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精讲目录:单击进入相应的页面目录: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2第二部分:数学运算题型及讲解 6第三部分: 数字推理题的各种规律8第四部分:数字推理题典!!16(数字的整除特性) 62继续题典65本题典说明如下:本题典的所有题都适用!1)题目部分用黑体字2)解答部分用红体字3)先给出的是题目,解答在题目后。

4)如果一个题目有多种思路,一并写出.5)由于制作仓促,题目可能有错的地方,请谅解!!!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civil servant)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

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

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省考高分专项行测讲义-数量关系

省考高分专项行测讲义-数量关系

目录第一部分 数学运算 (5)第一章 数论知识 (5)第一节 数的整除特性 (5)第二节 余数问题 (9)第三节 数的奇偶性 (12)第四节 质数、合数及拆分 (14)第五节 基本公式 (16)第二章 基本方法 (19)第一节 方程法 (19)第二节 盈亏法 (22)第三节 特值法 (25)第四节 比例法 (28)第三章 基本题型 (32)第一节 行程问题 (32)第二节 工程问题 (39)第三节 排列组合 (43)第四节 概率问题 (49)第五节 利润问题 (52)第六节 极限问题 (55)第七节 容斥问题 (57)第八节 几何问题 (60)第九节 统筹问题 (66)第二部分 数字推理 (69)第一章 核心思想 (69)第二章 两个“数”的敏感 (70)第三章 常见题型 (75)第一节 等差数列 (75)第二节 等比数列 (77)第三节 积数列 (79)第四节 多次方数列 (81)第五节 分式数列 (83)第六节 组合数列 (84)■试题特点分析数量关系历来是浙江省考中难度较高的、能够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重要题型,数量关系的完胜无疑意味着能在万千考生中的脱颖而出。

为帮助考生全面有效地进行复习,现对每种题型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各种题型特点,为考生提供相应的备考策略。

就近两年浙江省考真题来看,A类和B类试卷数量关系均考查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2013年AB均考查25道题目,2014年A考查25道题目,B考查20道题目。

(一)数字推理2013年以前AB类考试数字推理均考查10题,2014年B类数字推理仅考查5题,A类数字推理仍旧考查10题。

数字推理主要考查了差数列、和数列、倍数数列、分式数列、多次方数列、组合数列,其中差数列、和数列、倍数数列是考查重点,此三种题型在2013年A、B类试卷数字推理中占比70%,在2014年A、B类试卷数字推理中占比竟高达100%,需引起考生重视。

2013-2014年浙江省考数字推理题型题量分布表题型2013A 2013B 2014A 2014B题量主要考点题量主要考点题量主要考点题量主要考点数字推理差数列 2多级差2多级差3 差数列变式 1 差数列变式构造网络构造网络和数列 2三项和2三项和3两项和2两项和和数列变式和数列变式和数列变式和数列变式分式数列 1 分子分母分开看 1 分子分母分开看倍数数列 3倍数3倍数4倍数2倍数倍数+数倍数+数倍数+项倍数+项构造网络多次方数列 1 多次方+数 1 多次方+数组合数列 1 三三分段 1 三三分段(二)数学运算近两年浙江A、B类试卷中关于数学运算的考查一直比较稳定,均考查15题,足以见得数学运算的重要。

数量关系系统课讲义(1~3-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系统课讲义(1~3-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系统课讲义第一章解题技巧第一节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是数量关系第一大法。

代入排除顾名思义是将答案选项代入原题目,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即可排除,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优先使用代入排除的题型:(1)多位数问题、余数问题、年龄问题、不定方程等。

(2)无从正面下手的题目,可以考虑代入排除。

例题【例1】四人年龄为相邻的自然数列且最年长者不超过30 岁,四人年龄之乘积能被2700 整除且不能被81 整除。

则四人中最年长者多少岁?()A.30 B.29 C.28D.27【年龄问题】本题问年龄最大的,所以从30岁开始代入,排除A、B,C正好符合条件(28*27*26*25)【例2】已知张先生的童年占去了他年龄的1/14,再过了1/7 他进入成年,又过了1/6 他结婚了,婚后3 年他的儿子出生了,儿子7 岁时,他们的年龄和为某个素数的平方,则张先生结婚时的年龄是:A.38 岁B.32 岁C.28 岁D.42 岁【年龄问题】32+10+7=49=72【例3】有一些信件,把它们平均分成三份后还剩2 封,将其中两份平均三等分还多出2 封,问这些信件至少有多少封?()A. 20B. 26C. 23D. 293*7+2=237*2=3*4+2【例4】办公室小张新买了一辆汽车,车牌号除了汉字和字母外有四位不含零的号码,号码的千位数比个位数大2,百位数比十位数大。

如果把号码从右向左读出的数值加上原来的号码数,正好等于16456。

问此号码的千、百位数各是多少?()A.9、3B.8、4C.7、5D.6、69317+7139=16456【例5】在公司年会表演中,有甲、乙、丙、丁四个部门的员工参演。

已知甲、乙两部门共有16 名员工参演,乙、丙两部门共有20 名员工参演,丙、丁两部门共有34 名员工参演。

且各部门参演人数从少到多的顺序为:甲<乙<丙<丁。

由此可知,丁部门有多少人参演?A.16 B.20 C.23D.25 甲、乙、丙、丁分别为:7、9、11、23练习【练1】小李的弟弟比小李小2 岁,小王的哥哥比小王大2 岁、比小李大5 岁。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辅导(数量关系)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辅导(数量关系)

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强化口算和心算能力
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口算和心算的速度和准 确性。
掌握估算方法
学会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快速检 验。
避免计算失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避免常见的计算失误, 如抄错数、算错数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专项训练:数据分析能 力培养
掌握数据比较和筛选方法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步骤和常见方法,能够运用假设检验对 数据进行比较和筛选。
熟悉方差分析的应用
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能够运用方差分析对多个总 体均值进行比较和筛选。
掌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应用
熟悉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 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
提升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强化数据解读能力
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解读能力, 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培养数据分析思维
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数据可视化技能
掌握更多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能够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易懂 的图形呈现出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数量关系基本概念与技 巧
数字推理
01
等差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递推数列
理解递推数列的概念,掌握递推数 列的求解方法。
03

行测常考考点(数量关系)数量关系

行测常考考点(数量关系)数量关系
-( )题型特征
1.数列中有明显的多次方数字或者多次方附近的数字。
2.数列局部有明显多次方规律。 3.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陡增(大于 6 倍)。
( 二 )应又枋法
K熟练掌握多次方数字,对多次方附近的数字敏感。观察数列局部有无多次方数字或者
多次方附近的数字。 2.结合选项发现数列变化幅度陡增时,考虑数列前一项的多次方推出后项,或者前两项
A。
考点三,分式数列
-( )题型街正
数列中大部分数字都是分数。
( 二 )应又枋法
1.观察题干中分数,如果容易通分,考虑作差或者加和;如果容易约分,考虑乘积或者 倍数。
2.无明显规律,观察有无重复数字出现在分子、分母位置。 3.最后考虑分子分母单独观察规律,通过化繁或化简均衡分子间/分母间的关系。
2 14 28 140
【例】12, 14, 17, 22, 2 9, ( )
A.3 1
B.3 6
C.4 0
D.5 6
【答案】C。解析:观察发现数列单调递增,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不到 2 倍,故优先考
虑作差。相邻两项之差依次为 2、3、5、7、(11 ) , 是质数列,应填入 29+ ( 11) = (40) 。
考点二、多次方数列
1.数列基本单调,从大数字看变化幅度不大(2 倍左右)。 2.数列没有典型的题型特征时,强行逐差寻找规律。
( 二 )应又枋法
1.先逐差,随时关注差和基本数列的联系,一级差无特点时再逐一级差。
2.如果二级差也没有特点,则先将其放在一边,将一级差斜向代入原数列构造网络。 3.如果无法构造网络,则需要对二级差“一逐到底”,随时结合差和倍数大胆猜测。
( 二 )应又枋法
观察数列,如果总项数是偶数项,一般考虑两两分段或间隔数列。

2021行测系列课 方法精讲-数量关系(讲义+笔记) (3)

2021行测系列课 方法精讲-数量关系(讲义+笔记)  (3)

方法精讲-数量 3(笔记)学习任务:1.课程内容:经济利润问题、最值问题。

2.授课时长:3 小时。

3.对应讲义:171 页~177 页。

4.重点内容:(1)掌握与成本、利润、售价、折扣相关的公式,能准确地计算分段计费问题。

(2)掌握函数最值问题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方法。

(3)掌握最值思维的解题方法,理解和定最值此消彼长的关系。

(4)掌握构造数列、最不利构造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方法。

【注意】昨晚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较难一些,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做的比较慢,今晚的经济利润问题在考试定位并不难,在考试中都是简单题,每个人都能做的了,可能之前做的慢,老师本节课会讲解一些套路,提高做题速度。

对于最值问题,没有多少计算量,可能有同学压根读不懂题目,主要考查思维,只要思维能懂,后面的题有固定套路,所以最值问题不能“溜号”,要紧跟老师。

本节课经济利润问题主要讲解技巧。

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一、基础经济【知识点】经济利润问题:必考 2 道题左右,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公式一般都是常识,核心公式是利润率=利润/进价。

售价是卖的钱,进价是买的钱,卖东西赚的差价就是利润。

1.利润=售价-进价。

比如一个笔记本,进价是 100 元,赚了 50 元,则一共卖了 150 元。

2.利润率=利润/进价。

利润率有两种考法:(1)数学运算中,利润率=利润/进价(成本),这是成本利润率。

(2)资料分析中,利润率=利润/收入,这是收入利润率。

(3)对于商家,投资 100 元,要和成本比较;对于宏观数据,比如算北京市的利润率,此时不好计算成本,要算收入利润率。

3.售价=进价*(1+利润率)。

售价=进价+利润=进价+进价*利润率=进价*(1+ 利润率)。

比如拿 100 元投资,投资完想赚 20%,也就是想赚 20 元,则必须卖 120 元。

做题不理解的时候可以结合现实思考。

4.折扣=折后价/折前价。

买衣服打 9 折这种表述就是折扣,比如定价是 400 元,打 9 折变为 400*0.9=360 元。

省考笔试系统班方法精讲-数量1(全部讲义+笔记)

省考笔试系统班方法精讲-数量1(全部讲义+笔记)
第一节 代入排除法
【例 1】(2020 广东)中秋节前夕,某商场采购了一批月饼礼盒,此后第一周售出
了总数的一半多 10 份,第二周售出了剩下的一半多 5 份,若此时还剩下 20 份月饼礼
盒,则商场最初采购了多少份月饼礼盒?
A. 60
B. 80
C. 100
D. 120
【例 2】(2020 江苏)某食品厂速冻饺子的包装有大盒和小盒两种规格,现生产了
么甲剩下的钱是乙、丙两人钱数之和的 2 ;如果乙付钱,则乙剩下的钱是甲、丙两人 13
钱数之和的 9 ;如果丙付钱,丙用他的会员卡可享受 9 折优惠,结果丙剩下的钱是甲、 16
乙两人钱数之和的 1 。那么,甲、乙、丙三人开始时一共带了多少钱? 3
A. 850 元
B. 900 元
C. 950 元
D. 1000 元
B. 1930 人
C. 1960 人
D. 1990 人
【例 3】(2020 上海)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去踏青,甲带的钱是另外三个人总
和的一半,乙带的钱是另外三个人的 1 ,丙带的钱是另外三个人的 1 ,丁带了 91 元,
3
4
他们一共带了多少元?
A. 364
B. 380
C. 420
D. 495
【例 4】(2020 安徽)甲、乙、丙三人去超市买了 100 元的商品,如果甲付钱,那
150
第一章 数量关系
11000 只饺子,恰好装满 100 个大盒和 200 个小盒。若 3 个大盒与 5 个小盒装的饺子
数量相等,则每个小盒与每个大盒装入的饺子数量分别是:
A. 24 只、40 只
B. 30 只、50 只
C. 36 只、60 只

行测数量关系讲解

行测数量关系讲解

行测数量关系讲解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在行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数量关系的概念、分类、解题思路和常见的解题方法。

一、数量关系的定义数量关系是指在一组数据中,通过某种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推理,发现其中的联系、规律、趋势和问题,以达到求解问题的目的。

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中,常常涉及到数字、数量、比例、百分数、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概念。

数量关系题型按照计算方式可以分为比例关系、百分数关系、平均数关系、倍数关系等。

按照计算技巧可以分为等量代换法、解方程法、逆推法等。

1. 比例关系:通过分析两个或多个数据之间的比例来解决问题。

比例关系通常涉及到数字的增减和变化,需要注意比例的转化和比例的换算。

2. 百分数关系:通过百分数对数据的描述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百分数关系是在比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转换的,需要掌握常见的百分数运算和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

3. 平均数关系:通过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个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和趋势。

在平均数关系的解题中,需要注意加权平均数和修改后的平均数等概念。

三、数量关系的解题思路在解决数量关系题目时,一般可以采取如下的解题思路:1. 读懂题干和数据:理解问题的意义和数据的含义,把问题具体化和明确化。

2. 提取关键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数据、关键词语和关键推理,明确问题的要点和难点。

3. 分析数据关系:把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找出规律和趋势,掌握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

4. 选择解题方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解决具体的问题。

5. 核对答案:对计算结果进行核对和评估,避免疏漏和错误。

四、常见的解题方法1. 等量代换法:通过等式两侧的等量代换来解决问题,比如将数据进行整体增减、分组代替和变量代入等。

2. 解方程法:通过方程的通解和特解来解决问题,比如利用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和联立方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
整理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

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

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 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

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

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

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

1+2+3+……+N=2005003,则N是();
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

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

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

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

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

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

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
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 Cm.n=C(n-m).n
9.集合问题。

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例:某外语班有30名学生,学英语的有8人,学日语的有12人,3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既不学英语又不学日语的有多少人?
解析:30-A∪B即为所求。

A∪B=12+8-3=17,所以答案为13。

②A+B+C=A∪B∪C+A∩B+A∩C+B∩C-A∩B∩C
10.行程问题。

①路程一定,平均速度=2V1V2/V1+V2
②▲漂流物问题=水流速度=(1/V顺水-1/V逆水)÷2
③▲单岸行和双岸行问题。

(单岸行)例:甲乙两车分别在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离距离A 地100千米,继续向前开进,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80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单岸行公式:S=(3S1+S2)/2 即S=(300+80)/2=190
(双岸行)例:甲乙两车分别在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距离距离A 地100千米,继续向前开进,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80千米,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双岸行公式:S=3S1-S2 即S=300-80=220
11.▲盈亏问题。

参加的人数(分配的天数)=分配的结果差÷分配的数的差
例:一批服装需要按计划生产,如果每天生产20套,就差100套没完成;如果每天生产23套,那么就多生产20套。

那么这批货物的订货任务是多少套?
解析:天数=(100+20)÷(23-20),所以总套数=40×23-20=900
12.▲牛吃草问题(抽水问题)。

第一步:单位时间生长量=(大数-小数)÷(大时间-小时间)
第二步:根据单位生长量算出原有量
第三步:求出新的需要时间
例:3台水泵抽泉水要40分钟,6台要16分钟,9台要多少分钟?
解析:单位生长量=(3*40-6*16)÷(40-16)=1,原有量=(3-1)*40=80 ,新的时间=80+1*a=9a,解得a=10。

13.倍数问题。

学会找隐含条件。

例:原来有男女同学80人,男生减少10人、女生增加3/1后,总人数增加5人,原来男生有多少人?
解析:女生一共增加了15人,这15人事女生的3/1,所以原来有女生45人,原来男生有35人。

14.技巧方法-特值法。

例:甲乙两个水库,如果把甲水库水的20%放到乙水库,两个水库的存水量相等。

问甲乙两水库原来存水量的比是多少?
特值法:设甲水库原来有水量10,20%*10放到乙水库,2+a=10-2,所以a=6,原来比例为5:3。

例:演唱会门票,300元一张,卖出若干数量后,组织方开始降价促销,观众人数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了25%,则门票的促销价是?
解析:特值。

把开始卖出的门票数量设置为“1”,促销后的人数为1/2,这时设促销价为a,1/2*a=300*1*25%,解得a=150
15.▲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值一样,看多余的情况。

例:假如有一个笼子中有鸡和兔子,共有腿120只,共有动物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
解析:假设全是鸡,应有腿2×40=80只腿,比120少了40只腿,40只腿是因为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腿,所以一下得出兔子只数=40÷2=20 鸡的只数=40-20 16.技巧方法-整除法应用
例: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50克,放在水中减轻26克。

已知金在水中减轻
1/9,银在水中减轻1/10,则这块合金中金银克数各占多少? A.100,150
B.150,100
C.170,80
D.90,160
列关键方程:1/9a+1/10b=24,观察看出a必须被9整除,直接选择D。

17.十字相乘法。

应用背景:不同浓度混合。

具体算法:“不同浓度与混合后所得中间浓度的差”的比等于原不同浓度所对应的溶液量的比。

例:原来有浓度为8%的溶液150克,现将浓度为a%的溶液200克倒入其中,得到浓度为6%的溶液,求a%?
解析:运用十字交叉法。

(6%-a%)/2%=150/200,解得a%=4.5%(见图片)
18.利润率=利润/成本
19.反复倒出固定溶液或者加入固定清水问题。

(见图片)
20.过河问题(一)。

例:有四个人要过河,要保证安全,必须穿上游泳衣,但游泳衣只有两件。

每个人游泳过河的时间分别为5,6,7,8分钟,问所有人过河需要几分钟
解析:挖掘隐含条件。

一是必须得有人来回送泳衣,这个人必须选择游泳最快的;二是过河时间得以游得最慢的人为准,否则拿不到泳衣;
计算:6,7,8分别需要陪同5过河,用时6+7+8=21;5来回送泳衣两次5*2=10;总时间=21+10=31;
21.过河问题(二)。

过河次数=M-1/N-1(M为总人数,N为船能承载的人数;隐含条件:需要有一人划船)
例:解放军战士32人需要过河,一条船只能承载5人,问需要多少次可以渡过?
解析:32-1/5-1=7……3,需要8次
补充:单程需要3分钟,需要多少时间?
单程计算:8次*2-1=15次,需要15*3=45分钟
22.天平问题。

一个假币和8个真币混合在一起,假币比真币略轻,肉眼无法看出,用天平最少几次称量可以找出假币?
解析:第一次,分成三组,每组3个,如果假币在天平上,倾斜较轻即包含假币;如果平衡,假币在下面;第二次,同理,即可判断出。

23.青蛙跳井。

最后一天单独计算。

例:一只青蛙在井底爬到井口,井深22米,白天爬5米,晚上退2米,问需要多少天可以爬出井口?
解析:每天的前进量5-2=3,22/3=7天……1米,最后一天单独计算,6天*3米=18米,最后差22-18=5米,恰好第七天可以爬出。

24.时间日期问题。

闰年:能被4整除,但是能被100整除的不是闰年,但是能被400整除的还是闰年,能被3200整除的又不是闰年。

每月至少有四个周,周一到周日至少被轮回四次。

平年365/7=52周……1天,闰年366/7=52周……2天
25.钟表问题。

V分针/分=6°;
V时针/分=0.5°;
V分针/分-V时针/分=5.5°;
(以上题型为频考题型,请考生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