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_第十六课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十六课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璀璨民间美术,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树立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本课通过介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艺术样式,来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从而挖掘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使命。

二、学生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占据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空间。

同时,一些庸俗的娱乐文化也代替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而凝聚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优秀民族文化——民间美术,却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被遗忘。

大部分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甚少,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的关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点几乎不了解,更不用提如何去传承和发扬民间优秀文化。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民间文化随着传承人的逝去而消亡。

因此学习中国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了解主要的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及其艺术特征,挖掘它的精神内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研究问题,并合作完成一副民间美术作品——剪纸,培养了学生自学合作研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展现潍坊特有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及身边的美术作品,并让同学们合作完成了一副民间美术作品——剪纸,通过亲眼所见,亲手之作,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民间美术是如何界定的,并了解主要的民间美术分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学讨论并分析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并能合作完成一副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剪纸。

五、教学方法1、直观展示法:利用实物展示和多媒体图片的形式把民间美术作品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高中美术_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并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第一部分“民间美术的界定”和第四部分“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法选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采用欣赏与评太述、引导与启发、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程资源开发:影像、地方美术资源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学生准备:收集民间美术图片资料、相关民间美术的课外书籍、腾冲本土美术的相关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时间:5分钟)(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其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吗?由此导入课题。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感受优秀作品画面气息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愉快接受课题。

二、新课教学(时间:35分钟)(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

(二)、就民间美术的五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剪纸、刺绣、年画、玩具、民间雕塑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造型上的分类(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

(三)、分析作品,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1、造型质朴、色彩艳丽;2、实用性极强;3、有很强的寓意性与象征性。

(四)、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 .1、浅层精神内涵:对吉祥幸福的渴求;2、深层精神内涵: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高中美术_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帮助学生具体理解美术作品,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知识;其二,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美术鉴赏》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程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的第16课,本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

本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不能很好的适应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生活,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民间美术的种类接触较少,对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的知识了解也相对匮乏,亦对民间美术与民间习俗关系的了解知之甚少。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中国民间美术学试题1、中国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和流传。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这种古老雕版印刷技术有古朴的民俗情趣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请将以下著名木版年画和相应的产地连线。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一学期欣赏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运用比较法,重点赏析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学会欣赏的方法。

效果分析: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

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课堂气氛活跃。

教材分析: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

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1.“金牛俯首辞旧岁,瑞虎腾跃迎新春”,请按照院门、炕头、窗户的顺序给过年的农家小院选出一组合适的张贴组合()2.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为春节增添了不少节日喜庆、吉祥的气氛,下列剪纸不文化的是1.本课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民间美术作品的展示交流,学生动手制作的手工创意,以及最后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讨论构成了本课的亮点。

2.创设情境、研究主领,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学生最后手工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经过整个繁复的备课、试讲与授课过程,感受良多,也获得了不少经验教训。

它需要整合之后的摘要与学习的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多地经历挑战与磨砺,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才能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民间美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中国民间美术,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分析法、谈话法、亲身体验等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

高中美术_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部分: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布老虎,一个风筝,一个刺绣还有一个年画,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学生:一个是平面造型一个是立体造型。

教师:那么风筝属于平面造型还是立体造型呢?学生:立体造型。

我们看下的风筝的外形,即有平面的图案设计又有立体的白胚所以说属于综合造型。

新课引入我们小时候穿过绣花鞋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哪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刺绣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2〉年画年画概念:年画是中国人欢庆年节时张贴的画,为了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配合节令的祈福心理需要。

年画题材:风俗戏曲人物历史故事镇妖辟邪图年画产地: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年画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画师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在毛边或薄棉纸上第二步:刻工将画师定稿用粉糊反贴在木板上,进行刻制。

高中美术_民间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民间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民间美术----皮影戏讲解民间美术----皮影戏分为以下这几个主要环节:第一部分,提问式导入欣赏作品引出课题第二部分,讲解表演形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第三部分,艺术流派。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

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

第四部分,学习讲解制作步骤。

通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

第五部分,欣赏作品皮影戏台前幕后的精彩表演。

第六部分,动手实践,创作艺术形象。

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要传承,要发扬光大的深刻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分析:经过小学、初中以及高一上半学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鉴赏的方法已经有初步了解和认识,能够欣赏一些美术的形式和作品,但是,对于深入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掌握知识方面: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在作品中通过历史背景,环境影响等方法来表达有了初步的了解。

效果分析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的新颖,课堂上听讲认真,兴趣浓厚。

一开始还稍显生疏。

随着课程的推进,气氛逐渐热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掌握了皮影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尝试了皮影画的制作,更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

教材分析一、通过民间艺术的学习明确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懂得了思想认知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懂得对皮影戏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

高中美术_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年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年画作品的形式分类及艺术特点,了解民间艺术的图形寓意。

2、技能目标:理解描述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风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与民3、情感目标:通过年画艺术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贵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年画美术作品的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年画与民俗活动的联系及年画折射弘扬的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年画图片。

2、学具:课堂记录本。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出“年画”。

二、讲授1、教师讲述年画起源故事。

通过欣赏年画图片让学生说说关于年画的知识。

教师归纳(各类年画出现原因)2、讲授年画的种类制作方法(年画制作视频)二·通过欣赏年画作品让学生自己发现年画图形寓意,让学1、.学生说一说知道的年画知识,如门神类。

2、讨论年画的种类。

3、.讨年画的图形寓意。

生说说自己感受。

三、研讨运用年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年画的艺术特征1、利用和中国写意和工笔画进行对比找出年画艺术的特点四、探究师生共同探究年画传颂的优秀品质学生讨论五、年画欣赏引导学生一起来鉴赏年思考回答问题画作品年画学情分析1、本课虽是一节民间传统艺术的鉴赏课,但由于“考虑到现在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年画艺术形式的了解较少,”这一客观原因,我就变通了一下让学生课前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年画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用以参照老师提供的年画作品图片进行交流学习。

2、本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形式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并能基本表达自己的观点。

可以涉及专业性的知识点。

3、学生心智趋于成熟但情绪波动较大,在课程设计时尽量设计问题注重和学生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

4、高中阶段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思维角度多元化,正是人生价值观建立的时期。

所以在课程的设计上我扩展了课程的深度,在学习年画艺术鉴赏的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内涵的发掘,通过年画这一课程展现出优秀的民族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美术_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类型:高中美术鉴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民间美术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剪纸的多种样式(窗花、门笺、刺绣花样等),丰富的表现手法2、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3、介绍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等地为代表的民间木版年画在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丰富经验4、其他民间美术的鉴赏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欣赏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新课内容:提出问题:你了解民间美术吗?引领学生进入民间美术一、民间美术的种类几种主要的民间美术形式1、剪纸(1)欣赏胶州秧歌图片(2)剪纸介绍(3)剪纸艺术的特点:一句话:“千刻不落,万剪不断”讲究线条连贯。

线条可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

即“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

(4)剪纸的主要内容:(5)剪纸在艺术上的表现:(6)表现形式: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2、皮影:(1)皮影介绍(2)皮影特点: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有韵,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3)皮影制作过程视频欣赏《龟与鹤》(4)视频欣赏《龟与鹤》幕后(5)剪纸和皮影的比较(学生讨论)1、年画(1)年画介绍(2)欣赏视频(3)年画三大产地及特点(4)年画的特点:色彩鲜艳喜庆造型夸张强烈构图饱满繁密(5)年画的功用:1、镇妖辟邪 2、用于敬神 3、世俗风情 4、神话传说5、祝福祈祥二、民间美术的特点1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象征寓意2、给作品起名字3、民间美术的特点象征性、寓意性装饰性、实用性民族性、区域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三、其他民间形式四、课堂小结:五、课堂练习:七、课后作业:调查山东各地区的民间美术,并搜集相关图片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永不朽
(课型)高中美术欣赏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样式、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学习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语言能力。

除了讲解课本中的图例作品,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映民间美术产生的环境、背景和民俗场面的资料,为学生搭建一个感性的、鲜活的、立体化的学习空间。

在课前准备一些民间美术的实物如剪纸、年画、玩具等,上课时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气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先播放一段视频,学生回答是哪一方面的内容。

(调动学生兴趣)
从而引出这节课所要讲的主题“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民间美术的概念
引导学生说出民间美术的定义,(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宫廷美术图片、文人士大夫美术图片,进一步指出他们的区别,并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把民间美术与古代“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以及现代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区别开来。

教师总结:民间美术它不像古代宫廷美术那样华丽,也不像古代文人士大夫美术那样借助于“梅兰竹菊、山水、花鸟”来抒发个人的抱负。

它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亲手制作的,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之中,反映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引出民间美术定义和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课件展示)
第二部分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课件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具体介绍民间美术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剪纸、年画、刺绣、玩具、民间雕塑。

剪纸: 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民间美术的基础。

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

形式: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

学生观察三种剪纸的不同,增加对剪纸形式的认识,加深印象。

、认识这三种剪纸样式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说出每幅剪纸里的造型的寓意。

第三部分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通过民间艺术作品1喜上眉梢.2福寿平安图3、老鼠娶亲(课件展示)[牡丹(象征富贵平安),鸡(吉)象(祥)用谐音表示吉祥如意;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寓意多子多孙,从而进一步来引导学生领会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示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者的剪纸作品。

年画常贴于院门、房门、堂屋、灶头、内室等处。

我国三大年画产地:山东杨家埠、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重点讲:“赐福生财灶王”分三段 (课件展示)
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布什物。

重点讲“刺绣鞋垫子”[( “龙凤图案:龙凤呈祥;象征高贵、华丽、祥瑞、喜庆),(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简单介绍香包(荷包),肚兜,双鱼耳枕
玩具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农村俯拾皆是的泥木竹石、纸草、布皮之类的平常物料,创作出的精美的玩具。

重点讲:风筝:引导学生说出山东著名产地(潍坊),何时放风筝(清明前后或春天)泥玩具:重点讲“北京兔儿爷”(用传说讲明兔儿爷来历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民间雕塑分为石雕、砖刻、木雕、泥人、面人、面塑。

重点讲“炕头狮:[1、看小孩。

2、拴住小孩的魂,使小孩能浑全成活(谐音)]”、“面塑:枣山(1、生活甜蜜。

2、步步高升)]
陕西面花(专门清明节赠送的礼馍)”
中国结,年画印在衣服上,剪纸做成藏书票、围巾、衣服等。

民间美术这一民俗正在于时尚接轨交融。

学生活动:感悟美
结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你对手中作品的理解,给作品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可从色彩、题材、造型、工艺、寓意等方面)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剪纸、布老虎、风筝、木雕等民间艺术,小组同学讨论,之后分派一个同学上台介绍。

(四)课堂总结
民间美术的特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每件民间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最深刻
的文化内涵,正如郭沫若老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几个人组成一组,调查家乡的民间美术种类、特点及与民俗的关系,加深对本课的学习。

(六)本课结束,课件展示:谢谢!
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美术鉴赏的第十六课,授课年级通常为高一学生。

高中生是个接近成人的
年龄而又面对巨大学习压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渴望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能以更浅显易懂的方式
来呈现,因而课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要求,语言组织具有亲和力,让他们在
美术鉴赏课上既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同时也让他们积极调动大脑中的人生经历,找寻更
贴近我们生活学习的审美体验。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对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作品赏析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从小学到
中学,美术课中已经多次涉及到民间美术的学习,在生活中也多多少少会接触一些民间美术
作品。

但是学生缺乏对民间美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有不少同学会觉得民间美术作
品土气,没什么档次。

针对这些现状,本课着重在学生原有对民间美术的认识的基础上,通
过实物与图片欣赏、对比观察、动手尝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
民间美术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特点的理解,认识民间美术的重要地位,掌握美的
规律,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

首先,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
术的查找活动中,关心活动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
有积极性,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有些想法、见解很有创意,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探索、理解
能力的培养。

其次,全面、形象、直观地呈现信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
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中国民间美术》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本课包括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介绍,民间美术的特征和理解民间美术四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
刺绣、风筝、民间雕塑等民间美术。

本课重点介绍剪纸和年画。

本课程蕴涵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观与哲学观,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和文化意蕴。

本课程具有中国非物质文化与民间美术传统认知及艺术实
践相结合的特点,传授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有民族、地方
特色的民间美术样式与技艺,以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民间
美术的审美认知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使学
生从民间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为自己的设计服务。

测评练习
请同学们课下几个人组成一组,调查家乡的民间美术种类、特点及与民俗的关系,加深
对本课的学习。

课后反思
1.本课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共同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2.创设情境、研究主领,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学生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形成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上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已不再陌生。

通过对“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的热烈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如:“把民间艺人请到身边”“从小加强民间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开设民间美术研究型课程”等,一个个金点子充分体现了学生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在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影响。

综观全课,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总体目标
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现状和濒危性,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2.了解并掌握民间美术基本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造型、技艺的传统特征。

3.培养学生具备民间美术样式的设计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我国民间美术
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在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进行传承的
同时可以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也拓宽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和艺术创作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
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