读书笔记将从整体结构、核心概念、具体章节和思考题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整体结构本书共分为18章,按照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进行组织。

每章都以一个具体的主题为核心,通过讲解、举例、分析等方式,向读者呈现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每章末尾还提供了关键词和思考题,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内容和进行深入思考。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二、核心概念本书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分类、语言的演变、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的内部结构、语言的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等。

这些概念是语言学研究的基础,对于理解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介绍这些概念时,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具体章节第一章:语言的性质本章介绍了语言的定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的多样性。

重点讲解了语言的符号性质和非任意性,强调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语言习得的必要性。

第二章:语言的分类本章介绍了语言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法和功能分类法。

形态分类法主要依据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特征进行分类,而功能分类法则更注重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作用。

本章还详细介绍了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分布情况以及汉语和英语的分类地位。

第三章:语言的演变本章介绍了语言演变的定义和原因,分析了语言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重点讲解了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演变,并通过实例展示了不同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语言演变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四章:语言的交际功能本章介绍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社交联系和权力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Beyond the Sentence(超越句子)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inguistic science has helped push the study of syntax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entence boundary. More linguists are now exploring the syntactic relation between sentences in the paragraph or chapter or the whole text, which leads to the emergence of TEXT LINGUIS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论述分 析).
4.7.2 Cohesion (结合)
Cohesion is a concept to do with discourse or text rather than with syntax, it refers to 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ist within the text, and defines it as a text. Discoursal / textual cohensiveness(话语凝 聚力和文本凝聚力) can be realized by employing various cohesive devices: conjunction, ellipsis, lexical collocation, lexical repetition, reference, substitution,etc.
Paratactic (coordinate clauses)并列句
(a) In Guangzhou it is hot and humid during the summer. In Beijing it is hot and dry. (b) The door was open. He walked in.
Conjoin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where
one clause is coordinated or conjoined with another.
For example:
(a) John bought a hat and his wife bought a handbag.
4.6 Recursiveness(递归性)
4.6.1 Conjoining(连接)
4.6.2 Embedding(嵌入)
4.7 Beyond the Sentence(超越句子)
4.7.1 Sentential Connection(句子连接) 4.7.2 Cohension(衔接)
4.6 Recursiveness(递归性)
— 冯媛
(b)I don’t know whether Professor Li needs this book. (complement clause补语从句)
(c)If you listened to me, you wouldn’t make mistakes. (adverbial clause状 语从句)
Theoretically,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number of embedding on relative clause into another relative clause.
For example:
(a)John’s sister John’s sister’s husband John’s sister’s husband’s uncle John’s sister’s husband’s uncle’s daughter,etc. (b) That house in Beijing the garden of that house in Beijing the tree in the garden of that house in Beijing
The three basic types of subordinate clause(从句) are complement补足从 句, adjunct (or adverbial) 状语从句and relative clauses关系从句.
For example:
(a)I saw the man who had visited you last year. (relative clause关系从句)
For example:
Hypotactic (subordinate clauses )从句
(a) You can phone the door if you like. However, I very much doubt whether he is in.
(b) We live near the sea. So we enjoy a healthy climate.
(b)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The conjunctions used in this case are and, but, and or.
4.6.2 Embedding(嵌入)
Embedding refers to the means by which one clause is included in the sentence (main clause) in syntactic subordination.
4.7.1 Sentential Connection(句子连接)
The notion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relations can also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syntactic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For example:
I met a man who had a son whose wife sold cookies that she had baked in her kitchen that was fully equipped with electrical appliances that were new.
Recursiveness means that a phrasal constituent can be embedded within (i. e. be dominated by ) another constituent having the same category. Recursiveness has become an umbrella term, under which may be brought together several important linguistic phenomena such as coordination and subordination, conjoining and embedding,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All these are means to extend sentence.
a bird on the tree in the garde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f that house in Beijing
So, recursiveness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creativity of language.
4.6.1 Conjoining(连接)
For example:
(a) He couldn’t open the door. It was locked tight. (Reference) (b) “Why don’t you use your own recorder?” “I don’t have one.” (Substitution 置换· 代替) (c) “Did she get there at six?” “No, (she got there) earlier (than six).”(Ellipsis 省略) (d) I want to help him. Unfortunately it was too late. (Logical connection) (e) “Shall we invite Zhang Hui?” “No, I can’t stand the man.” (Lexical collocation 词汇的重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