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政论散文

合集下载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秦汉历史散文

秦汉历史散文

李斯与《谏逐客书》 李斯与《谏逐客书》
1、铺张的《战国策》纵横家文 铺张的《战国策》 风。 设问、比喻、 2、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 法。 文风波澜起伏,多方申说, 3、文风波澜起伏,多方申说, 宏放雄辩。 宏放雄辩。
贾谊《过秦论》 贾谊《过秦论》
《史记·屈原贾生列 史记· 传》:“是时贾生年 二十余,为最少。 二十余,为最少。每 诏令议下, 诏令议下,诸老先生 不能言, 不能言,贾生尽为之 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 为能不及也。 为能不及也。孝文帝 说之,超迁, 说之,超迁,一岁中 至太中大夫。 至太中大夫。
厕鼠与仓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 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 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 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列传》 《史记 · 李斯列传》
袁盎晁错列传》 晁错者,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 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 )张恢先所, 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zhǐ)张恢先所, 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 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 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 故。错为人陗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 尚书》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尚书》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 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 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 生所。 因上便宜事, 称说。 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 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6.秦汉散文

6.秦汉散文

《史记》 史记》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人物语言富于 个性化; 个性化;叙的画面和深邃的意蕴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
☆ ☆

《史记》 史记》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一)、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1、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描写西汉盛世人物及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重视规矩绳墨, 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2、赵晔:《吴越春秋》(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赵晔: 吴越春秋》 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3、《越绝书》 、 越绝书》
采用多种方法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教养、经历;互见法; 教养、经历;互见法;多维透视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 史记》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而在他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某些事迹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此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有表现 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二)、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 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 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三)、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碑文:蔡邕: 郭有道碑》 陈太丘碑》 碑文: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 游记:马第伯: 封禅仪记》 最早的游记) 游记: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

两汉散文

两汉散文

一、秦代散文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车同轨,书同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秦王朝的极端专制和愚民政策,也使思想文化受到极大的摧残。

短促的秦王朝,文学上没有多大成就。

刘勰说:“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汉文学史纲要》)李斯(?~前208),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

曾官至丞相。

其议论风发、文采丰富的散文实为秦统一以前所创作,代表作品为《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是谏劝秦王取消错误的逐客令而要有气量容纳人才的一封奏章。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以下作者紧紧抓住秦王心理,从“跨海内、制诸侯”的远大政治目标出发,说明用客之利、逐客之害,批驳逐客的错误主张。

文章首先铺陈秦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国君重用客卿使秦富强的史实,说明任用客卿于秦有利。

接着,铺陈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对异国色乐珠玉唯美是用的事实,以小喻大,说明为实现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对于比色乐珠玉宝贵得多的客卿更应唯贤是用。

最后,指出逐客之害。

文章末尾,对上述三层内容加以概括。

全文铺陈排比,比喻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音韵铿锵,文采斐然,既富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特色,又开启汉代辞赋铺叙藻饰的特色,是一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被后人誉为“骈体初祖”。

秦朝建立后,李斯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如《琅邪台刻石文》、《会稽山刻石文》等),具有法家辞气,清峻峭悍,质朴浑壮,铺张尽致,对汉魏以后的碑铭文体有一定影响。

二、西汉政论散文西汉散文主要有史传散文、论说散文、书信体散文等。

(一)汉初政论散文两汉政论散文以西汉初期成就最高。

刚刚建立的汉王朝需要总结秦王朝覆灭的教训,并面临着长期战乱导致的经济凋敝、外族威协、政治制度革新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对催生优秀的政论散文有内在关系。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秦、西汉散文秦及西汉散文秦到西汉是古代散文诸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吕氏春秋》一、体制。

是吕不韦令门客合百家之说编写成的。

约成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一)分12纪,每纪5篇;8览,每览8篇;6论,每论6篇;1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整齐,成为“法天地”的体系,利于把不同学说纳入框架,是吕不韦托秦国之势从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也许还有为秦统一天下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二)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以道家、儒家、阴阳家思想较多,但在杂取各家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发展和改造,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三)风格不完全统一,各有特色。

如《重己》篇语言朴素恳切,《贵公》篇叙述生动明快,《大乐》篇语言简洁流畅,有些是段落声中音律的押韵散文。

(四)全书的寓言共有200多则,大都化用神话、传说、故事,还有是自己创造;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论点,然后引述寓言来论证,如《察今》篇为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点明寓意。

李斯的散文一、李斯,楚国上蔡人,主要作品是《谏逐客书》。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可谓骈体之祖。

二、刻石。

现存7篇,李斯作。

(一)都以四字为句韵文,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是秦文学独创。

(二)气魄雄伟,文字典雅,以浑朴为体,各具特色。

《峄山刻石》为东巡第一篇,首述嬴政继承王位,继言以始皇为号,最后歌颂统一天下的功绩,表达群臣的敬仰;《泰山刻石》词庄严,体精深硕大;《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琅邪台刻石》铺张扬厉,具囊括并吞之气;《会稽刻石》篇幅较长,其中考验事实,称颂秦政,所言尤详,清峻为体,前后对比鲜明。

(三)刻石文贯以法家辞气,堪称碑铭之祖。

第一章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一章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文风几经迁转,文章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

两汉时期数量不多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

【例题·单选】汉代散文的行文造语向着骈俪方向发展出现在()A.西汉前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隐藏答案【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汉代散文的发展变化趋势,属于应用的层次。

汉代散文上承战国遗风,在两汉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文章的行文造语也在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

关于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学员可以查看讲义上文。

二、理解:1、《吕氏春秋》概况《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2、《吕氏春秋》的文学特征《吕氏春秋》的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其组成和规模,与《韩非子》的内外《储说》相近。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或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例题·单选】《吕氏春秋》的文章特点是()A.罗列事实,极力铺陈B.平实畅达,不求华丽C.对比鲜明,事理昭彰D.举重若轻,纵横捭阖隐藏答案【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吕氏春秋》的文学特点,属于理解的层次。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门客撰写的一步杂家著作,其文学特点就是"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关于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学员可以查看讲义上文。

3、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

曾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入秦。

秦统一后,为丞相。

设立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秦始皇卒后不久,遭赵高诬陷入狱,被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前237),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

秦及西汉散文秦及西汉散文1贾谊:代表政论散文:《过秦论》。

鲁迅先生曾称赞此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堪称“西汉鸿文”。

内容:总结秦朝兴亡的历史教训:人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应实施仁义,注重教化。

2 《过秦论》写作特色:1、文势纵横捭阖,浩瀚恣肆,加强了说服力;2、运用渲染、比衬、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如:写六国人才众多,“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却为秦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这个“席卷天下”、“威振四海”的王朝,却在“率散乱之众数百”的陈涉“奋臂大呼”下土崩瓦解。

通过比衬,突出了秦代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3、文章铺张扬厉,感情倾诉酣畅淋漓,笔锋犀利,言辞激切,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地位与价值:影响了当时一批著名的散文家,形成了汉初政论文雄奇的文风,同时对后世政论文也有很好的影响,被视为千古绝唱、权衡文章高下的标准,尤其对唐宋政论文的影响更大。

3 疏牍文(1)《论积贮疏》:文帝籍田之礼(2)《上书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4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1)颍川人。

汉文帝时,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

晁错位高权重,就向景帝提削藩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削藩策》。

《史记》《汉书》讲到晁错的时候都用了四个字:峭直刻深(2)《论贵粟疏》(与贾谊《论积贮疏》比较)(3)《贤良文学对策》,汉文帝十五年拔第一5 《论贵粟疏》是晁错上给文帝的一封奏疏,文章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贵民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即通过交纳粮食可以买爵免罪。

本文论说有力,办法具体,汉文帝欣然采纳了此建议。

文章从古代圣王治国之法、当今农民生活状况、法律条文与现实的矛盾、民贫商富的潜在危害等几个方面分析,立论深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他的文章长于分析问题,注重说理,讲求实用,逻辑性较强。

文风朴素无华,但质实恳切,故多被后人所称道。

第二编-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副本

第二编-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副本
三本书所列举的故事不少极具文学色彩, 以其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而为人们所喜 闻乐道。
这三本故事集,文笔朴实简洁,叙事写人 生动形象,上承《韩非子》的《内、外储 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 语》类小说之先河。
西汉后期的其他散文
桓宽的《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 散文的代表作。
扬雄《太玄》、《解难》、《法言》、 《解嘲》。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拜为秦客卿。 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谍,被秦发觉,秦 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 客。”李斯也在此列,乃上此书。历叙 客的有功于秦,历陈逐客之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 “李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事秦,利 用机会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忍受的恶行 (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 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 公、召公媲美了。” 《谏逐客书》:
《论积贮疏》:主旨是劝谏汉文 帝要重视农业生产。说明积储的 重要性。指出百姓“背道而趋末” 与“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事实, 提出了“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 本”的主张。
三、《过秦论》讲析
《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最 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以及迅 速灭亡的主因,得出秦亡于“仁义不 施,攻受之势异”的结论。
《论贵粟疏》:题目是后人所加,是 晁错继贾谊《论积贮疏》稍后写下的 名作。这一奏疏大约上于汉文帝十一 年(前169)。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 经济薄弱,粮食来自足现象,分析了务 农贵粟的重要性。
《论贵粟疏》内容简析:
1.通过古今对比说明当今蓄积不足的 原因,强调君主只有“务民于农桑” 才能巩固统治。中心是讲重农。
写作特点:1.正反论述,说理透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五叹(5)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
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 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 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 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一、贾谊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贾生年二十余, 为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 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 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 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具其事仪法……。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 太傅。‛

二、晁错: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人 也。学申商刑名于轵(ZHI214)张恢先所,与 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 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 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 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 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李斯五叹(1)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
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 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 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 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 自处耳。”
李斯五叹(2)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
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 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 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 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 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 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 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论贵粟疏》
论述中心: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 张。 艺术特色: 1、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说理透彻。 2、正反对照鲜明,说服力强(今昔、商 农)。 3、语言朴素,具有逻辑性。 4、感情真挚,气势充沛。

第三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1、《淮南子》简介:
此书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前 179?——前122)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十 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鸿烈》。 其中‚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 主要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 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2、《淮南子》的文学色彩: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 (2)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 的修饰和整饬。

二、刘向及其它作家
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他的《七略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 录学著作。其它还有《战国策书录》、《管 子书录》、《孙卿书录》 散文代表作:《新序》、《说苑》 董仲舒《贤良对策》三篇 东方朔《答客难》 桓宽《盐铁论》 扬雄《解嘲》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1、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 精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 的艺术效果。 2、无论叙述还是议论,都以对比手法加 以强调,颇具说服力。 3、文章排比铺叙,尽力渲染,深得先秦 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论积贮疏》
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 重大意义。 论述角度: 1、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积贮‛的紧迫性。 2、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积贮‛的危害性。 3、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积贮‛的可行性。 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

三、西汉散文的特点
汉代散文与先秦散文相比,显得严谨质 实。 汉初散文有先秦余绪,代表了西汉散文 的最高成就。 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 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
第四节 抒情议理散文

总的特点: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 发展流变: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用书 信的形式来表情达义。但此时所遗之书,多 为军国大事,只论事说理,个人感情不多; 战国时期,一些书信在叙事、议理中已经含 有较多的抒情成分 ;汉代,它们或偏重抒情, 其中有一些议理的成分,或偏重议理,其中 有一些抒情的成分。将抒情与议理完满结合。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期卫国著名商人, 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 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 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 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 《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 语:一字千金。
《论衡》的艺术成就: (1)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 文。 (2)文字比较接近汉代口语,既准确精练, 又通俗易懂。
2、王符的《潜夫论》:
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对 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 切中时弊。 在议论政治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 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仲长统的《昌言》。 王充、王符和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 1、李斯(?—前208),他的主要作 品是秦始皇十年(前237年)的《谏 逐客书》。


2、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
(1)采用铺张手法。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文风波澜起伏,宏放雄辩,有纵 横家遗风。
3、体制独特的刻石文:现存刻石共有7篇,
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 为句的韵文写成。
2、艺术特色: (1)平实畅达的文风:如《重己》《贵公》等 (2)丰富多彩的寓言:全书中的寓言故事共有 二百多则。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 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如荀卿之 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 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 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
李斯五叹(3)

(秦始皇死,为赵高所挟制,被迫从其谋 更易太子。)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
息曰:“嗟乎!独遭乱世, 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
李斯五叹(4)
(上书言赵高之短,反为赵诬下狱)居
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 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 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 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知不及三子, 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 忠死,宜矣。……吾必见寇至咸阳,麋 鹿游于朝也。”

邹阳与《狱中上梁王书》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 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 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 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 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擒, 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书奏梁 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狱中上梁王书》主要艺术特色:
1、表达上博引史实 2、巧设比喻,铺张排比。
3、辞采富丽,具有辞赋化倾向。
精彩片段:

‚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折肋折齿于 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 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 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 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 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 以国。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 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 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报任安书》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呼应。 2、重铺排,重夸张,以酣畅淋漓取胜。
又引证了大量的史料,使用了许多比 喻手法,从而构成一种不可折服的气 势。 3、语言富有抒情性。
精彩评述:

明代孙月峰说:‚直写胸臆,发挥又发挥, 惟恐倾吐不尽,读之使人慷慨激烈,唏嘘欲 绝,真是大有力量文字。‛ 又曰:‚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 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 往不乏,读之但见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 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 卓为百代伟作。‛(《评注昭明文选》)

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 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 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 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 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 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 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 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 名。

其它抒情议理散文
1、杨恽《报孙会宗书》 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汉书.司马迁传》 中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 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可能是 私授弟子,或允许友朋阅读转录)焉。‛ 2、班昭《为兄上书》 3、徐淑《答夫秦嘉书》

司马迁与《报任安书》

结构层次: 1、说明迟迟未回信的原因。 2、具体阐述自己的身残处秽,诉说所遭受 的奇耻大辱。 3、回顾了为李陵辩护而获罪的经过。 4、阐述作者的生死观、荣辱观。 5、说明自己著成《史记》,可偿前辱之债。 6、总收愤叹之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 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 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