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数据得评价与衡量——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稳定性数据的评价__怎样建立药品有效期

1.1 长期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随时间没有或几乎没有变化和变异当考察的某一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没有或几乎没有随时间的变化及变异时,表明该原料药或制剂在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内,该指标能很好地符合其认可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认为不必进行统计分析,但应当说明判断理由。
理由中可包括对变化模式或未变化的讨论,对加速试验数据、质量平衡和/或在Q1A中规定的其它支持性数据的相关性的讨论。
可用外推法来设置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所设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达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二倍,但不能超过覆盖范围外12个月。
1.2 长期或加速试验数据显示有变化和变异性如果考察的某一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了随时间的变化、和/或因子内或各因子间的数据有变异性,则在建立复验期或有效期时应对长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当稳定性差异发生在批次之间、其他因子(如:规格、容器大小和/或装量)之间或除数据组合外的其他因素组合(如规格与容器大小和/或与装量组合)之间,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就不应超过由批次、因子或因子组合中所得到的最短时间期限。
或者,当指标的变化是由一个特定因子(如规格)引起的,可针对该因子的不同水平(如不同规格)设计不同的有效期。
应阐明引起产品变化有差异的原因和这些差异对产品的总体影响。
可用外推来设置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但是,外推的程度取决于该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是否能进行统计分析。
1)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如果长期试验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但能提供相关支持性数据,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外推至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1.5倍,但不能超过长期试验覆盖时间外6个月。
有关的支持性数据包括在开发阶段所研究批次的良好的长期试验数据,这些研究批次与进行初步稳定性的批次相比①处方相近;②生产规模较小;③包装容器相似。
2)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如果长期试验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但未进行统计分析,则外推的程度与“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相同。
执业药师考试-药一-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执业药师考试-药一-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要点1.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2.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方法3.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4.药品有效期和t0.9补充:药品质量特性药品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有效性(效应程度)我国——痊愈、显效、有效国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2.安全性3.稳定性4.均一性进销存:近效期预警(一)药物稳定性研究意义①考察药物不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线)下制剂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认识和预测制剂的稳定趋势③为制剂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二)药物的不稳定性●化学: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含量、效价、色泽变化●物理:混悬剂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分层、破裂,胶体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质量下降,引起化学、生物变化●生物:内在-酶解外部-微生物污染发霉腐败分解1.水解(酸碱催化,反应加速)①酯类(内酯):酯健→醇+酸盐酸普鲁卡因(变黄)、硫酸阿托品②酰胺类(内酰胺):酰胺→酸+胺青霉素(粉针)、头孢、氯霉素(黄色沉淀,100℃、30min)、巴比妥③其他:阿糖胞苷(粉针)、V B酯类酰胺易水解,卡因脱贫青梅干2.氧化①酚类(酚羟基):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水杨酸钠②烯醇类:V C③其他: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V A、V D酚类烯醇易氧化省吧费水没有B3.异构化光学异构: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活性降低)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几何异构:V A4.聚合:氨苄西林钠浓的水溶液、塞替哌5.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左旋毛果爱异构岸边聚合对水脱岸边聚合对水脱(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pH(H+、OH -催化水解)、广义酸碱催化(缓冲剂)、溶剂(苯巴比妥钠注射使用丙二醇)、离子强度(无机盐,相同电荷增加降解)、表面活性剂(胶束屏障,吐温80使V D稳定性下降)、基质或赋形剂(乙酰水杨酸使用滑石粉/硬脂酸)2.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CRH小易吸湿)、包装材料QIAN酸碱盐用三季温室光氧金宝财(四)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1.控制温度(抗生素、生物制品-无菌操作、冷冻干燥)2.调节pH3.改变溶剂4.控制水分及湿度(干法制粒、流化喷雾制粒)5.遮光6.驱逐氧气(煮沸、通CO2/N2,真空包装)7.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常用抗氧化剂①水溶性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偏酸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偏碱V C、半胱氨酸(注射剂)②油溶性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二叔丁基对甲酚(BHT)/V E③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2Na(五)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1.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2.制成衍生物:盐类、酯类、酰胺类,前体药物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二氧化硅(六)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高温、高湿、强光,10天→筛选工艺、选择包材、确定贮存条件2.加速试验化学动力学理论:含量降低与分解速度有关6个月,预测稳定性3.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接近实际贮存条件下贮藏,1-2年,确定有效期!(七)药品有效期半衰期(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有效期(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有效期至XXXX.XX.有效期至XXXX/XX/XX有效期若标注到日,应当为起算日期对应年月日的前一天,若标注到月,应当为起算月份对应年月的前一月。
药物建立有效期的考虑要点

CHEN Hai2feng ( Cen ter of D rug Eva lua tion, S ta te Food and D rug A dm in istra tion, B eijing 100038, Ch ina)
[ Abstract] Several key factors of shelf life establishment for drug p roduc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1 It is p roposed to test 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 idity conditions as well as at extreme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climate zones1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recomm ended in establishing drug p roducts’shelf life1 If necessary, the method reducing shelf life has to be use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rug p roducts1
药品稳定性考察方案

药品稳定性考察方案简介药品稳定性考察是指对药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变化进行评估的过程。
药品稳定性的考察是制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能够确保药品在保存期间能够保持其质量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疗效。
本文档将介绍药品稳定性考察的方案,包括稳定性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评估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药品稳定性考察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并确定药物的保存期限。
通过稳定性考察,可以有效预测药物品质的变化情况,并为制药企业提供稳定性数据和保存期限的依据。
研究方法稳定性考察可以分为长期稳定性研究和加速稳定性研究两种方法。
长期稳定性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是指在常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对药物进行一定时间的保存,并经过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质量评估。
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时间范围通常在2-5年之间,取决于药品的性质和预期的保存期限。
加速稳定性研究加速稳定性研究是通过模拟加速条件,如高温、高湿、光照等,来快速评估药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变化情况。
加速稳定性研究的时间范围通常在3-6个月之间,结果可以用于预测药物在长期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
评估指标在药品稳定性考察中,有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物理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保存期间物理性质的变化情况。
包括药物外观、颜色、溶解性、凝胶形成、重金属析出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目测、光谱法、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评估。
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保存期间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
包括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杂质的生成、药物分解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色谱法、质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微生物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保存期间微生物附着和生长情况。
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可能导致药物的变质和污染。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菌落计数方法、微生物染色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结论药品稳定性考察方案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稳定性考察,可以有效预测药品在保存期间的变化情况,并为制药企业提供稳定性数据和保存期限的依据。
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时间段。
合理有效地管理药品的有效期对于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原则1.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管理: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
合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文件,确保药品有效期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遵循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的有效期应基于药品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数据,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其质量和疗效。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制定合理的有效期。
3. 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温湿度控制、防潮防光措施等,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质量和稳定性。
4. 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药品在储存和销售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定期对药品进行抽样检测,验证其有效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药品有效期管理的方法1. 药品有效期的确定:药品的有效期应根据药品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数据确定。
通过药品稳定性研究,了解药品在不同储存和使用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有效期。
2. 药品储存条件的控制:药品的储存条件是保证药品有效期的重要因素。
药品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建立药品储存管理制度,加强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药品包装的保护:药品包装是保护药品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确保药品包装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药品包装受损或暴露在不适宜的环境中。
4. 药品有效期的追踪管理:建立药品有效期追踪管理制度,对存放在库房或销售渠道中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追踪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即将过期的药品,避免过期药品流入市场。
5. 药品有效期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药品有效期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药品稳定性研究:确保有效期内的质量

药品稳定性研究:确保有效期内的质量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品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药品稳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品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方法和意义。
药品稳定性的重要性药品稳定性是指药品在特定条件下,维持其满足治疗要求的化学、物理、微生物等性质的能力。
研究药品的稳定性可以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其理化特性和治疗效果,防止药品分解或失效导致不良反应。
药品稳定性研究不仅是药品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药品稳定性研究方法加速试验加速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药品稳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在高温、高湿等条件下模拟药品在自然条件下的降解过程,从而评估药品的稳定性。
加速试验能够提供药品在短时间内的降解情况,为确定药品的有效期提供数据支持。
环境应力试验环境应力试验是通过对药品在不同条件下的暴露,探讨药品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敏感性。
通过在光照、氧气、湿度等条件下暴露药品,可以评估药品在实际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制定合理的储存条件提供依据。
实际应用研究除了实验室研究外,对药品的稳定性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对实际存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可以进一步评估药品的稳定性,并及时调整药品的生产和储存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意义提高药品质量药品稳定性研究能够及时发现药品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改进药品生产工艺、优化配方,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药品的降解和失效,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保障患者安全药品稳定性研究可以有效防止药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的分解或降解,避免药品因不稳定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问题,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指导药品管理药品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药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提供指导,制定合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措施,降低药品的降解风险,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药品稳定性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考核药品质量稳定性,为确定药品的合理有效期提供科学依据。
范围: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稳定性试验1.药物稳定性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2.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2.1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
其中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
2.2 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样品所用容器、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2.3 应重视有关物质的检查。
3.影响因素试验影响因素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强烈的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时,将样品置于适宜的容器中,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可摊成≤10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试验:3.1高温试验3.1.1将供试品置于适宜的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中)摊成≤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可摊成≤10mm厚的薄层,在60℃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按照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即:性状、熔点、含量、有关物质、吸湿性、以及根据药品性质选定的考察项目。
3.1.2 若检测结果与0天结果比较,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40℃下按同法进行试验。
如60℃的结果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3.2 高湿度试验在25℃将供试品开口置于相对湿度90±5%的恒湿密闭容器中(在密闭容器中放置硝酸钾饱和溶液),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验上述项目,重点考察供试品的吸湿性。
如吸湿增重5%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放置氯化钠饱和溶液),同法进行试验。
如吸湿增重5%以下,而且其他项目符合要求,则不再进行此项试验。
3.3 强光照射试验将供试品开口置于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适宜的光照箱中,照度为4500±500lx,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验上述项目,特别要注意外观的变化。
药物稳定性的评估与保护

药物稳定性的评估与保护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制剂过程以及临床应用中,其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药物稳定性的评估与保护对于保障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稳定性的评估方法、常见的稳定性问题以及药物稳定性的保护措施。
一、药物稳定性的评估方法1. 加速试验法加速试验法是评估药物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加速条件下模拟药物的储存和使用环境,如高温、湿度等,观察药物的物化性质的变化情况,以推测其在实际储存和使用中的稳定性。
2. 稳定性研究法稳定性研究法是对药物的稳定性进行长期观察和研究,以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探索药物分子结构的变化,以及其中可能引起药物降解的因素。
二、常见的药物稳定性问题1. 光敏性部分药物对光线敏感,容易发生光降解。
这种降解可能导致药物活性的降低,甚至出现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免药物受到阳光直射,可以采用遮光瓶或者其他光隔离措施。
2. 温度药物的稳定性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药物的降解,而过低的温度可能引起结晶或其它物理变化,进而影响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
因此,储存药物时需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药物受热或过度冷藏。
3. 湿度湿度对一些药物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药物吸湿变质,甚至引起微生物污染。
而过低的湿度则可能导致药物的干燥和结晶。
因此,在储存环境中,要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
三、药物稳定性的保护措施1. 适当的储存条件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是保护药物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通常来说,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避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此外,还需注意药物的储存温度,尽量避免受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影响。
2. 良好的制剂工艺在药物的制剂过程中,制造商需要控制好各个步骤的条件和质量,以确保药物在制剂过程中不受到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影响。
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以防止药物受到光线、湿度或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们撰写稳定性研究资料的时候,常常需要对已有的数据作出合理的评价,并且得出包括效期在内的研究结论。
ICH Q1E指南教会我们,该如何评价稳定性数据,如何建立产品效期或复验期。
部分内容在Q1E的基一、什么是外推法外推法是一种根据已知数据来推断未来的数据的方法。
在申报中,可用外推法建立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尤其适用于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
对稳定性数据进行外推的合理性取决于对变化模式的了解程度、数学模型的拟合度和相关支持性数据。
任何外推法应保证外推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对未来放行时检验结果接近放行标准的批次是有效的。
稳定性数据的外推是假定:在所获得的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外,其变化模式相同。
在考虑采用外推法时,所假定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是关键。
当判断长期数据是否符合直线回归或曲线回归时,数据本身也可验证所假设的变化模式的正确性,并可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与假设的直线或曲线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
在长期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外,不可能进行这种相互验证。
因此,由外推法得到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及时采用后续得到的长期稳定性数据不断进行验证。
尤其要对承诺的批次,在外推的复验期或有效期的最后时间点上用测得的数据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1)外推法假设稳定性趋势是延续的;2)未验证的推测是不完整的;3)验证的过程是用统计方法进行的。
二、对建立原料药或制剂室温贮藏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应按本节要求,对从正式稳定性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应依次对每一个指标的稳定性数据进行评估。
对室温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评估应从加速条件下或在中间条件下出现任何明显变化开始,至整个长期试验结果的变化和趋势。
在某些情况下,可超过长期试验数据所覆盖的时间范围,外推复验期或有效期。
附录A提供的决策树可用于帮助判断。
1.在加速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当加速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可根据长期和加速试验的数据来确定复验期或有效期。
1.1 长期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随时间没有或几乎没有变化和变异当考察的某一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没有或几乎没有随时间的变化及变异时,表明该原料药或制剂在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内,该指标能很好地符合其认可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认为不必进行统计分析,但应当说明判断理由。
理由中可包括对变化模式或未变化的讨论,对加速试验数据、质量平衡和/或在Q1A中规定的其它支持性数据的相关性的讨论。
可用外推法来设置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所设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达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二倍,但不能超过覆盖范围外12个月。
1.2 长期或加速试验数据显示有变化和变异性如果考察的某一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和加速试验数据显示了随时间的变化、和/或因子内或各因子间的数据有变异性,则在建立复验期或有效期时应对长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当稳定性差异发生在批次之间、其他因子(如:规格、容器大小和/或装量)之间或除数据组合外的其他因素组合(如规格与容器大小和/或与装量组合)之间,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就不应超过由批次、因子或因子组合中所得到的最短时间期限。
或者,当指标的变化是由一个特定因子(如规格)引起的,可针对该因子的不同水平(如不同规格)设计不同的有效期。
应阐明引起产品变化有差异的原因和这些差异对产品的总体影响。
可用外推来设置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但是,外推的程度取决于该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是否能进行统计分析。
1)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如果长期试验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但能提供相关支持性数据,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外推至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1.5倍,但不能超过长期试验覆盖时间外6个月。
有关的支持性数据包括在开发阶段所研究批次的良好的长期试验数据,这些研究批次与进行初步稳定性的批次相比①处方相近;②生产规模较小;③包装容器相似。
2)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如果长期试验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但未进行统计分析,则外推的程度与“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相同。
如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当有统计分析和有关支持性数据支持时,复验期和有效期可外推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2倍,但不得超过覆盖时间外12个月。
2.在加速条件下产生明显变化当在加速条件下产生明显变化★时,复验期和有效期应根据中间条件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的结果来定。
★注:下列物理变化在加速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但它们不属于明显变化。
如果没有其他明显变化,则不需要进行中间条件试验:1)设计应在37℃熔化的栓剂发生软化,且其熔点得到了明确的验证;2)如果确属于明胶交联引起的,12粒明胶胶囊或凝胶包衣片的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然而,如在加速条件下半固体制剂发生相分离,则需进行中间条件的试验。
另外,在确定“没有其他明显变化”时,应考虑潜在的相互影响。
2.1 中间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如果中间条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可用超出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外推法,外推的程度取决于长期试验数据是否能进行统计分析。
1)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若某一考察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时,如果有相关的支持性数据,可将复验期或有效期外推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外3个月。
2)数据能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某一考察指标的长期试验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但未进行统计分析,可外推的程度与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相同。
如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和相关的支持性数据支持下,可将复验期或有效期外推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1.5倍,但不得超过覆盖时间外6个月。
2.2在中间条件下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中间条件进行试验时发生明显变化,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不应超过长期试验数据覆盖的时间。
另外,还可以建议比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更短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三、对建立原料或制剂低于室温贮藏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1.拟冷藏的原料药或制剂除非下面另有规定,需贮存在冰箱的原料药或制剂的数据评估与贮存于室温的原料药或制剂的数据评估的原则相同。
1.1 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在加速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变化时,除了外推的程度应更受限制外,可采用在上面阐述的原理外推超出长期稳定性数据覆盖范围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如果长期或加速试验数据随时间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异时,一般不用统计分析支持。
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外推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1.5倍,但不能超出覆盖时间外6个月。
如果长期或加速试验数据显示随时间有变化或变异性,但如果①长期试验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而未进行或②长期试验数据不能进行统计分析,但可提供相关的支持性数据,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最多可超出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3个月。
如果长期或加速试验数据显示随时间有变化或变异时,但如果①长期试验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并已进行了统计分析,和②有统计分析结果和相关支持性数据的支持,则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可外推到长期试验数据覆盖时间的1.5倍,但不能超出覆盖时间外6个月。
1.2 在加速试验条件下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加速放置条件的第3到第6个月发生明显变化,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依据长期试验的数据来定,不宜外推。
另外,还可能定一个比长期试验的数据覆盖的时间更短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如果长期试验的数据显示变异性,应采用统计分析对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进行验证。
如果在加速放置条件试验的前3个月发生明显变化,建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应依据长期试验数据来定,不宜外推。
还可能定一个比长期试验的数据覆盖的时间更短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如果长期试验的数据显示变异性,应采用统计分析对设置的复验期或有效期进行验证。
另外还应讨论说明在短期偏离标签上的贮藏条件(如在运输途中或处置过程中)时所产生的影响。
可用一批原料或制剂进行短于3个月的加速试验,来进一步支持这一讨论。
2.拟冷冻贮藏的原料药或制剂如果原料药或制剂需冷冻贮存,复验期或有效期应根据长期试验数据来定。
对于需要冷冻贮存的原料药或制剂,在缺乏适宜的加速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可取一批样品在较高的温度(如5±3℃或25±2℃)下、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周期内进行试验,以说明短期偏离标签上的贮存条件(如运输途中或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3.需在低于-20℃贮存的原料药或制剂需贮存于-20℃以下的原料药或制剂,其复验期或有效期应根据长期试验数据来定,并个案评估。
在《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指出:目前尚无针对冷冻保存(-20±5℃)原料药的加速试验的放置条件;研究者可取1批样品,在略高的温度(如5±3℃或25±2℃)条件下进行放置适当时间的试验,以了解短期偏离标签上的贮藏条件(如在运输途中或搬运过程中)对其质量的影响。
对拟在-20℃以下保存的原料药,可参考冷冻保存(-20±5℃)的原料药,酌情进行加速试验。
四、一般的统计方法如果可能,申报资料中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对长期稳定性数据进行分析。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可信度的复验期或有效期,以确保将来在相似条件下生产、包装和贮藏的所有批次的样品的特性在此期间内能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一旦采用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评价随时间变化或变异的长期试验数据,则应采用相同的统计方法,去分析承诺批次的数据,用于验证或延长已批准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回归分析是评价定量指标的稳定性数据和建立复验期或有效期的一种合适的方法。
定量指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些数据是否需进行转换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一般这种关系可用算术或对数坐标中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来表示。
有时非线性回归能更好反映其真实关系。
评估复验期或有效期的一个合适的方法是:通过确定某一定量指标(如含量,降解产物)平均值的95%置信限与建议的认可标准(限度)相交的第一时间点来定。
对于随着时间而减小的考察指标,应将其95%单侧置信限的低侧与认可标准相比。
对于随时间增大的考察指标,应将其95%单测置信限的高侧与认可标准相比。
对于那些既可能增大又可能是减小或者变化的方向未知的考察指标,应计算95%置信限的双侧并与认可标准的上限和下限进行比较。
实用标准文案选择进行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应考虑采用的稳定性设计方案,以便为评估复验期或有效期提供有效的统计学依据。
前文讨论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单批或经适当的统计分析后合并的多批次产品的复验期或有效期。
建立原料药或制剂(除冷冻制剂外)复验期或有效期数据的评价决策树精彩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