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
烽火岁月教案[001]
![烽火岁月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69f88d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7.png)
烽火岁月教案[00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社会背景以及中共在这个时期的策略和作用;
2.认识抗日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并分析这些战役的意义;
3.了解烽火岁月中的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和牺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战争中普通人的遭遇和牺牲。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抗日战争爆发的社会背景;
2.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策略和作用;
3.抗日战争中的几次重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八路军、新四军;
4.烽火岁月中的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和牺牲。
2. 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策略和作用;
2.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八路军、新四军等几次重大战役的意义;
3.视频展示:通过展示关于烽火岁月中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和牺牲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牺牲。
四、教学评估方法
1.讨论:在讨论中考察学生对于战争中的普通人的理解和了解;
2.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写一篇有关抗日战争的作文以及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五、教学拓展
1.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文件和材料,深入了解中共在战争中的作用;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强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
烽火岁月 PPT课件4(6份)

——孟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李 清 照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 天 祥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
(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陈 毅
(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主积累
博观
一 作者视窗
丹心吐朱墨,肝胆著华章——梁斌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温馨晨读
鸡声茅
哲思品悟
思考大树 周桐淦
向往大树吗?——“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
雪压不服。”
多么英武,多么挺拔,又多么潇洒。可是,你到过原
见过原始森林中的大树没有?每一棵如盖的参天大树下面
(2)启示·启事 辨析:启示:的意思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 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运用:①党90年来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是_启__示__我们把 新的智慧宝库。 ②昨日,成都市民刘先生路过龙潭寺二手市场时,发现了 的寻人_启__事__。
合作探究
奇文
1 文本助读
结构图示
本文通过记叙清末民初冀中锁井镇丧心病狂的大地主 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凭证的古钟、朱老巩挺 事,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丑恶的嘴脸,赞扬了朱老巩 代农民的觉醒和敢于抗争的精神。同时启示人们,要获得 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
4.近义词辨析 (1)暴发·爆发 辨析:暴发: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 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 迸出;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 旧政权,建立新政权;③(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 运用:①因为受到冰岛火山_爆__发__产生的火山灰干扰,德 际机场中的13个已经停飞。 ②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突降暴雨,局部地区最高雨 雨致山洪_暴__发__。
烽火岁月教案[001]
![烽火岁月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41ddde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2.png)
烽火岁月教案[001]课程:历史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上册时间: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烽火岁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烽火岁月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珍宝岛战役的情况。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爱国情怀。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烽火岁月的主要内容以及珍宝岛战役的情况。
2.难点:如何将历史情境还原。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探究、讨论、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烽火岁月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烽火岁月相关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激烈的历史情境。
第二步:探究(30分钟)1.教师颁发珍宝岛战役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结队探究,了解珍宝岛战役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参战双方、作战规模、作战过程、战果等情况。
2.学生结合讨论,互相交流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形成团队解题,当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并听取答案。
第三步:总结、提高(15分钟)1.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相互比较、总结,掌握珍宝岛战役的主要内容,联系长达数十年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抵御外敌入侵所付出的代价和艰辛。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同时对珍宝岛战役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做出介绍,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珍宝岛战役在近代外交中的作用。
第四步:拓展(5分钟)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题目,例如:珍宝岛战役的结果?珍宝岛战役的国际影响?珍宝岛战役的教育意义?学习华夏文化应该了解的重要事件之一是珍宝岛战役等。
教学反思:1.烽火岁月的教学应该面向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2.珍宝岛战役是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对其深入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对祖国的爱。
3.烽火岁月教学在教学中应该体现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并需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大过程性评价,注重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小说欣赏》第九单元《烽火岁月》单元归纳与整合课件

单元归纳与整合(九) □战争小说发展史 20世纪,对中国来说,可以说是革命与战争的年代。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烽火硝烟,英雄辈出。
描写革命战争岁月</B>的文学作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作家的创作中占据重要而显著的位置,成为文苑中夺目的奇葩。
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创作局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
反映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题材的有梁斌的《红旗谱》;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有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等。
这些作品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解放区,他们既是革命战争的参与者,也是革命战争的记录者。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他们丰富的革命战争个人体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由于自身视角的局限,也使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人物刻画呈现类型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的作家,以审视与回顾历史的视角,重新挖掘革命战争题材,从个体生命的自由与解放、民族精神的发扬与延续、人类命运的探索与反思的角度,建构民间的革命战争历史,呈现与以前革命战争文学创作截然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叙事方法上,借鉴现代主义创作的理论和经验,有较大的突破。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是这些作品的代表。
《红旗谱》作为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作品,突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
小说主要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展开。
《红高粱》则以“我”的家族为核心,重点叙述“我爷爷”“我奶奶”和他们周围的人物,虽然以抗日战争为历史大背景,其中穿插着国共等多方势力的矛盾斗争,表现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特征,但是主要是表现个体在战争环境中求生存、求自由的原始生命力,甚至透露出许多野蛮的欲望。
如果说《红旗谱》是宏观式地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那么《红高粱》则是微观式地关注生命在时代风云中的呈现。
高三语文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第九单元《烽火岁月》考点讲解·归纳 9(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3.分析一味拔高,查无实据。 分析是探究的重要手段,结果变成了只有分析,没有探 究了。分析中不顾探究讲究实据的原则,对内容的分析缺乏 实证,任何阐释都朝着大方面演绎,结果却是查无实据的。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应注意的问题: 1.游离文本之外,信马由缰。 文本的阅读是探究的根,离开这个扎实的根基,探究就 注定失去了力度,也就没有丝毫意义;最致命的就是置文本 内容不顾,任由自己想象,有胡说八道、胡编乱造之嫌疑。 2.思考缺乏深度,蜻蜓点水。 探究是要讲究深度接,或面面俱到,结果哪一点都没能言 说到位,这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还耽误某一点的分析。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红旗谱》中朱老巩凭借匹夫之勇舍身护钟的行动有 多方面的意义,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红高粱》中的 “奶奶”“爷爷”完全不似以往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英雄 形象,而是在生命力的驱动下,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解 放生命而死。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红高粱世 界,有丰富的意蕴。探究小说的丰富意蕴是高考探究能力 考点之一。“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有以下三层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的考查中将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开放。一部好的小说都会 有丰富的意蕴,给探究意蕴题提供了广阔的命题空间,此 类题目将会是探究题考查的主角,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作品的基本内容是产生丰富意蕴的基础,也可以说是 意蕴的蓄势,倘若离开基本内容的蓄势,意蕴自然无从谈 起,至于“独特”就更是妄论。
【高中语文】烽火岁月ppt精品课件(课件+习题,4份)

×
×)
(3)颂扬· 传扬 辨析:两个词语都有“传播开去”的意思。“颂扬”着重歌颂赞 扬,“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 判断正误: ①这句话高度颂扬 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 ..
√
(
√
②雷义的后裔为了传扬 先祖的美德, 以“谦让”作为自己的堂号。 .. )
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 1930 年进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 参加过爱国学 潮,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1934 年在北平左联 刊物上发表小说《夜之交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游击活动。新中国成立 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53 年开始创作多卷本长 篇小说《红旗谱》 ,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1963 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 ,1983 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1996 年 6 月逝世。
4.词义辨析 (1)才干· 才华 辨析:两个词语均指有才能。“才干”强调办事和实践活动的能 力,多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才华”强调表现于外的才智和 能力,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 判断正误: ①他做宗人府主事的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 .. 盖世的名王。( ) ②听说他的才干 和学问,连英国的学生都很妒羡的。( ..
提示: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严老祥、老祥 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 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 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 已经麻木于地主的剥削, 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阶级更加肆无忌惮、 为所欲为。也正是他们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 失败的灰色。
烽火岁月ppt课件2 人教课标版

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选自《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 忧愁而不哀伤。”
【评说】 孔子对《关雎》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 “思无邪”的艺术观。《关雎》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 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 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 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1.本文的时代背景如何?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 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
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Hale Waihona Puke 柏.树( ) 蘸.水( )老鸹.( )
按捺.( ) 褡.裢.( )( ) 锃.明( )
摁.住( )
(2)多音字
颤((
)颤动 )颤栗
呱(( (
翘((
)翘足而待 (
)翘尾巴
抹( (
脯((
)果脯 )胸脯
)顶呱呱 )拉呱儿 )呱呱落地
单元烽火岁月
17 《红旗谱》
学国学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选自《论语·八佾》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 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 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评说】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 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 处。从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 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 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电影烽火岁月观后感

电影烽火岁月观后感电影《烽火岁月》观后感作为一部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历史题材电影,《烽火岁月》在深入探索人性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片通过细腻的画面、真实的情节和出色的表演,再现了上世纪的战火纷飞和人民生活的变迁,让人深感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脆弱。
电影的开篇,穿越时空的镜头将我们带回到了解放前夕的中国。
贫穷的农民、枪声四起的战场、悲壮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相互交织,使观众不禁沉浸在这个时代的氛围中。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艰苦奋斗的身影,也见证了人们从无奈走向希望的转变。
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对青年夫妻,他们在伟大的抗战年代相识与相恋,并在战争中一同经历了许多磨难。
在这个充满火药味的时期,他们不仅经历了打仗的艰辛,更要面对离别和死亡的残酷。
影片通过凄美的爱情线索,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们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奋斗者,最终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烽火岁月》也着重描绘了女性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战场上,女性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她们以坚韧的意志和牺牲的精神,无私地为国家和家庭付出着。
电影中,女主角的坚强和勇敢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要照顾儿女和家务,还要承担起扶持丈夫、支持革命的责任。
她们是那个特殊时代中最闪耀的光芒,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
除了历史和人物的塑造,电影的视觉呈现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剧组用精心搭建的布景、精致的服装和逼真的特效,再现了当时的战争景象。
无论是废墟之间的生活还是战场上的厮杀,每个镜头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红色的火焰和炮声更是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的压力。
除了历史重构和视觉效果,本片中的表演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每位演员都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得鲜活而真实。
他们各自的表演风格与剧情相融合,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
特别是女主角,她的内外表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韧和决心,使观众深感她对家人和事业的执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朱老巩和冯老兰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穿课文 的线索。
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 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 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 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 “平地一声雷”,以突兀之笔,把一场迫在眉 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同时也推到了 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 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 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 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
• 3、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暗示古钟被 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 心灵渐渐苏醒。
• 作用: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 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 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 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 争的精神。
《红旗谱》故事梗概
《红旗谱》的故事梗概
– 序幕:朱老巩大闹柳树林 – 开端:朱老忠、严志和邂逅相逢 – 铺垫:朱老明三告冯兰池、脯红鸟
风波起祸端、朱老忠文武复仇记 – 转折:运涛南下革命被捕 – 插曲:张嘉庆领导秋收起义 – 高潮:农民反割头税斗争、保定二
师学潮 – 尾声:朱老忠劫狱救出张嘉庆
阅读课文,理清节选片段的三要素:
梁斌,原名梁维周,河北省高蠡县人。 从1932年开始创作,抗日战争时期写了短篇 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 《父亲》和《千里堤》《抗日之家》等几个 剧本。这些创作实践为他后来的长篇创作积 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创作经验。
1953年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红旗谱》, 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 1957年出版。1963年出版了《红旗谱》第二 部《播火记》。 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 图》(《战寇图》)。
钟失败三个层次。 • 第三部分:朱老巩含恨去世。
结构图示
抓住人物主要矛盾冲突,找到课文
的主要线索
• 1.矛盾起因: 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顶税;
• 2.矛盾发展: 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
• 3.矛盾冲突: 冯兰池和朱老巩在钟前的激烈斗争;
• 4.矛盾回缓: 严老尚出面调解;
• 5.矛盾高潮: 朱老巩中了冯兰池调虎离山之计,护钟行动失败;
要砸钟,立即气愤填膺,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 足显他的正义凛然、嫉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 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 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 面对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 足见他的毫不胆怯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 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战的斗争中, 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帐;面 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返顾举刀护钟; 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 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 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 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 胆,英雄豪气。
综合概述朱老巩的形象
• 朴实豪迈,坚定勇敢; • 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 • 大义凛然,具有英雄传奇的色彩。
小说是如何塑造朱老巩这一形象的?
⑴首先,利用场面放大人物。如写朱老巩舍死护钟的场 面。 ⑵其次,利用细节雕刻人物。注意文中的一些有关朱老 巩的语言、行动描写。 ⑶再次,利用环境烘托人物。注意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 ⑷最后,利用配角衬托人物。如严老祥的优柔寡断,朱 全富的胆小怕事,严老尚的油嘴滑舌、不分是非,冯兰 池的阴险狡诈,使朱老巩的直率、果敢、刚烈、侠骨热 肠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 梁斌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红旗谱三部曲”, 包括
• 第一部《红旗谱》(1957年出版)
• 第二部《播火记》(1963年出版)
• 第三部《烽烟图》(1983年出版)
• 之外,在1970年还出版了反映土改运动的长篇 小说《翻身记事》。
• 《红旗谱》
• 文学史地位
• 《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 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
• 从总体上看,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包括战争题材小说。 主要代表作有: 《红日》(吴强,1954)、《红旗谱》 (梁斌,1957)、《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 《青春之歌》(杨沫,1958)、《保卫延安》(杜鹏 程,1954)、《林海雪原》(曲波,1957))。
• 其它“红色经典”的文本还有《铁道游击队》(知 侠,1954)、《战斗的青春》(雪克,1958)、《野火 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烈火金钢》(刘 流,1958)、《敌后武工队》(冯志)、《苦菜花》 (冯德英,1958)、 欧阳山《三家巷》 孙犁《风云 初记》等。
• 小说主要运用语言、行动描写来刻画人 物形象,主要刻画了朱老巩、严老祥、 冯兰池、严老尚等人物。
2.分析朱老巩与严老祥对话、朱老巩与 老祥大娘的对话、朱老巩与朱全富的对 话、朱老巩与冯兰池斗争时的对话,可 以看出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
• 2、朱老巩是怎样一个人? • 朱老巩极富有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一听说冯兰池
小说反映的革命时期
• (一)反映民主革命(解放战争)
• 《保卫延安》(杜鹏程) 《红日》(吴强)--孟良崮战役等 《林海雪原》(曲波)--剿灭东北土匪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渣滓洞 《百合花》(茹志鹃,短篇) 《黎明的河边》(峻青,短篇)
• (二)反映抗日战争
• 《风云初记》(孙犁)滹陀河畔抗日风云 《铁道游击队》(知侠)鲁南 《敌后武工队》(冯志)冀中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定 《苦菜花》(冯代背景如何?
• 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时代背景和社会 环境的文句吗?
• 1、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 (冯兰池……他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 肩……,他把辫子盘在帽盔上……)
• 2、通过人物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 (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 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 钱,土地,挖苦咱庄稼人……)
• 艺术构思
• 背景:大革命十年(1920年末——1930年初)
• 地点:冀中平原的锁井镇(地处滹沱河河湾的 千里堤下)
• 主要人物:
• 1、革命农民:朱严两家三代
•
朱老巩 朱老忠 大贵、二贵
•
严老祥 严志和 运涛、江涛
• 党代表:地下县委书记贾湘农
• 2、封建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
• 中心事件:“反割头税”斗争 “保二师学潮”
• 4、朱老巩护钟失败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 示?
• 总结:这样的结局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 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个人 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人物形象分析
• 1、尽管朱老巩护钟失败,但这位“燕 赵侠士”的形象却鲜明地铭刻于我们的 印象之中,这要归功于小说成功的人物 刻画手法,那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描 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呢?给我们刻画了哪 些人物?
• 短篇有: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峻青 《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等
• 革命历史小说题材分类:
1、战争题材 杜鹏程《保卫延安》
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被评论家冯雪峰誉为“真正可以 称得上英雄史诗。”
吴强《红日》 战争描写有更开阔的展现。
2、革命斗争题材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江姐、许云峰的事迹代代流传。
• (三)反映二三十年代革命 • 《小城春秋》(高云览),厦门大劫狱
《青春之歌》(杨沫),30年代前期北平 《三家巷》(欧阳山),20年代南国风云 《一代风流》第一卷, 力图反映出从1919至 1949这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的革命进程. 《红旗谱》(梁斌)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短篇)长征时 期
• 人物:朱老巩、严老祥、虎子、冯兰池、严老尚 等。
• 环境: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 • 故事情节:
1段:序幕 2~27段:开端 28~78段:发展、高潮 79~80段:结局 81~86段:尾声
• 复述情节,感受朱老巩的英雄壮举
• 第一部分:冯兰池要砸古钟。 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
• 第二部分:朱老巩护钟。 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
2、课文除了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朱老巩和 严老祥两个农民形象,还刻画了哪些农民形 象?对这些人物形象应该怎样理解?
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 热闹助威的人们。
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本分,面对冯 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怕惹事。
四十八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 更多的是心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他们私下的 议论,抒发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 来跟冯兰池斗。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 他们感到“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
• 3.重大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融合,英雄形象的塑造,英 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革命历史小说中塑造出了一 系列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给群众提供了新的仿效的榜样。
• 4.融入传奇性作品:借鉴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等结构和叙事方式。如《铁道 游击队》、《林海雪原》等。
梁斌与《红 旗 谱》
分析社会环境
• 1、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 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找 出反映他人反应的语段。
• 明确: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 遇到的是老祥嫂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 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 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 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 外,没有人施以援手。
• 欧阳山《三家巷》
《一代风流》第一卷
3、成长题材
• 梁斌《红旗谱》
农民英雄谱
• 杨沫《青春之歌》
知识分子成长史
4、革命历史传奇
--填补了通俗文学的 空白
➢曲波《林海雪原》 东北
➢知侠《铁道游击队》 鲁南
➢冯志 《敌后武工队》冀中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