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文件权限管理实验

合集下载

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4篇)

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4篇)

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应坚持遵循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学校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第二章实验室档案的构成与保管第四条实验室档案包括以下内容:(一)实验室基本信息档案:包括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史、组织机构、人员编制、仪器设备等基本情况;(二)实验室项目档案:包括实验室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教学实验项目的申请、立项、报告、验收等相关材料;(三)实验室成果档案:包括实验室科研、教学成果的鉴定、评审、获奖等相关材料;(四)实验室人事档案:包括实验室人员的招聘、考核、奖惩等相关材料;(五)实验室安全档案:包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等相关材料;(六)其他与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档案。

第五条实验室档案应按照文件分类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分别建立相应的档案册、卷和文件。

档案册、卷、文件应按照便于查阅和保管的原则,定期调整和整理。

第六条实验室档案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进行保管。

档案室应具备良好的防火、防水、防尘、防蛀等条件。

第七条实验室档案室应制定详细的保管规范和操作流程,保证档案的安全、完整和有序的保管。

第八条实验室档案应定期进行整理和加工,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第三章实验室档案管理流程第九条实验室档案管理要有严格的流程和工作程序,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条实验室档案的整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收集、整理实验室相关档案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二)编制实验室档案目录,确保档案的有序化和便于查阅;(三)对实验室档案进行装订和标识,确保档案的整洁和易于辨认;(四)编制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规范操作流程。

第十一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档案管理计划的制定:制定年度档案管理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按照档案目录的要求,收集、整理实验室各类档案资料;(三)档案的编目和建档: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编目,建立相应的档案册、卷和文件;(四)档案的装订和标识:对建档的档案进行装订和标识,便于查阅和辨认;(五)档案的保管和管理:将装订和标识的档案按照规定的保管要求进行保管和管理;(六)档案的借阅和利用:对需要借阅的档案,经过审批和登记后方可进行借阅和利用。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和操作方法,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实验一:Linux环境搭建在实验一中,我们首先需要搭建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我们选择了Ubuntu作为实验平台。

通过下载Ubuntu镜像文件,并利用虚拟机软件创建一个虚拟机,将镜像文件安装到虚拟机中。

在安装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和网络配置等,并设置root用户的密码。

实验二:基本命令的使用在实验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Linux文件系统的结构,包括根目录、用户目录、系统目录等。

然后,通过命令行终端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比如查看文件内容、创建目录、复制文件等。

这些命令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实验三:软件安装与卸载实验三主要涉及到Linux的软件安装与卸载。

我们首先学习了使用APT工具进行软件包管理,通过安装命令行界面的方式安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文本编辑器、终端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卸载已安装的软件包,清理不需要的文件,以保持系统的整洁性。

实验四:权限管理在实验四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权限管理机制。

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基于用户和组的权限模型,通过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执行的控制。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创建了新的用户和组,并为不同的用户和组设置了不同的权限。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系统的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五:网络配置与服务搭建在实验五中,我们主要学习了Linux的网络配置和服务搭建。

通过设置网络接口、IP地址和网关等参数,实现了网络的正常连接。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用的网络命令,比如ping、ssh等。

此外,我们尝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通过浏览器访问,可以查看服务器上的网页。

实验六: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在实验六中,我们学习了Linux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方法。

07-实验七--文件共享-2

07-实验七--文件共享-2

实训七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也是计算机网络的突出特点。

通过设置共享,管理员可以将服务器的资源贡献出来,让网络中所有的用户访问这些资源,而管理员也可以在服务器上集中管理这些资源。

在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打印机、传真机、光驱、软驱、硬盘、Modem等,软件资源包括数据、程序。

一、资源共享1、注意只能共享文件夹或整个磁盘,不能只共享单个文件。

一般不推荐共享整个磁盘,因为这样的安全性太差了。

共享目录的2种方法:①右击目录,选“共享”或“属性”②使用“计算机管理”工具共享文件的方法:建一个目录,把需要共享的文件放入该目录,再共享目录即可。

实验1:在C盘建A1目录,共享给everyone组有所有权限,共享名为aa11在C盘建A2目录,共享给everyone组有读取权限,共享名为aa222、在Win2003中,默认有C$,D$,admin$等共享名,这是为管理需要而自动设置的,无法删除。

共享名后加$表示这个共享在网上邻居中不显示,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但这种保密是不可靠的,用个小工具就可以显示网上所有有$的隐藏共享名。

实验2:在C盘建A3目录,共享名为aa33,共享方式为隐藏共享,共享给everyone组有读取权限,共享给aaa 账户有写和读的权限,共享给bbb账户为完全控制,共享给ccc账户为拒绝访问。

实验3:在主机上连接到虚拟机的共享资源。

步骤1:在虚拟机的DOS窗口用ipconfig命令查看虚拟机的IP地址或者查看网上邻居属性里的IP地址。

步骤2:在主机的运行窗口,打入\\虚拟机IP地址\共享名。

由于二台电脑的用户名、口令不同,可能会要你输入用户名和口令(注意这是虚拟机上的用户名与口令)3、共享文件夹管理工具实验4:用“右击目录”和“计算机管理”工具两个方法分别练习以上实验。

实验5:查看本地计算机有哪些文件已经设置为共享,并且有哪些账户正在访问当前计算机的共享文件资源,查看已经被打开的共享文件夹资源。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文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文件的存储、组织、检索和访问等操作,熟悉常见的文件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对文件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内容1、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使用 C++或 Python 编程语言,通过系统调用或相关库函数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操作。

观察文件在操作系统中的实际表现,如文件的出现和消失,文件名的更改等。

2、文件的读写操作实现对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操作,包括读取文件的全部内容、按行读取文件、向文件写入数据等。

分析不同读写模式(如只读、只写、读写等)对文件操作的影响。

3、文件属性的获取和修改获取文件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修改时间、访问权限等。

尝试修改文件的部分属性,如只读属性、隐藏属性等,观察修改后的效果。

4、文件目录的操作创建、删除和遍历目录。

实现文件在不同目录之间的移动和复制操作。

四、实验步骤1、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以下是使用 Python 实现文件创建、删除和重命名的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os创建文件file_path ="exampletxt"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fwrite("This is a test file")删除文件osremove(file_path)重命名文件new_file_path ="renamed_exampletxt"osrename(file_path, new_file_path)```运行代码后,可以在指定的目录中观察到文件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操作的结果。

2、文件的读写操作读取文本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text_filetxt"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content = fread()print(content)```按行读取文本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text_filetxt"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for line in f:print(linestrip())```写入数据到文件的示例代码:```pythonfile_path ="outputtxt"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fwrite("New data written to file")```分别运行上述代码,观察文件的读写结果。

公文传输平台实验报告

公文传输平台实验报告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生实验报告(二)姓名:学院:行政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班级:政本一班实验课程名称: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实验日期: 2013 年 09 月 26 日指导教师及职称:实验成绩:开课时间: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甘肃政法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印制电子政务实验目录实验名称公文传输平台交互实验否姓名班级政本一班序号一、实验过程(数据)记录一、公文传输平台后台管理操作步骤(一)用户管理1.以系统管理员的角色进入,点击左框中“用户管理”下的“群组管理”,添加群组。

如添加“天水市政府”群组。

2.点击“权限管理”,将会显示各个用户的详细权限信息。

3.点击“添加用户”,添加群组中的用户,输入用户名,为用户分配群组和权限等级,结果如下:4.点击“管理用户”将显示所有用户的记录信息,如上图。

点击“添加”按钮,可以添加用户;点击记录信息后面的“编辑”链接,进入用户信息编辑界面,可以修改用户信息;选中记录信息,点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用户。

(二)添加数字证书1.证书申请:编辑申请用户的姓名、电子邮件、公司、部门,所在的国家、地区、市/县。

2.查看证书申请状态,并挂起申请证书。

3.以CA服务商的角色进入,对申请证书颁发。

(三)电子印章的设计与管理1.设计电子印章2.电子印章管理:将电子印章和数字证书绑定。

(四)档案管理1.档馆信息维护2.添加档案性质3.新增档案密级4.新增档案组成形式5.添加档案收集形式6.添加馆藏地址7.添加档案类别8.新增用户9.在系统管理员角色中,进行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权限设置。

10.以档案管理员李明的身份进入,新增档案、目录,编研课题。

11.进入档案大厅,注册用户。

(五)文件管理1.在后台管理模块下,点击“文件管理”下的“文件类型”添加文件类型,输入类型名和类型简介,如输入“告示”,结果如下:2.发布文件(1)点击“文件管理”下的“发布文件”,如下图:(2)点击“自定义选择”选择文件接收单位,输入文件标题、文件字号、文件内容,选择发文单位、时间、类型。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范文(四篇)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范文目的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1、检验程序1.1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1.2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

然后,按要求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1.3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

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

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1.5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1.6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

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

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

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

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1.7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

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____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4篇)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4篇)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实验室内务管理,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实验室内务管理是指对实验室设备、仪器、药品以及实验室人员和工作环境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实验室内务管理原则:公开公平、德才兼备、依法管理、科学决策。

第四条实验室内务管理的目标: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第五条实验室内务管理的任务:建立完善的内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实验室内务管理的对象:实验室内的人员、设备、仪器、药品、实验室资源等。

第二章实验室内部管理第七条实验室内部管理是指对实验室人员行为、仪器设备使用、药品管理、实验室环境等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第八条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内容包括:(一)实验室人员行为管理:要求实验室人员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禁私自携带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食用、喧哗等行为,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

(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要求实验室人员正确、规范使用仪器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三)药品管理:要求实验室人员按照规定使用药品,注意药品的储存和保管,严禁私自借用、挪用、浪费药品。

(四)实验室环境管理:要求实验室人员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工作,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

第九条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实验室内务管理机构,明确各职责和权限。

(二)组织实验室内务管理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制定实验室内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措施。

(四)开展实验室内务管理的检查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建立实验室内务管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和约束实验室人员。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十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指对实验室内环境、设备设施、实验操作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第十一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保证实验室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文件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文件系统的结构及其组成。

3. 学会使用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文件操作。

4. 了解文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文件管理系统:Windows Explorer3. 实验工具:文本编辑器(如Notepad)三、实验内容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2. 文件系统的结构3. 文件操作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四、实验步骤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1)打开Windows Explorer,观察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

(2)分析文件系统的组成,包括文件、目录、驱动器等。

(3)了解文件名、扩展名、路径等基本概念。

2. 文件系统的结构(1)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命名为“实验文件夹”。

(2)在“实验文件夹”中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命名为“实验报告.txt”。

(3)观察文件系统的树状结构,理解目录与文件之间的关系。

3. 文件操作(1)打开“实验报告.txt”,使用文本编辑器进行编辑。

(2)保存并关闭编辑器。

(3)将“实验报告.txt”复制到“实验文件夹”的子目录中。

(4)删除“实验文件夹”中的“实验报告.txt”。

(5)重命名“实验文件夹”中的子目录。

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1)查看磁盘属性,了解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2)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

(3)使用磁盘清理工具清理磁盘中的临时文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目录、驱动器等。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文件。

2. 文件系统的结构实验中,我们创建了文件夹和文件,并观察了文件系统的树状结构。

文件系统采用分层结构,目录与文件之间通过路径连接。

3. 文件操作实验中,我们进行了文件操作,包括创建、编辑、复制、删除和重命名。

这些操作是文件管理的基本技能。

4.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通过磁盘碎片整理和清理磁盘中的临时文件,我们提高了文件系统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文件权限设定管理 【实验时间】:2 课时
【实验目的】:理解文件权限的基本权限、特殊权限和 acl 权限不同适用场合,初步掌握对文件权限的设定。
【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 观察文件的基本权限。 在当前用户(以 stu01 的身份登陆,如果该用户不存在自己 建立)的家目录中创建文件 file1,并用 ls 命令列出该文件的 属性信息,分析每个字段的含义。观察文件的默认权限并解 释为何如此。 注释:以下出现的$或#后面的命令仅为相关命令提示,并不 是完成的命令行内容,大家请自行补充完整。 Localhost Login:stu01 Password: $ pwd $ touch file1 $ ls –l $ umask $ umask –S $ umask 022 $ touch file2
7 设置 ext3/ext4 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先给/etc/passwd 加 上 i 属性,然后试着增加一个用户 stu03 观察能否成功。然 后给/home/stu01/file1 添加上内容,之后再给该文件添上 a 属性,看看是否可以更改该文件的内容。 #chattr +i /etc/passwd #useradd stu03 #cat >/home/stu01/file1 #chattr +a /home/stu01/file1 #vim /home/stu01/file1 8 去掉/etc/passwd 上的 i 权限,添加一个用户名为 pangting 的用户,要求 pangting 对于/srv/project 目录拥有 rwx 的权限, 但其他人依然保持原有的权限不变。用 pangting 用户登录检 查对/srv/project 目录是否有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chattr -i /etc/passwd #useradd pangting #setfacl -m d:u:pangting:rwx /srv/project #getfacl /srv/project 【实验要求】
# useradd stu02 # groupadd jk # ls # chown stu02:jk file1 # ll # exit 5 将 stu01 用户和 stu02 用户添加到新建的 pro 组中,并在/srv 目录下新建 project 目录,修改/srv/project 目录的群组为 pro 组,然后设置/srv/project 目录的权限,满足如下要求:禁止 其他用户进入该目录查看,pro 组内用户可进入读写,并且 能够使 stu01 完全互访对方在该目录下创建的文件。最后在 另外两个终端上登陆 stu01 和 stu02 并在/srv/project 目录中 创建文件后进行互访。 $su #mkdir #chgrp #usermod #chmod 6 观察 ext3/ext4 文件系统的扩展属性,在/root 目录下创建 文件 myfile,用 lsattr 来观察 myfile 的属性。 #touch #lsattr myfile
$ ll $ umask 002 $ ls –ld /home/stu01 2 设定 file1 文件的权限为仅拥有者可读写,其他人无任何操 作权限。 $ ll $ su ~ $ su – #echo $PATH 3 临时切换身份为 root 用户,将 file1 的拥有者改为 stu02(不 存在请创建),组改为 jk(jk 组不存在请创建),并对 file1 的权限加上组内用户可读写的权限设定。最后退出 root 身份 登陆。 $su #chown stu02:jk file1 #useradd stu02 #groupadd jk #chmod #exit 4 观察/usr/bin/passwd 文件的权限,并对其中的 S 标志的权 限进行解释。 $ su ~
完成上述实验步骤,每个操作步骤要有截图体现完成情况, 最终在本实验指导中将题图附加在相应位置,补充完整实验 报告后提交到思开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