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防腐剂的选择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C、干燥洁净
D、带密封装置
E、可重复使用
显示答案
A,B,C,D
标记一下
第9题 餐后尿适于做 A、尿糖测定
B、尿蛋白定性试验
C、尿胆原定性试验
D、尿有形成分计数
E、管型计数
显示答案
A,B,C
标记一下
第10题 24h尿标本适于做 A、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C、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入侵
D、脑瘤合并脑压升高
E、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管内给药治疗
显示答案
D
标记一下
第28题 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增加,可能发生于下列何种疾病中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多发性硬化症
D、急性化脓性细菌脑膜炎
E、以上都不是
显示答案
C
标记一下
第19题 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测定最适宜标本为 A、3h尿
B、12h尿
C、24h尿
D、随机尿
E、首次晨尿
显示答案
C
标记一下
第20题 导致尿蛋白加热乙酸法呈假阳性反应的药物是 A、麝香草酚
B、甲苯
C、甲醛
D、甲基多巴
B
标记一下
第35题 适于1h尿沉渣排泄率检查的标本是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6h尿
D、27h尿
E、餐后尿
显示答案
C
X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正确答案。
标记一下
第1题 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包括 A、肾小球孔径屏障
B、阑尾炎
C、上呼吸道感冒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检验基础找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检验基础找答案1、单选关于半乳糖尿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半乳糖血症的患者排出半乳糖尿B.先天性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C.患者缺乏半乳糖激酶D.患者不能把(江南博哥)食物中的乳糖转化E.患者生长发育停滞、智力障碍正确答案:D2、单选对尿液中鳞状上皮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尿上皮细胞中体积最大、核也最大的细胞B.来自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表层C.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D.形状不规则E.胞质丰富正确答案:A3、单选正常人晨尿pH参考范围是()A.pH4.5~5.5B.pH5.5~6.5C.pH6.0~6.5D.pH6.5~7.5E.pH7.5~8.5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晨尿在膀胱储存时间较长,代谢产物积聚,尤其是酸性物质增多,所以晨尿pH偏弱酸性。
4、单选CSF静置12~24h后,标本表面有纤细网膜形成的,常见于下列何种疾病()A.化脓性脑膜炎B.蛛网膜下腔梗阻C.结核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脑脊髓梅毒正确答案:C5、单选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质分子量范围是()A.1万~2万B.3万~4万C.4万~5万D.5万~6万E.7万~9万正确答案:E6、单选可能影响血小板直方图的因素有()A.白细胞减少B.核左移C.巨红细胞增加D.小红细胞增加E.中性粒细胞毒性变正确答案:D7、单选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与单个核细胞峰之间的区域异常,可能是()A.有核红细胞B.蛋白质颗粒C.脂质颗粒D.异常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增多正确答案:D8、单选适用于尿液激素测定的防腐剂是()A.碳酸氢钠B.甲醛C.浓盐酸D.麝香草酚E.甲苯正确答案:C9、单选细胞脱落后发生固缩性退变多发生于()A.表层鳞状上皮细胞B.中层鳞状上皮细胞C.基底鳞状上皮层细胞D.纤毛柱状上皮细胞E.黏液柱状上皮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细胞脱落后,因营养不良而发生变性直至坏死称退化变性,简称退变。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整理课件
1
尿液生成
整理课件
2
尿液检验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 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 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 首选项目。
2.安全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常 可引起肾脏损害,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尿液变化,以确 保用药安全。
10项尿液分析仪:在9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比密测定。
11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维生素C测定。
12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色和浊度测定。整理课件
15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整理课件
21
尿胆红素检测原理: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介质中,尿胆 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耦联成红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 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胆红素检测干扰因素: ①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 生素C、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使胆 红素呈现假阴性; ②尿液中含有吩噻嗪或吩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呈现假阳 性;
整理课件
5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24小时尿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24小时尿样本采集标准程序*注意:尿液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一经排出就会发生某些化学变化。
因而在24小时尿样收集过程中,为了抑制细菌生长,必须在尿液中加入防腐剂(推荐使用麝香草酚,有效剂量为100mg/dl尿)或置于4℃冰箱中冷藏。
1、病人排空膀胱,弃去此尿液。
以此作为24小时尿液采样计时的开始;2、收集此后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
使用清洁带盖大口容器(容量为3000-5000ml),尿液需冷藏或加入防腐剂;3、在24小时时,最后一次排空膀胱,收集尿液,采样结束;4、此期间内抽取血液样本一次,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5、测量24小时总尿量;6、将24尿液全部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
*如患者每日排尿≥3次,收集24小时尿液即可;如患者每日排尿<3次,要求收集48小时标本。
24小时透出液样本采集标准程序1、病人引流出腹透液,弃去。
以此作为24小时透出液采样计时的开始;2、收集此后24小时内的所有透出液。
透出液无需冷藏或加入防腐剂;3、此期间内抽取血液样本一次,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4、将所有24小时透出液充分搅拌混匀;5、测量24小时透出液总量并留取10 ml作为样本;6、将样本送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
*因存在葡萄糖的干扰,对透析液肌酐浓度的监测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肌酐(mg/dl)=肌酐(mg/dl)–[葡萄糖(mg/dl)×校正因子**]。
**实验室可从2.5%新鲜腹透液袋中抽取透析液,测定其肌酐(假阳性)及糖的浓度,以计算肌酐校正因子。
每个实验室最好有自己的校正因子。
美国密苏里大学使用的校正因子为0.5。
肌酐校正因子=肌酐测定值糖测定值*PET标准程序1、2、3、做PET的前夜行标准CAPD换液,腹透液留腹8-12小时;次晨,病人取坐位,进行腹透液引流20分钟,并测量其总量;病人改仰卧位,在10分钟内灌入2L2.5%腹透液。
每灌入400ml液体时,让病人左右翻转体位;4、5、a.b.c.d.6、7、a.b.c.d.e.灌注完毕时记录准确时间,作为留腹“0小时”;透析液留腹0小时和2小时时:从腹腔放出200ml透析液至空透析液袋内,上下倒转2-3次,以充分混匀标本;使用无菌技术,从加药口抽取10 ml透析液;将剩余的190ml液体重新灌入腹腔内;将10ml样本注入试管内,做好标注。
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

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一、尿液标本收集为保证尿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必须正确留取标本。
收集容器要求:①清洁、干燥、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②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③无干扰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消毒剂)混入;④有明显标记的如病人姓名、病历号、收集日期等,并必须粘贴在容器上;⑤能收集足够尿液,最少12ml,最好超过50ml,如收集定时尿,容器应足够大,并加盖,必要时加防腐剂;⑥如需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
尿标本收集后应及时送检及检查,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
尿标本也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
二、尿标本种类按检查目的,常可采用下列标本:1.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标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也便于对比。
适用于可疑或已知泌尿系疾病的动态观察及早期妊娠试验等。
但由于晨尿在傍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发生变化。
因此有人推荐用清晨第二次尿标本检查来取代晨尿。
2.随机尿(随意一次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
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可致使浓度或病理临界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如维生素C等的干扰。
3.餐后尿通常于午餐后2小时收集患者尿液,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悄快活的检查出更为敏感,因餐后增加了负载,使已降低阈值的肾不能承受。
此外由于餐后肝分泌旺盛,促进尿胆原的肠肝循环,而餐后机体出现的碱潮状态也有利于尿胆原的排出。
因此,餐后尿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4.3h尿收集上午3小时尿液,测定尿液有形成分,如白细胞排出率等。
5.12h尿晚8时排空傍胱并弃去此次的尿液后,留取至次日晨8时夜尿,作为12小时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s计数。
6.24h尿尿液中的一些溶质(肌酐、总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及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其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小时尿液。
(检验试卷)检验科2018年三基三严考试试卷

2018年第 1 届《瑞丽景成医院三基三严》考试试卷(检验卷)(闭卷)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和医学检验技术年级:2018年考试时间:90 分钟共 6 页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不用作尿液防腐剂的是()A.二甲苯B、麝香草酚C、甲醛D、盐酸 E、硫酸2.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患是()A、急性出血后B、脾功能亢进C、脾切除术后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急性化脓性感染3.化脓细菌感染时,血常规不会出现()A、白细胞总数增多B、中性粒细胞中度左移及毒性变化C、嗜酸性粒细胞增加D、淋巴细胞减少E、中性粒细胞增多4.急性胰腺炎的生化检查指标为()A、肌酸激酶B、肌酸激酶同工酶C、乳酸脱氢酶D、淀粉酶E、碱性磷酸酶5.下列哪一种指标对于肝、肾损坏、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意义()A、血糖B、血脂C、血清蛋白质D、血氨E、淀粉酶6.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常用于()A、心、脑血管疾病B、泌尿系统疾病C、肝脏疾病D、心肌梗死E、甲状腺功能亢进7.Ⅰ型糖尿病的特点不符合的是()A、好发于青春期B、需依赖补给胰岛素C、很快出现"三多一少"症状D、与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关E、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8.能引起志贺样腹泻(粘液脓血便)的大肠埃希菌是()A、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B、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D、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E、肠凝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9.MRSA的主要耐药机制是()A、产生β-内酰胺酶B、产生钝化酶C、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D、抗菌药物渗透障碍E、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10.下列情况红细胞增多,哪项不是由于血液浓缩()A、连续呕吐B、高山居民C、反复腹泻D、出汗过多E、大面积烧伤11.甲胎蛋白(AFP)增高在下述哪项中最多见()A、生殖细胞肿瘤B、胰腺癌C、原发性肝癌D、肝硬化E、胃癌12、用改良牛鲍计数盘计数白细胞,充池后每大方格容积为()A、1mm^3B、10μlC、0.1mm^3D、1μlE、0.1mL13.CPD-A全血保存有效期为( )A.10天 B.21天 C.28天 D.30天 E.35天14.调查医院感染的最佳方法()A.从医院微生物室获得病例来源 B.临床医师填报病例C.专职护士到病室前瞻性发现病例 D.病室监控护士报告病例E.专职护士到病案室从出院病历中找查病例15.MRSA感染的最佳选药( )A.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B.头孢唑林 C.氧氟沙星 D.磷霉素E.丁胺卡那霉素1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D.冰冻红细胞 E.照射红细胞17.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A.40% B.50% C.60% D.70% E.90%18.我国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A.输血和血制品 B.静脉注射毒品 C.母婴垂直传播D.性传播 E.儿童疫苗注射19.尿中出现何种管型对诊断肾盂肾炎有帮助( )A.红细胞管型 B.上皮细胞管型 C.白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 E.混合管型20.关于缺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渗性缺水细胞内缺水 B.低渗性缺水细胞外缺水>细胞内缺水C.等渗性缺水时水和钠成比例急剧丧失 D.高渗性缺水缺水>缺钠E.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21.免疫系统包括( )A.胸腺、骨髓 B.T细胞、B细胞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D.免疫器官、免疫分子 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2.某肾盂肾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7.32,PaCO2 30mmHg,HCO3- 15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23.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最主要的鉴别点是( )A.前者有全血细胞减少,后者无 B.前者有血小板减少,后者无C.前者骨髓增生低下,后者无 D.后者Ham试验阳性 E.以上都不是24.在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IgM B.IgA C.IgE D.IgG E.IgD25.下述何项能最早最准确诊断妊娠( )A.B型超声检查 B.血β-hCG放射免疫测定 C.黄体酮试验D.基础体温测定 E.宫颈粘液检查26.用已知B型人的血液与待测者血液做交叉合血,若主反应凝集,次反应不凝集,待测者的血型是( ) A.B型 B.O型 C.A型 D.AB型 E.Rh阴性27.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 )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 B.尿中无尿胆红素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 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E.尿中尿胆素升高28.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见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乏( )A.Ⅸ因子 B.Ⅴ因子 C.Ⅶ因子 D.Ⅱ因子 E.以上都不是29.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A. 生理性血糖升高B. 病理性血糖升高C. 生理性血糖降低D. 尿糖E.以上都不对30.酮体是指()A.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B.β-羟丁酸、乳酸、丙酮酸C.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D.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E.草酰乙酸、β-羟丁酸、乙酰乙酸31.生成酮体的器官是()A.肾B.心脏C.肝脏D.脑E.脾32.做血气分析采集血标本后应立即()A.注入容器中再加液体石蜡盖紧盖与空气隔绝B.注入普通试管内送验即可C.将针头插入小瓶内石蜡油液面下抗凝剂内,将血注入D.注入盖紧盖的容器内与空气隔绝E.以上都不对33.急性肝炎时,人体内转氨酶变化为()A.ALT升高,AST升高,AST/ALT>1.5B.ALT升高,AST升高,AST/ALT<1.0C.ALT正常,AST正常,AST/ALT=1.15D.ALT降低,AST升高,AST/ALT>11.15E.ALT降低,AST升高,AST/ALT<1.034.骨髓穿刺呈""干抽"",外周血无幼稚细胞出现,脾也不肿大,下列最佳选择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慢性粒细胞性贫血C.骨髓纤维化D.多发性骨髓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巨核系细胞增多的骨髓象一般不出现在()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巨细胞性贫血36.下列哪种方法用一种标记物检测多种被测物()A.ELISA双抗体夹心法,ELISA竞争法B.ELISA间接法;间接法荧光免疫技术C.ELISA竞争法;放射免疫测定D.ELISA双位点一步法:直接法荧光免疫技术E.ELISA双抗体夹心法,直接法荧光免疫技术37.下面哪个方法或试验不是凝集反应()A.抗球蛋白试验B.肥达氏试验C.琼脂单向扩散D.交叉配血试验 E反向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38.以下哪类传染病是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 艾滋病、风疹、麻疹B.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E.鼠疫、炭疽39.下列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A. 无明确潜伏期,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B.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C.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D.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标本采集试题

《护理学基础》题库(第十五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标本采集一、选择题:1、标本采集时的原则哪项不妥:A、遵照医嘱执行B、应明确检验的目的C、严格执行查对D、注意观察病情变化2、下列哪项属于血清标本采集法:A、PaCO2B、APTTC、HGB 0、心肌酶3、哪项除外属全血标本:A、H3AgB、二氧化碳结合力C、血沉(E S R)D、Hct (红细胞比积)4、哪项除外均是尿液防腐剂:A、酒精B、甲醛C、甲苯D、浓盐酸5、血标本采集时哪项不妥:A、肝功能标本需饭后抽血B、全血标本均需一针见血,充分混匀C、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先告知病人D、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污染6、使用真空采血管时试管头颜色是红色为:A、生化检测B、全血试验C、凝血测定D、红细胞沉降率7、使用真空采血管时试管头呈黑色是:A、全血试验B、红细胞沉降率C、测血测定D、生化试验 8、需生化试验应取真空采血管的:A、红色或黄色B、紫色C、黑色D、蓝色9、凝血测定时取真空采血管的:A、蓝色B、红色C、紫色D、黑色10、紫色的真空采血管是:A、全血试验B、生化检测C、凝血测定D、红细胞沉降率11、EDTA—K2 中文是:A、肝素B、枸橼酸钠C、乙二基四乙胺二钾D、草酸钾12、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事项哪项错误:A、采后立即送验B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C、抽血前检查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D、一般采血2ml13、使用甲醛防腐剂应在多少ml尿中用多少甲醛:A、20ml—1mlB、30ml-1 滴C、100ml——5-10mlD、50ml—5 滴14、24h尿标本,收集的时间是:A、早7点一翌日7点B、早8点一翌日8点C、早10点一翌日10点D、早6点一翌日6点15、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注入标本容器的顺序是:A、抗凝一血清一培养B、血清一培养一抗凝C、培养一血清一抗凝D、培养一抗凝一血清16、采集血清标本容器需用:A、肝素抗凝管B、清洁干燥管C、石蜡油管D、草酸钾瓶17、采集粪便培养标本应:A、在加热便盆中取粪便少许放纸盒中送验B、用无菌干棉签由肛门插入6—7。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尿液中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尿试带上各种试剂的模块发生颜色 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试带置 于尿液分析仪的比色进样槽,各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 并产生不同的发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 换为相应的电讯号,电讯号传送至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 数值。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尿。 (4)特殊试验尿: ①尿三杯试验:多用于男性下尿路及生殖系统疾病定位初步判断。 ②耐受性试验尿:如经前列腺按摩后排尿收集尿标本。 4.无菌尿: 常用的方法有: (1)中段尿:留尿前先清洗外阴,在不间断排尿过程中,弃取 前、后时段的尿,以无菌容器只接留中间时段的尿。 (2)导管尿、耻骨上穿刺尿:患者发生尿潴留或排尿困难时采 用。
尿液干化学检测方法学评价
众多因素干扰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使 得日常干化学尿液检验假阳性与假阴性 不可避免。 因此尿液干化学检验只能作为尿液常规 检验的过筛试验。
尿有形成分分析仪
检测原理:
(1)影像式:与人工显微镜检查 原理基本相似。必须经过严格的定 时、定速离心,然后留取定量的尿 沉渣,通过医学图像信息扫描技术 应用于全自动相差显微镜镜检,机 器视觉智能分析,识别并计数。
尿胆原检测原理: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条 件下,尿胆原与试带条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试剂 模块发生由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检验最好留取新鲜标本及时检查,否则尿液生长细菌,使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在留取24小时或12小时尿液时,尿液标本应置冰箱保存或加入防腐剂(anti-septic),常用的防腐剂有:
1.浓盐酸
盐酸使尿液保持酸性,阻止细菌繁殖,同时防止一些化学物质因尿液碱化而分解,通常用量为0.5~1.0ml浓盐酸/100 ml尿液,适用于24小时尿儿茶酚胺、香草扁桃酸(V M A)、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等定量测定。
2.甲苯
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细菌繁殖,用量1.0~2.0ml甲苯/100ml尿液,适用于尿肌酐、尿糖、蛋白质、丙酮等生化项目的测定。
3.冰醋酸
用量5~10ml冰醋酸/24小时尿液,适用于24小时尿醛固酮测定。
4.麝香草酚
可抑制细菌生长,用量为0.1g麝香草酚/100ml尿液。
用10%的麝香草酚异丙醇溶液可增加麝香草酚的溶解量,达到抑菌及保护代谢物的作用,适用于尿钾、钠、钙、氨基酸、糖、尿胆原、胆红素等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