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播放的流动图片引出中国古代工艺,让学生列出工艺美术的种类,并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工艺品类,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狞厉之美——青铜艺术

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体现在商周时期,本小节通过三个之最来帮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时代特征及象征意义。

1、司母戊鼎商

扩充知识:饕餮纹

学生思考: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饰中饕餮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到底是何种神兽,为什么会受到古代帝王的喜爱呢?

2、四羊方尊商

3、虢季子白盘西周

4、学生分析:长信宫灯西汉

教师播放视频,详细了解长信宫灯的科学原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通过丝绸的质地分类:锦、绫、纱、绢、罗、绸、缎让学生说出锦在丝绸中的重要地位,与学生互动列举与锦相关的词语,以此引出锦中之宝。

1、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唐

2、卷草凤纹锦唐

四、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彩陶艺术

分析了解彩陶艺术的两段重要时期及代表作品

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

2、马家窑文化米字纹瓮

五、瓦瓯胜金瓯——陶瓷艺术

1、教师课件列出陶瓷艺术的发展史

2、东汉时期的单色瓷,课件展示其相关图片

3、宋朝的五大名窑

4、青花瓷

学生讨论青花瓷的特点及烧制过程,教师播放视频将精美的青花瓷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花瓷是本小节的重点,将视频、图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元青花作品分析: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5、明、清时期的代表性瓷器

六、君子比德于玉——古代玉器

播放图片临沂层山出土的两件玉器:玉斗、玉带钩,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环节

作品分析:

1、新石器时代——玉龙商代——玉凤

2、白玉雕桐荫仕女

七、随堂小测

以历届高考中出现的题目为主,在巩固本课知识之余又可以通过高考命题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师总结

学情分析:

对于00后高一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看到工艺美术品种都眼前一亮,因为新鲜对于“工艺美术”一词只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得到一点认知,所以,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成为本课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历史图片、视频或音频来丰富教材内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古

代工艺美术。

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预习与本课学习,快速掌握了知识点,知识目标达成度良好。

能够从史料中获得更多地历史信息,自主联系教材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视频和音频资料,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发展概况、主要成就及重要的工艺品种。包括青铜、丝绸、彩陶、陶瓷、玉器等几大类。

第一类:青铜器

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体现在商周时期,本小节通过三最(最大的鼎、最大的尊、最大的盘)来帮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时代特征及象征意义。

第二类:丝绸

通过丝绸的质地分类:锦、绫、纱、绢、罗、绸、缎让学生说出锦在丝绸中的重要地位,与学生互动列举与锦相关的词语,以此引出锦中之宝。

第三类:彩陶

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分析了解彩陶艺术的两段重要时期及代表作品

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

2、马家窑文化米字纹瓮

第四类:陶瓷

陶瓷的发展史,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五类:玉器

临沂层山出土的两件玉器:玉斗、玉带钩,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新石器时代《玉龙》、商代《玉凤》。

总结: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第15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一、选择题:

1.青铜是红铜_与__锡________的合金。

2.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____满城___县,它以_青铜鎏金工艺制成。

3.青花以_____钴_____为呈色剂,它的成批出现在_____元代_____代。

4.汉代丝绸最流行的纹样是___云气纹_______纹,而在几何纹中,___双菱纹_______纹最常见。

5.宋代除了五大名窑外,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民间窑场,比如北方的耀州窑、和南方的建窑、江西的吉州窑。

6.青花瓷以 __钴____为呈色剂,效果一般为白地____青__ 花。

7、青铜器在物理和化学性能上有硬度高和熔点低的特点。

8、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铜塑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工艺品。

9、隋代的陶瓷,在除了传统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继续生产外,唐三彩也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10、唐三彩的制品,可分为__ 器皿 _、__ 人物 / 动物 _三类。

11、舞蹈纹彩陶盆是一件马家窑型的彩陶。

12、彩陶的制作方法是用手捏制制的,黑陶的制作方法是轮制制的。

13、宋代五大名窑为定、汝、官、哥、钧。

14、元代时创烧青花、釉里红,到明代时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的是景德镇窑。

15、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16、隋唐时期,陶瓷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指越窑窑;北指刑窑窑。

17、宋瓷中乳浊釉中含铜,青中泛红,犹如天空的晚霞的是钧窑窑。

18、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

71、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彩釉陶器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19、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称为彩陶。

20、人面鱼纹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21、元代时创烧青花、釉里红,到明代时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的是景德镇窑。

22、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工业的发达。

二、判断题

1.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 X )

2.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漆器。 ( X )

3.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 V )

4.窑变指钧釉器物上的黑色斑纹。 ( X )

5.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V )

6.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 X )

7.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X )

8.汉代丝绸最流行的纹样是信期纹。( V )

9.彩陶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烧后再绘花纹的陶器。( X )

10.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V)

11.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V )

12.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V)

13.彩绘陶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其主要用于陪葬。(X )

14.彩陶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烧后再绘花纹的陶器。( V)

15.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经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瓷都的地位。( V)

16.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V)

五、简答

1、简要回答宋代哥窑(官窑、均窑、定窑、汝窑、龙泉、耀州、磁州窑、建窑、吉州窑)的艺术特点。

它不以装饰为重,

耀州窑青瓷胎厚,花纹深刻,纹饰有坡度,具有浑厚、粗放的民间艺术特色。定窑白瓷,瓷釉层薄,滑腻滋润,釉色白中透着微黄,定窑的刻印装饰纹样在白釉中掩映生辉,别具一格,

所烧白釉黑花瓶最有特色,磁州窑瓷器装饰手法多样,有刻画、剔花、剔刻填花、珍珠地、“铁釉画花”等。建州黑

2、以作品为例分析商代晚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42)

商代晚期的作品代表有司母戊鼎。

这个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有:

(一)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司母戊鼎就是以饕餮纹为主。

(二)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因为鼎是祭器,兽面的正面对称表现可以更强烈的衬托出它肃穆威严的气氛。另外,司母戊鼎使用模块制作花纹,用对称的方法,能做到工整和准确。

(三)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地纹结合。司母戊鼎以饕餮纹作为主纹,以回纹作为底纹。

(四)运用刻花。

3、试述宋瓷的艺术特点(178)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7、青花瓷在哪个朝代广为流传?青花瓷有何特点?

元代,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及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即繁复而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课后反思:

本课重点是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难点是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自我反馈部分,对于很多课外知识学生接触太少。

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本课测评题目,重点讲解难点和易错点。

课标分析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高中美术课本中第十五课,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学好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

主要类型、发展状况、突出成就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认识,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陶瓷、青铜、

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

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把握其发展概况及时代风貌。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文化的遗址中,而琮是__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2.朱碧山是__代著名_匠。 3.3.信期绣出土于湖南省__市,其时代为_. 4.4.铜鼓最早出现于__时期,而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5..古彩又称__彩,以__年间的作品最负盛名。 6..饕餮纹又称__纹,它是___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7.龙泉窑以烧造__釉瓷器著称,是__时期的重要窑扬。 8..魏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__纹和__纹。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2.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3.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5.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6.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7.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2.粉彩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3.何朝宗是____________代德化窑的瓷塑名家。() A.宋 B.元 C.明 D.清 4.画珐琅以____________为胎。() A.金 B.银 C.瓷 D.铜 5.宋代官窑以____________瓷著称。() A.彩绘 B.白 C.黑 D.青 6.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7.秘色瓷为________瓷。() A.青 B.白 C.黑 D.花 8.料器即_________器。 A.珐琅 B.瓷 C.玻璃 D.漆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彩陶() A.装饰绘画在烧造之前 B.装饰绘画在白陶上 C.装饰多为黑、红色 D.胎体普遍轻薄 2.钧窑

第15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备课教师: 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展示、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类型与盛期作品的典型特征有初步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不同类型工艺美术造型特征的分析,领会其文化内涵独和特审美意蕴。 一、教学导入: 什么是工艺美术?(开门见山,切入正题) 人类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美术小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 ●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为迎合贵族与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推崇精雕细刻、装饰奇巧、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 ●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家庭手工业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生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二、讲授新课: 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它们凝结着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工艺品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1、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声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期品种已十分丰富,装饰考究。 丝绸根据质地的不同,分为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丝绸纹样以动植物为主,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思考与讨论:唐锦《联珠骑士猎狮纹锦》有什么时代特色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局部)(长250厘米,宽134厘米,日本京都法隆寺藏) 唐 联珠圈直径达45厘米,中央为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猎狮骑士,骑士隆鼻深目,胯骑翼马,回首射狮,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织物色彩沉稳,图案细腻准确,场景复杂,织造精密,雍容华美,气派不凡,是唐锦中最精彩、保存最好的的一幅,被日本奉为“国宝”。 你能列举出其他朝代的特色丝织纹样吗? ●锦上添花、衣锦还乡、锦绣河山、锦囊妙计等成语反映了中国丝绸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2、狞厉之美——中国青铜艺术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能够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主动与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及精神追求建立联系。 我国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己开始加工金属制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奴隶主阶层的生活用品,还作为礼器象征他们的身份地位。商代晚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形体硕大厚重、装饰繁缛瑰丽,给人以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厉的审美感受。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湖南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周村实验中学张颖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了解 欣赏工艺美术的方法,了解基本的有关知识,激发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工艺美术的认识,欣赏方法的培养。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内容繁多,知识陌生。 教具: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的品种? 学生回答:工艺美术品就是家里的摆设,比如壁挂,我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有: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这节课就是让大家来欣赏和了解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教会大家如何欣赏,并欣赏优美的作品,接着展示课件。 老师: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老师不是我,而是你们的同学,他们准备了精致的课件及丰富的知识,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同学为我先讲述陶瓷部分学生:请同学告诉我陶瓷的区别有哪些? 学生1:质地不同,色彩不同,一个白另一个是土色。 学生2:1、材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陶土,瓷器用的是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在1000度以下烧制,瓷器在1200度以上温度烧制;3、质地不同,陶器、粗糙,而瓷器细腻; 4、用釉不同:陶器用低温釉,瓷器用高温琉璃釉。展示课件。 学生:欣赏这些彩陶作品时,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它们在造型和纹饰上各有什么区别? 学生1: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各有特点,可能是分工不同,纹饰上也很抽象。 学生: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纹饰,虽然很抽象,但大家是否可以判断出它们是来自哪里的呢? 学生1:有的像水的漩涡,有的像动物的皮毛,有的像天空的星星。 学生: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大家是否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充满智慧啊!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然后在抽象变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造型:以生活中常用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扩。 学生: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瓷器, 瓷器则是用瓷土加水,经比烧陶器更高温度的火力烧成的。创造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又一伟大贡献,所以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A)

4.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 5.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A.唐 B.五代 班级 学号

C.宋元 D.明清 7.粉彩瓷器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乾隆年间 D.康熙年间 8.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富有特色的器著称。() A.白瓷 B.黑瓷 2.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C.青瓷 D.影青瓷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五、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2.试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和装饰图案手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原始彩陶文化中,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2.商周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红铜与锡的一种合金。 3.饕餮纹又称怪兽纹(或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4.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美术的卓越技艺的是陕西临潼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5.汉代漆器的胎主要有木胎、竹胎和夹纻等种类。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的代表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7.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经常采用黄、绿、褐三种色釉。 8.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原料是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 二、判断题(判断每小题的题干是否正确,并将对或错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10分) 6.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错) 7.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对) 8.战国时期的四神纹包括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错) 9.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对 ) 10.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对)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 )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C)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D )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C)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B )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B ) A.唐 B.五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试题(A卷)答案 (适用班级:0720771\0720772\0720773)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第15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欣赏

1课时 ①阅读中国古代历史 ②了解中国古代工艺品及当地工艺品 二教材分析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人美版高中美术课本中第15课,在前几章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纯艺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各种工艺品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全面的认识,提高艺术素养和对美的感知能力。本课从四类工艺品---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分别加以论述。 2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工艺品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3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纹样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1教学之前:在“百度”互联网上搜索中国古代经典工艺品相关资料,确定教学形式和方法。 2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元青花瓷器、司母戊鼎、漩涡纹尖底瓶等经典的中国古代优秀工艺品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感性直观的感受中国古代工艺品造型、装饰等特点。 3通过“百度”搜到的一些图片和音像资料做成PPT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4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欣赏模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一区优美动听的“青花瓷”去掉温柔委婉,淡雅脱俗,有种烟雨江南的画面,此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描摹了青花瓷的风采,今天我们就从中国古代的青花瓷说起,来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填词游戏 《青花瓷》歌词 ①素胚勾勒出青花逼疯浓转淡 ②釉色渲染出仕女图韵味未被私藏 ③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④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学生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素胚、釉色、瓶底、窑烧是一件瓷器的制作过程并加以解释,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提问: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你知道哪几个? 学生回答:钧、汝、官、哥、定(河南占哪几个?并简单加以介绍) 3彩陶艺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一、判断题 1.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 3. 北方地区使用带钩早于中原。 4. 丁缓是汉代著名工匠。 5. 木画是一种在木器上镶嵌图案的装饰方法。 6.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7. 铁画即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 8.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9. 窦师纶是初唐丝绸纹样设计家。 二、单项选择题 1.何朝宗是明代______ 窑的瓷塑名家。 A. 宜兴 B.德化 C.景德镇 D.龙泉 2.张成是元代__________ 工匠。 A.雕漆 B.金银 C.玉器 D.陶瓷 3.古人沿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______ 的意义。 A. 经济 B.道德 C.宗教 D.爱情 4.青铜豆有_____________ 足。 A.高 B.矮 C.大 D. 小 5.拨镂是_________ 器的装饰方法。 A.象牙 B.金银 C.漆器 D. 陶瓷 6.唐三彩是器。A.彩绘瓷 B.彩绘陶C.铅釉瓷 D. 铅釉陶 7.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瓷著称。 A.白 B.黑 C.青 D. 青白 8.黑陶的装饰常采用的手法。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 模压 三、多项选择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 紫砂陶() A.产于浙江宜兴 B.器物多施釉 C.常以造型取胜 D.产品以茶壶居多 2. 殷墟妇好墓() A.发现在河南郑州 B.时代属商晚期 C.出土了大批玉器 D.出土了司母戊鼎 3. 春秋战国青铜器() A.主要为王室铸造 B.已转向适用 C.装饰仍多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采用了许多新的装饰技法 4. 中国铜鼓()A.不仅见于汉代 B.流行于西南地区C.常带金银错装饰 D.云气纹是其主要装饰题材 5.秘色瓷() A.是贡瓷 B.常以贵金属装饰C.釉色粉青 D.造型多硕大雄浑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1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7日第一周星期一第7-8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 2 授课班级工艺1031 授课日期2011年3月1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7-8 节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教学 重点与难点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 更改、补充 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77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课题: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手工制作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高中美术人美版的高中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学好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对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有关古代工艺美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上下课,并根据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坐好,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有谁知道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定义: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实用美术,分传统工艺美术(特种工艺、民间工艺、文物修复、标本制作等)与现代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数码艺术、工业设计、服饰设计等)两大类。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有那些呢?有谁能主动的站起来说一下? 三:讲授新课:(22分钟) 中古古代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本课仅选择其中的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进行介绍。 (一)陶瓷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设计

第一章工艺美术概论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大约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商代青铜器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 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 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 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 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 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 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 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 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的知识和信息有着大量的需求,他们 对艺术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 力。该课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以材料为 辅线,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让学生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 特征是从生活实际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 大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考点分布 1.我国的工艺美术包括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丝绸织绣等。 2.远古的陶器 ①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度是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实用器皿,用来打 水、盛放食物和烧煮。 ②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代表作:彩陶旋纹双耳瓶、黑陶高脚杯、温 酒陶盉。 3.青铜器 ①青铜是一种普通的金属,是铜锡铅的合金,世界各国的文明都 经历过青铜时代。 ②在中国的夏、商、周三代,青铜最主要的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 先,以及象征国家统治的秩序。 ③《毛公鼎》

时代:西周 艺术特色: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④《曾侯乙墓编钟》 时代:战国 艺术特色: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是青铜铸造与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⑤《错银青铜牛形灯》(扬州甘泉出土) 时代:汉代 艺术特色:巧用铜银不同材质的色泽,工艺精湛,构思巧妙,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 4.绮丽的漆器 ①中国漆器制造工艺是在木胎、竹胎以及麻布、金属等胎体上涂上层层漆液,就成为了漆器。 ▲②扬州漆器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是中国特色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5. 土与火的艺术——瓷器 ①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 ②明清时期,中国研制出了各种釉色以及各种装饰手法的瓷器,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瓷器大国。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等都是其中典型品种。 ③《青瓷羊形烛台》 时代:六朝 艺术特色:色泽沉着稳重,造型十分饱满。 艺术价值: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瓷器。 ▲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时代:元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二 判断题 1、瓦当四神纹中的“玄武”代表夏天、南方、赤红。()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都留有胡须。() 3、宋代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为清雅、透逸。() 4、布达拉宫重建于康熙二年。( ) 5、民间有“青花贵宣德”之说。() 6、宋官员的时服是自己做的季节服装。() 7、我国从五代开始有窑名。() 8、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9、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10、宋代贵族女人中流行穿胡服。() 1、原始社会玉就很珍贵,它不代表人的财富,不表示人的等级。()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宋朝时期我国进入陶瓷时代。() 4、西周的青铜器出现了长篇铭文。() 5、战国时期齐国流通鬼脸钱。() 6、定州花瓷器,颜色天下白。() 7、沈子蕃的缂丝强调绘画性。() 8、明代绵缎有汝花、本色花、织金银三种装饰。() 9、唐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高宗一德宗年间。() 10、留园原名“避暑山庄”。( ) 1、玉琮是祭祀天地神灵的法器。()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中国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唐高宗一德宗年间。() 4、清代景泰蓝新工艺就是铜胎画珐琅。()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北宋时期京城中流行着胡服。()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东周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为主。() 9、我国宋朝的陶瓷以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10、“尖、齐、圆、健”是对上品湖笔的赞美。() 1、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都在苏州。() 4、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故宫太和殿的屋顶为重檐庑殿。()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商朝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多见。() 9、宋代钧瓷以“冰裂开片”闻名于世。() 10、民间有“青花贵永乐”之说。。() 选择题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SJ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一课程说明 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4 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 (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 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 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 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1. 青铜时代与青铜器 (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 (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 (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 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预习下节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图腾 ()和()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见长。装饰、造型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最出色。螺旋纹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和()。彩陶、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文化中。龙山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工艺。青铜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法和()法。模范法、失蜡法 商代青铜器以()作为主要纹饰。饕餮纹 商代,()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司母毋鼎 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03.doc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要求是学习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在学生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探究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和铸造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文字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别的学科中对青铜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难点是:运用所学欣赏方法,来赏析青铜作品。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在欣赏课中更好的掌握方法,并学会运用,我准备了以下

教具:多媒体资料、图片资料静物等。 学具:有关青铜器资料等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多媒体播放中央十套探索·发现关于吴培文老人讲述国宝司母戊鼎被发现、挖掘、保护等曲折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情况以及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国宝及探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导课环节通过了解国宝司母戊鼎的曲折经历,直接引出课题。用时约10分钟) (二)、赏析作品、探究学习 1、多媒体动画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让同学们说说认得哪一件作品,并说出名称。 然后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小组讨论青铜艺术的发展过程: 商代前期,青铜器上多有铭文,用于记录贵族的祭典、征代、赏赐、盟誓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商代中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高峰,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 西周中晚期,有衰落趋势。器物轻薄简陋,种类也有所减少,纹饰走向简化。 春秋时期,王室铸器减少,各诸侯国大量铸造。铜器采用嵌红铜与嵌松绿石技术。多用拍印法制作纹饰,错金银术和鸟虫书体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青铜工艺的新成就。 秦汉以后,铁器、漆器、瓷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但青铜制品仍有所创新,即向轻巧、实用的生活用器方向发展。比如东汉时期的铜奔马,马型轻盈矫健;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生动而又实用。 运用收集到的青铜器相关资料,探讨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块范法、失蜡法。 2、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第一组青铜器图片,重点赏析长信宫灯和铜奔马,宫灯不仅体现了高深的艺术造诣,更将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反映了高超的合金冶炼技术,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赏析铜奔马: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案课程

课题: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主备人:刘红 学科:苏教版美术年级:八年级下册第1课 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总2课时 指导思想: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根据新课标,让学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知道一些中外重要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能力,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在教学中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欣赏各类工艺美术作品,在教学方法上,以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走访民间,访问民间美术工作室或民间工艺作坊,了解工艺美术的各种门类及各类工艺作品的制作过程,对古代彩陶、青铜、漆器、瓷器开展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去探寻工艺美术表象背后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最终理解为什么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从未忘记对美的追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该课是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以材料为辅线,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让学生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用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1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 第1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陶器、瓷器和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出示课题)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主要从陶器、瓷器和青铜器来进行欣赏和了解 一、 1、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穆棱市第一中学美术学科高一年级王世琦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一)、地位和作用《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节选自于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第1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丝绸、青铜、陶瓷、玉器等工艺美术。通过本节学习、鉴赏,可是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做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尤其是辉煌灿烂的工艺美术作品,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生活,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引领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有关丝绸和青铜器的各种典型工艺美术作品,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丝绸、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学会初步鉴别丝绸的基本方法,而且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领略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本节是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的。 (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共包括中国丝绸、青铜艺术、彩陶艺术、陶瓷艺术、玉器等五个版块。我安排两节讲授。本节课主要讲授“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和“中国青铜艺术”两个版块。特殊处理的内容有两处,一是用成语把以上两个互不联系版块进行有效的连结,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品有一种浑然一体的美;二是以上两种工艺美术品都有共同的典型文饰---龙纹,进行对比鉴赏。 二、三维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和可能收集到的课程资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主要发展历程、突出成就进行初步了解,重点了解古代丝绸和青铜器工艺美术的典型作品的基本特征,领会其巨大的审美价值。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艺术素养、文化底蕴以及对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 (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重点了解丝绸和青铜器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概况以及突出成就,把握丝绸、青铜器工艺美术的基本特点和时代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万众击缶的场景,展示中国古代各种典型的工艺美术品,展示各个朝代典型的丝绸以及青铜器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工艺品,通过设问方式,引领学生鉴赏、分析丝绸、青铜器艺术品的时代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