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美术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8《猜猜我是谁》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8《猜猜我是谁》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8《猜猜我是谁》湘美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猜测物品的名称;
2.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形象记忆;
3.能够在绘制时观察形体,掌握绘画基础技巧;
4.提升学生的绘画创意和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在教学前,可以给每位学生分发一份卡片,让他们看一眼上面的物品,但不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卡片,然后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座位,开始猜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步骤二:学习
1.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依据自己心中猜测的物品在画纸上勾勒出它的大概轮廓。

2.给学生展示目标物品,然后再让学生调整他们的画作,使其更加逼真。

3.对于画得相对比较擅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加上一些细节,让画作更加生动。

步骤三:展示
1.让学生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猜的的范围和创作的过程。

2.在展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出他们画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说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步骤四:总结
1.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画的最好的作品,然后提交给老师。

2.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品,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猜测和形象记忆还是有些难度,参与者非常欢乐,喜欢制作自己的画作,但有些涂色比较随意,导致作品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为此我在下一节课中将更注重涂色细节的指导和纠正,同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素材和创意,让学生更加有感受。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8.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8.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8.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猜猜我是谁》是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来描绘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动物和人物的轮廓,让学生尝试猜测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描绘物体特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描绘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描绘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以及如何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图形描绘物体的特征,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描绘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绘画工具、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课本、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猜谜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特征。

例如,展示一个实物模型,让学生猜测是什么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多个动物和人物的轮廓,让学生尝试猜测和描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特征,如形状、大小、线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描绘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大家猜猜是什么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用线条和图形创作一个有趣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湘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8课 猜猜我是谁(教案)

湘美版 美术二年级上册第8课 猜猜我是谁(教案)

《猜猜我是谁》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游戏和制作活动,体验参与装扮活动的愉悦与成功感受。

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的特征和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并用撕一撕、贴一贴的方法制作面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欣赏对比面具,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用撕贴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制作一副独特的面具。

教具准备:多色卡纸、固体胶、双面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播放小猪佩奇面具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我们来看看她是谁?播放小猪佩奇视频。

师:同学们,小猪佩奇她们玩的很开心,你们想不想和小猪佩奇一样也戴着面具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呢?生:想。

板书课题:猜猜我是谁二、新课讲授(一)看一看1、欣赏古代面具,发掘面具特点和历史。

2、欣赏各时代面具,拓展见识。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你们点赞,面具是一个拥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物件,并经过了时代的发展,面具也有了巨大变化,老师接下来要考考大家那个是古代面具,那个是现代面具。

连一连:3张图,让学生连一连古代,近代,现代面具师:为什么这样连呢?生:古代面具,用来祭祀,近代面具,开始脱离宗教祭祀,使用于表演,而现代面具用来舞会。

(二)赏一赏1、再赏学生作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三)撕一撕1、撕纸体验,初步掌握手法。

三、微课示范a.撕外形b.撕眼洞c.撕五官d.装饰e.装带子四、学生创作展示创作要求:①、设计一个大胆创新,造型独特的面具。

②、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③、爱护环境,纸屑下课丢垃圾桶教师课堂来回辅导(播放轻音乐)五、展示评价猜猜我是谁游戏规则:请制作完成了同学8人一组,站在讲台上,老师放音乐,音乐停了摆个POSS。

连续摆2个POSS后,再请同学猜人,猜对,该面具者拿下面具!(不能猜自己的组员)六、总结拓展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收获满满,了解了面具的知识,也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面具,大家表现都很棒!咱们生活中其实还有许多种面具,老师要请同学们回去,调查调查身边有特色的面具,并收集相关信息,回来班级分享给大家!下课!。

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湘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课《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撕、拼、贴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积极参与游戏和制作活动,体验参与装扮活动的愉悦与成功感受。

【教学重点】运用撕、拼、贴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抠洞、面具的装饰。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色卡纸、蜡光纸、双面胶等。

2、学生准备:色卡纸、腊光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课前让一个学生戴上面具,创设神秘嘉宾出现情景,让学生猜猜他是谁?为什么我们不认识他了呢?生回答后,师小结:因为他戴上了神秘的面具,今天我们也来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玩一玩“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欣赏面具,了解作用(1)面具的作用师:刚才这位同学戴的面具起了什么作用?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面具不仅可以遮盖人的本来面目,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面具。

(2)课件欣赏面具欣赏面具:a.贵州安顺地戏面具b.彝族变人戏面具c.藏族蓝面具d.湖北土家族面具学生谈感受。

小结:面具是一种世界文化,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原始社会,人类无法抗拒自然灾害和疾病,认为是妖魔鬼怪造成了一些灾害和疾病,于是他们就戴上面具,手舞足蹈地降妖驱魔。

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大多造型奇特,色彩鲜艳,显得比较凶的样子,而现代的面具更是形式各异,姿态万千,人们只是在舞台上或化妆舞会上用上它,成了装饰用的道具。

面具外形夸张,色彩鲜艳,有丰富的花纹和羽毛、贝壳、彩色布条等装饰。

古代人相信面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每个面具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三、教师示范,学习方法1、教师出示范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这个面具是怎么做出来的?它用到了什么材料?你们带来了哪些材料可以使用?(学习撕纸方法,练习撕纸)2、学习面具的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撕脸型。

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卡纸,对折,大胆撕出面具的外形。

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美术《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一些著名的卡通形象,并且知道这些卡通形象不同的特点,模仿卡通形象进行表演,《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2.能够结合卡通形象的特点,通过构思,进行生动表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卡通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形象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教师准备:学习单、课件、小组统计表。

活动过程一、师生交流,观看动画主题MTV引入活动同学们,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已经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生活,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我们的最爱。

在今天这一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进入卡通地带。

现在请同学们,先来观看我国的一部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曲《猴哥》。

在观看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两个学习任务,请大家边看边思考。

(幻灯展示观看的学习任务)1.通过观看这首主题歌,说说你对孙悟空这个卡通人物的了解。

提示:可以说说孙悟空的着装、外表、语言和动作。

2.你认为孙悟空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二、活动实践(一)看来大家对孙悟空的了解可真多,我们也应该学习孙悟空的勇敢大方、不怕艰险、乐于助人、虚心好学、一心一意的良好品行。

接下来老师想知道你们的自己惊讶中都喜欢什么样的卡通人物。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

请各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交流第一部分的调查内容,互相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理由。

第一部分:调查我最喜欢的卡通1.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2.他的外表(发型、着装):3.他的言行(语言、语调、动作):4.我喜欢他的理由是:5.我是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来了解它的?(选择)电视()图书()影碟()其他()(二)汇报: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你最喜欢他的一个什么故事?(三)他们都说得很棒!下面老师要给各小组分布置个学习任务,看老师手上的六张统计表,等老师把手中的统计表发到各小组里,请各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要字写得端正的同学来记录,用5分钟的时间把统计表汇总完,教学反思《《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八课《猜猜我是谁》教案3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八课《猜猜我是谁》教案3

《猜猜我是谁》教案教学目标:1、发现表现背面人物头部的美感,进一步学习写生及线造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

2、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捕捉背面人物头部的特征,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出来。

用线描表现任务背面头部的特征。

教学准备: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胶水和线。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

1、小魔术表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猜测其中的玄机。

2、教师讲解魔术,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二、导入新课1、投影课前准备的几张同学被买你的照片。

2、导语: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仔细观察照片,猜猜这是谁。

(板书):猜猜我是谁三、探究表现任务背面应从哪些特点入手1、他们都是谁?2、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照片上什么地方看出来是他。

3、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头型发型头饰服装四、教师示范、讲解,怎样表现这些特点。

1、抽生站到讲台前,面向大家,同时投影这个学生的背面影像。

(女生)2、教师在展台上一边示范一边讲解:(1)分析头型——示范——不同的圆形(留脖子)(2)分析发型——示范——组织线条(3)分析头饰——示范——注意头饰位置(4)分析服装——示范——色彩和款式,衣纹和花纹。

3、小组讨论:如何表现男生的短发,男生和女生的头发有什么不同。

五、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1、小组观察教材中学生作业,讨论小作者是怎样表现模特各部分的特征的。

2、小组汇报:你从这写作业中得到了哪些启发?3、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1)小结(2)布置作业现在我们每个人也要画一张表现人物背面的作业,第二排的同学画第一排的同学,第三排的同学画第二排的同学,以此类推,第一排的同学花屏幕上的照片。

画完后,把作业放到展台上,请同学们猜猜你画的是谁,好吗?六、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线条的组织,衣纹的画法,画面的构图。

湘版美术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案

湘版美术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案

湘版美术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案第一篇:湘版美术二年级猜猜我是谁教案湘版二年级上册《猜猜我是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面具及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用撕一撕、贴一贴的方法制作面具。

2、在造型与游戏中提高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游戏和制作活动,体验参与装扮活动的愉悦与成功感受。

重点:用各种纸材撕贴制作面具。

难点:面具眼孔位置的确定,运用点线面装饰。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魔术表演,变出面具 2,面具作为游戏的道具观看陕西省花果村的婚礼习俗带着面具去娶亲的“猜新娘”片段。

观看老师改编后的“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引出课题:猜猜我是谁板书课题二、面具的起源1、出示一组传统面具,说一说这些面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面具对古时候的人类有什么作用?3、教师讲解面具起源。

三、表情游戏课件出示多种表情的面具,学生跟随老师的光标模仿表情,可以为表情配上声音,看谁表演得最精彩。

四、观察面具每组发一个撕纸面具,小组观察讨论:1、这些面具用什么材料做的?用什么方法做的?2、这些面具与真人相比在造型、色彩和装饰上有什么特点?3、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面具,你觉得哪一部分比较难?小组汇报教师归纳并板书: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丰富装饰——点、线、面五、示范解难学生看录像,老师解说。

步骤:第一步:撕外形。

第二步:撕眼洞。

思考:如何撕出距离合适的眼洞?第三步:装饰。

第四步:制作头带。

六、学生制作两人合作,运用撕贴法,设计制作一个有个性的面具。

要求: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丰富、搭配合理,有创意。

合作提示:两个人先商量好要做的外形、发型、眼眶、表情,是可爱的还是恐怖的;做好分工,有的撕有的摆放,有的做眼部装饰,有的做发型。

七、展示评价小组内相互欣赏,选出一个最有创意或者最好看的面具上台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提示:自评:介绍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你做了哪些部分,你最满意的是哪部分,制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如何解决?互评:找一个你喜欢哪个面具,说说喜欢的理由(造型、色彩、表情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八课 猜猜我是谁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八课 猜猜我是谁  ︳湘美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八课猜猜我是谁︳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动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的特点,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动物。

2. 学会观察动物,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绘画。

3. 学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绘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船,没有脚也能跑,白天总在睡觉。

(猜一动物)2. 新课讲授(1)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动物。

(3)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习。

3. 学生练习(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展示评价(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出来,下节课带来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动物。

3.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猜猜我是谁动物的特点:耳朵、眼睛、嘴巴、身体、四肢、尾巴……绘画方法:线条、颜色注意事项: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绘画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学生练习”和“展示评价”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你认为怎样为自己眼睛、嘴巴开洞最准确,最方便?
4.欣赏各地各种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常识,启发学生制作。
板书设计
作业
反 思
学生参 与度
教师如何教
亮点与不足
2.尝试撕纸: 师生围坐在一起尽情的撕纸。
3.分析这一大堆撕好纸,我们该怎么办?能有什么用?
4.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制作的纸面具,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你认为怎样为自己眼睛、嘴巴开洞最准确,最方便?
4.欣赏各地各种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常识,启发学生制作。
四、学生作业
师生利用撕好的各色彩纸,制作面具。
教具准备
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时一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习撕纸
三、欣赏感知
四、学生作业
课时二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习撕纸
三、欣赏感知
四、学生作业
活动一
一、组织教学,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学习撕纸
1.教师背对学生撕纸,让学生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3.你认为怎样为自己眼睛、嘴巴开洞最准确,最方便?
4.欣赏各地各种的面具,了解面具的常识,启发学生制作。
四、学生作业,师生利用撕好的各色彩纸,制作面具。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展示、游戏
1.带上面具,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
2.相互欣赏,相互活动。
第九周
学科
美术
课题
猜猜我是谁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
技能目标: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自己“猜猜我是谁”活动
教学重点
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抠洞。
四、学生作业
1.及时反馈、纠正
活动二
一、组织教学
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
二、导入新课 学习撕纸
1.教师背对学生撕纸,让学生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尝试撕纸: 师生围坐在一起尽情的撕纸。
3.分析撕纸:这一大堆撕好纸,我们该怎么办?能有什么用?
4.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出示教师制作的纸面具,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活动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教师背对学生撕纸,让学生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尝试撕纸: 师生围坐在一起尽情的撕纸。
3.边撕纸边探讨:撕纸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4.撕纸时声音的轻重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5.撕纸与用剪刀有什么不同?
4.揭示课题
活动二
1.出示教师制作的纸面具,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2.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