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流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精选全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第三节 合理地组织交通流线
人在建筑物内部的活动,物在内部的运用, 就构成建筑的交通组织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相互的联系,二是彼此的分隔。合理的交 通路线组织就是既要保证相互联系的方便、简 捷,又要保证必要的分隔,使不同的流线不相 互交叉干扰。
一般讲,总是将荷载大,人流多的部分布置在下,而 将荷载小,人流量少的置于上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c. 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流线方式: 即既在平面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又按层组织交通流 线,常用于规模较大,流线较复杂的建筑物中。
流线组织方式的选择一般应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 基地条件及设计者的构思来决定。一般中小型公共建 筑,人流活动比较简单,多取水平方向的组织;规模 较大,功能要求比较复杂,基地面积不大,或地形有 高差时,常采用垂直方向的组织或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的流线组织方式。
首层平面图) 需有一定数量的文字说明。
交稿时间:6月24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二、交通流线组织的要求
人是建筑的主体,各种建筑物的内外部空 间设计与组合都要以人的活动路线与人的活动 规律为依据,设计要尽力满足使用者在生理上 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因此应当把“主要人流 路线”作为设计与组合空间的“主导线”。根 据这一“主导线”把各部分设计构成一连串的 丰富多彩的有机结合的空间序列。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⑷ 流线组织与出入口设置必须与室外道 路密切结合,二者不可分割,否则从单体平 面上看流线组织可能是合理的,而从总平面 上看可能就是不合理,或者反之。
三、流线组织的方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下
教案-第三章交通流线疏解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第三章交通流线及疏解(3小时)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1、学生应了解交通流线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交通流线的平行与交叉及其判定条件;3、理解时间疏解、平面疏解、立体疏解三种交叉疏解类型。
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1.交通流线的概念和分类;2、交通流线的平行与交叉及其判定条件;3、时间疏解、平面疏解、立体疏解的概念及应用实例。
本次课堂设计: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案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节交通流线种类【要点1】交通是行人、车船、货物和信息在空间上的移动、传递和输送的总称。
【要点2】交通流就是行人、车船、货物的流动。
交通流与物理学上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有类似的特点,如交通流也有速度、密度和交通量等概念。
【要点3】行人、车船、货物在研究范围内流动的轨迹称之为交通流线。
交通流线按照流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行人(旅客)交通流线。
【要点1】行人交通是以人的体力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要点2】它是各类交通方式发生的始端和末端的必然形式。
【要点3】行人交通具有速度慢,一般不成队列,运动速度和方式一般不受限制,对安全间距要求不太严格等特点。
由于在道路上,行人与车辆发生的交通事故较多,为保证行人交通安全,在交通工程中,常采用的交通安全设施有:【要点1】人行道:是专供行人行走的道路,一般位于行车道两侧。
【要点2】人行横道:专供行人横跨路口和路段所设置的人行道。
根据横跨方式不同,有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人行地道、隧道等形式。
【要点3】行人交通信号:在主要的交通路口设置专用的交通信号控制器,以确保行人横向过街安全的设施。
【要点4】安全岛:在较宽的人行横道上(一般大于15m)设置的供行人横穿道路时临时停留的交通设施。
【要点5】分隔设施:在路面上安设的分隔双向交通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辆与行人等的简易构造物。
【要点6】步行街:不准机动车进入,而专供行人步行的街道。
第三章 交通流线及疏解

飞机按飞行高度层疏解航路
飞机按飞行高度层疏解航路
•
如从甲机场往西飞是平原地带,则在最高标高400m以上的安全 高度上飞行;如乙机场经山岳地区向甲机场飞行时,应在最高标 高600m以上的安全高度上飞行。
按方向别疏解布置
• 两双线铁路引入枢纽正线的相互位置,按 上行与下行方向分区布置,枢纽两端各修 建跨线桥一座,每座桥疏解两个列车进路 交叉点,如图3—11(b)所示。但两端咽喉 仍存在着转线车流交叉。如右端咽喉A往D 方向发车与C往B方向发车进路交叉,左端 咽喉情况类同。当修建ad和cb联络线后, 这种交叉可以消除。
按线路别和方向别枢纽线路立体琉解布置图
按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 客货并列式,图3—12(a)。 • 客货顺列式,图3—12(b)
按列车别枢纽线路立体疏解布置图
• •
并列式枢纽特点是:客运站与编组站并列布置,在外包式方向别疏解布置的基础上,再修 建4座跨线桥,使客、货列车的进出站线路完全分开,使所有进路交点全部立体疏解。 顺列式枢纽特点是:客运站与编组站顺列布置,旅客列车正线为外包式,货物列车经由枢 纽需要通过客运站,在外包式方向别疏解布置的基础上,再修建4座跨线桥,以疏解客、 货列车的进出站进路。
相关规定
• 对同一航线、同一高度作同向飞行的两架飞机,其纵向间 隔不小于5min,在同一高度上,航线之间的横向间隔不 小于15km;两机最小垂直间隔为300m。当高度在6000m 以上时,相向飞行两飞机之间应有600m的垂直间隔,而 同向飞行两飞机之间应有1200m的垂直间隔。 • 在航线角0°~179°范围内,高度由900~5700m,每隔 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6600m以上,每隔1200m为 一个高度层。航线角在180°~359°范围内,高度由 600~60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6000m 以上,每隔1200m为一个高度层。 • 飞行的安全高度是保证飞机不与地面障碍物相接的最低的 飞行高度。航线飞行的安全高度,在平原地带应当高出航 线两侧各25km以内最高标高400m以上;在山岳地带应当 高出航线两侧各25km以内最高标高600m以上。
交通流线及疏解

3.流线交叉的疏解
流线交叉点:是枢纽路网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 它交通设施产生交叉的地点。 [分类]:平面交叉—优先式交叉点、信号化交叉点、环岛交叉点;
立体交叉点 ——平交路口是道路的隘路、瓶颈,是交通阻滞的主要发生地, 是机动车在市内交通时间约1/3于路口停留或减速 ——平交路口的基本冲突:交叉、合流、分流
成 都 某 路 口
2.交通流线的平行与交叉
3、分歧流线: ——交通流由一个方向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交通实体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2.交通流线的平行与交叉
4、交叉流线:P37图3-3 ——包括横断与交织,交通流线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交叉点,然 后按两个不同方向离开交叉点; ——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时作业; ——是会合流线与分歧流线形式的组合。
交通流线及疏解
货流流线 客流流线
1.交通流线种类
交通流:指行人、车、船、货物的流动
交通流线:人、车、船、货物在研究范围内流动的轨迹
种类——行人(旅客)交通流线
——行人交通具有速度慢、一般不成队列,运动速度和方式不受限 制,安全间距差异大。 ——行人交通安全设施:人行道、人行横道、行人交通信号、安全 岛、分隔设施、步行街 ——行人交通流线分类:进站、出站旅客流线,长途、短途旅客流 线,市区、市郊旅客流线,国内、国际旅客流线,上行、下行。 ——布置:平面分散、立体布局
判断Fi与Fj相互交叉,但作业时间不冲突的条件是: (pi1,pi2,pi3,pi4,pi5…)∩(pj1,pj2,pj3,pj4,pj5…)≠Φ
且 (ti1,ti2) ∩(tj1,tj2)=Φ
3.流线交叉的疏解
流线交叉的疏解:为了改进流线交叉的性质,减轻流线交叉的 负荷及消除流线交叉所采取的措施。
交通流线组织方式

交通流线组织方式一、交通流线组织原则交通流线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保交通安全和畅通。
2.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合理分配交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
二、交通流线组织方法交通流线组织应采取以下方法:1.对交通流向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车辆行驶路线和车道配置。
2.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设置交通信号灯或标志,进行交通管制。
3.在交通繁忙区域,采用车道逆行或借道通行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结合智能交通技术,对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
三、交通流线组织策略交通流线组织可采取以下策略:1.分流策略:通过引导车辆分流到不同道路或时间段,减轻交通压力。
2.禁行策略:在特定时间段或区域禁止某些车辆行驶,以减少交通拥堵。
3.公交优先策略:在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优先权,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4.停车管理策略:对停车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停车对交通流的影响。
四、交通流线组织方案交通流线组织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交通流向和流量,制定合理的车道配置方案。
2.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标志,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则和行驶流程。
3.针对不同交通需求和路况,制定灵活机动的车道借用方案。
4.制定应急交通流线组织方案,应对突发事件和特殊天气等状况。
5.对交通流线组织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交通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应急交通流线组织应急交通流线组织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2.在现场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警示信号,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疏散。
3.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对交通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应急救援通道畅通无阻。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第三章 交通流线疏解

判断Fi与Fj不相交叉,能够平行作业的条件是: Li∩Lj=(pi1,pi2,pi3,pi4,pi5…)∩(pj1,pj2,pj3,pj4,pj5…)=Φ (3—4)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流线时空描述
判断Fi与Fj相互交叉,作业时间冲突的条件是:
交通港站与枢纽
图3—9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疏解图 两交叉线路互相立体交叉,但不需要设置匝 道,采用分离式立交。
交通港站与枢纽
图3—10
四路交叉完全互通式立交
主线——即两条 速相或立指高供或使线过或互道交在速车交变顺渡加交路的交公辆叉速适的速叉,主通路出线车衔路的的是体繁或入之道接段路公组。忙快主前与渐。段路成的速线减主变。 道路立交内,为 是使使车两流交进叉出线紧的贴 车主流线实的现交立织体路交段 叉及的出结入构口物处。不立致 交出干有入扰上口主-跨线-和车交下辆通穿离, 出之跨下有成开车为开上在速的又入分线穿的隧主道出匝的高道与隔为主转而的。桥式利道线进口道加速路主离连线弯设专(。上设用上入;进速公两线开通上车置立用跨地地的匝车入车路侧并供两各流的交道式道形减道辆主道或设行车相方通车桥路设,做速处离线处快置而辆交向行道),。 为入口。
行人、车船、货物在研究范围内流动的轨迹称之 为交通流线 。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交通流线种类
交通流线按照流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行人(旅客) 交通流线、车船交通流线、货物交通流线三类。 1.行人(旅客)交通流线 ◼ 行人交通是以人的体力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交通方 式 ◼ 是各类交通方式发生的始端和末端的必然形式 ◼ 行人交通具有速度慢,一般不成队列,运动速度 和方式一般不受限制,对安全间距要求不太严格 等特点。
交通流线设计

北京南站地下一层旅客出站流线
货流流线 客流流线
第一节 交通流线的内涵
二、交通流线的组成要素 交通方式:公、铁、港、航、管道 性质:客、货、交通工具 流量:单位时间 流向:单向、双向;进、出 流距/流程:长、短 流速:快、慢
1.思行人考(:旅结客)合交行通人流交线 通流线的特征,说说相应 是行各人类交的交通通是流方以线式人设发的计生体中的力应始为注端基和础意末的什端最么的基问必本题然的?形交式通方式,
行人交通具有速度慢,一般不成队列,运动速度和方 式一般不受限制,对安全间距要求不太严格等特点。
对行走距离和安全较敏感。
狭义交通概念是和运输紧密联系的。
易经:上下相迭谓之交,往来不穷谓之通.
行人、车船、货物和信息在空间上的移动、传 递和输送的总称。
2、交通流的概念
行人、车船、货物的流动。 交通流的基本要素:速度、密度和流量
3、交通流线
概念一:行人、车船、货物在研究范围内流动的 轨迹称之为交通流线 。
概念二:行人、车船、货物在一定范围内集散活 动,形成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轨迹,称之为 交通流线 。
一、交通流线之间的关系 流线按照流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 1.同向交通流线
两条流线的运行方向一致。 2.对向交通流线
两条流线的运行方向相反。
交通流线按照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叉干扰情况,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平行流线 交通流线之间没有交叉,不占用共同的线路设 备,可以同时平行作业。
会合流线 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交通流汇合成一 个方向的交通流线。在同一时间内,互相妨碍,不能同时 运行。
第二节 交通流线的分类
第三章 交通流线

①按线路别疏解布置
图3—11(a) 按线路别枢纽线路立体琉解布置图 两双线铁路引入枢纽的正线相互位置与区间正线相互位置相 同,枢纽一端修建一座跨线桥,可疏解列车进路交叉点4个。 两端咽喉各存在着两条线路间的转线车流交叉。如右端咽喉 D方向接车与C往B方向的发车进路交叉。C往B方向的发车与A往D 方向的发车进路交叉,左端咽喉也存在着类似的进路交叉。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③按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b客货顺列式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这种疏解布置方案适用于 顺列式枢纽,其特点是:客运站与编组站顺列布置,旅客列 车正线为外包式,货物列车经由枢纽需要通过客运站,在外 包式方向别疏解布置的基础上,再修建4座跨线桥,以疏解客、 货列车的进出站进路。
客运站 编组站
图3—12 (b) 按列车别客货顺列式枢纽线路立体疏解布置图
(2) 船舶流线与其他流线的立体疏解。主要采用横跨 江河的桥梁为立体疏解形式。必要时,也可采用地 下隧道疏解。
(3) 铁路交通流线与城市道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4) 城市道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一般采用互通式 立交疏解。
(5) 铁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6) 航空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交通港站与枢纽
◦ 结合实际车站(航空港)具体设备布局和作业组织, 说明该站有哪些交通流线。
6. 简要说明航空航路的有关规定。
流线的平行、会合、分歧、交叉在各种不同交通运输 方式之间以及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内部都大量存在。
图3—4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的四种基本组合形式
图3—5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组合形式
交通港站与枢纽
一、流线交叉疏解的意义 流线交叉点是枢纽路网中道路与道路,道路
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交通设施产生交叉的地点。 交叉点可分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交通流线按照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交叉干扰情况, 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平行流线: ➢ 没有交叉、不占用共同的线路设备,可平行作业; ➢ 双向车道、多车道,双线铁路,车站内平行作业流线等
2、会合流线:
一、按照交通方式分类
按照交通的不同可分为行人(旅客)交通流线、车船 交通流线、货物交通流线三类。
1、行人(旅客)交通流线 行人交通是以人的体力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是各类交通方式发生的始端和末端的必然形式
行人交通具有速度慢,一般不成队列,运动速度和方 式一般不受限制,对安全间距要求不太严格等特点。
6. 简要说明航空航路的有关规定。
图3—1 铁路会合线路所示意图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交织、交叉示意图
图3—6 交叉路口双向交通流的基本冲突形式
一般来说,平交路口的基本冲突可以分为交叉、合 流与分流三种形式。图3—6是交叉路口双向交通流 的基本冲突形式。各向车流互相交叉相交织,形成 许多冲突点和交织段。据计算,4条道路交叉口, 存在16个冲突点;6条道路交叉口,冲突点增加到 120个之多。
交通港站与枢纽
图3—10
四路交叉完全互通式立交
主线——即两条 速相或立指高供或使线过或互道交在速车交变顺渡加交路的交公辆叉速适的速叉,主通路出线车衔路的的是体繁或入之道接段路公组。忙快主前与渐。段路成的速线减主变。 道路立交内,为 是使使车两流交进叉出线紧的贴 车主流线实的现交立织体路交段 叉及的出结入构口物处。不立致 交出干有入扰上口主-跨线-和车交下辆通穿离, 出之跨下有成开车为开上在速的又入分线穿的隧主道出匝的高道与隔为主转而的。桥式利道线进口道加速路主离连线弯设专(。上设用上入;进速公两线开通上车置立用跨地地的匝车入车路侧并供两各流的交道式道形减道辆主道或设行车相方通车桥路设,做速处离线处快置而辆交向行道),。 为入口。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①按线路别疏解布置
图3—11(a) 按线路别枢纽线路立体琉解布置图 两双线铁路引入枢纽的正线相互位置与区间正线相互位置相 同,枢纽一端修建一座跨线桥,可疏解列车进路交叉点4个。 两端咽喉各存在着两条线路间的转线车流交叉。如右端咽喉 D方向接车与C往B方向的发车进路交叉。C往B方向的发车与A往D 方向的发车进路交叉,左端咽喉也存在着类似的进路交叉。
图3—7 铁路闸站布置示意图
图3—8 枢纽迂回线示意图
交通港站与枢纽
马格德堡桥(德国)
位于德国中部,据说这个主意早在1919年就提了 出来,有3012英尺(约918米),但是直到2003 年才开始真正通航。
图3—9 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疏解图 两交叉线路互相立体交叉,但不需要设置匝 道,采用分离式立交。
平面交叉点(优先式交叉点、信号化交叉点、环岛 交叉点。
立体交叉点
交通港站与枢纽
2.平面交叉疏解 空间疏解是对交通对象占用的路由加以分割,从而 实现冲突疏解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平面交叉疏 解和立体交叉疏解两种形式。
(1)平面交叉点分散布置方式。即将原来集中在一个交叉点 相互交叉的交通流线通过流线的平面变形,使集中的交 叉分散布置在几个交叉点或交织区内,分散交叉点位置, 避免了交叉的重叠和产生堵塞的几率。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③按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a客货并列式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这种疏解布置方案适用于 并列式枢纽。其特点是:客运站与编组站并列布置,在外包 式方向别疏解布置的基础上,再修建4座跨线桥,使客、货列 车的进出站线路完全分开,使所有进路交点全部立体疏解。
图3—12 (a) 按列车别客货并列式枢纽线路立体疏解布置图
明在其它交通方式中哪些交通设施采用了类似闸站的 疏解?
作业
5. 说明铁路客货顺列式、铁路客货并列式的概念以及铁 路线路别疏解、铁路方向别疏解、列车种类别疏解的 概念?说明各种疏解及客货布置形式对列车流线布局 有何要求?绘出铁路客货顺列式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形式、铁路客货并列式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形式。说 明各立体交叉点疏解了那些交叉。
(2) 船舶流线与其他流线的立体疏解。主要采用横跨 江河的桥梁为立体疏解形式。必要时,也可采用地 下隧道疏解。
(3) 铁路交通流线与城市道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4) 城市道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一般采用互通式 立交疏解。
(5) 铁路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6) 航空交通流线的立体疏解
交通港站与枢纽
◦ 结合实际车站(航空港)具体设备布局和作业组织, 说明该站有哪些交通流线。
◦ 分析说明交通港站内部流线交叉与进出港站流线疏 解的相互关联关系。
◦ 流线疏解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 分离式与互通式立交各有何特点,适用条件是什么? ◦ 试分析道路能力、交通量、流线疏解的相互关系。
交通港站与枢纽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合流图 图3—1 铁路会合线路所示意图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分流图 图3—1 铁路分歧线路所示意图
(2) 互通式立体交叉。不仅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流线
在空间上分离,而且上、下道路之间有匝道连通,
具备各转弯方向的互通功能。这种类型的立交结构
复杂,一般用于同一种类交通流线疏解,如各种道
路交叉处。
交通港站与枢纽
立体交叉按疏解的交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
下几种形式:
(1)行人(旅客)流线与其他流线的立体疏解。主要采用 天桥、地道、多层站房等立体疏解形式。
流线的平行、会合、分歧、交叉在各种不同交通运输 方式之间以及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内部都大量存在。
图3—4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的四种基本组合形式
图3—5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布置组合形式
交通港站与枢纽
一、流线交叉疏解的意义 流线交叉点是枢纽路网中道路与道路,道路
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交通设施产生交叉的地点。 交叉点可分为: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③按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b客货顺列式列车种类别疏解布置 。这种疏解布置方案适用于 顺列式枢纽,其特点是:客运站与编组站顺列布置,旅客列 车正线为外包式,货物列车经由枢纽需要通过客运站,在外 包式方向别疏解布置的基础上,再修建4座跨线桥,以疏解客、 货列车的进出站进路。
客运站 编组站
图3—12 (b) 按列车别客货顺列式枢纽线路立体疏解布置图
交通港站与枢纽
航空航路划分:航路是一种具有一定宽度(一般是航
路中心线两侧各10km)和一定高度的固定空域。
同一航线、同一高度作 同向飞行的两架飞机, 其纵向间隔不小于5min, 在同一高度上,航线之 间的横向间隔不小于 15km;两机最小垂直间 隔为300m。当高度在 6000m以上时,相向飞 行两飞机之间应有600m 的垂直间隔,而同向飞 行两飞机之间应有 1200m的垂直间隔。
3.立体交叉疏解
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分离式立体交叉。仅设跨线构造物(跨线桥或地
道)一座,使相交流线在空间上分离,上、下道路
无匝道连接,不具备各转弯方向的互通功能。这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类型的立交结构简单,一般用于不同种类交通流线
疏解,如道路与铁路交叉处、高速公路与其他各级
道路交叉处,铁路与轻轨交叉处等。
➢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交通流汇合成一个 方向
➢ 在同一时间内,互相妨碍
➢ 道路交叉口,铁路由复线或双线到单线,车站 内汇合作业流线,如:公交车进站等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合流图 图3—1 铁路会合线路所示意图
3分歧流线: ➢ 交通流由一个方向分成两个不同的方向; ➢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交通实体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交通港站与枢纽
航空航路立体疏解
航线飞行的安全高 度,在平原地带应 当高出航线两侧各 25km以内最高标高 400m以上;在山岳 地带应当高出航线 两侧各25km以内最 高标高600m以上。
交通港站与枢纽
作业
1. 分析说明交通港站内部流线交叉与进出港站流线疏 解的相互关联关系。
2. 流线疏解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3. 分离式与互通式立交各有何特点,适用条件是什么? 4. 试分析下图铁路闸站是如何起到疏解作用的。举例说
交通港站与枢纽
②按方向别疏解布置
图3—11(b) 按方向别枢纽线路立体琉解布置图 两双线铁路引入枢纽正线的相互位置,按上行与下行方 向分区布置,枢纽两端各修建跨线桥一座,每座桥疏解两个 列车进路交叉点。 两端咽喉仍存在着转线车流交叉。如右端咽喉A往D方向 发车与C往B方向发车进路交叉,左端咽喉情况类同。当修建 ad和cb联络线后,这种交叉可以消除。
常见案例:组织单向行车、交叉口渠化、环岛、铁路闸站。
交通港站与枢纽
铁路闸站布置示意图
➢ 平面交叉疏解 ➢ (2)平面交叉点增设通道方式。即增加交叉点通
道,避免各方向车流相互干扰,使交叉点能力 与相邻路段相适应。 ➢ 例如:城市道路增加车道数、分道转弯,设置 导流岛,拓宽进口道等;铁路枢纽增设到发线、 迂回线、环线等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分流图 图3—1 铁路分歧线路所示意图
4、交叉流线: 包括横断与交织,交通流线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交 叉点,然后按两个不同方向离开交叉点;
➢ 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时作业; ➢ 是会合流线与分歧流线形式的组合。
图3—1 铁路会合线路所示意图
图3—3 公路道路交通流线交织、交叉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