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PPT课件
破伤风PPT课件

治疗原则
✓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敞开引流。 ✓中和游离毒素:TAT早期使用。 ✓控制和解除痉挛:使用镇静和解痉。 ✓防治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遮光安静 2、减少声光冷刺激 3、严格隔离消毒 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5、加强营养
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病人开始仅有伤处沉重或包扎过 紧感,随着突然出现这些特征。
•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高热、 脉速、呼吸急促、出冷汗、进行性贫血,严 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 辅助检查:伤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革兰 氏阳性梭形芽胞杆菌,同时可作细菌培养 (包括厌氧菌),亦可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法和免疫酶标组化法快速测定。Ⅹ线检查可 见肋间隙内有透亮的气体阴影。
治疗要点
彻底清创,包括清除失活、缺血的组织, 去除异物特别是非金属性异物,对深而不规则 的伤口充分敞开引流避免死腔存在,对疑有气 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 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
一旦确诊,积极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减少组织的坏死和截肢率。
治疗
• 手术治疗:确诊后立即行彻底清创术,扩大伤口, 切除坏死组织和受累肌肉,必要时截肢挽救生命, 以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 湿敷。
破伤风的并发症
• 骨折 • 窒息:喉头、呼吸肌持续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
所致。 • 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 • 肺部感染: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
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 原因。 • 酸中毒:代谢增加、呼吸不畅 • 循环衰竭
处理原则:
凡有外伤史,不论伤口大小、深浅,如果伤 后出现肌紧张、扯痛、张口困难、颈部发硬、 反射亢进等,均应考虑此病可能性。
破伤风讲课PPT课件

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法律责任
破伤风疫苗接种: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任 疫情报告和监测:医疗机构和个人的义务 预防和控制措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法律责任追究:对违反公共卫生安全行为的惩罚
破伤风位45岁男性,因右脚被钉子扎伤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伤口情况:伤口小而深,未及时处理 症状表现:出现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等破伤风症状 治疗过程:经过抗毒素及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破伤风讲课PPT课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的治疗 破伤风的预防 破伤风与法律责任 破伤风的案例分析
汇报人员:XX医院-XX
破伤风概述
破伤风的定义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 伤风梭菌引起的感 染性疾病
破伤风梭菌通过侵 入人体伤口并在厌 氧环境下生长繁殖
破伤风梭菌产生破 伤风痉挛毒素导致 破伤风发作
宜接种
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破伤风疫苗接种的年龄和时间
破伤风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和注意事 项
破伤风疫苗接种的次数和间隔
破伤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 理
其他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破伤风 疫苗接种,特别 是儿童和青少年。
在受伤后及时清 洁伤口,并尽快 就医寻求专业治 疗。
在特定行业或工 作中,如医疗、 建筑等,定期进 行破伤风疫苗加 强接种。
THANK YOU
汇报人:
案例启示:提高对破伤风的认 识,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
类似案例拓展
案例一:某男,因钉子扎伤足底, 未及时处理,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案例三:某儿童,被狗咬伤手指, 未及时处理,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案例二:某女,被生锈的铁丝划伤 手臂,伤口较深,未及时处理,后 出现破伤风症状。
案例四:某工人,手部受伤后未及 时就医,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查房内容
认识疾病 病史介绍
护理 查房后复习
认识疾病
•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 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 肌肉痉挛的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 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 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因
• 致病菌为破伤风梭菌,是革兰阳性厌氧性芽孢 梭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 体外,以芽孢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广泛存在于 灰尘,粪便和土壤中。破伤风梭菌不能侵入正 常皮肤和粘膜,一旦发生开放性损伤,可直接 侵入人体伤口发生感染。尤其是伤口窄而深、 局部缺血、异物存留、组织坏死、填塞过紧、 引流不畅或同时混有其他需氧菌感染等导致伤 口缺氧,当机体抵抗力弱时,更利于破伤风的 发生。
5、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正确使用TAT,镇静解痉 药物、抗菌药物、降温药等,并观察记录疗效。
6、情志护理:破伤风患者一般神志清醒,易产生焦 躁,恐惧,悲观心理,在控制抽搐的同时应与患者积 极沟通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应耐心解释,宽 慰患者医务人员会积极治疗。
健康教育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皮肤受伤。避免不洁 接产,以防止发生新生儿及产妇破伤风等。
痉挛、呼吸道分泌道阻塞有关。
常见护理诊断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水分摄入不足及大量出汗有 关。 6、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不能进食、抽搐消 耗有关。 8、潜在并发症 肺部和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将病人安置单人隔离病室,温湿度适 宜,保持安静,遮光。避免各类干扰,减少探视,医 护人员说话、走路要低声、轻巧;使用器具时避免发 出噪音。治疗、护理等各项操作尽量集中,可在使用 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以免刺激病人引起抽搐。应严 格执行接触隔离制度。所用器械、敷料专用,使用后 予灭菌处理,用后敷料须焚烧。室内定期紫外线消毒, 预防交叉感染。
破伤风的预防PPT课件

破伤风的预防PPT课件•破伤风概述•破伤风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策略及推荐人群•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CONTENT01破伤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发病机制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肌痉挛。
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
临床表现及分型潜伏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等。
前驱症状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
典型症状肌肉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
局部型破伤风为破伤风典型表现,全身肌强直性收缩伴阵发性痉挛。
全身型破伤风表现为张口受限,同时合并至少一条颅神经麻痹。
头部型破伤风其他疾病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有被疯狗猫等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水试验呈阳性。
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
诊断标准根据外伤史、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02破伤风预防措施广泛宣传破伤风疫苗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接种意识。
普及疫苗接种定期接种加强疫苗接种按照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
对于高危人群,如军人、旅行者等,应加强疫苗接种以提高免疫力。
030201受伤后应立即清洗伤口,避免破伤风梭菌感染。
伤后及时处理对于未接种过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全的伤者,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提供短期免疫保护。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于已感染破伤风的患者,应采用免疫治疗,如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等。
免疫治疗避免受伤伤口处理避免接触污染物增强免疫力个人防护措施01020304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意外伤害。
一旦受伤,应立即用清洁的水清洗伤口,并涂抹消毒药膏。
避免伤口接触土壤、粪便等可能含有破伤风梭菌的污染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破伤风健康教育PPT课件

破伤风的简介
症状:症状包括肌肉僵硬、口 鼻抽搐、呼吸困难等。的危害:破伤风可能导 致病情严重恶化甚至死亡。 疫苗接种:接种破伤风疫苗是 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方法。
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性
清洁伤口:及时清洁伤口并使 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有助于预防 破伤风感染。
预防破伤 风的措施
破伤风健康教 育PPT课件
目录 破伤风的简介 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性 预防破伤风的措施 应对破伤风的紧急措施 破伤风的治疗和康复 结语
破伤风的 简介
破伤风的简介
什么是破伤风:破伤风,也称为弯 曲颈症或锁颌症,是一种由破伤风 梭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病因:破伤风梭菌存在于土壤和粪 便中,通过伤口或破损的皮肤进入 人体。
预防破伤风的措施
多次疫苗接种:根据医生建议接种 多次破伤风疫苗,以提供长期保护 。 预防伤口感染:注意保持伤口的清 洁和干燥,使用适当的绷带和消毒 药膏。
预防破伤风的措施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避免接触脏物、注意食品卫生 等。
应对破伤 风的紧急
措施
应对破伤风的紧急措施
寻求医疗帮助:如果出现破伤 风可能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 告知医生有可能接触到破伤风 梭菌。
破伤风的治疗和康复
康复机构:破伤风患者可能需 要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
结语
结语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 ,但通过预防措施和及时治疗 ,我们可以减少其发生和严重 程度。
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良好的 卫生习惯以及正确处理伤口是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结语
如发现破伤风相关症状,请及 时就医并寻求专业的治疗和康 复。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口对口呼吸:如果发现病患出 现呼吸困难,进行口对口呼吸 以保证其呼吸通畅。
破伤风汇报ppt课件

伤口情况
破伤风通常发生在有污染 的伤口,尤其是深部刺伤 或烧伤。伤口周围可能出
现红肿和炎症。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 神志不清、抽搐和牙关紧
闭等神经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
从伤口或疑似感染部位取样进行细菌培养 ,可以检测到破伤风梭菌。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破伤风抗体,可以 辅助诊断破伤风感染。
3
注射方法和剂量
根据TIG的种类和接种对象的不同,注射方法和 剂量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TIG需要肌肉注射 ,剂量根据体重和年龄而定。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种率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加强对破伤风预防知识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完善接种服务
加强疫苗接种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方 便公众及时接种疫苗。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
教育家属如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注意患者的神志、 面色、呼吸、脉搏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护 人员。
协助家属应对突发情况
指导家属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如保 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等,确保患者的安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死亡率
破伤风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重症 患者和未及时治疗的患者。
临床表现与分型
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 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典型症状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包括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 发硬)和阵发性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 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 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前驱症状
破伤风患者在发病前可有乏力、头晕、头痛、咀 嚼无力、反射亢进等前驱症状。
破伤风ppt课件

破伤风
破伤风是指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引起发痉的疾病。
其临床特点是有外伤史,有一定的潜伏期,以发作时呈现 全身或局部肌肉的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为主要特征。
外伤所致者,又称金创痉; 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 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小儿脐风或脐风撮口。临床上以外 伤所致者最常见。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为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体内, 特别是伤口窄而深、有异物、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等伤口缺氧的环 境下,细菌在伤口局部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外毒素。外毒素有痉挛 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吸收至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神经 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因失 去中枢抑制而兴奋性增强,致使随意肌紧张与痉挛;后者能引起心肌 损伤和组织局部坏死。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在间歇期,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 松弛。
证候: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 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苔薄白, 脉数。
治法:祛风镇痉。
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证候: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 痉挛,高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 胸腹满闷,腹壁板硬,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 便不通;舌红绛,苔黄糙,脉弦数。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 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可持 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 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强烈的肌肉痉挛和抽搐有时可使肌肉断 裂、出血,甚至发生骨折、脱位和舌咬伤等。
化脓性脑膜炎与破伤风一样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但 一般无咀嚼肌痉挛,无阵发性抽搐。患者常有高热、剧烈头痛、 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 等。
破 伤 风(Tetanus)ppt课件

病畜神志清楚,有饮食欲。但应激性高,即使轻微刺激 (如音响、强 光及触摸等),可使病畜惊恐不安、痉挛和大量出汗。体温一般正常。
后期,呼吸困难,便秘,心跳加快,心搏亢进,窒息而死,整个病程期 间,病畜对反射应激性增强,光线,声音,抚摸,引起肌肉强烈收缩, 加重病情。
病程长短不一,通常2~4周。
(三)症状
潜伏期一般 1~2 周,最短一天,最长可达数月。病的特征是体肌强 直性痉挛及应激性增高。 肌肉痉挛通常从头部开始,然后及于其余体肌。只有少数病例,从 受伤处附近肌肉开始,但也很快继以头部肌肉痉挛。 单蹄兽: 1.头部轻则采食和咀嚼缓慢,重则开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咽肌 痉挛,使吞咽困难,唾液不能咽下而表现流涎。两耳竖立,眼睑半 闭,瞬膜露出。鼻孔开张呈喇叭状。 2.颈背部 颈部肌肉强直,颈向前伸,背部呆板,运动不灵活,角弓 反张。 3.腹部 腹围卷缩。 4.四肢 强直开张。各关节屈曲困难。关节固定,转弯易跌,呈木马 样. 5.尾部 尾巴竖起,甩动不灵活。
破伤风 (Tetanus)
(一)病原 破伤风梭菌
1.形态结构特征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属梭状芽胞 杆菌属。大型厌气性革兰氏阳性杆菌。周 鞭毛,无荚膜。可在体外形成芽胞,芽胞 位于菌体一端,细菌呈鼓槌状或火柴棒状。 在严格厌氧肉肝汤中发育良好。
2.产生外毒素: (1)痉挛毒素:痉挛毒素引起破伤风症候群,刺激保护性抗体 的产生。 (2)溶血性毒素:引起马、兔溶血。 (3)非痉挛毒素:对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其他毒性尚不清楚。 引起疾病主要是痉挛性毒素。该毒素不耐热,加热65℃ ,5分 钟灭活,其毒力仅次于肉毒梭菌毒素的第二种最强的细菌毒素。 3.抵抗力: 繁殖体与一般无芽胞菌相似,形成芽胞抵抗力较强。煮沸1小 时能较有效杀死该菌。在土壤中可活几十年 。 消毒剂:5%石炭酸,10%漂白粉,3%甲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乏力、头昏、头痛、咀嚼无力、 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 拉感、抽搐及强直、微感下颌紧张、张口 不便,咀嚼肌和颈项部肌肉紧张和酸痛等, 由于缺乏特异性,经常不引起注意。
➢ 典型症状: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紧张收缩 (肌肉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 烈的痉挛,因毒素随血流分布,故血液越 丰富,活动越频繁的肌肉,越先受到侵犯
部感染和全身多器官衰竭
5
致病机制
➢ 破伤风梭菌一般不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为一种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 破坏。
➢ 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经淋巴和血液吸 收,到达脊髓前角的灰质和脑干的运动神 经核,结合于神经细胞的突触。
➢ 毒素与突触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其不能释 放抑制性的传递介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
鉴别诊断:①脑膜炎:有高热、头痛、神志不 清脑,脊液常有病理改变;②狂犬病:以吞咽 肌痉挛为主,恐水明显,病人听见水或看见水 可立即发生痉挛,喝水不能下咽;③腹肌痉挛 时需与腹膜炎鉴别;④四肢抽搐时需与癔症和
手足抽搐症鉴别;
15
破伤风的治疗
➢ 原则:伤口清理以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 离毒素;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 ⒈处理伤口: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伤 口深、创口小者进行扩创,去除坏死组织 和异物,并用氧化剂(3%过氧化氢溶液或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 ⒉中和游离毒素:破伤风抗毒血清(TAT) 实验阴性者可注射抗毒血清阳性者脱敏治 疗或运用免疫球蛋白。
16
中和游离毒素方法
➢ 破伤风抗毒血清(TAT):一般第一天给2~ 5万U,以后每日肌肉注射1~2万U,共用 4~6天。通常第一天是将抗毒血清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缓慢静滴;
13
临床表现
➢ 病程一般为3~4周,如治疗及时和处理恰 当,症状可逐渐减轻,治愈后可仍有一段 时间的局部肌肉痉挛或反射亢进;
➢ 某些患者还可出现凝血功能不良和神经系 统的后遗症,如激动、失眠、肌肉痉挛、 直立性低血压。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有近期的外 伤史和观察到典型的临床表现。
11
临床表现
➢ 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是 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最后为膈肌。 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蹙眉,口角下 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 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可出现呼 吸暂停。
➢ 患者受轻微的刺激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 发作时患者全身大汗淋漓,面唇发绀,呼吸急 促,表情十分痛苦,流涎,或口吐白沫,牙齿 有摩擦声,头频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可有 角弓反张,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不等,间歇 期长短不一,发作时表情痛苦,但神志清楚。
6
致病机制
➢ 运动神系统失去正常的中枢的抑制(抑制 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和破伤风角弓反张
9
潜伏期
➢ 破伤风常有潜伏期:大多为5-14天,但偶有 短于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或者仅 在清除遗留多年的异物时才产生症状。
➢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 一般来说,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者,预后
12
临床表现
➢ 患者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不张, 肺炎,有时可出现窒息。突然和强烈的肌 肉痉挛可引起肌肉撕裂、出血;骨折、脱 位和舌咬伤。
➢ 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或便秘;吞咽困 难导致摄入障碍;
➢ 少数病人仅表现为受伤部位肌肉持续性强 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预后良好;新生儿 患病时因肌肉纤弱而不典型,表现为不能 啼哭和吸乳,活动少,呼吸弱或困难。
18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应住隔离病房,避免光,声音等外界刺 激,避免骚扰病人;
早期气管切开;经常清理呼吸道和呼吸道导 管;吸入雾化气体和定期滴入抗生素溶液;
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辅助通气,还可进行高压 氧舱辅助治疗
10%水和氯醛:每次口服10~15ml或灌肠30~40ml,4~6小时一次。
硫喷妥钠:病情严重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5%硫喷妥钠,每次0.5~1g,静脉滴 注时应加入5%GS1000ml中,以每分钟20~25滴的缓慢速度滴入,并严密观察,以 防发生呼吸抑制。
冬眠疗法:疗效较好,常用哌替啶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加入 5%GS 500ml中静脉缓慢滴注,或以上剂量分成2或4次肌肉内注射
2
破伤风梭菌的形态
3
病因
➢ 病菌入创口;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 场中可达25% ~80%,但是破伤风发病率只 占污染者的1% ~2%;还可发生于不洁条件 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 发病因素主要是缺氧环境,创伤时破伤风 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伤、深部刺 伤),局部血供差的条件下给其繁殖形成 缺氧生产条件。
➢ 合并有需氧菌感染时,需氧菌消耗伤口内 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发生。
4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单蹄动物(马、骡、驴)最易 感染;其次是猪,牛、羊和犬类发病少见; 人的易感性很高
➢ 传染源: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和粪便中 ➢ 传播途径:主要为创伤引起,特别是钉刺
伤,断脐; ➢ 主要的死亡原因:喉痉挛窒息、严重的肺
➢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常只需给一次, 剂量为3000~10000U作深部肌肉注射,也 仅在早期使用有效,一旦毒素与神经组织 结合,即很难收效。
17
镇静解痉
地西泮是首选;趋向大剂量使用,一般用量1mg/(kg.d),重症可加大至2~ 5mg/(kg.d)。5天后视病情逐渐减量,地西泮使用标准化的标志:检查治疗时 不再出现抽搐反应;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神经深反射存在,浅反射迟钝。
破伤风 Tetanus
1
破伤风简介
➢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 梭菌侵入机体伤口,在低氧条件下在局部迅速 繁殖且产生外毒素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死 亡率约发病的20%。主要损害脊髓,引起全身 的或局部的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为 特征。
➢ 破伤风杆菌为属G+,梭形芽孢厌氧菌;平时存 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孢状 态分布以自然界,尤以土壤中常见,对环境有 很强的抵抗力,耐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